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千里追魂到天堂 >

第37章

千里追魂到天堂-第37章

小说: 千里追魂到天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下据点,打退援兵,日伪投降,乘势取城。
1944年1月初,华中新四军根据“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方针,为了牵制日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开始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1月2日,日伪军4000余人,扫荡江苏句容县城,新四军一部,奋勇抗击10余日,打败了日伪军,并攻占了日伪军据点白兔镇。
1月3日,新四军一部在高邮、兴化、宝应、东台、秦州地区对日军发动攻势,战斗10余日,连克日伪军据点17处。同时,新四军第三师一部在苏北连克伪军据点7处,打死伪军140余人,俘虏伪团长以下的200余人,缴获枪支1000多。
3月5日,新四军一师使用五个团,发起了车桥战役。车桥在怀安以东,用攻坚打援的战术,激战一天两夜,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伪军483人,攻克了12处据点,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广大地区。进一步沟通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各根据地的战略联系。
4月19日,新四军第三师在师长黄克城副师长张爱平的指挥下发起高沟、杨口战役。
高沟、杨口在江苏涟水县城西北,分别驻有伪军一个旅和一个保安大队。25日攻克高沟,28日攻克杨口。歼灭伪军2000余人,日军140余人,攻克据点14处,使淮海盐阜区连成一片。
24日还发起了阜宁战役,阜宁是江苏北部的军事要地,伪军孙良成部3400人驻守,24日打下外围据点,25日,打退援兵,乘势攻进城里,26日伪军投降,俘虏2000余人。

三十九 八路军发动攻势
更新时间201126 7:58:31  字数:485

 三十九八路军发动攻势
总部命令,准备反攻,发动攻势,牵制成功。
集中兵力,向敌进攻,粉碎扫荡,收复县城。
1944年2月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各区部队乘日军撤离据点集中兵力之机,消灭其有生力量。日军大本营上月下旬,发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命令,并开始调动兵力,调整部署。八路军总部为了牵制日军的行动,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向各部队下达了发动攻势的命令。
2月10日至28日,冀鲁豫八路军出击日军,收复山东朝城县城。
2月15日,冀南八路军粉碎日伪军扫荡,击溃日伪军1、5万人。
2月18日,山东胶东区八路军攻克莱阳西部敌据点河源,开辟了河西地区。
2月27日,太行八路军一部收复日伪军围困长达8个月的武乡、蟠龙镇。
晋冀豫边区太岳部队,进攻敌战区条西、开辟条西抗战根据地。
3月27日,晋察冀军区八路军根据毛主席关于“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反攻的指示”发动了攻势作战。八路军主力攻克了河北涞源插箭岭、北京以西的纸房沟日军据点。八路军地方部队攻克了河北满城抱杨堡据点。同时,八路军主力一部挺进外长城的龙关、崇礼、赤城地区。
这次春季攻势与敌人作战4000多次,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扩大了解放区。

四十 一年攻势战果辉煌
更新时间201127 8:02:08  字数:340

 一年攻势战果辉煌
高举红旗共产党,依靠群众打东洋,
组织领导新攻势,一年战果更辉煌。
1944年,一年来八路军、新四军发动攻势,全年战果辉煌,据统计,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共歼灭日军4800人,伪军5、4万人,争取伪军1。1万人反正,收复县城9,座国土4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930万。太行、太岳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共歼灭日伪军7。6万人,收复县城11座,国土6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500万。晋察冀军区部队共歼灭日伪军4。5万人,攻克和逼退日伪据点、碉堡1600余处,解放人口7508万,收复了大片土地。晋绥军区部队攻克和逼退日伪据点106处,解放村庄3100余个,人口40万。华中军区部队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解放国土7400平方公里,人口160万,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发展到65万人。

四十一 中条山战役
更新时间201128 8:24:14  字数:5035

 中条山战役
中条防区晋西南,日军进攻兵十万,
第一战区卫立煌,逗留峨眉心不畅。
调走中坚四集团,换来**十七万,
消极畏敌不禁打,抗战大辱骂混蛋。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惟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正面战场的进攻,在速度、锐气和威胁程度诸方面均较战略进攻阶段显著减弱。加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敌后战场的牵制,以及国民党军队不同程度的“继续抗战”,战争双方的战线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正当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亡华无期,进退维谷之际,1941年1月3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对敌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即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驻守这里的是国民党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国民党军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日军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十三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
日方决心集中兵力进犯中条山,并阴谋策划全歼中国守军。日军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10万余人。
从4月底到5月初,日军征调频繁,并制造种种谣言,以此为掩护完成了进攻中条山的部署:“第36、37、41师团及第3、9独立旅团,伪24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第33师团附第4独立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35、21师团及伪军张岚峰、刘彦峰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
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一战区巡视(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拒绝**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排挤,不见谅于蒋介石,于1941年春到重庆述职后,借故请假逗留峨嵋山未归)。
4月18日、20日,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何应钦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一、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参加的军事会议。根据各方提供的情报,何应钦判断:“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指示:“为确保中条山,(一)第一步,应相机各以一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廿九年四月前之态势。(二)第二步,与晋西军及第二、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而歼灭之。(三)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
4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进一步做出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企图的判断,决定:(一)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道路;(二)先制出击打破敌之攻势;(三)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向同蒲、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牵制策应。在上述判断指导下,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7个军进行了相应配置:第9军裴昌会部在豫北重镇济源;第43军赵世铃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第17军高桂滋部在绛县地区;第3军唐淮源部、第80军孔令恂部在闻喜、夏县地区,第98军武士敏部在董封镇一带,第15军范汉杰部在高平地区。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
东线,日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主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一部,以及骑兵第4独立旅团一部,约25000余人,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西线,日安达二十三中将指挥的第37师团主力、井关仞中将指挥的第36师团一部、若松平治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约25000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
北线,日清水规矩中将指挥的第41师团及池之上贤吉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约30000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东北线,日樱井省三中将指挥的第3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部,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于会战前,经以辰东诚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害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但因战区主帅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
当严令各部应力保现态势,粉碎敌蚀食中条山企图,诱敌于有利地带,转取攻势,而夹殄之”。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东线: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先头步兵5000以上,骑兵千余,炮20余门,飞机数十架,战、汽、装甲等车共百余辆,沿黄河北岸突进。”“中央以沁、博为发起点,一股先头千余,循沁济大道西犯”,“另一股先头2000余人,附炮十余门,于窜陷西向义庄后,继向捏掌、紫陵、东逮寨、留村一带猛扑。”“同时,沁河北岸3000余人,以飞机十余架,炮二十余门,强渡沁河。”
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施行节节防御,节节后撤。8日午,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
在全线溃退的形势下,第一战区长官部命令第9军“以主力于封门口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
第9军部署新编第24师主力、第54师张团守封门口一线,第47师和第54师驻王屋的独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线游击。
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隘,日军势在必夺。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这时,中路日军已于8日晚攻陷垣曲县城后,分兵进攻邵源。
长官部命令第9军主力“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
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国民党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西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