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争宋 >

第77章

争宋-第77章

小说: 争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有一种就是像这云摘,用这皇家的渠道,就得帮着皇家养点人马,剥皮,压款,没有实力根本做不了。王旁算是有实力,可是自己摊子太多,除了锦绣楼之外都是先期投入大的事。

怎么能快速赚上来钱?王旁朝窗外看看,崔福和陆慎言他们还在聊天,没有王旁发话,会虽然散会了但是谁也不敢走。

他忽然脑子灵光一现,站在窗边招呼陆慎言和崔福:“陆总管,崔掌柜,你们二位来一下,还有蔡京。”那三人见王旁招呼,急忙将已经喝完水果冰的碗递给胭脂虎,三人前后走进议事厅。

“坐,我有安排!”三人做好,掏出刚才记事的册子,有将笔都蘸好了墨水王旁沉思一下,布置工作:“崔掌柜,你原先那个小二是你什么人?”

“回公子,那是我侄子,人挺机灵,您看我出来也放心有他那盯着。”崔福老实的回答。那个小二叫崔喜,到是很像崔福,人也老实做事也尽力。

“好!”王旁说了声好,转头望向蔡京:“你在这刊的《云摘》撰文,锦绣楼各地招商分号,加盟费要一千两银子”众人都“啊”了一声。似乎没有想到王旁会开这么大的口,王旁看看众人,“怎么?”

崔福犹豫的说道:“这么多银子啊,公子,会有人加盟吗?”

王旁摇着扇子心说千两纹银不过相当于三五十万人民币,这些人肯定不知道肯德基麦当劳。他一笑从容的说道:“难道咱们这御赐招牌还不值千两纹银么?”

“这倒是”崔福点下头,赶忙也记下公子的话。

王旁神情淡定,他缓缓说道:“这千两纹银不是白花的,交了千两纹银,各州只开一家分号,而且要他们的用地要在首郡繁华之地,同时楼店除了饭店之外要有香汤和客房。这占地不能小于咱们汴京总店。够这些条件,我们才收这千两。”

崔福又有疑惑,那得多大的家底才能开的起咱这分号。王旁见崔福又看着自己,于是笑道:“崔掌柜,他这钱咱们不白收,店面咱们要给他装修统一咱们这样式。厨师咱们会包教会他们做饭。而且还在《云摘》之上会标明,他那是咱们分号。”崔福虽然听着主意不错,但还是心理没底。

小陆素来知道,王旁想到的主意没有不成功的,于是笑着朝崔福说道:“崔掌柜,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听公子安排,保证没亏吃。”崔福忙应着点头,说着“好的,好多”

王旁见他们说完接着安排到:“我看眼下时间,小陆将二季三季的茶安置好,该送到内务府的要送新茶,二季茶留在茶场慢慢的销售,而且那云轩也要用,你安排好人选。然后选出两名厨师,带上崔喜,先把汴京周边要申请加盟的店铺走一圈。”

这下该小陆犹豫了,“眼下离秋考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周边州城府县能有多少加盟?”

王旁说道:“估计十几家,凡是派人来签合约交定金的,你们去了看那加盟店是否符合要求的,如果符合要求坐地收剩下银两用于装修,记住要按照我刚说的要求装修,所有店铺一律按照在汴京一样,要神秘感。另外由他们在当地招厨工,咱们的厨师去给新厨工培训。还有一条,做咱们分号,只能采购晋香府的我们煤来做菜。”

他又转向蔡京:“元长,你去印务印制统一格式合约。要求定金付五成,才会去实地看。如果有违约,那么就取消加盟资格,还会在《云摘》公示出来。”

蔡京仔细记下了王旁的吩咐,几个人都是各怀心事,一边写一边嘀咕。王公子这加盟行吗?不过看看公子这么苛刻的加盟条件,就算一家都没有,梅耶府似乎也不吃亏。况且公子一向运筹帷,这次就试试又何妨。

开加盟店行不行,王旁心里清楚,与其有几家挖墙角或者多几个对手,还不如自己开加盟店,这样比开分号要省事的多。而且加盟店自负盈亏,他只管卖这块牌子和晋香府的煤。更何况这是眼下唯一一种名正言顺的“抢钱”的办法。不管怎么样,先抢过来,只有十几家他的周转为题就都解决了。同时晋香府的煤还能销往各地。

王旁安排完这事,又招呼何里钵,殷世杰和余大年,殷世杰报了给酒楼饭店专用的煤的价格,还是有些利润的,王旁嘱咐继续高抛低吸,同时见开采量也有所增加,嘱咐到,凡是锦绣楼加盟店用的煤,可以让出两成利润,即使这样王旁也是有利可图,更何况这些人见了利润空间,自然会再当地代卖。起码这就又帮王旁省去了自己开发市场的人力和运费。

三个月,王旁心中默念这,一定要把这三个月坚持过去。这三个月坚持过去,朝廷那边《云摘》就可以陆续回来款项,资金就可以正常周转。否则他连去西夏买马的本钱都没有。

至于增加房产之事,只能暂时先放放了,反正自己要盖砖房,一有空就拼命去想那穿古石中信息,不过这盖房子的信息,早就被n多历史事件淹没在茫茫信息海洋中。而且眼下资金,时间都容不得他再牵扯精力。

眼下暂时收支够应对,只等金秋金榜提名时,自己压的那一宝:王岩叟。若是押对,云轩和王旁就会随着举子回乡和官员任命,在宋国传遍各个角落。

第九十六章 声名已鹤起

在汴京城内约上三五好友,到云轩去喝茶即是种体面也是种时尚,在云轩饮茶花不了多少银子,更何况此次科考,云轩全程赞助了考生们在考场中的饮茶。

这若不是科考是件举国瞩目,并且非常严肃的事,王旁肯定要在考场拉上一个大大的横幅,上面写上:“怕上火,就喝云轩茶,云轩为此次科考特别赞助!”

同时还要注明:科考前三名均有机会活的云轩为您提供的全年免费贵宾银牌,关注云轩茶关注科考

跑题了,尽管王旁没怎么去做,不过云轩的名气不仅仅为科考提供了茶而扬名,更因为自从王岩叟连中三元,云轩的名气更大了。更何况云轩中悬挂了王岩叟题字的那幅“品茗图”。

云轩对外开放那三天,天还没亮就会有一些有钱人,派家丁或书童擦着黑来替主人排队;更有一些人雇人排队,实在没那么多银子的,索性就起个大早自己来排队。常有人在开放当天因为来的晚,没有排到进入资格,顿足遗憾而去。

这些人能进云轩,除了为一睹云轩中名家诗画,或是约好友显示身价,还有一种就是为了在云轩中能留下一副字,说不定这幅字哪天会被白龙鱼服的皇帝相中,那样即使错失了三甲,仍有机会被人想起来。

对于这些字,王旁吩咐手下人,一律妥善保管。其实到未必真的要拿给皇上去看,而是谁知道这里面哪副书画将来就价值千金了呢。更何况对于王旁这个穿越到宋朝来的人,哪怕是一张纸,一支笔或者一个碟子碗,任何一件东西若是能带回现代都是无价之宝。

每次当王旁给月下讲起,他那的幻境,其实就是王旁在现代的经历,比如房子,汽车,手机,电脑,月下都会听得两眼放光,甚至王旁自己都想,如果有机会能够带着月下回到现代。也难怪王旁这么想,古代到了晚上除了看书,就是黑灯说话,似乎也没什么可做,尤其现在自己有了月下,更不可能夜夜笙歌。

离家的人都会想家,更何况王旁到宋朝三四年了,虽然已经适应了古人的生活习惯,但毕竟知道了穿古越今石的传说,心中总会有些想法。

时间并没有停滞,秋考结束后王旁也快要出发了。张逸那边丐帮传来消息:西夏的白石神出现了。不过消息的内容是,西夏皇后梁氏生了一子,被西夏人奉为白石神,王旁决定亲自去打探一下。

王旁在延州的时候,曾经见过西夏人拿月下当作白石神,但他心里清楚:月下的能感知别人想法的能力,是拜那白玉石所赐。月下的那块石头已经被击碎,难道还有其他类似的石头吗?

他眼下要解决的是,买马经费的问题。自从李恩喜告知王旁,实际梅耶府的资金不像王旁想像那样,王旁这才意识到,自己一处矿产,一处总揽京城茶业,加上一家酒楼饭店和一处茶肆,这么多生意周转资金不过一千多两银子,核算到现代社会也就是三五十万的流动资金。

自从王旁想到这么去折合,他对钱的概念清楚多了。三五十万真的没多少,更何况那云摘还被朝廷压款几个月,《云摘》的发行越多,王旁被压的款就越多。

再说这养马可不是小事,就算是批地百顷,但养马之地,主要是陇右和幽云,但到北宋,陇右被西夏占据,幽云被辽国占据。内地养马即使战时调用,多因路途或水土马匹到了战场也损失大半。这供应朝廷的马匹虽然获利颇高,但若是派上用场之时存活率低,恐怕王旁也是吃不了兜着走。这些事不是王旁招个加盟或者设计个会员制就能解决的。

不过好消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来,带有征加盟的那刊《云摘》分发下去,没过十天半个月,就有京东西路的曹州,濮州,济州;京西北路的郑、、蔡、颖、汝几个州;还有河北西路的相、定、邢、怀、卫等州都纷纷有当地富商要加盟。

这几个州都相对汴京较近,锦绣楼的名声早就传到这些地方,而这些地方得到消息也是最快。其中符合王旁要求的有六七家,这样暂时周转过度的银两稍稍得宽裕。

抽出时间王旁还要去拜见王安石和包拯两位大人,王安石还好那边还好,包大人从天气刚入夏的时候就生病了,王旁去探望过几次,不过还是不放心。毕竟包大人待自己不薄,抛开世人对包大人的评价,王旁跟包大人还是相处的有感情,更何况包大人处处袒护王旁,王旁才得以有今天。

王旁这心里合计这么多事,从茶场挑选出了上好的茶,正准备过府去看望包大人,忽听传旨官前来,招王旁觐见,而且招的还很急。王旁匆匆换了衣服,跟传旨官进了皇宫。

王旁看见仁宗皇上正坐在龙椅上,皱着眉看着眼前一桌子御膳。王旁心下揣摩,不会仁宗皇帝觉得御膳不合口味,让自己亲自下厨吧?如果那样的话自己还是早点离开京城,不然自己真成御厨了。

他上前拜见过了仁宗皇上,听皇上说到平身,这才恭敬的站在旁边。要换平时仁宗早就有话问他,今天仁宗也不说话,王旁就这么站着,房间里一阵沉默。仁宗摆摆手,退下的两旁的人,指了指桌子旁边的座位。

王旁明白,仁宗今天心情不好,他朝桌上的菜看了一眼,菜品比较简单,这做御厨是所有厨师的梦想,但是如果做了仁宗皇上的御厨那是福气。仁宗是传说中最简朴的皇上,不仅每餐吃的简朴,而且从来不加餐。

宫里有个故事,说的是仁宗有次肚饿,竟然忍了一夜。第二天皇后问他为何不让御膳房做点吃的。仁宗回答说,如果这次他让御膳房做了,以后御膳房会天天给他准备,不仅是lang费而且还影响御膳房的厨师和宫里侍奉人员休息。这事以及王旁每次见仁宗时,仁宗私下穿的那几件已经发旧的龙袍,都让王旁非常感动。

半晌,仁宗叹口气:“王旁,你说朕面前这两道菜,哪道更好呢?”

仁宗的面前离他最近的有一道五颜六色的“素什锦”,正是王旁在锦绣楼曾做给仁宗,另仁宗赞叹不绝的“锦绣河山”;另一道菜,则是木桶羊肉,取名“一统江山”这筒,就是同了统字,这山自然是应对的羊肉的膻。

王旁看了看,仁宗到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