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霸宋 >

第27章

霸宋-第27章

小说: 霸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芾在当时的官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央美院院长这个级别,那时称为博士。

早朝荒唐地结束以后,赵佶意犹未尽,便又将米芾留了下来,带回了御书房。因为夏伯龙在朝堂上给赵佶解了围,当即也一并叫着夏伯龙,陪着他进了御书房。

到了御书房里,赵佶坐在龙椅上,对米芾说道:“朕难得将你请来一次,你就再给朕写上一幅字吧,刚才在朝堂上朕无法赏赐你太多的东西,这次你再给朕写点字,朕一定要好好的赏赐你。”

“是啊,是啊,皇上难得见你一次,就再给皇上写上一幅墨宝吧。”夏伯龙急忙说道。

米芾这个人对珍贵的器玩非常感兴趣,比如古代的文房四宝,他现在的眼睛一直在迪诺在盯着书案上御用的一方名贵的砚台。

米芾眼睛骨碌一转,当即道:“好,那就请笔墨伺候吧。”

谢进早已经将准备好的笔墨拿了过来,而赵佶则亲自为米芾研墨。

米芾写字很快,书法也很高超,不然的话,宋徽宗赵佶又怎么会那么的喜欢他的字呢。

米芾大笔一挥,用了没有多久的时间,便已经写成了一副墨宝。

“好!米疯子,你这字写的越来越好了,朕都快赶不上你了。”赵佶说道。

米芾嘿嘿一笑,说道:“小佶,你的字独步天下,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就算是我,也无法超越你。你喜欢我的字,只是出于爱惜罢了,你要是以后看的多了,就不会再喜欢了。蔡元长的字也很好,你不是也买了他许多的书法吗?”

“蔡卿的字,怎么能跟爱卿的字相比呢?”赵佶道。

“蔡元长,应该就是说蔡京吧。嗯,元长应该是他的字。”夏伯龙心中嘀咕道。

米芾走到书案前,一把抓起了那方砚台,对赵佶说道:“这方御砚已经被臣污染过了,所以皇上您不能再用了,您就把它赏给我吧。”

赵佶虽然也非常喜欢这些珍贵的器玩,但稍微犹豫了一下后,还是说道:“那好吧,就把它赏给你了。”

米芾都顾不得砚台上还有墨汁,抓起来就揣在怀里,弄得一身墨汁,疯疯癫癫地就跑了,连谢恩都忘了。

夏伯龙看到米芾如此的行为,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赵佶却哈哈地笑道:“这个米疯子,他是害怕朕后悔了,所以赶快跑了。朕本来还打算宴请他吃饭呢,现在看来,也只有你陪伴朕了。”

夏伯龙当即说道:“多谢皇上厚爱。”

赵佶道:“夏卿,今日在朝堂上多谢你了,替朕解了围,朕要感谢你。朕有一幅画,是最近刚画的,朕认为不错,你现在去府库拿去吧。看守库房的张择端要是问起来了,你就说是朕让你拿的,知道了吗?”

夏伯龙欠身说道:“是,皇上,微臣多谢皇上赏赐。”

“嗯,你快去快回,朕在这里等着你,咱们一起去用膳。”赵佶道。

夏伯龙应了一声,便走出了御书房,问了几个公公之后,便来到了皇家府库。

夏伯龙听到赵佶说张择端,他一路上都在想,这张择端是谁,觉得很是熟悉。

到了皇家库房后,府库里的大门是开着的,周围也没有一个守卫,只有一个汉子坐在院子里,摊开了一幅长长的画卷,正在用手中的毛笔在白纸上勾勒出许多形状来。

“请问张择端在吗?”夏伯龙朗声说道。

过了一会儿,夏伯龙见那个人正在里面画画,根本不理会他,便径直走了进去。

夏伯龙来到了那个人的身边,映入眼帘的那个大画卷便让他傻眼了。

“清明上河图?”夏伯龙大吃一惊,不禁叫了出来。

那个人听到了夏伯龙声音,一扭脸,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夏伯龙道:“请问张择端在吗?”

“不是这句!是最后一句!”那个人激动地喊道。

夏伯龙微微地说道:“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哈哈,果然不错,我这幅画终于有名字了。哈哈哈!”那个声地叫道。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我靠!画清明上河图的人不就是张择端吗?”夏伯龙心中恍然大悟。

“请问,你就是张择端吗?”夏伯龙拱手问道。

那个人道:“我是,怎么了?”

0033神来之笔

“真没有想到,居然能在这里遇见你。我真是太仰慕你了,你的画真是太高超了。”夏伯龙道。

张择端一手拿着调色板,一手握着毛笔,疑问道:“请问你是……”

“哦,在下夏伯龙,是新任的龙图阁大学士。”夏伯龙当即说道。

“哦,原来是大学士啊。失敬,失敬,真是年轻有为啊。”张择端道。

夏伯龙扭脸看了一下张择端铺开的画卷,心中为之一震:“这是清明上河图,老子总算是见到真迹了。”

夏伯龙细细地看了看,但见《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

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

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

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

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

《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夏伯龙看完之后,不禁为之一叹:“张兄的画工真是高超啊,不知道这如此宏伟的图画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呵呵,这也很简单,我曾经连续一年去了这个地方,在那里一直细细的观察,回来之后,我就凭借着脑海中的印象,便将此画给画出来了。现在正在上色,只差这最后的一部分了,同时也差了一个名字。不过,好在刚才你来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准备将此话命名为《清明上河图》。”张择端道。

夏伯龙听完之后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清明上河图是最先从他口中说出来了。

“呵呵,我是奉陛下的命令来拿一幅画的,是皇上最近画的。皇上让我来找你,问你拿画。”夏伯龙道。

“哦,陛下让你来取何画?”张择端问道。

“《腊梅山禽图》,陛下让我来拿这个画。”夏伯龙道。

张择端呵呵笑道:“看来你是得到陛下的欢心了,不然的话,陛下又怎么能将这幅画赏赐给你呢?你在这里稍等,我去去就来。”

说话间,张择端便走进了府库。

夏伯龙站在外面等候,过了没有多久,张择端便走了出来,手里还握着一幅画卷。

“给,这就是《腊梅山禽图》了,你拿去吧。”张择端道。

夏伯龙见张择端约莫三十多岁,他有意结交这样的画家,便急忙说道:“多谢张兄,不知道张兄今年贵庚,现任何职?”

“呵呵,我今年三十四岁,现在供职翰林图画院,陛下见我画的好,便把我调来这里,负责看守府库。”张择端道。

夏伯龙呵呵笑道:“在下夏伯龙,今年二十四岁,整整比张兄小了十岁。张兄而立之年,专攻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是也不是?”

张择端听到夏伯龙如此一说,当即吃惊道:“我与你初次相识,没有想到你只看了我这画一眼,便能说出我的擅长来,此等眼力天下无人能及。张某不才,愿闻先生赐教。”

“不,不是这样的,我只是知道你,对书画没有什么研究,毛笔字都写不好。反正我不是什么才子,只是懂得多一点而已。张兄,只要你继续努力,你的名字将会名垂千古,千百年后,这幅《清明上河图》,也将成为张兄的成名之作,也是无价之宝。”夏伯龙说道。

张择端急忙拱手说道:“承蒙吉言,张某必定会多多努力的。对了,你将画打开来看看吧,我只是记得搁在了那个位置,万一拿错了,那就糟糕了。”

夏伯龙呵呵笑道:“呵呵,好的。”

说话间,夏伯龙便将那幅《腊梅山禽图》给打开了:

此图画的是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

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

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

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而其笔法,全应物而生,未有张示。线笔笔精勾,羽片片细染,其虽写实而不失灵逸,而鸟之神岁经千年而不改。

“宋徽宗不愧是书法家、画家,这样的名作,也只有他才能画的出来。我好像听刘文物说过,这幅图应该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可惜啊,可惜啊,如此名画,却不再大陆。哎!不过,现在到了我手中,我一定要做为传家之宝,传给我的儿子、孙子,一直传下去,打死也不给台湾。”夏伯龙心中不禁想道。

“是《腊梅山禽图》吗?”张择端问道。

夏伯龙道:“是的,没错,就是这幅图。”

张择端拱手道:“那就错不了啦,夏老弟请拿去吧。”

夏伯龙合上那幅图,当即拱手说道:“张兄,皇上还在那边等着呢,我就告辞了,改日再来亲自拜访。

张择端拱手道:“请!”

回到御书房时,御书房里多了一个人,那个人皮肤偏黄,一脸青须,年纪约在四十岁左右,穿着一身官服,看起来显得颇有气势。

“哦,夏卿回来了。来来来,快来见见蔡卿。”赵佶见到夏伯龙进了御书房,便高兴地说道。

夏伯龙听赵佶喊那个人蔡卿,他不知道是谁,但是又不敢问,只得拱手说道:“在下夏伯龙,拜见蔡大人。”

那个姓蔡的当即回应道:“不必多礼,都快成一家人了,以后就没有那么多礼数了。”

夏伯龙听那个姓蔡的说快一家人了,他脑袋一转,记得蔡心蕊曾经提起过她有一个大哥,叫蔡攸,只是他一直没有见过。他听这个姓蔡的说出那番话来,便已经确定了此人便是蔡攸。

“蔡卿,你刚才说什么?一家人?你都把朕给弄糊涂了。”赵佶好奇地问道。

蔡攸呵呵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夏伯龙就快和臣的妹妹成亲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哈哈哈,原来如此啊。夏卿啊,原来你和蔡卿果然是一家人啊。不过,朕看你们两个人的样子,似乎没有见过啊?”赵佶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