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无名岛-远离陆地的海岛 >

第42章

无名岛-远离陆地的海岛-第42章

小说: 无名岛-远离陆地的海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人所知。但是,当这些真实的展示在面前的时候,不管你是哪一个国家什么肤色的人,抑或是交战中任何一方的人,只要你还称得上是一个“人”,那么,你就一定会对此行径产生愤怒,并对战争对于全人类所带来的灾难予以痛斥。


第056章 缺失的地道功能



惠子说,她想进地道里面看看。
“我倒要看看,那些人把个地下修成了什么样子。”惠子小心的回避了日本军人这个字眼。
其实,对于这个无疑是日本军人搞的万人坑,惠子的感受一点都不比别人差。作为一个医生,一个身为日本人的医生,惠子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医生的职业道德就是只有救人,只要还有一口气,一丝的脉搏,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她都不会放弃挽救生命。从出生到终老,一个人要经历那么多的磨难,人类应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对于任何糟践生命残害生命的行径,她是非常的痛恨,而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做出的这种草菅人命的事,都令惠子不能容忍。所以,她要下去看看里面被柳明全他们描述的纵横交错而又残害了很多人的地下工程。

1994年,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一幅照片,一个饥饿的小女孩爬行着前往救济点,一只秃鹰在小女孩的后面,据说,最终,小女孩没有走到救济点而成为秃鹰的食物,凯文卡特的这张照片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这是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三个月后,凯文卡特自杀于自己家中,这幅照片就是《饥饿的苏丹》(又说叫饥饿的小女孩)。后来,惠子还是浅野惠子的时候,参加过一个国际医疗队赴非洲苏丹进行医疗援助,在那里,浅野惠子目睹生活在贫困中的非洲人民的艰苦的生活。

凯文卡特是死于内心和舆论的良心和道义的谴责。对于一个即将失去生命的女孩,卡特没有去救助以避免女儿的死亡,采取了漠视或者是无视的态度,从而获得普利策奖。这是舆论及良心对于非人性的谴责。
更不用说,那些为了自己乃至“狭隘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就包括这个小岛上的已经知道和将要发掘的秘密。《饥饿的苏丹》永远被记住了,任何一个有良知有头脑的人们都会知道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苦难、战乱、灾害,人的生命应该永远高于一切。
惠子说,“我要加入到这个行动中去,解开这个岛上的所有秘密,你们谁也不要阻拦我。”

在进行了几天的地下通道的全面考察以后,发现这个地下通道,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纯人工修建于泥土和沙石地质结构中的,采用坑道木支护的部分,二类是纯天然的山洞,经过人工雕凿扩大或者整修不部分,这些不用支护,再就是,在纯石头中开凿的通道,没有支护也没有修葺的。
这个岛上的地质结构其实还是很复杂的,岛子面积不大,山也不高,但是,各种地质结构都有了,以那时候的施工条件而言,是相当的艰苦的,特别是开凿石质通道,只能是依赖炸药爆破,那将是十分危险的,另外,沙石混合地质结构很容易塌方,所有这些,都可能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所以,开凿这么大的一个系统,死那么多人是可以想象的,而且,按照战时日本的做法,施工完毕,所有参与施工的劳工都是要就地“处理”的。

还有一个问题,在已经发现的通道中,除了通道,并没有发现类似储藏和工作室一类的场所,那这个通道工程就仅仅是为了通行,这似乎很不合理。那应该还有另外的一些地方,也就是功能区,未被发现。
在摸排的过程中,他们也凭着走过的记忆绘出了示意图,但是,看这个图,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显然是不完整,

这个岛上曾经有过的住人规模应该在五百人左右,但是,山上并没有发现有人居住或者储藏什么物品的仓库之类建筑,那么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是在地下,也就是在通道的内部,或者还有他们尚未发现的山洞一类的地方,柳明全也注意到了,通道中有很多地方是被中途堵死的,有的是堆积了大量的泥土沙石,有的干脆就是爆炸引起塌方填埋。这些被堵起来的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功能区。
在完全没有了解的情况下,要把功能区找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开挖被堵塞的通道,一个是工程量不可预知以外,另外就是危险程度的不可预知。就像他们住的那个石洞相连的通道,打开后放出的芳香毒气就是个明证。这要是在地道里也贸然打开这样的通道,其结果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了。
他们很需要一份整个通道系统的结构图。这个念头在柳明全的脑子里一闪,就被他滑过去了,这只是一种奢望,根本不可能的。很明显,用一切手段堵塞通道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外人的进入,而保住通道内部的秘密,那又怎么可能给外人保留一张图呢。

所以,他们又专门用了几天的时间在每条可以通行的通道里进行搜寻,希望能找到类似于通往万人坑的指示牌这样的标志或者其他什么可以启发他们的物品,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惠子说,“这样不行,得想个办法。”
柳明全也觉得,这不是个办法,大海捞针,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新的发现。

对,几个人坐下来慢慢的想,把所有的线索都重新捋一遍,看看有什么启发。
发现的第一具遗骨在哪里?附近都发现过什么?还有,就是第一具遗骨的腿上的枪伤,说明了什么?现在,得仔细想想。
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柳明全的脑子里,这个人会不会是一个反战的日本军人?二战时期,有很多日本人是迫于各种原因而参军,对战争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有的甚至就是反战主义者,他们会想法设法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记录下来,传给后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应该有一些关于真实情况的记录,那这个记录在哪里呢?
柳明全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同。
找,扩大范围继续寻找。

玄机有时候还真的就在那一闪念中被激发了。就在他们为找到功能区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偶然的跳跃性思维,让他们有了新的希望。


第057章 尸骨下的日记本


就在第一次发现遗骨的地方,周围曾经发现了头盔和一个缺损的玉坠。那个地方距离他们的现在住的石洞不是很远。而且,那里已经被他们反复搜寻过几次了,还会有其他的发现吗?没有人对此抱有信心。
唯一的希望,就是再往深里挖。惠子回忆起,当时那个遗骨的样子是俯卧倒着的,而玉坠是发现在离他不远的泥土浅层,这样说来,有两种可能,假设有一个记录(或者是笔记本)是存在的,一个是就在他的身上,那就是在发现遗骨的下边更深层一些,另外就是有可能他事先已经找地方掩埋起来了。
不管那一种可能,都必须去现场查看。
说去就去,几个人马上动身。

现场经过地震海啸的冲刷,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周围的树木倒伏了很多,原来堆起的坟丘已经看不出来了,幸好当时的标记是做在一棵大树上,大树还是完好的。
当时,遗骨是在靠着树根部发现的,可以判断,死者是靠在树上,最后滑落下去,再也没有起来,死掉了。
几十年过去了,原来这棵树应该不是很高大粗壮,树长大了,人沉下去了,对,就是这个道理,继续往下挖。
查理和罗兰就在树下,开挖了一个大坑,三米见方的样子。很多树根盘根错节在里面,很难挖下去,但是,即使再难挖也得挖下去,因为,除了这个方法目前没有更好的思路能够突破困局。挖下去说不定就有希望。

这事,说起来就是这么神奇,思路对了,事情就对了。
挖到一米多深的时候,查理就找到了一个包,这是一个用塑料纸里外几层包裹起来的。
一向做事沉稳处变不惊的柳明全,这下也激动了,非常激动。柳明全深深呼吸了几口气,让自己因为激动而加快的心跳逐渐恢复平静,他慢慢把塑料布一层一层的剥开,这是一些包装用的塑料纸,上边还印有一些日文。最后,显现出来的是一个老式的日记本。看得出来,这是经过认真仔细的包裹起来的,笔记本的主人是经过了精心准备就是为了留给后人的。
日记本除了右下边角有点轻微的糜烂,基本是保存完好的,几十年的星移斗转时间流逝风雨蚕食,让其他埋在泥土中的东西包括人体和物品都降解腐蚀掉了,而用塑料纸包裹的笔记本竟然完好无损,这至少也说明本子的主人的细致入微。

封面上是几个日文字。柳明全翻了两页,里面都是日文写的,从文字的格式看,是像一本日记,写了有一百多页,还有几十页是空白的。
柳明全把日记本递给惠子。
惠子大略的翻了一下,说,“这是一本日记,记录的时间是从1940年5月至1945年9月18日。”
柳明全说,“你先看看最后一天的是写了什么。”
“嗯。”惠子翻到最后一页,看了一眼,念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写这个日记了,马上要和大佐去封洞口,最后,我会想办法脱离他。如果,我不能离开这个岛子,就让这本日记随我一起葬入泥土吧。期待有一天,会被人发现,那就连同我的遗骨一起送回熊本吧,和我的妈妈埋在一起。”
惠子读完合上本子,捧在胸前,说了一句,“果然不出所料。我们终于找到了。”
是的,几个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个日记本,本子上应该是详尽的记录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接下来的几天里,惠子一直都在读仔细研读这个日记本,她坐在那块高高的巨石上,面向着日本的方向,经常是看一会日记本抹一会眼泪,再遥望着目不可以及的日本,她试图通过这个笔记本里记载的内容,来还原一个二战时期日本知识青年的所经历的生生死死的心路历程。
从日记本上记载的时间来看,这个人的年龄应该和她的爷爷差不多。
于是,惠子就不自觉地拿着这个日记里记载的故事来与她的爷爷,一个因坡脚而躲避了战场的日本人和她所认识的日本国做历史的比较,来重新认识她的祖国和她所知道的日本军队和日本士兵。虽然,惠子知道,这个日记本里的内容只是主人的个人经历,并不全面甚至偏颇,不能完全代表历史的全貌,但是,这里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是一个日本青年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没有任何说教的功力能够比得上亲身的经历更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为什么惠子看着看着就会泪流满面而不能自已的原因所在。

惠子介绍说,这个日记本的主人是一个叫做川崎里俊的日本人,1920年出生于熊本,熊本是日本九州的一个城市。川崎里俊1940年被征兵入伍,当时,他还是日本工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入伍后,川崎里俊被派往中国作战,先后到过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华南的一些地方,作战负伤后曾经被中国村民所救,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随队前往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作战,1943年,被派往这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昭告投降,并下命令他们自行解决。驻守这里的最高长官义田大佐制定并命令实施效忠计划,全部134官兵包括3名菲律宾籍慰安妇除了义田大佐和川崎以外,全部被封在坑道里,或窒息或毒气而死。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以后,柳明全说,“这个叫川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