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直草 >

第123章

直草-第123章

小说: 直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宪便就此事,向朝廷去了奏折。当然已开运的大炮,还是依原计划送往北京。后续的那些,便不必了。
王直也想着,让解放军自己的船,直接走海路去北京附近。这样一来,炮也直接带去了。但圣旨上写得明明白白,必须用内船顺运河而送。又有什么办法呢?不过想来也对,解放军的战舰直接去北京那边,皇上一定不会放心。而且大明的海禁,尚未明确开放。走海路犯禁呐。
由于杭州附近乃是要地。既然剩下的炮不要了,后续拆船的地点直接改到了钱塘江对岸的宁波地面。而那些炮除了融化成铁水,使于他用外,还有大量剩余,便直接在岸边挖坑填埋。
等到无数年后,沧桑变化,物是人非。而王直和他的军队的种种事迹因缺少文字记载,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
几百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因林则徐重防广东,而沿海岸北上进犯。途径江浙,见海防空虚,起了侵略之心。宁波一带的百姓,因某个久远的传说,从地下挖起许多据称原本属于大明反贼的古代大炮。凭借古炮残剩下的威力,成功打退了英法舰队。但是英法联军还是得以继续北上,登陆天津,强占北京,还放火烧了圆明园。若是大清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会至于此吗?而几百年前的解放军就有了可以与当时的英法联军相抗衡的火力。此中差距何其之大。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王直和解放军都没有留下名号来。这些古代大炮,由于百姓们无法确知来历,被误判为原属反贼吴三桂所有。真是人间惨剧!!!
吴三桂怎么会有这样大的能耐,将这么多大炮从云南,弄到江浙沿海。在古代那种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其中难度,不亚于建造金字塔。如果吴三桂当真有这种能力,他绝对可以打到北京。后勤运输能力,也是决定战局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吴三桂运这些炮,不是走陆路,而是走海路,那更加可怕。海上战力堪比英法联军,直接去占北京就成了。哪有打输的道理。而且江浙与吴三桂进军的路线,是风马牛不相及。炮怎么来的?
可怜了王直和他的解放军。王直若是能聪明一点,历史完全可以改写。


三百七十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更新时间20131016 21:46:07  字数:1059

 照例先来广播。。。。。。
怎么放不出声音……。
竟然坏了?!
昨天就坏了,原来是忘了。
……。
……。
算了,口头播报一下。
郑重声明:本书纯属真相,若觉不实,请找度娘。
……。
真相?!什么是真相?!
……。
整天生活在谎言中的人们,需要真相吗?
真相不过都是狗屎!
……
恍然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生无趣,死无惧……
……
500年前的解放军算是垮了。顺应官府,迟早灭亡。历史由少数人书写,没有真相。其实也不需要真相。知道了,看透了,想到了,又能怎么样?过去无法改变,现在无法避免,未来无法掌控。高高在上的是权贵,更高高在上的是天道。任何人都无法逃脱宿命。生死成败、兴衰荣辱,皆在轮回。通俗地讲,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败,有兴必有衰,有荣必有辱。
就拿王直来说,烧过明军的船,也会被明军烧自己的船;抢过明太祖张重八的火器,也会被张重八的后人抢了自己的火器。因果报应,说得太浅,不足以描述大道的奥妙。
又如同今人拼命从大自然掠夺资源,建设所谓的社会。总有一天会发现,还是得统统还回去。怎么还?!有建设,必有毁灭。社会毁灭了自然,自然也会反过来毁灭社会。看似简单的循环,却是一切的本质,即最终的真相。我们依靠资源巨猛发展,最后也会因此走向绝路。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王直算是领悟了其中的一些道理。便依了朝廷,毁船散军。在他看来,当自己决定离海上岸的时候,命运就完全不是由自己控制了。生也罢,死也罢;兴也罢,亡也罢。穿越到500年前,革命了这么久,好不容易创下份基业,转眼间便没得差不多了。正印了一句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王直悟到了“空”。俱往矣,一切成“空”。空里来,空里去。这“空”的学问,还真是妙不可言。生来死去后是空,兴来亡去后也是空。诸般皆空,一切皆空。只是绝大多数的人都陷在了这“空”里,无法自拔。名利如何,美色如何,权势如何?最后定成“空”。但凡人们还是被空所迷,被空所困。因此只能在轮回中,苦苦挣扎。而不能由空得悟,由空得解,跳出轮回,去探寻存在的真意。
一切成空,一切也就完了。王直派船前往传令,通知河尻秀隆将留在东京一带的解放军部队,也全体解散;而且还要负责将自己的家眷从尾张接到杭州来。
革命一场,最后剩下什么?除了空,还是空。
总有那么一天,所有人都会发现最大最终的真相——“空”。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最后都是“空”。
“空”即是“一切”,“一切”即是“空”。
再成功,也是“空”;再繁荣,也还是“空”。
为了“空”挣扎,为了“空”害人,何苦之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全部是空,全部是空!!!
悟到了吗,悟到了吗?


三百七十二、卖肾给吴承恩买iphone
更新时间20131017 22:17:08  字数:1022

 吴承恩到了杭州。当知道自己马上要作长兴县令时,高兴得手舞足蹈。长兴是什么样的地方?吴承恩当然知道,哪怕以前没听过、没去过,这趟从北京回来,也路过了。着实是个好地方呐。
吴承恩既没学历(不是举人),又没工作经验(乞丐一个),能当上县令,绝对已经是到顶了。若是再高一级,可就是知府了。如果胡宗宪直接让吴承恩做知府,那绝对是谁也不服,甚至有可能越级向皇上告状。而实际上,长兴县令这个职位也已经相当不错,绝对要强过一般的知府。所以胡宗宪在这件事上,卖了王直一个大面子,给了实打实的大好处。
当然这个好处,王直自己是半点没享受到,全是为吴承恩谋取的。而王直自己的损失可是相当惨重。因此面对手舞足蹈的吴承恩,王直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沮丧万分。也就不去陪吴承恩上任。吴承恩几乎是一把将官服和官印都抢在了怀里,对王直千恩万谢,又道了别之后,便匆匆上路了。似乎怕拖久了,又会起什么变卦。毕竟这回的事,完全像是天下掉下个大馅饼,白捡来着。有些像500年后,逛街捡张彩票,没想到竟是500万大奖一样。觉得太不真实,生怕又失去,以至于赶着去兑奖。
胡宗宪没有到场,说是忙于公务。打心底里,也根本看不起这个攀附权贵,靠非正常途径谋取官位的混混。若不是冲着王直,哪会撒手长兴县令这么一大块肥肉。想着,全当施舍给乞丐了,却料不到这吴承恩还真是个乞丐。
王直看吴承恩就这样跑了,怎么想都觉得自己亏大发了。这回的事,就好像是500年后,见过的新闻里,有个纯朴的**丝男青年,卖掉自己一个肾,然后用这钱,给女友买了只iphone。
那个**丝自然相当于王直了。王直可是失去了一支军队,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无异于从身上割肾啊。其实比肾都不知宝贵多少倍。
而那个女友则相当于吴承恩。平白无故得了好处。虽然就是只普通的iphone,可毕竟是**丝用肾交换来的。
当然了,吴承恩也是男的,不是女友,是基友。
可王直并不真得爱搞基,因此心理愈发不平衡了。想着,要是吴承恩是个美女多好,起码自己心理上会好受一些,情感上也更能接受一些。从前给过吴承恩金子,这回又给他弄了肥官。若他真是美女,面对这么重的恩情,绝对该以身相许。就像那新闻里的女子,估计一感动,也这么干了。
但现在又是怎么回事?吴承恩不仅不是美女,而且还是个猥琐大叔。以身相许的好事就绝对没有了。就算有,王直也不能接受。好歹会出一本《西游记》,只能凭这个,聊以自慰了。
而王直刚经历了比死还沉重的人生最大打击,已经看空许多。并没有太往心里计较。


三百七十三、娶了当年未婚妻作三房
更新时间20131019 21:48:53  字数:1303

 胡宗宪从哪方面讲,对王直都很照顾。王直就住在杭州府衙内,出入也很自由。吃喝穿用,都是享受贵宾级待遇。因此王直对胡宗宪是越来越放心。但有件事,一直都觉得像个疙瘩一样,留在心里。那就是自己干夫人依旧没个影。
按理说,嘉靖皇帝和严嵩的态度已经摆明了。胡宗宪应该马上放人才对。但不知怎么了,每次提到这个事儿,胡宗宪总是不爽快。老是说,等有空了,就陪王直一起去金华,见家人,却又一直抽不这空来。让王直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王直想自己去呢,胡宗宪又不依。硬说委屈了他的家人,尤其是老人家;依着礼数,应该亲自过去赔罪。于是这事便拖下来了。
受此影响,王滶那边也出了反常,死活不肯将手里的人质夏正放回。摆明了一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老娘不放人的态度。连王直也拿他没办法。王直想想也觉正常,解放军解散了,炮舰全毁了。王滶心里恐怕也越来越没底,因此抓着最后的底牌不放。王滶对老娘的这份孝心倒令王直也觉得感动,但为什么对自己这个干爹,又是那种态度和作为?相较之下,简直有天壤之别。干爹毕竟不是亲的,这也是天下干爹苦命的源头。其实留着军中干部不解散,也是王滶自己的主张。本来王直是打算绝对依照圣旨的意思,完全解散解放军。但王滶出于同样的考虑,还是留了这两、三千人下来,继续待在舟山。
王直没把干夫人见着,胡宗宪这边突然就给他张罗起婚事。原来是严嵩竟然派人将侄女从北京送过来,特意许给王直。王直依着目前的处境,根本无法拒绝,毕竟严嵩已是自己最大靠山。而另一个关键是,王直也不想拒绝。因为严嵩的这个侄女,正是从前自己的那位未婚妻。当初给人家答应得好好的,等自己接受招安,当上了王爷,就娶其为妻。没料到,因为死咬住“改革开放”不松口,不仅错过了这段姻缘,还差点把命也搭进去。如今虽然物似人非,人家却仍有这份心意,王直断然拒绝不了。只是算来,王直已有两房妻室。这位当年被称“香儿”的未婚妻,只能委屈作三房了。
说起来,一晃也才三年多,王直却觉得漫长得像是三十年。或许是中间另经历了太多其他事情。人生正是太奇妙了,明明已经离开很远,一恍惚,又回到原点。而此时此刻此人此事,依然在原点等着自己。似乎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就是常说的缘分。
洞房花烛夜,王直揭下佳人的红头巾,并没有猴急着办事。而是向她细细问起了,这三年的经历。时间不长,变化确实很大。香儿的父亲严大人,在当初王直要求改革开放不成,突围长征,北上抗日后,受了刺激,急病交加,很快就过世了。而香儿因是主要肇事者之一,也备受非议,在家中无法立足。还是族中伯父严嵩高义,将其接往北京长住,才有了安身之地。这回,严嵩原打算,等王直正式受皇封,成为“镇北王”后,才让侄女嫁过来。但是突然间,又改了主意,便匆匆地将她送过来完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