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彭氏军史评论 >

第96章

彭氏军史评论-第96章

小说: 彭氏军史评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募了两千名士兵,其中分派八百人去桂林戍边,当时约定三年后派新的军队去取代他们。但是一晃六年过去了,戍边的士兵多次请求被替换回乡。而当时的徐州观察使是刚由太仆卿升上来的崔彦曾担任。而崔彦曾对部下非常的苛严,不懂得体恤民情,性格比较急燥,宠信手下两个都押牙(注:官职)尹戬和徐行俭,认为现在政府库房空虚,派兵去桂林换防,所费颇多,要求戍卒再留戍一年。徐州戍卒的家属立即将这一情况飞鸽传书给了远在桂林的戍卒,于是,引出了唐朝末年最致命的官兵哗变事件——庞勋起义。
我在网上查了查资料,现在关于庞勋起义的介绍现在已经多了起来,记得我刚刚高中毕业那会曾准备写一部演义小说《庞勋起义》,但是那时资料非常的缺乏,为此我还专门写信给史学家尚钺先生希望得到帮助。尚钺是著名的专家,《中国历史纲要》的主编,我最早了解到庞勋起义就是通过这本书。在一般的历史书看不到关于庞勋起义的介绍,其实庞勋起义是唐朝末年一次规模很大的起义,有“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的说法。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当时尚老先生日理万机,没空理会到我。
呵呵~~现在想来,也觉得自己当时的行为十分地可笑。因为并不是缺乏资料,而是我的学识和水平使我不会去查找资料。
写写庞勋起义的事,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写作庞勋起义通俗演义或小说已经没有了市场。这里,我就结合《新唐书》、《唐史演义》和《中国历史纲要》等史学书籍,给大伙简要地介绍一下庞勋起义这一段不太为人所知,却是改变历史进程,加速唐王朝政权垮台重要历史事件。庞勋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少见的由官兵哗变事件演变成为的大规模武装起义。
当朝廷要戍卒再留戍一年的消息传到桂林,徐州籍的戍卒非常地愤怒,他们终于忍无可忍,牙官许佶、军校赵可立、王幼诚、刘景、傅寂、张实、王弘立、孟敬文、姚周等九人杀了都头王仲甫,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都将。
不过据说庞勋当时还是被胁迫的,并非自愿加入。哗变的戍卒冲进监军院,夺取了兵器和甲胄。在庞勋的率领下,哗变的戍卒自桂林(当时叫桂州)经湖南返回,“乃剽湘潭、衡山两县”。
戍卒要求还乡是合理的,理亏的是朝廷,所以当时的唐懿宗下了圣旨以示安抚,遣中人张敬思部护送戍卒还乡。但是庞勋感觉到了朝廷的不怀好意,特别是在潭州(今长沙)政府的监军企图要干掉庞勋,夺取兵权的企图被庞勋识破了。
庞勋摆脱了名为护送,实则另有所图的官兵,走水路沿长江东下,转入淮南,直奔徐州。途中庞勋为了以防不测,开始招兵买马,有不少的农民加入到这支队伍中。
十月,当庞勋率领的戍卒队伍开始接近徐州地界时,崔彦曾命牙将田厚简前去劳军,暗中却派都虞侯元密率军埋伏在一个叫任山馆的地方准备要伏击庞勋。但是戍卒在徐州的家属把这个情报暗中通知了庞勋。
庞勋派使者去见崔彦曾,表示不敢回来,希望能够就此“解甲自归”,让众戍卒就地解散回家与亲人团聚,并无意造反。
但是崔彦曾错过了最后一次化干戈为玉帛的机会,“斩其使”,派兵前往镇压。庞勋等戍卒被逼无路,只得起义,他们击败了前来镇压的官兵,并攻陷了宿州。攻克宿州后“悉集城中货财,令百姓来取之,一日之中四远云集”自旦至暮,就发展到六、七千人。还拥有千余艘战船。
庞勋水陆并进,骑兵夹江而下,直取徐州。崔彦曾说,“我方帅也,奉命守此,惟有死尔。”崔彦曾组织军队守城并屠杀戍卒的家属。当时的正好是大雾笼罩,庞勋指挥军队架起云梯攻城,很快就攻破了外城。崔彦曾退守子城。起义军用柴草堆在城门口放火焚烧,城门被烧坏,义军攻入子城,杀尹戬、杜璋等官吏,生擒了崔彦曾等人。
起义军首先把崔彦曾关押在大彭馆,有一个姓曹的长者劝庞勋留崔彦曾一条命,庞勋不听,把崔彦曾杀死在床榻之上,随后,又把所有官员及其家属全部杀死。这样,庞勋义无反顾地和腐朽唐王朝决裂了。
十一月,庞勋的起义军又攻克了濠州,杀掉刺史卢望回。唐懿宗下诏组织讨逆大军,由右金吾卫大将军康宗训为徐泗行营兵马都招讨使,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北面招讨使,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南面招讨使,起兵征剿。十二月,庞勋又攻陷和州、潞州,杀死潞州刺史高锡望。南到寿、庐;北至沂海、沭阳、下蔡、乌江、巢县都被庞勋攻占,并攻陷了重镇都梁城,切断了江淮运输线。此时的庞勋义军发展到二十万人马。唐懿宗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又调动沙陀骑兵朱邪赤心、吐谷浑、契毖酋长的鞑靼骑兵等少数民族武装协助镇压。
庞勋指挥的起义军连战连捷,屡次击败王晏权,并且在都梁山全歼戴可师的3万官兵,击毙戴可师。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庞勋“自谓无敌于天下”,开始骄傲自满。手下大将周重曾劝谏他,“自古骄满奢逸,得而复失,成而复败者多矣。况未得未成而为之乎?”
因为庞勋的自骄,跟他一起从桂林起兵的那些老部下也十分骄傲,发展到连庞勋都不能节制他们的地步。
而唐朝政府在失败之后,撤换了王晏权,启用泰宁军节度使曹翔;由天雄军节度使马举替代了淮南节度使令狐绹。唐朝军队重新调整部署,四面围攻,进行疯狂的镇压。起义军占据的城镇纷纷失守。庞勋在与康宗训的作战中失利,唐朝继续增兵,由神策军将军宋留为西北面招讨使,官兵主力进逼徐州。
这时庞勋才接受大将周重的建议,西攻宋州、亳州,想要牵制唐朝的兵力。但是庞勋西征以后,大将张玄捻叛变投降康宗训,引唐兵围攻徐州,引诱义军投降。徐州守将许佶、庞举直战死,徐州失守。
庞勋西征宋州不克,转攻亳州,预备要折回徐州,但遭遇沙陀骑兵,被击败追杀,然后庞勋苦战牺牲在蕲县境内。时年是咸通十年的九月(即869年),起义经历一年零两个月最终失败。为了安抚百姓,唐懿宗宣布免除徐州、宿州、濠州、泗州三年的税役。庞勋的余部散居在青、郓、齐等州之间坚持斗争,唐政府不断地派兵清剿,虽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历史界一般都认为庞勋的余部后来加入到了黄巢的农民军之中去了。
桂林戍卒的哗变引发的武装起义最终造成了数十万的死亡,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量。如果唐朝统治者多一点宽厚仁政的话,这是一次本来可以被避免掉的大起义。这一场浩劫给了腐朽的外强中干的唐王朝以致命一击,同时,它又像黑暗之中的一盏明灯,鼓舞和照亮其他被压迫的人民起来斗争。
公元874年,王仙芝在长垣发动起义,唐朝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
(本文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

自掘坟墓的“海上之盟”
更新时间2005829 15:21:00  字数:1751

 在我国古代的很多时期,中华大地上都不仅仅是简单地存在一个什么朝代、什么朝代,而是并存在着林立的政权或诸侯国对峙格局。除了众所周知的春秋战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等时期的分裂割据以外,在两宋期间也出现过三个以上主要的政权并存的局面,只不过我们以主流的汉族政权作为了代称。譬如十二世纪初期,当时除了中原的北宋政权以外,在我国的北方还有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即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与女真人建立的大金。
在这种相互敌视的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各国之间彼此攻伐纷争、角斗不断,战乱频繁,弱肉强食。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在重大决策上失误或犯错,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亡国灭种严重后果。
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根源就是五代石敬瑭遗留下来的幽云十六州问题。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的兵权开始,北宋就是由文人执掌军事重权,这种外行指挥内行的军事策略,虽然解决了将军们拥兵谋反的问题,却使北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不得不签订类似于澶渊之盟的屈辱条约。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虽然北宋获得苟安,但仍然感受到辽国的威胁。
长白山地区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在北方崛起,曾经强盛一时的大辽衰败了下去,江河日下。懦弱的北宋王朝以宋徽宗为代表的统治集团萌发了联合强盛中女真一道消灭正在走向衰落的辽国,以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春秋大梦。
尽管建立这种梦想的联盟存在许多的困难和不利条件,北宋在宋徽宗、蔡京、童贯等的错误决策下,自降身份,从1118年起,派出多批使臣,从山东登州出发渡海去与往辽东,展开了穿梭式的外交,经过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的谈判,与北方强大的金国签定了瓜分辽国的协议,即历史上很有名的自掘坟墓的“海上之盟”。双方终于在1120年2月签订的共同攻辽、瓜分辽国的协议中,宋朝想要得到的是幽云十六州,甚至愿意将本来进贡给辽国的岁币奉送给金国。宋金盟约的签定本身就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协议。但是女真只空许了由辽国控制的幽云十四州,其中最重要的平州、营州金并不愿意让给宋朝。所以这个“海上之盟”单从条款上来看实际上宋朝已经是吃了大亏,显然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条约。
北宋之所以甘心签署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另一个目的想用对外战争和收复失地来麻痹人民,转移国民对其残暴腐朽统治的注意力,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并借机向农民和手工业者增加税收。
北宋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与虎谋皮。辽国天祚帝愿与宋朝结好;免除岁币;共同抗金。腐朽的北宋统治者被一种很狭隘的复仇意识蒙蔽了眼睛,没有大局观念,也不是真正地懂得政治。实际上这也是封建的世袭制让一个根本不具备政治才能的君主管理国家恶果。辽国其实可以成为金与宋之间的缓冲处,成为北宋的北方屏障。如果辽国灭亡,宋将与金国土接壤,按照金人不事农业生产,热衷于不劳而获的天性,两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将难以避免。
1122年,宋朝撕毁了宋辽之间相互信守120年的澶渊之盟,由宦官童贯领兵15万伐辽,却被辽国大将耶律大石、萧干在雄州杀败;后又败于燕京。最后溃不成军不得不和辽罢战。北宋自己搞不定辽国只得出钱请金军代劳收复幽云十六州,答应付给金30万匹绢、20万两银,并纳燕京租税100万贯。宋伐辽国不仅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在宋金共同征辽的过程中曝光了宋朝军队的指挥无方,腐败无能较辽国尤甚。宋朝天朝大国的神秘面纱荡然无存。让金国看清了北宋军队的外强中干的本质;同时也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在与宋作战中损失惨重,力量被削弱的辽国很快就被强大的金国灭掉。
由北宋发起的“海上之盟”,实际上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自掘坟墓,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及政治上的幼稚在历史留下了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教训。
1125年,金兵开始进攻失去了北方屏障的北宋,一路催枯拉朽,大军攻到汴京城下。在北宋军民的强烈要求下,宋钦宗被迫任用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负责汴京防务,同时又密派李邦彦等人暗中进行投降活动。李纲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