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风雨张居正 >

第50章

风雨张居正-第50章

小说: 风雨张居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张佳胤完全吃透了张居正的精神,在一片刀光血影中平定了兵变与民变。

而辽东的局势,张居正就放心多了,他写信给辽东总兵李成梁,嘱咐他不要轻敌,说蒙古人好久不敢来犯了,这一来必定有所准备,要打就要打他个落花流水,给他个迎头痛击。

李成梁听了张居正的话果然不敢轻敌,设下埋伏,在镇夷堡不仅大破敌军,还幸运地把泰宁部的头子速把亥给射死了。

张居正支撑着疲惫的身体在内阁里先后收到西部黄台吉接受册封、江南张佳胤平定叛乱、辽东李成梁镇夷堡大捷的消息后,悬着的心一下子完全放松了。而当巨大的压力消失之后,张居正再也撑不住了,一下子就病倒了。

我们再联系他从万历八年以来,完成清丈田亩的工作,万历九年开始一条鞭法的艰辛,以及万历九年还大规模裁减了政府公务员这些难度巨大的工作来看,就知道张居正这最后的两年,他是如何辛劳、如何透支的了。

所以他以为自己只是得了痔疮,以为动了手术、去了痔根就可以一劳永逸,可他哪里知道,自己已经要油尽灯枯了。

因为误诊,再加上手术过后,脾胃受损,不易进食,张居正的身体迅速垮掉了。过了三个月之后,也就是万历十年的六月,这位一手开创了万历新政的明代大政治家,终于在病榻之上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张居正动完手术到去世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虽然张居正因为病情一再请求退休回乡疗养,小万历就是不答应,最后还只是允许张居正躺在病床上办公。所以张居正直到临死,他的床前还堆满了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公文和奏章。

在这三个月里,小万历为了表示对这位病入膏肓的张老师的深情与依恋,不仅让京城的大小官员为张首辅斋醮祈祷,还在张居正临死前九天,最后一次封赏张居正,赐太师的封号,这在大明王朝绝无仅有,张居正成了大明朝唯一一个活着的时候得到了“太师”官衔的人!

大概小万历觉得实在无法报答他敬爱的张老师了,所以才在最后用这种纯粹的形式来尊崇一下他的张老师。这心情就像他在三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有一次课上小万历对张居正说:

“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明神宗实录》)

那意思是说,张老师您对我、对国家的功劳大到无法计算的地步了,我实在想不出来怎么才可以报答您,您活着的时候看来我是报答不了了,您死后,我要好好照顾您的子孙,这就算是我对您的报答了!

小万历在张居正临死前封他为太师,和想在张居正死后照顾他的子孙一样,都是想表现一下自己对张老师的尊崇、敬佩和感激。

可惜,这种行为与这句话,最后都成了莫大的讽刺!

因为就在张居正死后没多久,小万历就开始对张居正反攻清算了,不仅抹去了张居正生前所有的官衔和荣誉,还对张居正的家人、子孙痛下狠手,从抄家开始,演绎了一出让人难以想象的人间惨剧。





抄家


说实话,造成小万历把感激最后变成讽刺的主要因素,我觉得并不是后人所分析的什么政治因素,而是生理因素,或者说,是“遗传基因”决定的!

小万历的祖父是嘉靖皇帝,他可以说是明代历史上最为偏执的皇帝。

他是半路出道当上皇帝的,因为他的堂兄武宗皇帝没儿子,所以武宗死了之后,他在大臣们的共同推举下当上了皇帝。一当上皇帝,嘉靖就给拥立他的大臣们闹翻了,而且一闹就是好几十年,而事情不过就嘉靖非要给自己的亲爹上个太上皇的封号,而大臣们就非不给他爹这个名号。可闹来闹去,折腾了几十年,最后还是固执的嘉靖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但也把大明的国力给折腾得差不多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嘉靖又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但他不管,任国力怎么衰落,任朝政怎么腐败,他一个人都紧握大权不放,甚至他可以长时间不上朝、不理朝政,但终嘉靖一朝,他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从来没有旁落过。

偏执、固执,还有怠政、弄权,可以说是嘉靖帝一生的关键词。

毫无疑问,小万历的血管里肯定流淌着他爷爷嘉靖的血液,所以大概也自然继承了这种偏执、固执和对权力的向往。

在他坐上皇位后的头十年里,因为他小,所以他的皇权不得不受张居正相权的钳制。可等到张居正一死,小万历就跟他爷爷一样,再也没有让绝对权力旁落过,而且他比嘉靖更狠的是,他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不理朝政,怠政的时间要远超嘉靖,可权力还是握得死死的。

小万历的外祖父,也就是李太后的爹李伟,我们以前说过,是个河北的农民,是个落魄的泥瓦匠。他把女儿卖到王府纯粹是为了图俩钱,却意外地使李家飞黄腾达,成了皇亲国戚,这就让这个农民出身的小泥瓦匠看到了投机的价值。所以他后来别的官不愿做,专门讨了个后勤部长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大贪特贪,以至于戚继光因为他贪了军饷和军需物资,一直闹到张居正的面前来。

这个人一生的关键词也就两个词:投机、贪财。

毫无疑问,小万历的血管里肯定也流淌着他姥爷李伟的血液,所以大概也自然继承了这种投机与贪财的性格。

尤其是贪财这一点,在整个大明王朝里,万历帝的贪财可以说是无与伦比。他后来贪到都不放心让户部,也就是让财政和税务部门去收全国的税收,而要自个儿亲自派出太监去全国各地收税。这看起来是太监跟户部抢银子,实际上是小万历自个儿跟自个儿抢银子,因为江山都是他的,户部也是为他收税啊,所以这孩子抢钱大概都抢疯了!

一是权,二是钱,这两样看来是小万历从遗传基因里就带来的巨大诱惑。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这两样都被强有力的压制了,而张居正本人就是那种强大的压制力量的象征。

所以等到张居正一死,小万历弄权与贪财的潜能就被完全释放了。而在这个释放的过程中,作为原来压制力量象征的张居正,自然首当其冲,成为小万历重塑自我、抛弃过去的第一道关口。

当然,也不能张老师刚死就翻脸。

小万历毕竟受张居正教育多年,循序渐进的方法还是懂的。

他先找冯保开刀,反正举朝上下,士大夫们没一个会觉得冯保这个太监会是一个什么好人。

况且,你不总喜欢打我的小报告吗?以前张老师罩着你,现在罩着你的人没了,看你小样儿,我还不信收拾不了你了!

果然,张居正一死,就有人开始弹劾冯保。

小万历一开始还不敢怎么动冯保,毕竟冯保看着他看了十几年,他还是有点心有余悸的。结果等到有太监在小万历面前说冯保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甚至比皇上您还富有的时候,小万历不再担心、不再害怕了,下令彻查冯保的案子。

结果一抄家,从冯保那儿抄出金银一百多万两,而珠宝玉器更是不计其数。小万历这个高兴啊,他算是领略到抄家带来的乐趣了。

因为他从冯保那儿意外地抄到了这么多钱,所以他倒也不太恨冯保了,最后也没杀了他,只让他到南京去闲住。

冯保直到临走的时候,李太后还不知道这个贴身太监出了什么事儿。她来质问自己这个已经长大的儿子,但这个长大了的小万历再也不是当年跪在她面前求饶的那个小万历了。小万历很随意地搪塞他妈说:“噢,没什么,冯保这老奴受了张居正的盅惑,犯了点错,我过不久自然会把他召回来的,您老就放心吧!”

你看,他跟他妈说话的语气也从谨小慎微变得有恃无恐了。

李太后这时候早已经没有垂帘听政、控制儿子的能力了,而能帮她钳制儿子的张居正也已去世,所以她拿这个儿子再也没办法了。所以她打这以后,对于国事一律不再过问,甚至张居正被儿子反攻清算她也不管,因为她聪明的李太后知道,她再也管不了这个儿子了。

要知道,小万历说这话的时候,张居正还没被反攻清算呢,张居正在国家行政层面那还是已故的太师和首辅,还是万历新政的总导演与总策划,还是大明王朝最大的功臣,而小万历已经能很随意地说出冯保是受了张居正的盅惑,可见他已经不需要再掩饰他在心底对张居正的厌恶与仇视了。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官场上的奴才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主子的心思。小万历既然有这个心思,立马就有人投其所好,在冯保案后不久,就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尸骨未寒的张居正。

导致小万历下决心清算张居正的导火索主要是辽王府旧案。

先是有人投小万历所好诬陷张居正弄权、贪污,但都是空说,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所以小万历也不敢真的下手,毕竟张居正为国家的贡献摆在那儿,你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小万历要对张居正来个莫须有,看来他还没这胆量。

但“莫须有”只是诬陷中最无耻的境界,它是要诬陷你却不需要任何证据。它往下还有多种境界呢,弄点证据有什么难的呢?法庭上的伪证我们还见得少嘛,更何况“朝廷”远比“法庭”要黑暗得多!所以很快,有关张居正弄权、贪污的证据就出现了,这就是张居正陷害辽王并侵占辽王府财产案。

在某些神秘人士的唆使下,张居正那位小时候的玩伴辽王朱宪火节的遗孀王氏不知从哪里蹦了出来告御状。

说张居正因为辽王朱宪火节误杀了张居正的爷爷,张居正就一直图谋陷害、报复辽王。所以后来所谓辽王生活腐化且准备谋反一案全是张居正一手捏造的,辽王因此被终生禁闭并最终凄惨死去全是张居正陷害所致。

另外,还说张居正在辽王死后,就霸占了荆州当地的辽王府作为自己的府弟,因此,辽王府当初的无数珍宝,都被张居正占为了私有,用御状上的原话说,叫“金宝万计,尽入张府”。

我估计小万历读到这句“金宝万计,尽入张府”的时候,眼睛大概开始发光了,那种从他姥爷李伟那遗传下来的贪财基因大概也开始发光了,刚刚因为抄了冯保的家而尝到了甜头的小万历就象一条贪吃蛇,只要能吃到钱,管他这个人当初是自己的先生还是老师!

再加上张居正诬陷的还是辽王,还是我们朱家的亲戚,这还得了!从他爷爷嘉靖那儿继承下来的护短、偏执的基因大概也同时发光了,尤其是当小万历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本来应该在他手里的最高权力都在张居正手里的时候,这种报复的欲望就更强烈了。

既有权力的刺激,又有金钱的诱惑,小万历不听很多大臣的劝告,开始对张家下刀了。

第一件事,就是抄家。

要知道按明朝的法律,只有谋反、叛逆以及奸党三类大罪才可以抄家的,现在张居正还没这样的罪名,小万历就要抄他的家,可见实在等不及了。

结果在北京的张府里并没抄出多少钱来,小万历很失望。但这时候有人说,张居正在湖北老家聚敛的财富不下两百万两白银。小万历一听,两眼又放光了,立刻派御史丘橓和太监张诚火速赶往湖北荆州去张居正老家去查抄财产。

丘橓这个人比较极端,《明史》里说张居正对他是“恶之,不召”,就是一直都不喜欢他,都不肯用他,现在丘橓报复的机会总算来了。据说他临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