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01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01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杜正伦出入太子宫的同时,于志宁也活跃在太子宫,他也是李世民身边的红人。当李世民还在南征北战时,他就跟在李世民身边,与殷开山等人一起参赞军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后他依然跟随,同时兼任文学馆学士。

贞观三年,于志宁升任中书侍郎(正四品),李世民依然恩宠有加。有一天李世民召集重臣内殿欢宴,宴席还没开始,李世民环视一周,忽然发现少了于志宁,于是就问道:“于志宁干什么去了?难道不知道有宴会吗?”这时有人提醒李世民:您召集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于志宁是正四品,所以没来。

原来如此,把这茬给忘了。

如果换作别的皇帝,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可偏偏他是李世民,历史上最会当皇帝的皇帝。李世民当即下令:按照宴席的标准给于志宁提前单开一桌。同时加授散骑常侍,从今以后他就是从三品了。等等,别忙着谢恩,话还没说完,同时委任你代理太子宫左庶子,明天就到太子宫报到。

什么是恩宠?恩宠就是请你白吃一顿大餐,然后吃完饭告诉你,你又升官了。

与委任杜正伦时相同,在于志宁上任太子左庶子之前,李世民也语重心长的交代了一番。李世民嘱咐于志宁一定要辅佐太子走正道,别让邪僻占据了他的内心,一定要用心辅佐太子,日后封赏皇帝自有安排。

带着皇帝的嘱咐,于志宁走进了太子宫。他的目标是将李承乾领上正道,遗憾的是,这个目标没有实现。

不过,尽管李承乾不长进,但并不影响于志宁受到李世民的赏识,因为于志宁已经竭尽了全力。

为了教导李承乾,于志宁独自编撰《谏苑》二十卷,这二十卷《谏苑》编者于志宁一人,读者李承乾一人。在民国初年,也曾经出现过一份只供一个人阅读的报纸,编者袁克定(袁世凯长子)等数人,读者袁世凯一人。

与袁克定的报纸不同,于志宁劝诫李承乾向善,袁克定诱导袁世凯称帝。同样是给一个人看的读物,两者却判若云泥,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于志宁的专著没有感动李承乾,却感动了李承乾的父亲李世民。李世民闻之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贞观十四年,任命于志宁兼太子詹事(太子宫主管)。贞观十五年,于志宁因母亲去世解职,不久起复本官,然而仍旧不断上表请求按照儒家传统为母亲守丧三年。

此时已经离不开于志宁的李世民只能夺情(不准官员为父母守丧),派出中书侍郎岑文本到于志宁家中传口谕说:“忠孝不可两全,我儿子需要人辅佐,你得回来帮他。”

谁都可以走,老于不能走。



不能走的于志宁并不孤独,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战友,这个人就是张玄素。

张玄素,素有清名,为官深得民心。隋朝末年,张玄素出任景城县户曹,适逢窦建德攻陷景城,张玄素不幸被俘,即将被窦建德砍头。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居然有数千老百姓痛哭流涕地为张玄素请命,甚至有人愿意替张玄素去死。

这是为什么呢?

为张玄素请命的老百姓说道:“这人很清廉,你今天要是把他杀了,就会自毁声誉。大王你想当皇帝,就得对他以礼相待,不能乱杀。”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口碑也高于一切奖杯,有老百姓如此为张玄素请命,窦建德立刻对张玄素刮目相看,当场将他释放,并且委任为治书侍御史。

然而窦建德的任命却遭到了张玄素的拒绝,理由是皇帝杨广在,忠臣不事二主。闻听此言,窦建德没有勉强,直到杨广身死江都的消息传来,窦建德才重新征召张玄素出任黄门侍郎,这一次张玄素应召。

窦建德被荡平之后,张玄素出任景城都督府录事参军,逐步有了不小的名声。这个声名也渐渐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等到李世民即位,张玄素得以征召,答对得体,当即被李世民委任为侍御史,不久升任给事中(御前监督官)。

升任给事中只是张玄素履历中的一小步,不久之后他就因为一次进谏深深打动了李世民。

贞观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李世民下令整修洛阳宫殿,以备巡视。在李世民看来,这只不过是一次再简单不过的诏令,皇帝预备巡视,提前整修宫殿有什么不可以呢?然而偏偏就有人说不可以,这个人就是张玄素。

张玄素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劳民伤财,容易生变。张玄素的一番劝诫说的李世民浑身不自在,李世民问道:“你的意思是我跟炀帝、桀、纣王一样了?”张玄素说:“如果陛下还坚持仓促之间修复洛阳宫殿,那么结果会跟炀帝一样,天下大乱。”(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天下大乱”在别的皇帝听来或许只是危言耸听,然而在李世民听来却是逆耳忠言,因为他正是从天下大乱中走来,他明白天下大乱对王朝意味着什么。李世民叹息道:我不思量,遂至于此。当即下令停止修复洛阳宫殿,同时赏赐张玄素彩缎二百匹,以资鼓励。

在这之后,张玄素不断升迁,后升任太子少詹事,不久转任太子右庶子。在接下来的几年,他将一直在太子李承乾身边效力,他渴望与于志宁一起为李承乾保驾护航,然而最终却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贞观十三年,鉴于李承乾热衷游猎荒废学业,张玄素上书讽谏,对李承乾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其中一句十分经典,“慎终如始,犹惧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这句话值得历代太子铭记在心,只可惜李承乾太子依旧没把张玄素的上书当回事,同杜正伦和于志宁的话一样,它们都是风字辈的,一阵风而已。

屡战屡败,是结果,屡败屡战,是精神。现在张玄素对待李承乾也拿出了屡败屡战的精神,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之要说到你回心转意为止。此后不久,张玄素又上书了,讽谏的重点依然是游猎,这一次张玄素的话依然苦口婆心,依然用心良苦,然而这样的金玉良言在李承乾那里还是风字辈的,刮过了,天空了无痕。



写到现在,杜正伦、于志宁、张玄素一一亮相完毕。这三个人都是李世民为李承乾千挑万选的人才,倘若李承乾成器,三人得一人足矣。遗憾的是,李承乾偏偏不成器,三人纵使披肝沥胆,也改变不了最后的结局。

或许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被李世民寄予厚望的李承乾会不成器呢?这就回到了我之前的提法:一,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二,李承乾遭遇了过早的成人化教育。

过早的成人化教育让李承乾懂得了父皇和大臣们对太子的要求,也知道他们所要求的道德标准。因此每次李承乾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宫臣有人进谏,李承乾就会先揣摩进谏人的心态,然后正襟危坐,做出一副虚心倾听的样子,时不时还要做出引咎自责的姿态。有李世民的遗传基因,再加上后天老师的教育,李承乾的智商和口才都是一流的,群臣在他面前一般都讨不到便宜,只能忙于应答,然后诚惶诚恐的离去。时间一长,李承乾在群臣面前就树立了圣明的形象,至于圣明形象的背后,没有人知道是什么。

西方哲学家说,人都是有两面性的,而李承乾就是双面人的典型。在朝堂上他是圣明智慧的皇太子,在私下里他却是有着各种嗜好的准问题青年,他的人生就是在圣明皇太子和问题青年之间不断切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花,一面是字,或许李承乾也在疑惑,自己究竟是花,还是字,抑或花字都不是。(硬币立起来,花非花,字非字!)

李泰向左,李承乾向右

龙生九子,性格迥异。

就在李承乾在东宫小天地享受堕落年华时,魏王李泰却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在这几年里,李泰一方面忙于编撰鸿篇巨制的《括地志》,一方面忙于招贤纳士,扩大名声。经过几年的努力,成绩非常明显,父亲李世民给这个时期的李泰打上了大大的一个“优”。

贞观十四年正月十六日,李泰家宅上下欢喜,这一天家中来了一位极为重要的客人,客人的名字叫李世民。

古往今来,皇帝家庭贵为天下第一家庭,然而第一家庭因为有了第一两个字就与普通家庭有了极大的不同。普通家庭父亲到儿子家串门抬脚就进,不需要什么废话。而第一家庭的皇帝父亲到儿子家串门,那就不是普通的串门了,而是圣驾亲临,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意味着皇帝父亲很看重你,很喜欢你,换句话说,你在政治上很有前途。

现在,皇帝父亲李世民来到了政治上很有前途的李泰家宅,表面上是为了看看儿子的居住环境,实际上却是为了给李泰的脸上再贴上几块金,因为李世民的这次亲临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带来一个大大的红包。

这个红包很大,赏赐范围很广。李泰家住长安城里的长安县延康里,因此李世民给李泰的红包就重重的砸在了长安县的上空。

李世民在李泰家中宣布:赦免长安县死刑以下所有囚犯,托魏王李泰的福,现在你们自由了;免除延康里居民今年所有赋税,托魏王李泰的福,今年你们所有收入都是自己的,政府一分不收;按等级赏赐魏王府官属以及延康里老人,托魏王李泰的福,你们每个人都有红包。

宣布完毕。

用皇帝的酒浇李泰的块垒,父亲厚爱如此,李泰内心怎会没有涟漪?



就在李世民用自己的酒浇李泰块垒的同时,太子李承乾依然一如既往,问题依旧。唯一的“贡献”就是当了一次张玄素的升迁垫脚石。李世民鉴于张玄素有不断讽谏太子的事迹,特擢升张玄素为银青光禄大夫,品级从三品,同时卸任太子右庶子,转而代理太子左庶子(太子宫政务署长)。

蜘蛛侠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在张玄素看来,官职越大,责任越大,感到责任重大的张玄素从此更加用心,对太子李承乾的讽谏也更加不遗余力。

说起来,也难为张玄素了,有李承乾这样不成器的太子,他需要讽谏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这一年,李承乾几乎不在东宫内坐朝,东宫的官员们几乎已经记不起上次在公开场合见到太子是什么时候,那么李承乾又在做什么呢?

其实什么都没干,就是忙着跟宫内的美女们聊天嬉戏,毕竟对着美女要比对着张玄素那些官员们轻松的多。有轻松的,谁还去找那些厚重的?

时间一长,张玄素看不下去了,再一次上书讽谏,在书中对李承乾又是苦口婆心,又是推心置腹,然而还是没用。你就是把自己掏成了比干,李承乾还是当没看见,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张玄素讽谏的次数多了,李承乾也烦了,这个张老头成天唧唧歪歪干什么,也不管别人受得了受不了,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还真不知道他是谁。

数天后,张玄素在深夜回家时遭遇蒙面人袭击,蒙面人手持大号马鞭对张玄素进行抽打,几乎致命。《旧唐书张玄素列传》称此次袭击是太子李承乾派家奴干的,不过事后李承乾并没有宣布对该事件负责。敢做不敢当,见了恐怖分子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吗?

不敢承认的李承乾以为从此张玄素会消停一些,没想到这个老家伙骨头还很硬,尽管挨了一顿暴打,可性格居然一点没改,而且还“变本加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