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10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10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进发,两军合势并进。

李世民采用的方法与隋炀帝杨广的方法一样,同样是两路并进,同样是海陆夹击,只不过杨广已经失败了,那么等待李世民的又是什么呢?

在李世民看来,等待他的除了胜利,还是胜利。

李世民为什么这么自信呢?他自己给出了五个理由:

一曰以大击小,二曰以顺讨逆,三曰以治乘乱,四曰以逸敌劳,五曰以悦当怨,何忧不克。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李世民下诏,远征各军以及百济国军队、新罗国军队、奚部落军队(滦河上游)、契丹部落军队(辽河上游)各军分道直击高句丽,至此,李世民已经完成了战略布局。从这一刻开始,至少有六只拳头分六个方向向高句丽挥去,至于高句丽能不能挺住,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李世民已经决定御驾亲征,长安和洛阳就处于权力的真空地带,该留下谁镇守长安和洛阳呢?

《礼记》有云:储贰镇中,意思是说皇帝不在,则由储君镇守,全面主持工作,在李承乾做太子时一直维持着这个惯例。然而这一次李世民却有了独特的安排,他没有把太子李治留在长安或者洛阳,而是把长安交给了房玄龄,洛阳交给了萧瑀,李世民把房玄龄和萧瑀这两名重臣放在留守的位置上,就是为了给李治锤炼的机会。

事实上,从贞观十七年立储以来,晋王李治一直没有像样的功绩,这在李世民看来是致命的缺憾,如此何以服众,何以君临天下?更何况李治生性柔弱,这让李世民非常担心。

“生子如狼,犹恐如羊”,生个男孩即使有着狼一样的性格,家长还是担心孩子像羊一样柔弱,因为男孩要顶天立地,需要有坚毅的性格,李世民这个第一家庭的家长同样需要磨砺儿子的性格,因此他没有把李治留在长安,而是带到了定州(河北省定州市)。

贞观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李世民从定州出发,留下高士廉、刘洎、马周、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同掌机务,辅佐太子李治。

临别之际,太子李治哭泣不已,这几天他一直在哭,一是心里没底,二是不忍与父亲分别。看着哭泣的李治,李世民的心中有一丝酸楚,难为他了,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就要挑起社稷的重担,然而不如此也不行,自己百年以后他还是要独立承担,是时候让他接受磨炼了。

李世民对李治说道:“现在留你镇守都城,再给你配几名大臣,我是想要天下人知道你。你应该好好去管理国家,为什么要悲泣呢?”

“欲使天下识汝风采”,这是李世民的刻意安排,也是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说完,李世民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此战他已经把自己皇帝的身份放在脑后,这一次他不是皇帝,而是冲锋陷阵的将军。在他拍马离去的一瞬间,他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冲锋感觉,久违了沙场,久违了雄兵,我李世民又回来了。



在李世民从定州出发后不久,李世勣正式吹响了出征高句丽的号角。

当时李世勣驻军柳城(辽宁省朝阳市),出军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向东穿过怀远镇,一是向北直指通定镇,向东还是向北呢?

种种迹象表明,李世勣的军队很有可能直接向东,因为这条路线距离最短,最便捷,而李世勣军队确实也做出了向东的态势,这一下将高句丽军队的重心都被吸引到李世勣的东线上。

然而,往东是假,向北才是真,李世勣在做出一系列东进假象之后迅速挥军向北,当高句丽守军还在瞠目结舌之际,李世勣已经从通定镇渡过辽河,挺进到了玄菟(辽宁省沈阳市),这一出其不意的进攻震动了整个高句丽国,高句丽国境内所有城市立刻紧闭城门,闭门自守,不好了,李世勣来了。

几乎就在李世勣挺进玄菟的同时,辽东道副总管李道宗率领的数千士兵兵临新城(辽宁省抚顺市北)城下,折冲都尉曹三良甚至率领十余名骑兵直接冲到了新城的城门下,挑衅了半天,却遭遇了死一般的寂静。

不是城死了,而是人死了,怕死了!守卫新城的高句丽守军骚动不已,就是没有人敢迎战,得了,闭上眼,就当他们不存在。

然而唐军毕竟是存在的,而且还不只李世勣和李道宗这两支,此时营州都督张俭也率军渡过辽河,直扑建安城(辽宁省盖州市),大破高句丽军队。

如此一来,同时有三支唐军攻入高句丽境内,高句丽的压力越来越大,疲于抵抗。



最先攻入高句丽的李世勣和李道宗呈现出不可阻挡的态势,在新城和玄菟耀武扬威之后,两人迅速合兵一处,包围了真正的目标盖牟城(辽宁省抚顺市)。

盖牟城是高句丽当时的重要城市,与辽东城遥相呼应,要想拿下辽东城必须先攻下盖牟城,不然唐军就将两面受敌,同时盖牟城也是高句丽重点经营的城市,这里有唐军最需要的东西——粮食。

盖牟城是不幸的,他面对的是初唐的两大名将李世勣和李道宗,这二人是当时硕果仅存的三大名将中的两位,同时也是李世民最看重的两位。

当时李靖已老,侯君集已诛,尉迟敬德忙于研究“长生不老”,此次征战辽东只是作为左一马军总管随军出征,已经注定与主角无缘了。此时与李世勣和李道宗齐名的只有薛万彻,不过同李世勣和李道宗相比,薛万彻的起伏太大。李世民评价他说,要么赢得惊天动地,要么败的溃不成军。而李世勣与李道宗则不同,他们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大胜,也不会有溃不成军的惨败,古往今来的名将,均是精于此道。

现在李世勣、李道宗这两员名将坐镇,盖牟城注定无法挡住唐军的兵锋,从四月十五日到四月二十六日,盖牟城抵挡了十一天。到第十一天实在抵挡不住了,李世勣挥军攻入了城中,俘虏两万余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大大减轻了唐军的粮草压力,也正符合孙子所说“因粮于敌”。(从敌人处缴获粮草为我所用)



李世勣大军旗开得胜,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的开局也非常不错,他的部队从莱州出发,跨海北上,直接攻击卑沙城(辽宁省大连市)。

卑沙城四面悬崖峭壁,只有西门坡度稍缓可以攀上,这唯一的漏洞被唐军抓住,卑沙城破只是时间的问题。由于卑沙城是辽东半岛的最南端,高句丽对此的经营并不用心,防守非常稀松,当夜,右骁卫将军程名振率军抵达,副总管王文度迅速爬上城墙,里应外合,卑沙城破。

打开卑沙城这个缺口,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迅速派出总管丘孝忠挺进鸭绿江口,形成海陆合围之势。

与张亮遥相呼应,李世勣大军攻占盖牟城之后稍事休整,随即南下直扑辽东城,这颗挡住隋炀帝杨广两次兵锋的硬钉子终于迎来了第三拨拔钉人,这一次结果会如何呢?走着瞧吧!

辽东城

贞观十九年五月八日,李世勣和李道宗对辽东城形成了合围之势,然而高句丽军也不是吃素的,在李世勣完成合围之后,援救辽东的高句丽援军已经到了,步兵骑兵合计四万人。

如果放在以前,四万高句丽兵不在唐军话下,然而这一次却有所不同,因为这一次唐军的兵力处于明显的劣势。

细心的读者会记得,隋朝时远征高句丽军队动辄数十万,隋炀帝杨广第二次远征居然动用了上百万军队,这一次李世民动用了多少呢?只有十余万。

李世勣部六万余人,张亮部四万三千人,李世民亲自指挥的天子六军,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后勤补给部队,合计人数应该在十五万左右,连隋炀帝杨广大军的一个零头都不到。这就是李世民征辽东的全部家当,而这也正是李世民的聪明之处,他想征辽东,但他不想动摇国本,隋炀帝那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他是不会干的。

然而李世民的精明也增加了唐军的压力,以十余万唐军征讨高句丽还是非常吃力的,更何况高句丽处于守势,唐军处于攻势,守比攻容易,地球人都知道。

现在李世勣和李道宗就遇到了很现实的问题,他们属下的军队总计六万余人,除去一部分后勤部队,除去一部分围城,能用来打援的部队已经不多了,具体到李道宗手下只有四千骑兵,而他就要用这四千人去迎战高句丽的四万援军。

听说对方四万人,而盘点本方只有四千人,李道宗的部下们有了畏难情绪。四千打四万太挑战了,难度太大了,能不能等皇上来了一起打啊,那时咱的兵多点。

话虽然这么讲,然而李道宗却坚决不同意,大喝一声说道:“敌军以为人多势众,必定有轻视我军的心理,况且他们远道而来已经疲钝,此时攻击必能击败他们,我们是前军,就是要为天子扫清道路,哪有把大敌留给皇上清理的道理!”(且吾属为前军,当清道以待乘舆,乃更以贼遗君父乎!)

李道宗说完,李世勣重重地点了点头,食君俸禄,为君分忧,为人臣子者,当如是也。

李道宗和李世勣的精神感动了属下,果毅都尉马文举腾地站了出来,说:“不遇劲敌,何以显壮士!”

说完,马文举率先策马冲向高句丽军阵营,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辽东城打援之战正式拉开序幕,李道宗带领四千骑兵杀向了四万高句丽援军,而李世勣则在后面相机而动。

战局一度向着有利唐军的态势发展,不料一个胆小鬼的举动将唐军推向了危险的边缘,行军总管张君乂居然临阵退缩,拨马跑了回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同样无穷。有这个领导干部带头,部分唐军也打起了退堂鼓,纷纷掉头往回跑,这一下李道宗的四千骑兵全乱了。

李道宗不愧是一代名将,在乱军之中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先是压住了阵脚,然后登高眺望,他在看双方的阵势,看看高句丽有没有致命的漏洞。很快,李道宗发现,不仅唐军乱了,高句丽军其实也乱了,四万高句丽部队可能是缺乏统一指挥,已经不是铁板一块,此时如果冲击其中心地带,高句丽军队也将大乱。

李道宗随即集合数十名精锐骑兵,自己亲自带队冲向了高句丽军队的核心地带,然后从核心地带开始向外冲锋,这一招叫“中心开花”,为的就是彻底搅乱敌人的布局。

乱了,彻底乱了,此时李世勣及时率援军赶到,从外围向里冲击,高句丽援军只见唐军源源不断赶来,更是慌乱,很快就溃不成军,被李道宗和李世勣掩杀一千多人,败逃而去。



两天后,李世民渡过辽河,过河后他用一个小小的举动坚定了全军的信心,什么举动呢?拆掉辽河上桥梁,朕不胜不归。

古有项羽破釜沉舟,今有李世民过河拆桥,不胜不归。

随即李世民驻扎马首山下(辽宁省辽阳市西),先来一个赏罚分明:

江夏王李道宗退敌有功,赏!

果毅都尉马文举(正六品、县处级)勇气可嘉,赏,越级擢升为中郎将(正四品、正厅级)!

行军总管张君乂临阵退缩,罪无可恕,斩!



赏罚之后,围攻辽东城大战正式开始,李世民亲率数百名精锐骑兵抵达辽东城下,进行大战第一项:运土填壕沟。

此时的李世民不再把自己当成皇帝,而仅仅当做普通一兵,他冲进运土士兵的行列,叫住了背土最多的一名士兵,从士兵的土袋里分出了一部分放到自己的马背上,然后拍马走进了运土的行列。

皇帝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