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争宋 >

第274章

争宋-第274章

小说: 争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就约在明日!你去安排吧,还有如果再出现刺客,那本王也不会轻饶了你!”王旁抬头见张平和应大容二人外面走了进来,喝退了韦林朝二人问道有什么发现没有。”

张平回到:“王爷,我们是看到人影,但是没有追上。”

应大容闷声闷气的也说道:“镇南王,我看这人是冲我和国相来的,我怀疑是杨义贞的人。”

“张平,你多派些人手协助应兄保护高国相。”王旁吩咐着。

“那就多谢王爷了,如果能顺利到了下关咱就不怕了。”应大容心里也是嘀咕,杨义贞在此地的人马众多,如果他想对高国相下手,硬拼肯定不行。但是到了下关就不一样了,高智升这段时间虽然在邕州,但暗地里却吩咐在下关等地秘密布置了人马。如果不是杨义贞因为找王旁自己露面了,高智升也正要想办法将杨义贞引到下关。这一切刚好被赵顼的大理之行,打乱了高智升的计划,也正因此高智升决定按兵不动,跟着王旁等人回大理,顺便看看杨义贞的反应。

王旁就料定高智升并非表明看上去那样简单,听到应大容说起下关,王旁知道那里是大理的重要关隘。

“现在也不用怕,他要动手不用等到现在!”

应大容和张平从王旁的房间退出来,应大容低声对张平说道:“张将军,你们这位王爷可真能沉的住气啊。”

“是啊,我们跟王爷这么多年,还真没看过他慌过什么事,不过也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

“现在的年轻人可真厉害。你就说我们国相,看着跟个书生似的,那也是有胆识的人,只可惜,唉!”应大容说道此处欲言又止。二人小声说着又四下转了转,此时府内已经恢复平静,夜色中只听见悉嗦的巡逻侍卫的脚步声。

第二日,县令韦林来府内请王旁,韦县令在前面引路,带着王旁来到前厅,厅内一张硬木的圆桌上已经摆好了酒宴。看的出县令没少准备,只是这一桌好酒好菜恐怕也不会是县令自己掏腰包。见王旁和韦县令走了进来,坐在客座上等候的一人站起身来:“镇南王,您一向可好啊!”

王旁笑着看着眼前这个四十岁上下,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微微一笑说道:“杨兄别来无恙啊?”

县令一听就楞了:“哎呀,想不到二位认识,看来这就不需要我介绍了。王爷,您请上座!”

“怎么?王爷见到我竟然一点都不意外?”杨义贞笑着说道,他还真看不出来,王旁有一点点惊诧的表情。心中不由暗自佩服,这镇南王别看年纪这么轻,却是如此有城府。

王旁坐在桌边坐下,县令亲自给两个人的杯中倒上酒。

“呵呵,有什么可意外,在邕州这地方,虽然我来的时间不长,但见过的人中姓杨的而且能有这么大手笔的,恐怕也就是杨兄你了。”

“哈哈哈,王爷果然慧眼,来我敬你!”杨义贞说着举起了酒杯。

“就是,杨员外实力雄厚,自从杨员外来了本县,出资修城,又改造府衙,还招了一大批工人,是本县的贵人。我就说嘛,原来杨员外与王爷早就认识,自己人自己人。”韦林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下他就不怕引荐错了。

王旁饮下杯中酒,放下酒杯,脸上的笑容看不出是赞誉还是讽刺:“杨兄果然是出手非凡,而且也与一般商贾不同,你看,连我这邕州的官员都称杨兄是自己人。王某可是佩服啊!”

杨义贞当然是听得出王旁话中有话,他也不介意,又举起第二杯说道:“韦县令有所不知,我与王爷是不打不相识,也是起于误会。前番之事多有得罪。”

韦林听杨义贞忽然致歉,心里嘀咕,刚还以为两个人是旧相识,怎么又出来了误会?好在看王旁依然面带笑容,心里稍稍松口气。但见二人又是一饮而尽,忙起身将二人的杯中到满酒。

杨义贞刚要连敬三杯,王旁忽然拦下说道:“杨兄酒量过人,在下已经领教过了,至于这第三杯,不如我来敬杨兄。我沿途见了不少县府,这那坡县如今民生倒是很让在下略感欣慰,可见杨兄出了不少力,刚刚韦县令也说了,你是本县的贵人,我这镇南王也该谢谢杨兄之功。”

杨义贞到也不客气,哈哈大笑喝罢杯中酒说道:“王爷说的客气话,我这也不过是为了自己多留条退路,只不过没想到邕州新来的镇南王是兄弟你,倒是让杨某刮目相看。别说这那坡县,我想若是我真想做事,恐怕邕州大半州城的官员也都会拿我当自己人吧。”

韦林不识时务的跟着嘿嘿笑着,无论是镇南王还是眼前这位财神爷,他哪个都得罪不起。

王旁点点头:“杨兄说的没错,不过我想杨兄今天要见我,恐怕也是为了让我知道杨兄你的心意吧!”。这杨义贞果然有胆子,王旁明白他这就是暗示自己,他可以动武,也可以动财,邕州这地方连大宋都认为是穷山恶水之地,只要他用点心,即使不打仗也能在这地方扎根。

见杨义贞颇为自负的微笑,王旁暗想,别着急。若是动武我还忌惮你几分,不过你要来文火慢攻,给我时间腾出手那我就不客气了。接着王旁话锋一转:“杨兄的心意在下心领了,只不过我怕杨兄在大理还有重要的生意,是不是也要找本王来帮忙呢?”

第三百四十七章 叛贼也豪情

知县韦林殷勤的给王旁和杨义贞二人倒酒,不时用他那双善于察言观色的眼睛看着二人。现在他也糊涂,这两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看似熟悉却似乎有些隔阂;看似亲热言语中却又好像较着点劲儿。这也难怪,杨义贞虽是大理的叛贼,但从父辈就是大理的权臣。他与王旁之间的对话,怎么是韦林这样一个小小县令能听的明白的。所以他也只好一边倒酒一边陪着笑。

杨义贞听到王旁的问话,已经说中了自己的心事,他呵呵一笑端起酒杯的同时用眼扫了一下韦林。王旁当下会意,等到韦林给自己的杯中酒倒满之后,王旁说道:“韦县令,你先退下吧。”

韦林说了声是,心里嘀咕着退出了房间,关上房门还忍不住顺着房间缝隙朝里面看着。只见王旁和杨义贞微笑对视着,就好像静止不动的两尊泥胎。“啪”一只手拍在韦林肩头,韦林吓了一跳,回头看却是折克隽:“县令,在做什么?”

“哦,没事没事,我看看还用不用给王爷再添个菜什么的。”韦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好歹自己也是个堂堂的九品官,扒门缝的事怎么说也不算光彩。

折克隽根本也没拿这九品县令当回事:“王爷有需要会招呼的,县令慢走!”

王爷眼前的侍卫都这么凶,韦林悻悻的走开,在院中走廊上找个能看到房门的地方,坐立不安的在那等着王旁招呼。

听到外面的动静消停了,杨义贞这才开口说道:“镇南王果然是守信,我前几天听说太子在邕州重病,可是真的吗?”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何必太在意,况且杨兄你忘了我们在满春院之约了吗?”

“当然没忘,只不过我现在也在踌躇,贤弟你也看见了,只要我用点心思在此地不也是混的不错?甚至我可以不出面,让手下的弟兄做做大理大宋的生意,也够富甲一方了。所以,今天我特意选这个方式和王爷见面,王爷不会怪罪我吧?至于求王爷帮忙的事,我还真想问问王爷,王爷您觉得我还有必要去和大理争什么吗?”

王旁盯着杨义贞,他说是踌躇也好,说是询问也好,语气确是一种试探,而目光中则是一份咄咄逼人。如果王旁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兴许还真可能被杨义贞的话弄糊涂了以为他会诚心悔改。可惜王旁不是这么好糊弄的,他看这杨义贞貌似陈恳的表情,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贤弟,我的问题好笑吗?”杨义贞问到。

王旁收起笑容:“杨兄,你的路是你自己选的。不过你这么一问,想到杨兄经历,让我想起一首诗来,你听好: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杨义贞听王旁先损带骂,接着又把问题踢回给自己,又气又好笑同时还有几分欣赏和佩服,也跟着笑了起啦“嗯?哈哈哈哈。贤弟自比佛吗?先皇大理圣德帝怕是大理君王里面最是不信佛之人,我为人臣的当然也不信。不过圣德帝已驾崩,现在我倒是想请教王爷,听说佛能普渡众生,既是如此王兄又如何渡我呢?”

大理圣德帝驾崩的消息并未对外公开,毕竟是个被废的君主,死也死的悄无声息了。但王旁事先就已经从林秀秀那里得到了消息,也正因为此,王旁才知道为什么杨义贞这样一个大理叛贼又要回大理为臣,他所保的主子不在了,再反他自己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历史的发生,总会是有原因的。现在这个消息再次从杨义贞的口中得到确认,王旁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他不动声色的说道:“杨兄的问题,恐怕还得杨兄你自渡。既然你自己都认为没必要回去,那就留在邕州正经做一个商人也不错。”

“王爷,您可真能说笑,我又没有王爷的本事,哪里会经商啊。再说,刚才你不也说了,我有事找你帮忙吗?”杨义贞见王旁就是不顺着自己的话走,再这么绕下去即使天黑也说不到正题上。

王旁假装糊涂的问道:“难道没有吗?”

“若是起初那挑唆大理和大宋的约定我想作废的话,那王爷怎么知道还有呢?”

“呵呵,杨兄大概也听说了,昨晚我等下榻之处有人夜访的事吧?大理的事,是你们的事,与我没什么瓜葛,所以夜访之人听到了什么我当然也没太大兴趣知道。更何况我是真希望就此能与杨兄相安无事的好。”

杨义贞看着王旁,虽然他什么都没说,却好像成竹在胸的样子。“好!我杨某佩服王爷,既然王爷说出了相安无事,那在下就真有件事请王爷帮忙。如果王爷能帮这个忙,那以后咱们真的就是相安无事了。不仅相安无事,而且还是件对大理大宋都有好处的事。”

对你自己有好处就算了,还要扯上大宋,做出一副貌似双赢的样子。王旁心里暗笑,但脸上却故作惊讶的说道:“请杨兄相告。”

“镇南王也是痛快人,可跟镇南王同行的高智升未必是痛快人。就算我念在各为其主的份上不与他计较,可是他却时刻拿我当叛贼。如今我已经收到消息,皇上已经动心招我回羊苴咩城,只不过朝中争议众多。此时若我能表诚意,负荆请罪。想必不但可以免罪,还可保我在大理被囚家眷族人。我要是能顺利回到大理,对王爷来说不就是一件好事吗?”

“是好事,可这事杨兄自己就可以办到。何必要我来渡呢?”王旁淡淡的笑着问道。

“就算我想负荆请罪,也要先过下关,把守下关的正是高国相的死党。我即是要表诚意,也不能带兵回去,更何况只要我踏入大理,就会被悬赏者追杀。只怕我还没到羊苴咩城,这负荆请罪还没机会做,那脑袋就已经掉了。我掉了脑袋没关系,这么多弟兄跟着我亡命在外,最后国不能投家不能回,我杨义贞九泉之下对不起弟兄啊!”他说的情绪有些激动。

王旁静静的看着杨义贞,想不到这个看似彪悍的大汉,竟说的眼眶发红动了真情。想起这些人流离在外,王旁颇为有几分感受。虽然境况不同,但有家不能回,亲人焦急等待自己万般无奈的感受,王旁是曾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