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直草 >

第92章

直草-第92章

小说: 直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U既〈竺鳎灯鹑菀祝导世训枚唷D孟乱豢楸却竺鞲憷慕颍⒁桓鲂碌墓龋彩呛檬隆


两百九十三、日本王
更新时间2013430 22:04:52  字数:1176

 王直对丰臣秀吉是非常不满。要是换了别人,闯下这滔天大祸,根本不愿多费唇舌,与之理论,直接投进大牢,等风声平息,就降罪处死。但丰臣秀吉毕竟是结义兄弟。如今解放军主力部队中,人心向他的,也反在多数。随意处置,会惹出大祸。明确地告诉丰臣秀吉,将用东进替代西进,可起到安抚作用。但以形势看,肯定再也不能重用他,否则不堪设想。削职是一定的,另外也不能放任自由。王直让亲信将丰臣秀吉控制住,没让他离开,直接软禁起来。防着他因为心存不满,生出事端来。
丰臣秀吉虽然仍存着野心,但对于二哥的情感胜过了其他。心知自己如果想反,还是大有人支持。毕竟解放军主力这两年,都靠他指挥,与大明征战。王直就算将他撤职软禁,只要他暗中点点头、表表态,让旧部收到明确的信息。王直真想压住他,根本不可能。
就算被王直所软禁,丰臣秀吉还可以暗中掌控局面。在有心人的帮助下,与外界的联络,也没有断。正是丰臣秀吉大力反对,他的旧部们才不对王直发难。丰臣秀吉对这位傻二哥,已有了特别的情感。性质上远远超于500年后常说的“基情”。既有兄弟之情,也有恩人之情,甚至还有主仆之情。
当前解放军实力空前膨胀。大明那边许多投效解放军的百姓,其实都指望解放军继续作战,直至推翻大明。解放军里也有许多人,是土生土长的大明人。打心底里,根本不接受无故停战。毕竟已经造起了反,就是想着留在大明,好好过日子,迟早也会被官府清算。可不肯漂洋过海、背井离乡,依旧滞留大明的,仍有不少。
但是王直就是一根筋式地下了决定,再也不对大明开战。甚至明确地放出风声,要转变路线,以统一扶桑为眼前目标。为了顺应这个指示,于长崎,自封“日本王”。同时向北进取,开始征服整个日本。
由于解放军已经空前壮大,日本南边的大名只要是知晓解放军盛名的,直接就投降了。派出使者,甚至是本人亲至,称臣纳贡。
王直以“日本王”自号,多少借鉴了500年后,扶桑国的名称。也有与鬼武者组织进行过沟通、协定。因此不但是日本南边的大名,中部、北部也来了不少,纷纷觐见,拜王直为新主。各地大名表态效忠的文书,叠起来快有两尺高。
封王在古代,通常是称霸的第一步,等到能争取过来的大名,都站好队伍后。就可以对哪些不识相、不开眼的,采取行动。或由鬼武者组织来处理,或由王直派兵征讨。在那之前,还有件事,需要王直去做,那便是上洛,也就是进京。向东京挺进,迫使天皇屈服,或者让位。这主要的意义,还是在于形式上的正名。毕竟天皇在日本已经是被神化的统治者。如果经过天皇的首肯,无论他是被逼,还是自愿,王直“日本王”的称号算是坐实了。征讨四方,也更师出有名。以解放军现如今的实力,压倒日本的所有反动派,就像是用车轮粉碎一群螳螂,轻而易举。
东京或许是个暂时定都的好地方,但长远看,王直更中意的是北美中部。解放军一定会去拿下那里,开国立业。从打桩定基开始,建造一个全新的城市,作为中国的首都。


两百九十四、中国的日本
更新时间2013430 22:08:32  字数:1792

 嘉靖三十五年春(1556年),在做好准备之后,王直率领解放军人马,从长崎出发,海陆并进,开赴东京。沿途的大名慑于威势,俱已提前臣服。就算原本立场不坚定,一见解放军大军压境,也自觉地卑躬屈膝。水路为义子王滶所领的百多艘巨舰,载有万余人以及各种钱粮物资。陆路为王直亲率的精锐大军近5万,多数都是大明人,不久前应王直的撤军令,从西边的大陆过来。之前三弟丰臣秀吉盘踞江东,坐困南京,军民以百万计数。就算弃地后撤,自损大半,实力依然强劲。对抗泱泱大明,不在话下。更何况小小的日本,因此得知解放军真实状况的大名,甚至是天皇,都不敢造次。
解放军沿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除了趋炎附势的豪强权贵,另有真心实意的寒苦百姓。基督教救苦救难的教义,已经先一步流传开来。而源头正是出自解放军。除了解放军的声威触动人心外,与神父班杰明的努力传教也分不开。当然另有一个私底下的传言,也为基督教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是听者,多半信半疑。那就是解放军的首领王直,其实就是8、9年前名噪一时,又销声匿迹的大侠一枝梅。所信者,尽因王直是个人物;不信者,盖因王直似乎是大明人。年纪不大,很早就到过日本的可能性不高。那个时候没有大明人会到日本,起码从未听说过。
王直就是“一枝梅”的消息,在解放军中并不是秘密。松冈则方曾经多次提起过。而“一枝梅”的失踪与“解放军”的崛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因此在解放军老人的认识里,这种说法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只是因为王直从未公开表态,自己就是“一枝梅”,所以也是私下传传。“一枝梅”的号召力自然是不用说的。哪怕仅仅暗中隐晦地这么泄露一下,已经足够让那些贫苦百姓们热血沸腾、情不自禁。
王直虽然不承认自己就是“一枝梅”,但乐意当基督教在日本的教父。对于一个有着21世纪见闻的人来说,宗教的影响力可是烂熟于心。虽然辛苦传教、发展教众的是班杰明,但王直硬生生地挤占了神主善济会实际最高领导者的位置。解放军本就是基督教在日本传播的第一大支,作为解放军首领的王直本就有很大的优势。班杰明对王直的做法,倒也基本上没什么意见。班杰明早就一心传教,而军教结合,也利于基督教未来在日本的传播,毕竟日本已几乎是解放军的囊中之物了。
解放军进发东京的过程非常顺利,但快到东京的时候,王直改了主意。选了块风水宝地,圈买下来,筑基造城。对于现成的东京,王直非常有抵触感。想到20世纪时,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南京曾遭遇过日本部队的大屠杀,非常地不快。心里实在压抑不了,领着解放军来次东京大屠杀的冲动。但现在日本各地大多臣服,搞“东京大屠杀”,会起严重的负面效果。只能作罢。但东京是不进去了,怕亲见了,当真抑制不了那股冲动。原本计划进东京后,面见“天皇”,让他给自己册封。这个程序也相当不讨自己喜欢。
所以停了下来造城。并派人通知天皇,叫他主动来朝拜自己。天皇先前已收到王直的文书,早做好了给他册封的准备。只要王直如书中所说,保他后半生荣华富贵,无论是做傀儡,还是让位,也都认了。但王直却改了主意,让天皇过去见他。天皇就害怕了,担心受辱,甚至被杀。想那王直嚣张得连面子上的礼数,都要倒过来。稍有点脑子,就会联想到其他的方面。借天皇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去见王直。于是推说病了,行动不便,等到新城造好,估计病也差不多了,再来见王直。王直一想,也对。等新城造好,宫殿一起,再让天皇来拜见。于是暂时作罢。
王直将这座未来的新城取名为“中都”,意为“中国之都”。居四方之中,成一国雄都。王直对众人,也毫不相瞒,自己要在这500年前,建立伟大“中国”的打算。已经常常把“中国”这个词,挂在嘴边。当然这个城的地理位置,其实也并不是在整个日本岛的正中心。也就是去东京的路上,眼看快到了,附近风景也好,又处在交通枢纽,地势也不错,改了主意,停下来,就开始造城。虽然随意了些,但谁让“东京”激起了王直的反感情绪。要是王直不是穿越自21世纪,知道“南京大屠杀”,估计就不太会有这种感觉。
就算新城造好了,王直并不打算在这个什么“中都”,一直待着。王直的心里早有另一个“中都”的绝佳好位置,那就是在北美洲的中部。在未来,那儿要再造一个雄伟得多、宽广得多的“中都”。日本这边太小,容不下自己的雄心壮志。北美洲就估计差不多了,可以作为一个世界顶级强国——中国的根基。日本这边都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日本只不过是中国小小的一部分。中国的日本,也并不会有太重要的地位。


两百九十五、胡宗宪
更新时间2013430 22:09:08  字数:962

 解放军从大明撤退,无疑留下了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真空,导致江东这片富庶之地,又起了巨大变化。在朝中某位严姓重臣的谋划下,由下边得力助手赵文华出面保荐,其亲信胡宗宪出任新的浙江、南直隶总督,攫取“胜利果实”。
王直的态度是相当坚决的,严禁解放军再度进犯大明。由于管控得力,加上作为主犯的丰臣秀吉又被软禁,效果还是明显的。不仅解放军如此,日本西南的诸位大名也连带地受到压制。之前,丰臣秀吉领着解放军主力,在大明江东一带,攻城略地,战果丰硕。引得日本西南的几位大名,也向他依附,跟着出兵,尝到不小的甜头。王直来到长崎,重掌大权后,严厉限制船只行动,将不良势头狠狠压住。
大明这边,一时间“倭寇”不仅退兵,乃至绝迹。失地尽复不说,本土的海贼也得到顺利清剿和镇压。当然这天大的功劳首先要算在适时上任,扭转大局的胡宗宪及其一手提拔的武将俞大猷与戚继光身上。而更多的荣誉还是落在朝中严氏权臣及附庸身上。
由于将帅得力,明军确实改变气象,连番克敌。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海盗们失去了靠山,无论实力还是人心都大不如前,导致形势急转直下。就像一战中的英法,没有美国的帮助,肯定无法战胜德国;二战中的苏联离开美国,也会遭遇吞并。一旦失去了背后真正强大存在的帮助,只有失败一途。但是如果那强大的存在,一直给予支持和帮助,局面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在21世纪,小小的越南都能让中国万分被动。仅仅因为后边站了个美国。说句实话,别看越南弱,真打起来,中国恐怕也会吃不了兜着走。因此,有一点是大可放心的,中国绝不可能在东海和南海动武。
由于王直为了征服日本,离开长崎,出师东京。虽有先见之明地,将丰臣秀吉也带在身边,可根本控制不了南部的诸位大名,暗中组织人员船只,重新进犯大明。由于实力不济,这些长途跋涉的小股武装虽不乏成功,但多以失败告终。情况又变得微妙起来。大名们背地里对王直生出了很大意见。
而极为聪明的胡宗宪,也意识到主动退兵、不再进犯,似乎有很强求和意愿的王直,是个可以而且应该争取的对象。否则面对海外贼人接连不断的骚扰,和本地残寇此起彼伏的反抗,实在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一旦招安了王直这个海贼之王,靠着他的声威和实力,应该能够安定地方。这样一来,既能保持功绩,也可杜绝后患。而朝中的反对派见又生变化,以此为托词,正轮番进言,不仅对己不利,更是要连累背后恩人。

两百九十六、德川家康
更新时间2013430 22:09:40  字数:1496

 王直水涨船高。作为义弟的德川家康,境遇有了大幅改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