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军礼 >

第44章

最后的军礼-第44章

小说: 最后的军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的军礼30

30
星期天,关英杰本想静下心来看书,但却看到宿舍里只剩下自己和郭化文两个人。郭化文还在那里认真地填写《入党志愿书》,关英杰就不自觉地走出了宿舍,他想出去散散心。
关英杰来到五班找到谭建树,两个人一起来到训练场进行“每周一吹”。
关英杰心里不舒服,本想得到谭建树安慰,却感觉谭建树情绪也不高。果然,他不打自招,有点生气地说:“在这次演习中,我感觉‘小四川’表现最为突出,而且还负伤了,结果却什么奖励也没有得到!”
关英杰吃惊地说:“不是给他上报了营嘉奖吗?”
谭建树愤愤不平地说:“要我说给他司令部嘉奖都不过分,可是营嘉奖也给取消了。”
关英杰不解地问:“怎么回事?”
谭建树愤愤地说:“就因为他违反了规定。”
关英杰沉思了一下,然后非常可惜地说:“本来‘小四川’是完全可以跑开的,但他看到旁边有位预备役人员就推了他一把,结果自己被烧伤了。”
关英杰的话让谭建树大吃一惊,他急忙问:“这么说,‘小四川’是为了救人才被烧伤的?”
关英杰点了点头,说:“也可以这么说,在他点火的时候,有位预备役人员可能是感觉好奇,就站在旁边看他操作,着火后,他迅速把别人推开,结果造成自己受伤。”
谭建树埋怨道:“你怎么不早说啊,他应该立功的!” 
谭建树这才想起“小四川”临上救护车时说的那句话“班长,我不是软怂。”当时自己还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以为是自己曾经的话语伤害了他,现在,谭建树终于明白了:“小四川”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软怂。谭建树心里更加难受。
关英杰也有点后悔地说“我当时只想着他的事迹能不能写新闻稿件,没有想到立功的事情。”
“走,我们去找连长,要向上级反映这个情况,要给‘小四川’争取立功。他档案里还没有一个奖励卡片呢!”
他们两个来到连部找到连长,张凯听了关英杰的情况介绍后,问他:“这种情况,当时还有谁看到了?证人至少需要两个啊!”
关英杰想了想,说:“当时在场的还有郭化文,不知道他看到没有?”
张凯对关英杰说:“你去把郭化文叫过来。”
但郭化文过来后却一口认定没有看到王景兵救人的事情,他说:“我当时还要求他一定注意安全,没有看到他旁边有其他人啊!”
谭建树和关英杰听了郭化文的话都感觉十分地失望,这证人不足也不能评功吗?一个证人还不能证明吗?
从连部出来,谭建树还是不愿意放弃,他想了想,对关英杰说:“如果能找到那个被救的预备役人员就好了,让他来做证明人最有说服力啊!”
关英杰也点头认同,说:“可是演习结束后他们就解散了啊!我们到哪里去找他?”
谭建树却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我们去当地军分区找他们,要求他们协助调查。”
关英杰担心回不来,不能按时归队,但谭建树主意已定,两个人办好外出手续,到城里坐上了公共汽车。
当他们一路打听来到当地军分区,找到值班人员说明情况,他们也很受感动,热情地帮助联系当时参加演习的领导,接着又给各县区武装部打电话询问。但最后都说不知道有这个情况。军分区领导说当时参加演习的人员都是各县区武装部抽调来的复转军人,人员太多,涉及面太广,需要慢慢调查了解。
看到两位战士有点失望,军分区领导急忙安慰他们说:“一旦有了消息,我们马上给你们部队联系好吗?”他们只好回去等待调查结果。
从军分区出来,两个人都有点失落,谭建树说:“如果找不到那个被救的人,王景兵就不能立功,太可惜了!我不能让他当兵三年得不到一个奖励卡片!我一定要让他得到!”
关英杰却很有信心地说:“只要他们真正去做,就一定会找得到。只要逐个去问就行了。”
尽管没有结果,但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他们都希望军分区能尽快找到那个被救的预备役人员,想到这里,他们心里又都得到一些安慰。关英杰心里不再那么地难受了,心情也好了许多。
谭建树说:“我听说这里的‘羊肉泡’很好吃,今天大方一回,我请你吃羊肉泡馍。”
关英杰这才感觉肚子里确实饿了,他原来也听指导员说过这里的羊肉泡很有名气,上级领导过来检查工作都要来吃上一回。于是就答应了。
他们沿街从这头走到那头,发现有好几家“羊肉泡”,但门面都不怎么样。就向一位老人打听哪一家“羊肉泡”最好吃,老人用手往前方指了指,说:“前头门前有小棚的那家开的最早,吃的人也最多。”
他们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往前找,果然一家饭店门前有个小棚,但门面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墙壁一半是黑砖,一半是泥墙,门前的泥地已经变成了黑色,这样的门面别说会增加食欲,本来饿了也会倒味口的。
关英杰看了看谭建树,谭建树也是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估计他也一定会有同样的想法。但既然来了,不管好坏都要品尝啊!领导都能吃得下,我们就吃不下吗?
他们进到里面,发现墙壁都被熏的灰黑,整个屋子都显的很暗,屋子里摆放着几张很老式的家用桌子和条凳,根本不是饭店里用的物件,只有那锅台用水泥彻了个平面,还显得有点整洁,但上面也沾满了白花花的油污。
进得屋来,味道马上不一样,一股清香的味道直扑鼻孔。里面有三个当地的老百姓正吃得满头大汗,被辣得不住地往外呵气,并把嘴巴“咂”得很响,一幅十分过瘾的样子。
谭建树学着在阳平吃羊肉泡馍时的样子,对老板说:“来两碗。”
只见掌勺的师傅答应了一声,便一手拈起炒勺,从大锅里舀了几勺子高汤放进炒勺里,放在火上猛烧,然后又从黑乎乎的案子上抓起一把烫好的粉条放进锅里,拿起一块黑白相间的肉,切成一小堆放进去,待锅烧开,再拿起一个同样黑乎乎的竹筒在上面抖了几下,又用手抓起一把葱花撒在上面,羊肉泡就算做好了。
等到盛好的羊肉泡放到他们面前的时候,那种异样的香味扑面而来,看着那漂满油花的香喷喷的“羊肉泡”,他们的食欲立即上来了,也学着别人的样子,把饼掰成指甲大的小块泡在碗里,接着就猛吃起来。
关英杰喜欢吃羊肉泡馍,确切地说是喜欢吃羊肉泡馍那种独特的味道,在阳平的三年时间里,关英杰几乎吃遍了所有饭店的羊肉泡馍,他星期天上街,除了买书以外,就是找一家干净的饭店吃一碗羊肉泡馍,但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羊肉泡”。
当地人吃羊肉泡馍都要放很多辣子,他们说吃羊肉泡馍不放辣子就等于白吃了,吃不出汗那不叫吃羊肉泡馍。这“羊肉泡”里放的辣子也不少,不一会儿,他们俩都吃的满头大汗,嘴巴也和当地人一样“咂”得很响,相互看看对方,都禁不住笑了,原来他们都是满嘴血红,就像是涂了口红一般。
吃完“羊肉泡”,关英杰心里舒服了许多,他们不敢在这里耽误时间,决定马上回去。
坐在回去的汽车上,他们两个默默地注视着窗外,谁也没有说话。
突然,谭建树用手一指远处的山坡,惊讶地说:“你看,那是什么?”
关英杰顺着他的手望去,果然看到在山坡上或是山顶上相隔不远就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或是小院子,那建筑外观有点另类,看起来不像是居民的住房。
关英杰想起在北山上看到的武侯祠,马上联想到这山上的房子是不是一座座的小庙啊?
谭建树马上兴奋地说:“如果真是小庙,我们就过去看一看。”
关英杰也说:“这是当地的一种民俗文化,应该去看看。”
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位中年人转身对他们说:“山上的小庙都是土房子,里面什么也没有,你们可以到四十里铺去看看,那里是一个古战场,还有保留的古建筑。”
“古战场?什么古战场?”谭建树吃惊地问,关英杰也顿时来了精神,他十分喜欢古建筑。
中年人说:“汉朝时霍去病就在这里和匈奴打过仗,现在保留的还是汉朝时的古建筑,你们年青人可以去看看,过几年也许就没有了。”
说起古战场,关英杰就想起了苏轼的那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想当年,苏轼贬居黄州时,面对当年的赤壁古战场,创作出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想想自己现在的情况和当年苏轼的遭遇差不多,都是郁郁不得志,如果看到这么一个古战场,自己能不能产生文学的灵感,也创作出一段出彩的佳句呢?
关英杰担心不能按时归队,但谭建树却坚持要去,他说如果我们今天不去,也许这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既然出来了就放松一回吧!于是,关英杰决定和谭建树一起到四十里铺去看古战场,也许到了那里就可以忘掉心里所有的痛苦和烦恼。
他们在四十里铺下了车,可是到哪里去寻找那古战场呢?他们一路问了许多人,但没有人知道古战场具体位置在哪里。他们都说:“只听说过原来的先人就在这里打仗,整个四十里铺都是战场。”
关英杰问:“现在哪里还有以前古战场的痕迹?”
老人家用手一指西北方向,说:“那里有一座古方寺,传说就是以前打仗的时候留下的。”
告别老人家,经过多次询问,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山上的石阶,全部由石头砌成,虽然简单粗糙,但在这遍布黄土的山坡上,依然显得很有气势。他们拾阶而上,登到山顶,面前出现一个三合院,中间有一座石刻的大香炉,香炉里已经没有了香火。正房是三间大厅,大门上方挂着一块木匾,上有“太清殿”三个雄劲的大字,殿门紧锁,里面正在进行维修,从窗户上往里看,站在里面张牙舞爪的各路神仙都是泥身,用高粱杆做的身子骨还都露在外面。关英杰这才明白原来在各地庙宇里看到的威风八面或是四平八稳或是张牙舞爪的鬼神们原来都是泥土之身,真没有想到,那些虔诚的人们自己用泥土塑造鬼神,然后再来向他们顶礼膜拜,并要求那些自造的鬼神们来保佑自己,真是自欺欺人啊!
在大殿的后面又有一条小路通往远处的小山坡,有一米多宽,二米多深,走在里面,就像是走在露天的隧道里,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特产”,在平原地区是绝对看不到这种道路的。走了约有二百多米,前面又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块平地,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房子,也算是仿古建筑,青砖青瓦,已是十分的破旧。
继续往前走,前面又出现一个用一米高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里有几棵巨大的核桃树,下面是一片小树苗,再往前又是一个小院,院墙很低,里面的房子背对着他们,他们跳墙进去,来到房子前面,发现这里才是寺院的精华,同样是三合院式的建筑,只不过这座正房上的匾上写的是“大雄宝殿”四个大字,比刚才看到的“太清殿”要大的多,殿里的鬼神也同样是泥土之身。在大殿的正前方是一块巨大的挡风墙,挡风墙的左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捐款人的名字。绕过挡风墙是五级台阶,走下台阶,立着两座一米多高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再往下走,是一座只有一间房子建成的尖顶小岗楼,只有窗户没有门,待走近才发现岗楼下面是一条地道,下去的石阶很陡,穿岗楼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