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贤良师 >

第14章

三国之大贤良师-第14章

小说: 三国之大贤良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硗庹沤怯秩谜疟υ谔降佬胖诶锾粞〕龆倜纸怕槔木车5奔街菥衬诘幕に腿挝瘢暇拐饫锊幌裼闹菥1灰熳迩秩牛照帕郊以谡饫镉质谴蟛品角ㄉ衤罚兴窃诠俑猩舷略硕匀皇浅┩ㄎ拮瑁艘苑劳蛞徽沤腔故桥沙隽苏舛倜掣涸鸨;て渲谢ǚ炎匀灰参扌胱约撼械#饩椭苯拥扔诒湎嗟娜盟账胝攀榔桨镒约喊籽盍硕偬跄艹阅芎鹊拇蠛骸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如今的张角一下子要多养活数千人自然得精打细算,经过人数清点后张宝张梁一路带来的太平道信徒有三千人,经过这一年来在冀州本地尤其是巨鹿郡发展的太平道信徒也有三千人,这其中老弱妇孺者便占了四千人左右,他们中除了那些各自有家有产的外,其余那些人张角便让他们耕种寨子外尚未开垦的土地,剩余的二千人均是青壮之士,其中一千名少年军作为特殊培养对象吃喝已经解决,眼下这又解决了二百条精壮大汉的口粮,现在只还剩下这八百张嘴不知安排到什么地方。

就在张角为此苦恼之时,身旁三弟张梁出了个主意:“大哥,我看现在咱们有许多信徒都还没有住的地方,你看咱们不如抽调出三百精壮来,其中二百人负责上山伐木顺便建个伐木场,另外一百人则帮忙在张家寨周围搭建一些小城寨,这样一来城寨间既可住人,又可内外寨子相互贯通,若是有匪盗来袭也可以起到防御作用。”

“恩,如此甚至好!还是三弟你有远见卓识。”张角由衷的佩服张梁的智谋,心说这三弟还真是块当谋士的材料,随即张角又对二弟张宝说道:“那剩余五百名精壮组成的护道弟子就交由你亲自*练了,记住一定要好好的训练他们,他们可是咱们日后发展的中坚力量。”张角之所敢将这些人放心的交给张宝,一来论个人搏杀能力那自然是没的说,但讲到在排兵布阵上,自然比不上精研《太平要术》的张宝了,通过二弟张宝的介绍使张角知道《太平要术》里不仅有武艺与戏法,还有相当部分内容说的是如何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练士兵的方法等。

兵法云:兵贵精,不贵多!张角深明此理,历史上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黄巾军多是些污合之众组成,没有像样的兵器与战法,基本上靠得就是蝗虫般的人海战术,而且士兵中一半以上都是老幼病残甚至妇女,虽然动辄便号称几十万上百万大军,但其实真正的战力不堪一击,靠的只是血肉之躯与狂热的信仰,由这种军事素养所组成的黄巾军,只会打些顺风仗罢了,如果真正碰上难缠的硬仗死斗,恐怕所谓的大军就会一触即溃,在历史上抵抗最久的也就是一伙由山贼组成的黄巾军而已。

待大小事务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张角突然想起几日前关于收弟子的事情,便向三弟张梁询问道:“那日让你挑选的八名传教弟子,有什么合适人选了没有。”

“已经有人选了,这八人均是贫苦出身,从早期创教开始便一直跟随到现在,个个都是口才极佳的忠诚信众。”张梁说起来感觉颇为得意道:“这些人里尤其以两人最为突出,一个名叫马元义,另外一个名叫唐周,他们俩都是不可多得的辩才。现在已经按照大哥您的吩咐,让他们以大贤良师弟子的名义到冀州各郡传道去了。”

张角点了点头又叮嘱道:“一定要约束好他们,切莫让他们胡作非为,坏了咱们太平道在百姓心中的名声。”

张梁也对此深表赞。

  
 大儒郑玄 '本章字数:2009 最新更新时间:20130508 22:08:30。0'
在往后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平道有俩个兄弟打理张角基本不怎么过问,而是全心全意放到内丹鼎元气修行和研究各种搏杀技巧上,偶尔就和二弟张宝三弟张梁互相切磋比试一下,除此之外张角还经常时不时的去田丰的家讨教一些学问,日积月累下来张角也熟知了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不过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渐渐的田丰也知晓了张角的真实理想抱负,但却也没有表示太在意,这让张角心中十分的高兴。

这一日张角又准备去田丰的住处讨教书中一些不懂的地方,正巧路上遇见苏双与张世平二人便共同前往,没想到刚到田丰家就见田丰急匆忙的准备出门,张角不知什么事情能让一位涵养深厚的名士着急成这样,便问道:“元皓兄,什么事情,居然如此慌忙。”

“是啊,是啊,当初朝廷数次请你出仕,我兄弟俩也未见过你如此模样。”苏双张世平也很好奇。

田丰见三人一齐到来心里十分高兴,嘴上却急忙道:“快走,咱们路上说。”说完骑上马带着三人朝廮陶方向飞奔而去。

一路匆匆忙忙到了廮陶田丰才向疑惑的三人笑着问道:“郑玄,你们可曾听说过?”

张角在脑海中搜索这个名字,但是半天也记不起来三国中还有这号人物,便只得摇头表示不知。

田丰见张角摇头也没有怪他,要是张角知道此人他才震惊呢,随后又看了看苏双与张世平,这二位富家公子哥胸中虽然有点墨水但也有限,书读了一些但绝大多数都把时间精力放在了如何经营生意上,唯一的空闲就是喝酒观剑所以均有些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

田丰叹了口气解释道:“郑玄是著名的经学大师一代鸿儒,他是圣人门徒颜回第二十三代门生,其学问远超其师马融被视为当今最有学问的鸿儒,跟其学习的弟子多达千人在各门阀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就连名震海内的大儒卢植也是其同门师弟,由此可见此人学识之深影响之大,而且在洛阳太学生中也有极大的威望。”

一口气介绍完,田丰很满意苏双与张世平惊呆住的神情,然后看了看张角语气具有深意的说道:“兄弟,如果你能借此机会拜入其门下,将来会对你有莫大的好处。”

聪明人之间说话,没必要说的太清楚,张角心中明白田丰话语中的意思,随即抱以感谢的眼神微微点了点头,如果能成为郑玄的弟子,那么将来即便自己起事,也能有名正言顺的说词理由,所遭受的阻力也许会减少很多。

一行四人边说边走直奔郑玄下榻的驿馆,路上苏双有些不明所以的问道:“元皓兄,这郑玄大师名声这么大,按理说应该在京中私门授业,怎么会到廮陶这种小地方来呢?”

田丰笑着解释道:“郑玄大师祖籍青州北海高密,廮陶又是通往青州的必经之路,如今九月初九重阳节又快要到了,想来郑玄大师这次应该是回高密祭祖。”

苏双与张世平听完田丰的分析后惊叹不已,张角也很佩服田丰的心思如此缜密不愧是一代名士,心中对其日后的招揽之意越加强烈。

廮陶,郡国学府。

上首座垂手端坐一位鬓发皆白得老者,看岁数已经是年近花甲耳顺之年,全身穿着干净的布衣双目半闭,浑身散发出一股儒家大成者才有的浩然之气,这老者不是别人正式海内一代巨儒郑玄。郑玄的左手边待立一名面色黝黑的中年人,另外还有一名十几岁出头的少年在旁伺候。只听那面色红润的少年说道:“爹爹,那郭典好不识趣,明明已经拒绝多次,还三番五次的派人来送礼。”

“益恩,君子和而不同,这些礼品都清点好,临行时一并还与他便是,我虽然不入仕途,但对方身为巨鹿太守,为朝廷一方大吏,还是敬让三分的好。”郑玄如今已是近六十的人了,什么事没遇过,什么苦没吃过,也曾因“党锢之祸”入狱,释放后朝廷多次邀请其出仕,但郑玄早就看透了这个昏庸腐朽的朝廷,所以下定决心终身不出仕只作学问,可他这个老来得子的儿子虽然天资聪慧过人,但却持才自傲目中无人,委实让自己放心不下。

“堂叔,您前日对外公布的讲学时间快到了,是不是先准备一下。”一旁待立的黑面中年人提醒到,这人也不是外人是郑玄的本家堂侄名为郑浑,说起来郑浑虽然也是礼教传家,但却自幼偏爱打造铁器研究各种刀具铠甲图纸,此行便是为了带着儿子跟本家堂叔回北海高密祭祖。

“子游,这孩子的病情怎么样了!”

郑浑的脸上闪过一丝忧虑,满面愁容道:“还是老样子,便寻京中名医都无法医治,看来是这个孩子命苦!期望回家祭祖后,求得祖先庇佑,让游儿的病能早些好起来”

哎,老来得子的郑玄很明白郑浑焦急的心情,当下不由得轻叹一声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留在这巨鹿讲一次学吗?”郑玄见其摇头后说道:“早在来冀州之前,我便听市井传闻说这巨鹿郡有一太平道,其首领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下面还有俩个弟弟张宝张梁唤为大医,自古以来惟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方能称为大医,想来必是有些本事,所以趁我讲学这段时间,你可带子游前去试一试也好。”

郑浑心中感动,自己堂叔一代巨儒名声响彻海内,为了自己孩儿的病居然会听信市井传闻,这件事如果将来要传了出去恐怕对堂叔的名声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郑浑虽然在内心深处向来都对方士道士这类人嗤之以鼻,但俗话说有病乱投医,又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郑浑内心虽然反感但还是决定报着一丝渺茫的希望等堂叔讲完学便去寻访。 

  
 遇沮授 '本章字数:2499 最新更新时间:20130509 23:16:06。0'
 当冀州的名士学子们得知海内大儒郑玄,将要在廮陶郡国学府讲学三天的消息后便彻底沸腾了,冀州境内的各地文人名士学子纷纷汇聚于此,其中有广平县令沮授、冀州长史耿武、冀州别驾闵纯,也有归隐一方的名士如田丰等人,几乎可以这么说但凡是在冀州的士族名流均赶来聆听郑玄讲学,由此可见郑玄的经学和自身在士族子弟中所受到的热烈推崇。

郡国学府,乃是各郡的官方教育机构,其中被举荐的人才可直接进入洛阳太学里深造,今日午时大师郑玄就将要在廮陶的郡国学府内讲学,当田丰等人到达郡国学府门前时,这里早已经被从各地赶来的文人学子们围的水泄不通,张角见到这个场面后发觉这个郑玄简直就是文人学子们心中的天王巨星,看来田丰所说的话果真没错自己如若能拜在其门下日后只有好处,张角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田丰见郡国学府外的文人学子不知凡几,便笑着对张角三人说道:“你们看这些人个个都是冀州的名士,但真正有学识者不过才寥寥数人而已,绝大多数都是沽名钓誉贪恋名声之徒,只不过是仰仗着自己的家世而空有虚名罢了。”田丰语气中透着一丝鄙夷与无奈,说到这里手上不自觉的摸了摸佩剑,田丰心中暗叹道:这些所谓的名士,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明白“君子当如剑”的道理,也许等他们都明白了这个国家才会真正的强盛起来,不过那一天却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到来。

“元皓兄,你也不必为此而烦恼,如今这个世道就连三岁孩童都知道,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你又何需忧虑呢。”苏双与张世平在旁边见好友心声感叹,便用言语宽慰其心。

田丰苦笑道:“我哪是为他们忧虑,我是为国家忧虑,为天下百姓忧虑。”

从言语中张角能清楚的感觉到田丰已经开始对这个朝廷失望了,这也难怪他日后会与沮授给袁绍提出“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