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争宋 >

第364章

争宋-第364章

小说: 争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世安转头对任氏说道:“你说你这女儿也不快挣点气,这要是皇上龙子,那咱们家算是富贵双全了!”

任氏嘟囔道:“还有心思想这些……”

杨戬煞有介事的说道:“二位也别太担心,既然是朱贵妃的弟弟,想必年纪不过十五六岁。”

“怎么?难道这位小官爷有办法?”朱世安问道。

杨戬撇了他一眼,心想贵妃娘娘都不待见你,你这么一说我就告诉你吗?

任氏戳了戳朱世安的腰,腰间盘这丝带里面有些银子,朱世安立刻明白了任氏的意思,掏出几辆细碎的银子塞给杨戬。“你看,我都麻烦这位小官爷这么半天了,这个您留着喝茶。”

杨戬放在手里掂了掂,估摸着大概有那么二三两,他大大方方的掖在腰间。随后说道:“我跟你们说,现在皇上最宠爱的就是朱妃娘娘了,前日还带着娘娘出过宫。”

“啊?皇上带娘娘出宫?我们怎么不知道?”

“嘿,你们怎么知道?连皇太后都不知道,是皇上微服私访都会带着娘娘,你们就知道皇上都喜欢朱妃娘娘了吧!”

听到着朱世安夫妇一脸得喜悦。

杨戬又说道:“我告诉你们,我们那天是听审去了,开封府公审阿云案,知道吗?”

“知道!知道!”两人鸡哆米似的点头。

“那阿云就不到十六岁,咱们圣上和镇南王他们商议,要有个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贵公子就是未成年,应该保护!”杨戬断章取义的讲解着。

任氏一头雾水:“未成年,那是说弱冠之后方成年?那子真肯定未成年啊?!”

杨戬摆手道:“不是,不是,听说是定在十八岁了,因为王爷说咱们大宋十八都能成亲了,而且要男女一视同仁,女孩子若是定在十五,那男孩子也得十五算成年,若是男孩子定十八岁,女孩子也必须定在十八。”

朱世安掐着手指头数着:“这要是十八还好说,要是十五的话子真已经过了!”

杨戬说道:“怕什么,你就说你儿子不到十五又能怎么样?不过嘛……”

“不过什么?”

“不过,反正如果你儿子未成年,老子也得判管教不严之罪!”

朱世安刚刚紧张的心都跳到喉咙了,听到后面这句,他喘了口大气说道:“吓死我了,我当什么呢,不就是钱吗!陪点钱给死人家就好了。”

“嘿,我说朱员外,您既然说的这么轻松,那您还跑到皇宫来找朱妃娘娘干什么啊?!”

“嗨,您在皇宫里面,您不知道。本来我们也觉得没事,谁知道一早到开封府想去接人,你猜怎么着?”

杨戬好奇的看着朱世安,什么事能让这老两口亲自跑到皇宫里面来啊。

朱世安顿足捶胸的说道:“开封府门口啊,坐着一堆人,都是孩子,一个个跟小花子似的。还把香炉纸钱都摆在开封府府埕那了,衙役见都是孩子不敢撵啊!这不都是你说的那个什么未成年保护法什么的闹的,谁敢欺负小孩啊。而且,开封府门口两侧墙上,都贴满了大字,上面写着什么纨绔子弟逼死良家妇女,开封府要秉公办案,不能官官相护。我们两一看这阵势,又听说我们儿子正是犯在这事儿上,赶紧连开封府都没进直接来见朱妃娘娘了。”

“哦!”杨戬恍然大悟般的用手指着朱世安:“朱员外,你是不是赚了昧心钱得罪了人了啊?!这事我看是蓄意有人想闹大,是不是就冲着你来的?那,那你这银子你自己留着吧!”说着他假意去怀里掏银子。

朱世安一把按住他的手:“小官爷,您说的。我一商人,就算再得罪也不至于闹这么大啊!再说了,一块关着的也不止子真一个啊!”

杨戬顿时好奇起来,刚才光顾着去偷看皇上早朝了,回来的时候也没听全事情经过,这会他眼里闪着八卦好奇得光追问道:“还有谁啊!”

“还有,镇南王的义子童贯!”

“该!”杨戬恨恨的说罢随后看着朱世安瞪着自己,忙笑笑:“我说童贯该,就数这小子坏,多半贵公子就是他带坏的!”

“对对!我也这么想,可不光有童贯啊,还有郡王高公纪,和韩公子韩士进。你说,他们也是童贯带坏的吗?”

我的天,这事可闹大了,在开封府门前捣乱的肯定是有人组织的啊,这是闹哪样啊,这又是针对谁啊?

杨戬见已经将二人送到皇城门,一转头就又朝内宫里面跑,这次可不是去朱妃的寝宫,他得第一时间去通知高太后,赏银银不赏银的放一边,他得让太后知道,杨戬是太后的自己人。

第九十五章 宋律判奸罪

早朝的大殿上,大臣们还在为如何能公平的录用发改司的官员喋喋不休的争论着。赵顼用袍袖挡着脸,又偷偷的打了哈欠,这一举动丝毫没逃过御史们的眼里。

吕公著再也忍不住了,他站出来说道:“圣上,我听说如今辽朝的皇上每日歌舞作乐不理朝政,内政日乱。”

赵顼心想,我刚打个哈欠你就说这话,这不是说给我听的吗?他脸微微一沉:“众位商议的也都差不多了吧,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吕公著看了一眼李参,李参面目表情十分严肃,但目光却不看吕公著。

“圣上,臣有一事要启奏,只不过因为涉及到皇家威严,所以尚未正式拟旨。”

王旁听到这话,朝吕公著看了过去。

赵顼也注意到了,刚刚他还奇怪,平时数镇南王脑子清楚想点子活,今天怎么一言不发,似乎有什么心事。

“哦?那退朝后垂拱殿来见官家。”

吕公著看了一眼韩琦,韩琦正不时的瞄着李参。你现在看李参也没用,你也一块吧!想到这吕公著说道:“圣上,我恳请相关人一同来见。”

“什么相关人?”赵顼有点糊涂。

“韩琦宰相,李参参政,还有镇南王王旁……”

说到这几个人差不多也都明白吕公著这是要当着圣上的面挑明了这事,但是具体他要弹劾谁那就不可知了。

垂拱殿里吕公著傲慢的坐在那,韩琦走到他面前:“吕御史,你这是何意啊??!”

“我现在不说,等圣上来了我一起说!”吕公著卖起了关子。

王旁无声的冷笑,这御史台最近似乎无聊的很,要弹劾的事本来就少,好容易有点争议的是,还让银台司的揽去了。

韩琦无趣的坐在椅子上,看看王旁,犹豫了一下,这小子向来和自己不是一路。他又转头看向李参,李参正微闭着双目。

“咳咳,李参政!”

李参撩起眼皮:“韩相有何吩咐?”

“岂敢,岂敢!吩咐倒是没有,我想这吕御史叫我等一同来见圣上,想必是对你我有所弹劾之词啊!”

李参嘴角挑了挑,似笑非笑:“弹劾什么?”

韩琦被李参这么说,想起这会儿案子是李参问,他怎么会和自己站一条战线上呢。于是又转头向王旁:“王爷……”

话还没问,换下了朝服的赵顼走进垂拱殿,几个人忙起身恭迎。

“坐吧!”赵顼摆摆手,径直坐在御座之上。

这会吕公著站起身来:“圣上,臣有一事想禀告圣上!”

“讲!”

“昨日京城发生一起命案,涉案的是几名少年……”

“怎么?!”赵顼一挑眉头:“案子有开封府在审,开封府审不了的还有大理寺和刑部?难道一个案子也要官家亲自过问吗?”

吕公著说道:“若是简单的案子当然不用圣上亲自过问,只不过这案子若是判罚不公,想必会引起天怒人怨。”

“李参政,怎么回事?!”赵顼转头向李参问道。

垂拱殿的门开了,杨戬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他快步走到赵顼面前:“圣上,太后懿旨!”

赵顼微微皱眉,接过了太后的懿旨看过,竟然眉头拧在一处,他抬头看了王旁,王旁的脸上没有表情。杨戬又走到赵顼身边,附耳在赵顼耳边说了些什么。

“不像话!太不像话了!”赵顼将懿旨攥在手里,怒气冲冲的说道,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生气。

过了一会赵顼静了静心情,转头想吕公著说道:“吕御史,官家已经知道了。你先退下……”

“圣上……”吕公著迟疑的看了看杨戬。

“退下!”赵顼生硬的口气不容质疑。

吕公著悻悻的立刻垂拱殿,这事儿他也知道关系到皇上的表兄弟和小舅子,可这事可不能这么轻易的完结,起码得显出御史台的公证,再不然就给这些人找个替罪羊,他盘算着不管最后落到韩琦或是王旁身上,对吕公著来说结果是一样的。

赵顼的脸色微微放缓了一些,他对李参说道:“李参政,昨日一命案,如今可有了判罚了没有?”

“回皇上,此案尚未判定!”

赵顼手里握着太后的懿旨,心里想着刚刚杨戬告诉他的朱贵妃想求见圣上,也是为了这事,不由得心里有几分烦乱。

“此案到底怎么回事?”

李参将昨晚的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赵顼听过说道:“这几个人年少无知,而且有的又有爵位在身,恐怕开封府押着也不合时宜。王爷,韩相,你们觉得呢?”

韩琦一个劲的点头,王旁却不语。

李参说道:“圣上,开封府也不想押着,请圣上下旨移交大理寺或者刑部吧!”

“嗳~,官家的意思是,没什么大事,就放人就是了。”

“我何尝不想啊!只不过吕御史昨夜到访开封府,我若是连这么小的案子都判不公,怕是吕御史便有事做了。而且皇上您还不知道吧?开封府门外跪着不少苦主,而且告示都贴到开封府门外。这早朝的功夫,恐怕全京城都已经传遍了。”

“有这事?为何不早说?!”赵顼一愣。

“朝廷上参议的都是朝廷的大事,这一个歌妓寻死之时,怎可在朝廷上奏议。”李参一堆理由等着呢。

王旁心里明白,这是有人想把事闹大,李参不压着自然有他的道理。有些事就是如此,如果这时候李参就压着,或者制止恐怕舆论会更大,与其让百姓们瞎猜,还不如把事情挑明了,是非也就自然有了公论。

“这,这,要不就移交大理寺?”赵顼也没了主意。

韩琦偷偷的喘了一口长气,自从昨天晚上知道韩士进去了开封府,他就派人打听,具体经过他也都知道了,甚至也知道了和儿子在一起的是谁。

听到皇上这么说,韩琦忙拦到:“圣上,这本事小事一件,一旦移交大理寺性质就不一样了。况且,这些不过是些少年!”

赵顼转头看着王旁:“王兄,那个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是可以帮他们免些罪责?!”

王旁微微一笑:“圣上,那自尽的女子也是未成年,侵害未成年是要严罚的。”

韩琦这会儿可不高兴了:“王爷,你怎么这么说呢?这里也有你的义子啊!”

王旁轻轻叹口气:“圣上,我昨晚就知道这件事了,惯子如害子啊,我自叹平日疏于管教,不管怎么说,咱们是执法者。法不能因人而已,这事儿,还是请开封府来明断吧!”

这半天,王旁终于想明白了,他才不会轻易的牺牲童贯呢!可如果自己这时候不做正了,恐怕有人便会更加小题大做,尤其是眼下即将推行新法的关键,搞不好前面建立起来的威信也就前功尽弃了。更何况,不管是皇上还是宰相更有他王旁,涉及到的人无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童贯在这件事里责任是最轻的,不是有人作证当时童贯不在房间吗?所以他反而镇定了下来。

赵顼的眉头这半天就没展开,暂时不见朱妃还好,总不能躲着皇太后啊!这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