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争宋 >

第178章

争宋-第178章

小说: 争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福呵呵笑着给王旁添好茶:“公子,你要准备的材料都准备好了,你是要怎么个做法,跟我说,我让厨房开工。”

“放那吧,什么都不做,今天咱们吃生的!”王旁朝崔福挤了下眼睛。

崔福莫名其妙,回头看看折克隽撇着嘴说道:“我就说不能去那辽国,那契丹人胡人是不是都吃生的啊?完了,公子你要我这老头子一块试菜,我可消化不了啊!”

王旁看崔福那囧样笑了起来:“不试可不行,你去按照我给你那配料方子,准备些麻酱用骨汤冲开,里面放点韭菜花腐ru放些盐,另外再备一份炸辣椒油。”

“都准备好了,公子!你这料再香,那生肉蘸着吃我这老头也消化不了!”崔福说着,拎着壶出去续水,嘴里还嘟囔着。崔福刚下楼,陆慎言就回来了,赶着一车碳招呼着:“崔掌柜,叫伙计接一下,放到后院。”

崔福应了一声,招呼伙计去做:“公子在二楼!”他指着楼上。

陆慎言上了二楼推开门,一股茶香带着热气扑鼻而来,见王旁坐正坐在那神态怡然面带笑容,陆慎言这心情也敞亮了许多:“公子,我回来了,又弄了一车碳,京城和周边能采购到的地方我都去了。”

王旁招呼到:“辛苦陆总管了,坐下喝口热茶!”

陆慎言除去斗篷坐下说道:“这天可真够冷的。公子今天这是唱的哪出?兄弟们都在?你们知道吗?开封府门口好多百姓,,听说是有个当官的私扣了煤,想加价谋利被人举报了。我这一道看见好多人都朝着卫州城外去呢。”

张平笑道:“我们都知道,就你不知道,你昨天没在府上,公子没回来的时候,开封府有这么好玩的事吗?”

“哼,我就猜到了,八成是咱们公子干的好事。”陆慎言喝了口热茶撇着嘴说道。

王旁笑了笑:“你都能猜到,李知府和蔡学士也能猜到。”

陆慎言就知道自己这公子闲不住:“刚回来您就给自己找事。”

王旁知道陆慎言是关心自己,于是说道“忽悠谁也不能忽悠百姓,要是晋香府从来没卖过煤,我也就不掺合这事了,这几年百姓对煤依赖了,都没预备柴火过冬,这事我肯定是管定了。你就放心吧,不但管了没事,还得有人请我管这事。”

“说的好!我们就稀罕公子这仗义。”韩德容挑着大拇指说道,众人也一同附和着。

王旁等人在锦绣楼又聊了一会,蔡京和焦德友也陆续回来了,当下已经过了中午,焦德友带来信说听说蔡学士去开封府了,开封府先是封了煤场,后来贴了布告卫州门外煤场开始对百姓卖煤了。

“来,以茶代酒,庆祝一下!”王旁举杯跟大伙说道。众人笑着满饮了茶,崔福赶紧添水:“公子,您这干溜水肚子不盯事儿啊,就是吃生的也比饿着强。我这还等着看您这怎么个吃法,这可是决定咱锦绣楼以后新的招牌菜啊。”

“这老掌柜,看你急的,我估计一会武龄就回来了,他一来咱们就能吃饭了。”王旁笑着安抚老掌柜。

蔡京也笑崔福道:“老掌柜,您今是怎么了?往常没见您这么沉不住气啊?”

崔福嘿嘿讪笑:“其实,这几日自从有人知道公子回京城了,就一直有些老顾客来问,公子有没有什么新菜品,我啊就说保密。昨天公子让我准备东西,我就琢磨公子肯定有新花样,还有人啊边吃边问,你们王公子到底有什么新鲜菜?你们没看今天还老有人探头吗?那可是别的酒家派来的密探,他们问,我就说,吃生的……说是这么说,不过我还真怕吃生的我消化不了,呵呵”

众人被崔福说的都哈哈大笑起来,正在欢笑间武龄来了,王旁命武龄将铜锅放在桌子正中,锅灶最里面燃上碳,锅底汤是提前用鱼骨牛骨鸡骨头熬的汤,汤汁纯白色,被碳加热后冒着香气,王旁又让小二给每人盛出一碗热汤,示意大家先喝汤暖暖胃。

热汤下肚蔡京说道:“公子,这汤不喝还好,这一喝倒把馋虫勾起来了。”大家又是哄笑。

王旁说道:“那好,咱开涮!”

“开涮?”众人惊讶的看着王旁,他们实在闹不懂开涮是什么意思。

王旁告诉崔福:“崔掌柜,生家伙都上了吧。”

“好好”崔福忙不迭的招呼小二把提前准备好的调料放到每个人面前,桌上摆上手工切好的鲜羊腿肉片,锦绣楼厨师刀工好,整块羊腿肉提前放在外面冻的七八成硬,再切的每片肉轻轻薄薄,放到滚开的热汤中立刻烫熟了。

王旁拿着筷子夹了一片肉,放在锅中涮了涮,放到料碗中蘸了点料,放到嘴里。久违的味道,在西夏那简直是哄弄,这才是真正的涮肉,肉好,汤好,料香。吃一口唇齿留香。加上房间有碳有火有汤的热气,简直是享受。

众人不错眼珠的看着王旁,王旁点点头一副满意的神情,指着锅子:“来,一块试试。”众人学着他的样子,七手八脚的在锅中涮起肉来。

有的用的不熟悉,肉片掉到锅中便被别人夹起,筷子在锅中打着架。吃到口中的连声说着:“呼呼,真香!”

老掌柜崔福也试了一口,他笑着说道:“不错不错,公子那些材料也是这般?”见王旁点头,崔福放进一块豆腐说道:“我牙口不好,吃点软的。”烫了一会,夹起豆腐蘸了料便放到口中“呼,呼,呼~~~”豆腐吸热不易散,放到口中烫的崔福光剩下朝外呼气。

“老掌柜,你这可是真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哈哈哈”王旁一语,众人想起刚才崔福着急试菜,更是都笑了起来。

小二陆续将菜端上来,羊肉片,牛肉片,豆腐,大白菜,土豆,红薯,总之王旁能想到的宋代能有的王旁都让准备了一份,“这个好!这个好,越吃越暖和!”崔福一边吃一边说。

众人吃的不亦乐乎。最后每人又煮了一些手擀的杂面条,然后放下碗,各个吃的满面红光。

最夸张的就是蔡京,这可是出门的吃货加痴货,这馋小子在家乡的时候就因常吃的肚胀出名,倒是他家乡的九仙茶将他久治不愈的肚子胀怪病给治愈,所以这小子常年备着。今天这一顿蔡京吃的肚子鼓的高高的。

陆慎言开着玩笑拍着蔡京的肚子说道:“元长的九仙茶今天又派上用场了。”

桌上的人都哈哈笑起来,老掌柜问道:“公子,咱们吃的这个叫什么?咱这招牌怎么打?”

蔡京打着饱嗝说道:“叫洗羊肉的吃饭果然好玩!”

众人笑道:“公子说的叫涮,什么洗羊肉!你可真是吃撑了!”

王旁也笑了起来:“咱们老店重开图个好彩头,老掌柜这不也到年底了,咱们干脆就叫喜洋洋火锅!”

“喜洋洋火锅?!好,好!”崔福笑的合不拢嘴。

众人说笑着回到梅耶府,刚到府门便有家丁迎了过来:“公子,刚刚蔡学士送来请柬,请您过府一叙。”

王旁换了衣服,命蔡京带上一坛好酒前去蔡襄府。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冻豆腐工程

蔡襄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当年仁宗重病,那时候还未立太子,当时的赵曙于仁宗榻前侍奉。蔡襄与大臣们探望仁宗之时,带上同僚奏折,其中便有反对立赵曙为太子的奏折。赵曙当时不语,但一直认为蔡襄是反对他的。

以蔡襄才学和政绩,若非仁宗驾崩应已经可以做到宰相之职,所幸官员举荐,而英宗又在用人之际,才勉为其难的将他调回京城,任命三司使之职。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三司使一员总领财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二十多个部﹐分理事务。

户部侍郎秦敏志贪枉之事,正好归蔡襄管辖,按说蔡襄拿下秦敏志也是无可厚非。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就烧到了皇上宠臣的身上,这多少有点违反官场规则。

李参提醒蔡襄,此事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都能想到此事是王旁所为,今日三司使会同开封府算是将计就计解决了王旁所想,那么接下来如何善终王旁肯定是有对策的。

蔡襄与王旁总算是有旧交情,更何况蔡襄的堂弟也是王旁贴身书童,仅仅凭此邀请王旁过府一叙也是正常。蔡襄回府写好处理户部侍郎的奏折,刚刚放下笔,家人来报王旁拜访。蔡襄走到厅堂之外,站在台阶之上迎接王旁。

对于蔡襄和年龄和官位,出厅堂迎接已经是重礼,王旁紧走几步上了台阶,躬身施礼:“晚生王旁见过三司使。”

蔡襄扶住王旁手臂:“王侍郎不必客气,里面请!”说着,将王旁让进厅堂之内。

厅堂之内灯火通明,一张桌子摆在厅堂正中,上面摆着水果和糕点,看得出这是已经准备招待客人之用。蔡襄请王旁入座,吩咐家人准备酒宴,王旁却说道:“蔡学士,且慢!”

蔡襄一愣,心想这小子又搞什么鬼?莫非只是礼节拜访,并无留下用膳之意?蔡襄笑着问道:“王侍郎莫非怕我邀请您来,所赴的是鸿门宴不成?”

王旁一笑:“蔡学士调任京城,晚生早就应该亲自登门庆贺,受邀前来已经感谢学士抬爱了。只是今日酒宴之上还差一个人,学生无能邀请,想借学士之名邀请此人前来,不知道蔡学士可否给这个面子。”

“当然可以,不知道王侍郎要请何人?”蔡襄问道。

“今日特备白羊酒,但请学士约醉翁。”王旁笑着对答到。

蔡京听王旁拽文心中好笑,公子可是真了解自己堂兄,堂兄蔡襄最好茶,其次就是酒。堂兄蔡襄诗词中写酒的就有几十篇,如今公子带着酒来,还在那即兴拽文,蔡京忍不住扑哧一笑。

蔡襄抬头看看王旁身后的蔡京:“元长何来发笑?”

蔡京说道:“堂兄有所不知,我家公子一肚子鬼点子,就是诗词不佳。怎么和堂兄喝酒即是请了学士,如何又来约醉翁?”

王旁听罢笑而不语,蔡襄若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自己的意思,学士指的是蔡襄,而醉翁却是说他今日要烦蔡襄请的另一人。

蔡襄大笑到:“你这小子故作聪明,王侍郎的确有错,却是一字只差,我看他带来这白羊酒不是想约醉翁,而是用这酒钓醉翁。”说罢吩咐到:“来人,带上我的名帖,去请开国公!对了,别忘了说我这备下白羊酒。”

蔡京这才恍然大悟,他吐了吐舌头。王旁也稍有诧异:“蔡学士,我这一年多不在京城,不知朝廷发生如此多变化,您说的开国公与我说醉翁可是一个人吗?”

蔡襄说道:“如今参知政事,乐安郡开国公,就是兼任刑部尚书的欧阳永叔啊。也难怪王侍郎你不知道,毕竟你离京甚久。不过我也有一问,王侍郎,你说这开封府墙外用蚂蚁排字的人,与让我这新官烧火的可是一个人吗?”

王旁见蔡襄双目带着笑意看着自己,他对视着目光笑嘻嘻的答道:“蚂蚁排字与蜜蜂排字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一个是州官放火,一个是请君降旨,这事差着级别了。只不过直谏之难不次于跨江建桥。”

“哈哈哈,果然是你这小子做的好事,你今日牵着开封府和我这三司使做事,这酒可是请罪而来?”蔡襄笑着问道。

王旁微笑答道:“三司使和开封府今日所做之事,乃是为了京城百姓,我带酒来却是为了蔡学士您。”

蔡襄看这王旁,这小子果然是伶牙俐齿,以前倒是打过几次交道,但那时王旁是去建州,蒙蔡襄关照,所以多是公事上交往。如今这么酒桌上近距离相对,倒是第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