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军礼 >

第47章

最后的军礼-第47章

小说: 最后的军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行,你一定得给我说说她给你写的什么?”谭建树开始耍无赖。
这时他们走进了厕所,关英杰一边松腰带一边说:“等出去再说吧。”
从厕所出来,谭建树又催促关英杰:“快给我汇报汇报,信上怎么说的?”
关英杰也不隐瞒,如实说她毕业分配到他家所在的乡镇。谭建树听了,一下子停住了脚步,眼睛睁得大大的,惊讶地问道:“真的?”
“真的!”关英杰也停了下来。
“她还说了些什么?”
“她说要帮助我开发我们村那个大藕坑。”
“好,你小子有门,鱼儿上钩了。”谭建树用手指了指关英杰的头,做了一个很滑稽的动作。
“什么意思啊?”关英杰有点不解地问。
“什么意思?那还用问吗?这你还不懂吗?真是个笨家伙!”谭建树说着用力拍了拍关英杰的肩膀。
看关英杰愣着,谭建树又问:“她还说什么了吗?”
“没有。”
“这就对了,女孩子做事都是比较含蓄的,她在等待着你的主动,请好吧你。”
“开什么玩笑,我从来不敢往这方面想的。”
“说不敢想是假的,你不可能不想,只是不敢肯定罢了,伙计,你就大胆地向她表露心声吧,她肯定不会拒绝你。”
“你怎么知道啊?”关英杰一幅是半信半疑的样子。
“你想啊!现在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去乡下工作,更何况她家还在城里,就凭她这个做法就可以肯定她到你们乡去工作是别有用心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你。”谭建树说着用手指了指关英杰的鼻子。
一句话说的关英杰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忙说:“不可能,不可能,现在大学生分配不容易,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听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不能留在城里,一律下乡。”
“不对,即使下乡,人家也不一定非要去你们那偏僻而又贫穷的小乡镇啊?她家在城里,她父母完全可以为她找一个离城里较近、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啊!更何况人家明确提出来是为了帮你开发什么大藕坑才特意要求去的。这是早就有预谋的,伙计,你就等着上钩吧!”说完,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他们只顾站在那里谝闲传,竟然没有听到上课的号声。
等关英杰回到宿舍,发现班里只有郭化文一个人,其他战士都不在,心里有点纳闷。
郭化文看关英杰进来,连忙站起来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你去哪里了?”完全没有一点责备的意思。
关英杰没有回答,只是问:“班里战士哪里去了?”
“副班长领着他们出公差了。”
“你怎么没有去?”
“刚才指导员找我谈话,我回来他们已经走了,我们一起去吧。”
“好。”关英杰便和郭化文一起往外走。
在路上,郭化文又轻轻地问关英杰:“你刚才去哪里了?”
这几天,郭化文对关英杰的态度明显地温柔,不但处处显示着热情友好,而且还时不时地表示一下对他的关心,甚至照顾,关英杰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原因。他入党了,而自己却没有,也许是出于同情吧。但关英杰却从心里不喜欢他这种明显的示好,更重要的是他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同情,所以,他对郭化文这几天对自己的态度总感觉有点不舒服。现在,看到郭化文这故意示好的样子,只是淡淡地说:“在外面和老乡谝了一会。”
“噢!”郭化文有点漫不经心地答应了一声,接着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大雁塔香烟来,抽出一支,往关英杰这边一伸,问他:“抽不抽?孬烟。”
关英杰说:“我不会抽烟,好烟也不抽。”关英杰想起来郭化文他们几个四川兵刚到部队的第一年都是说“吃烟”,刚开始大家都很不习惯,现在他们都不再“吃烟”了,慢慢改成了“抽烟”,四川话的语气也改变了不少,只有“小四川”说话的川味还是那么浓。
郭化文就自己把烟放到嘴里,点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没话找话:“现在连里都是抽这种大雁塔。好烟人人都想抽,但是,买一包自己抽不了几根就没有了,这种烟就放在桌子上,谁愿抽谁抽。不过这烟抽着还可以,劲挺大,就是有点呛喉咙。”
关英杰看他那架式,好像又是有意和自己套近乎。关英杰也不想太冷落他,那样显得自己太没有肚量,想想人家一个班长对自己一个小兵这样客气也不容易,也许是感觉以前对自己太严格了吧,现在主动和自己谝一谝,拉近一点距离,这种愿望也是好的,按家乡的说法这叫懂事,自己还计较什么!
于是,关英杰也尽可能地让自己的面部肌肉放松一点,问郭化文:“这种香烟多少钱一包?”
“不贵不贵,才三毛六一盒,要买金丝猴,最便易的也要一块二一盒,一盒快买这四盒了。还是这烟划算,我以前就经常吸这烟,不错的,你来一支尝尝吧?”郭化文看关英杰主动和自己说话,显然有点激动,又拿出烟来让他。
“不不,我真不会吸。”关英杰急忙伸出手去挡,并解释说:“我咽炎很厉害,不敢抽的。”
“抽烟确实没有好处,我戒了好几次都没有戒掉,等你们都走了,我就下决心要戒掉。”不知郭化文是有意这样说还是无意间透露了秘密。
“我们都走了?往哪里走啊?”关英杰有点莫名其妙地问他。
“你们复员回家啊!”郭化文平淡地说。
“怎么,你要留队?” 关英杰有点吃惊,他还从没有听说过郭化文想要留队的事情。
“是的,我想留队,我们那地方太穷了,在一个深山沟里,什么也没有,回去后也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兄妹还多,家庭生活很困难,不如在部队干几年。”郭化文如实说。
“你是只想在部队多干几年,还是想转志愿兵一直干下去?” 
“当然想转志愿兵,但能不能实现还不好说,现在转志愿兵太难了,所以,我一直在努力。”郭化文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事在人为,部队还是很需要你这样的班长的。”关英杰自己也感觉有点在恭维他,但他是真的想让郭化文高兴点。
“别那么说,咱是农村兵,又是来自穷地方,凭良心做事,部队不亏待我们,我们也不能亏待部队。”郭化文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只要努力,你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的。”关英杰也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
“但我感觉这事不好办,只能看机遇如何了。我的计划是,第一步先入党、留队,如果以后能立个三等功就更好了,那样希望就大了。”
“还有三年时间,立功的机会还很多,说不定还能立二等功呢,那样,即使你转不成志愿兵回去也可以安排工作了。”
“那样就更好了,就不用转志愿兵了。唉!农村兵,希望不高,只求回去能有个‘饭碗’。”郭化文抽了支烟淡淡地说。
“面包会有的。”关英杰说了一句笑话,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却对郭化文产生了一丝同情感。
“可能你会认为我很俗气,其实我这话完全可以说的好听些,说的好听些超期服役就是为部队服务,为了保家卫国,说的俗了就是为自己找个出路。”郭化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大的方面是为了国家,小的方面是为了自己,正像我们当兵一样,在保卫国家的同时,也在保卫着自己。这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就看你怎么去理解。”关英杰也实事求是地说。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不会表述。”郭化文急忙说,其实,他的意思关英杰完全能够理解。
他们默默地走着,好一会儿谁也没有说话,似乎都在考虑着各自的心事。
突然,郭化文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问关英杰:“我记的你也是农村兵吧,你不想转志愿兵吗?你真想回去吗?”
关英杰很干脆地说:“我要回去的。”
“你为什么不想转志愿兵呢?”郭化文真的不能理解关英杰的思想。
关英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时候,目的地到了,他们的谈话也就结束了。这是三年来,关英杰第一次和郭化文说这么多话,也是他第一次真正地了解郭化文的真实情况。其实,郭化文也不容易,也许是那深山里的信息太闭塞,也许是他家庭生活的太艰辛,使得这个山里娃一旦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就再也不想回去。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谈话,让关英杰真正认识了郭化文,也许是自己以前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吧,总感觉他有点自私,有点另类,其实是自己没有真正走近他,没有真正理解他,自己只是看到了他外在的表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他的可爱和可亲之处,一个从贫瘠的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战士的内心世界也是十分地丰富多彩。关英杰现在才开始感觉到郭化文这个人还真不错,有着浓郁的山里人的纯真和朴实。
看来,人和人相处需要更多地交流和沟通,关英杰感觉自己和郭化文就缺少这种真诚地交流和沟通,以至于对他的看法有点太片面。原来在书本上学的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理论,自己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实践之中去,这是理论和实践脱了节。





最后的军礼33

33
这天刚吃过早饭,司务长就来找油大力,露出一幅很无奈的样子说:“胡可说马上就要复员了,不想再喂猪了,找个新兵替换他吧?”
油大力马上说道:“这个怂兵,你把他给我叫过来。”
司务长没有动,只是叹了口气说:“他快复员了,能喂到现在也就不错了,再说,他心里有意见,即使勉强去喂也喂不好,猪会越喂越瘦的,不如趁早换个新兵。”
油大力马上说:“这个时候哪有新兵可换啊?几个新兵外出学习还没有回来,几个第二年兵去参加骨干集训,各班人员都不多,我看这样吧,炊事班人多,让他们轮流喂,每人一天,你就说是我说的。”
司务长苦笑着说:“这样能喂好吗?还不都胡弄人啊?”
油大力说:“你监督着,每天挑几桶猪食,你数着,谁干不好就告诉我,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非治得他拉稀不可!”
司务长说:“我们连那头老母猪快要生了,可能就在这几天。”
油大力有点不耐烦地说:“生就生吧,有什么事告诉我就行。”说完扭头走了。
司务长望着指导员远去的背影愣在那里,心想:炊事班长是87年兵,今年转志愿兵又没有转成,人家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错了,现在再叫他和班里的新兵一样去喂猪,他能干吗?
司务长感到左右为难。昨天,他曾给副连长说起过这事,副连长也同意换个新兵来做这项工作,让胡可下班排。可是,现在,指导员却又给他出了这么个难题,让他始料不及。毕竟轮流喂猪不是个好办法,猪是肯定喂不好,猪圈也不会有人打扫,更重要的是,他放心不下那头即将下崽的老母猪。那头老母猪可是地爆连的功臣啊!它是司务长来部队第二年春天买下的猪崽,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每年都能生下十几个小猪崽,为连队挣下一笔钱,所以,司务长对这头猪很有感情。他总觉的指导员的这个办法太对不起那些为地爆连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猪们,更对不起那头为地爆连官兵默默奉献的老母猪,他真后悔刚才没有和指导员据理力争。
司务长决定先找炊事班长吴晨江谈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司务长原以为吴晨江会表示不同意,甚至会和他吵起来,此时此刻,司务长多么希望吴晨江能拿出一个老兵的果敢和气魄对他发泄不满,大声地对他说不干,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