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军礼 >

第9章

最后的军礼-第9章

小说: 最后的军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大力和张凯配合的似乎并不是很默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现在他们的性格和带兵方法不同。油大力性格急躁,做事武断,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有点独断专行,战士们都很怕他;张凯则温文儒雅,作风民主,为人正直,以情带兵,有点大家风范,战士们都很喜欢他。连里的战士也都认为如果连长和指导员的职务对调一下也许会更合适一些。其次,油大力是从战士一步一步提起来的,从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指导员一个职位没拉地全干完了;而张凯则是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军校,没有当过战士,甚至没有过当排长直接带兵的经历,他军校毕业后就直接做了副连长,接着就是连长。所以,油大力一直看不上张凯,认为他是个“学生兵”、“小白脸”,太温柔,不会带兵,不适合在部队发展。第三是油大力比张凯资格老、兵龄长,油大力是81年兵,84年提干,光排长就干了4年,来地爆连当指导员也已经快要4年了,而张凯则是85年考上大学而入伍,89年毕业来到部队就当了副连长,两年后就被提成了连长。在油大力眼里,张凯可算是典型的“新兵蛋子”和“小学生”了。油大力也常常在一些非公开场合戏称张凯为新兵蛋子,张凯也只是一笑了之,不做辩解。有着这样的背景,油大力自然也就不把张凯放在眼里,连里的大小事情常常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由于天气冷,早饭后,尽管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但气温仍然很低,张凯看了看表,已经8点10分,他扎好腰带,走出房间,告诉连值日:“吹哨,全体集合。扎腰带,穿胶鞋,戴手套。”
一会儿,各班陆续带队过来,张凯看了看队伍,告诉连值日:“去叫后勤班的战士,全部参加。”
一会儿,炊事班长吴晨江带着后勤班战士也来了。张凯说:“各班报告人数。”
各班报告完毕,张凯发现有几名战士没到,于是便说:“各班没有来的战士班长去叫,只要是没有特殊情况,没有病假条,一律参加训练。”
于是,各班班长都回去喊人。三班长郭化文说:“李振说他脚疼,不能参加训练,我让他到连部请假,他说给指导员说过了。”
张凯也听说过李振和师长有关系,像他这样首长的关系户最不好管,他们常常是利用某些干部不敢得罪首长的心理而跳出普通士兵的行列,自己把自己当成了特殊兵。张凯对这种兵很是反感,但看到指导员平时很袒护李振,为了照顾指导员的面子,他并没有和指导员当面说起过这事,只是牢记着一条:自己决不能迁就他们。
张凯回头对三班长说:“不能参加训练也要随队跟着。”郭化文只好回去叫李振。但一会儿就跑回来说人不在了。
张凯说:“你派人去找,不能参加训练怎么能外出。”郭化文答应了一声,就让副班长彭平方去找李振,自己回到了队列。看其他战士都到齐了,张凯就带领队伍向训练场跑去。
张凯带领队伍来到训练场,他先是和大家一起绕训练场跑了十几圈,身上感觉到发热但还没有出汗,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正合适呢。
张凯又带着队伍走了两圈,然后集合好队伍,做简单的动员:“同志们,今天天气比较寒冷,老兵同志马上又要退伍了,但作为军人,我们要牢记一句话,只要身上军装一天不脱,就要做一天真正意义上的军人,只要是军人就要参加训练。下面,我们先以班为单位进行队列训练,然后再集体进行军体拳训练,各班带开!”
随着各班长的命令声,各班被分别带到了适当位置,刚才还一片沉寂的训练场,一下子变的热闹起来,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充满了整个训练场的上空。
张凯站在那里看着各班训练。三班副彭平方一个人回来了,一幅垂头丧气的样子,对连长说没有找到李振。
张凯问他:“你去哪里找了?”
彭平方说:“我去了营部、卫生所,还有厕所,能去的地方我都去了。”
张凯低头沉思了半分钟,抬头对彭平方说:“好,你去训练吧。”
张凯隐约感觉到李振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出事的,对他不能再这样迁就下去了,指导员不是说了吗,对老兵不能太迁就,可是,现在指导员对李振不是就有点太迁就了吗?如果一味地这样护着他,不敢对他大胆管理,不敢正视他的错误,这是对他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对别的老兵的管理。
张凯想到这里,决定去找指导员商量一下,如何加强对李振这样的老兵的管理。张凯和随队参加训练的两位排长交待了一下,便向指导员的房间走去。
当张凯来到油大力家里时,却意外地发现李振正和指导员一起围着炉子烤火,张凯一时愣在那里,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油大力一看是张凯,忙说:“外面挺冷吧,快来烤烤炉子。”
李振仍然坐在那里,伸着双手在炉子上烤着,嘴里倒是很轻松地对连长说:“连长来了。”算是打了招呼。
张凯这才缓过劲来,问李振:“你怎么在这里?”
不等李振回答,油大力忙说:“是我把他叫过来的,给他谈谈心,看他有没有思想问题。”
不等张凯说话,油大力又接着对张凯说:“我忘记和你说了,在老兵复员前,我们连干部要和所有的老兵们逐个谈谈心,这是上级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应该做到的。”
张凯听了油大力的一番“教导”,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告辞说:“那边还在训练,我去看看。”说完扭头便走。
油大力还在后面问:“你有什么事情吗?有就说。”
张凯说:“没事。”他推开门急匆匆地向训练场走去。 


最后的军礼7

7
原来,这几天,油大力有点急了,眼看着离复员没有多少时间了,可是李振答应帮助他调动的事却还没有一点消息。李振和师长有关系,油大力想利用这个关系把自己调到师部机关。可是这个滑头,每次问他,他都说师长答应了,却老是不见调令下来,如果这事不能在老兵复员之前办好,李振一旦走了,凭自己这水平,到猴年马月也进不了机关,油大力决定再摸一下李振的底细,看看情况进展到底如何,如果实在不行,哪怕把今年连里这唯一的三等功给他,也要让他帮自己把这事办成。主意打定,上班后,油大力便让通讯员去找李振过来。谁知道一会儿通讯员过来说李振出去了,班长也不知道,正在到处找他。
就在这时,门一下子被推开了,旋即进来一个人。油大力以为是哪个上级领导来了,连忙把书藏起来,站进身准备迎接。一转身却发现进来的是李振。
油大力心里很高兴,却假装生气地批评他:“你这怂怎么没去训练啊?上课时间还敢乱跑,嗯?”
李振大大咧咧地说:“天气太冷了,在外面训练能把人冻死!”
油大力走过来坐在炉子旁边说:“就你怕冷!别人不都在训练吗,嗯?”
李振也不把自己当外人,就走过去和指导员坐在一起烤炉子,他说:“马上就要复员了,训练再好能有什么用啊!”接着问道:“连值日说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油大力过来坐在炉子旁边说:“没事,没事,想和你谝一谝。过来,坐这里暖和一下!”李振一听就明白,指导员肯定又是想问他调动的事情,便走过去和指导员坐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主动说:“那天晚上我到师长家去玩,专门问起你的事情。”
油大力一听顿时十分兴奋,把眼睛也不自觉地眯成了一条缝,专注地盯着李振的脸,但李振却停下不说了。
油大力忙说:“我这几天正考虑这事呢,不知道还行不行?”
李振说:“师长说了,既然你们指导员对你这么好,就一定要把你调过去。”
油大力忙说:“那太谢谢你了,让师长尽量快点,不下命令先下个通知也行。”
李振一本正经地说:“这段时间师长太忙了,老兵复员,王副司令员检查,他的事情多的很。”
“那是,那是,师长吗,肯定忙的狠。”油大力的嘴不自觉地就裂大了。
油大力正在想像着自己美好的前景,李振突然问道:“指导员,今年我们连的三等功该给谁了?”
油大力一听,心里骂道:难道这怂还真打这个主意?就不动声色地反问李振:“你认为给谁最合适啊?”
李振不假思索地说:“前年的给你了,去年的给马排长了,今年该给个战士了吧?”
油大力淡淡地说:“有这个打算。”
李振开始猜:“给郭化文?”
油大力摇摇头。
李振又猜:“关英杰?”
油大力又摇摇头。
“吴晨江?”油大力还是摇头。
李振说:“反正不会是我。”
油大力说:“今年,我要在这上面做点文章。”
李振问:“怎么做文章啊?”
油大力眼看着窗外说:“我要打破以前的惯例,把三等功给一个新兵,在全师里面搞出点动静来,你说好不好?”
李振禁不住冲指导员竖起大拇指:“好,这个办法好!指导员真是高人!”
“不能什么事都按资排辈,谁工作突出就给谁,管他是第几年兵呢!”油大力语气十分强硬地说。
“对,就应该这么办。那发展党员呢?最后一批党员你也准备这样做吗?”李振接着又问。
油大力说:“最后一批发展党员竞争很激烈,这个事我们干部都很慎重。”
“这次能给几个名额?”李振很随便地问。
油大力也很随便地说:“估计还是两个名额,一老一新。”
“老兵能给谁啊?”李振不给指导员一点放松的机会,接着问。
“这个问题支委会还没有研究,现在还不能确定给谁。”油大力卖了个关子。
李振笑道:“你是指导员,还不是你说了算!”
油大力却一本正经地说:“连队的大事都要集体研究确定,不能我个人说了算。”
“郭化文有希望吗?”李振想知道指导员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油大力却说了一句:“没有入党的老兵都有希望。”
李振继续试探着问:“关英杰还没有入党,人家可是跟着你三年了!”
油大力从鼻子里出了一口气,有点不屑地说:“跟我这么长时间就没有一点长进!”
李振说:“他可是连部的文书,鞍前马后的跟着你也不容易啊!”
“那又怎么样?思路不清晰,还清高得很!不改一下以后是要吃大亏的!”油大力说完长长地出了口气。
李振想进一步试探,就装作有点担心地说:“他在连部三年,什么奖励也没有,到复员再不能入党,他要闹情绪怎么办啊?”
谁知油大力却很坦然地笑道:“你放心吧,他不是那样的人,他是个有涵养的人!哈哈哈!”
李振没有笑,他心里很为关英杰难过。
正在这时,连长敲门进来了。等连长走后,李振也知趣地离开了指导员的房间。油大力站起来很客气地送李振离开,然后转身回来,关上门,轻轻地嘟囔了一句:“你要好好干,这个时候应该成为正式党员了。”他在心里暗自庆幸李振没有向他提出要求入党的事情。
其实李振的转变只是缘于一次偶然的事情,那件事后,他就从山峰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在他们入伍第二年的时候,工兵营地爆连要派建制班参加兰州军区大比武,当时,由于李振不管是军事动作、专业技术,还是组织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在同年兵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油大力没有把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交给一班,而是重新组建了五班,仍然让李振担任班长,谭建树任副班长,两个人再次成为黄金搭档,共同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