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寒门天下 >

第233章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233章

小说: 三国之寒门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媒的人踏破了郭府的『门』槛,一连数日下来,蔡琰也顶不住这蜂拥而至且接连不断的媒人。 

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到了这个时候,蔡琰想干脆地做个决断,于是将郭烨唤来,当面询问他的意思。

坐在房中的蔡琰没有珠光宝气的闪耀,仅仅是雍容端庄的静雅。

郭烨跪坐在蔡琰面前,神情温和,也瞧不出他究竟对成亲之事的态度。

“烨儿,你娘是心甘情愿嫁给了你的父亲,虽说如此,但此彼一时,那时你父亲是天下公敌,荣华富贵是遥不可及,我委身于你父亲,至少没有人会诟病你娘对你父亲的心意。而眼下,你作为郭家的长子,身份地位想必你也能从周围形形『色』『色』人物对你的态度瞧出端倪,有人怕郭家,有人敬,有人媚,有人骗,有人恨,这个时候,很难分辨出他人的心意究竟是否真诚,这成百上千来家中想要做媒的人,不管『女』儿家的才情才气相貌品德如何,至少是有九成是怀着巴结郭家的目的,娘是想告诉你,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选择妻妾的对象,都不能仅凭喜好,最好的是能找一个真心真意为你着想的人,不过患难方能见真情,郭家眼下如日中天,想要在磨难中『洞』察人心,恐怕也没有机会。”

郭烨认真地聆听蔡琰诉说,话音落下,他开口道:“孩儿谨记娘亲教诲,这几日孩儿也在想成亲之事,思来想去,孩儿发觉或许还不是时候成家,四海不平,『乱』世不休,这动『荡』的日子还不知要持续多久,孩儿心中所愿是长大『成』人为父亲分忧解劳,每日要去军营习武『操』练,还要去贾先生那里听教学习,若此时成家,恐难再心无旁骛,家中琐事也会令孩儿分神,所以,如若娘亲与父亲能暂且搁下此事,再过几年等孩儿学有所成之时,会尽快成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郭烨提出推迟成亲,他本人是没有任何底气的,如果郭嘉和蔡琰执意要让他成家,那他肯定没有道理再推脱。

蔡琰只有他这个孩子,早点看到他成家立业,做母亲的自然会感到欣慰,现在不想强迫他,但也要有个盼头。

“那烨儿你打算何时成亲呢?至少也要让娘心里有个底吧?”

郭烨想了想之后,低头轻声道:“待孩儿双十行过冠礼,就尽快成亲,那时还要劳烦娘亲多费神。”

二十……

也就是五六年后。

蔡琰若有所思地沉默片刻后扬起一个微笑,对郭烨道:“既然你已有打算,娘也不多费『唇』舌了。”

“谢谢娘体谅。孩儿告退。”

郭烨行礼起身,离开房中。

望着他的背影,蔡琰感叹道:“烨儿,连成亲之事,你都要学他吗?”

轻轻一笑,蔡琰微微摇头。

郭嘉当年的处境,根本没法和现在的郭烨相提并论。

不管是天下大势的环境,还是自身地位资本。

达官显贵子弟一般十五便成家,十几年前的郭嘉想成亲也没那个资本和心思,毕竟正值天下纷『乱』骤起的初期。

南部越隽夷王高定想要与郭嘉划界而治,但是没有得到郭嘉积极的回应,反而将他的使者全部杀掉。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在郭嘉眼中,越隽夷王与他『交』战根本算不上国与国。

不是你自封一个王,就代表你有王的权力与地位。

高定这种人物,即便是王,也是占山为王的贼王。

要是郭嘉与他正式谈判,或是向他妥协,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越隽夷王龟缩在越隽郡,又因寒冬大雪的缘故,郭嘉的军队不得不暂且退回泸水北面,待来年开『春』再征伐南部,而在这个休战的期间,郭嘉希望他对南部的“宽恕”会传达到每一个南部百姓的耳中,这样,高定会众叛亲离,太平军去剿灭高定也会事半功倍。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太平军又一次踏上讨伐南部叛军的征程。

与此同时,郭嘉却在府中后院的凉亭中自斟自饮,一壶茶没过多长时间便已下去大半。

后院忙碌,人影匆匆,进进出出的产房中时不时会传来令人心颤的叫声。

大乔临盆在即,郭嘉这个大男人肯定不好去搀和,其他的妻妾都在房内房外紧张地等待,而郭嘉却坐在了凉亭之中,看起来似乎没心没肺一点儿也不着急。

这个时代,因为医疗水平的低下,哪怕是大户人家生孩子,婴儿出生,十个起码有三个是活不了多久,最常见病死的婴儿便是得的“惊风”。

郭嘉能提供的帮助,仅仅是一些简单的消毒手段,避免让母婴在生产出生时受到感染。

“你的夫人正在惨叫,你即将有一个孩子出世,为什么你还能这么镇定地在这里?难道对她们真的不在乎吗?”

祝融很不理解郭嘉现在的姿态。

郭嘉表情不变,默不作声。

他不必向祝融解释什么。

紧张关切不代表要上蹿下跳如无头的苍蝇『乱』冲『乱』撞,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去加重别人紧张的情绪,就是最好的帮忙。

“咦?天很热吗?为何你鼻梁上这么多汗珠?”祝融好似发现新大陆一般凑到郭嘉面前,盯着他脸上的汗珠十分诧异。

郭嘉伸手一『摸』,还真是一手汗。

心静自然凉,反之亦然。

“呵呵,或许是衣裳穿厚了。”郭嘉避开祝融的目光,拿起茶杯又想一口饮下,结果斜倒在嘴边的茶杯里,已经没有了一滴水。

“原来你是表里不一,心里一定在牵挂你的夫人吧。”

祝融算是瞧出来了,郭嘉表面上镇定,实际上心里肯定慌『乱』不已。

放下茶杯,望着祝融颇有几分得『色』的神情,郭嘉不以为意,目光低垂,淡淡道:“难道有错吗?或者,这又有什么可笑的?”

祝融一愣,慌忙摆手,斜扎的马尾辫左右晃『荡』,她急切地说道:“我并没有取笑你的意思,我只是认为你太虚伪,既然关心就说出来,既然牵挂就用行动去传达你的心意,为什么要坐在这里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敢爱敢恨,率『性』而为,或许这就是边疆『女』子最真实的写照。

郭嘉提起茶壶倒水,倒了六分茶壶已然见底,放下茶壶后,郭嘉手指轻轻抚摩杯身,悠悠道:“祝融,你做事不计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不能。”

郭嘉意简言骇,不需要再多的解释。

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他如果慌了,郭府就会不得安宁。

祝融朝产房忙碌的景象望去,幽幽道:“她一定很想知道你的心情,如果她知道你在为她紧张,不论多大的苦,都一定会咬牙坚持过去。”

“她知道。”

郭嘉将半杯茶一饮而下。

在他心中,感情不是嘴上说出来的,不是对着天空高喊有多么爱你便真的情深似海,他的妻妾在他心中分量有轻重,一碗水端平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才做得到。

大乔跟他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从黄巾之『乱』到如今官渡之后,彼此不需要去试探心意,不需要心有灵犀,相濡以沫的基础已经让双方不用言语也能心领神会。

“生了生了,是个小公子。恭喜夫人,恭喜夫人……”

接生的稳婆欢天喜地地跑出房间,婴儿的啼哭也让压抑已久的后院陷入『浪』『潮』般的欢笑中。



郭嘉如释重负般长出口气,起身向产房走去。

祝融望着郭嘉的背影,嘟着嘴想半天也没有头绪,郭嘉在她眼中是虚伪的人,但仿佛这个虚伪是理智并且善意的外表。

新生的婴儿能活三天,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俗称“喜三”,因为这个时代新生婴儿的死亡率实在是太惊人了。

在“喜三”之后还有满月,毕竟婴儿活三天还不算令人放心,到了满月则是更大的喜事。

“喜三”本应大摆筵席宴请宾客,但郭嘉只是低调地在府中摆了家宴,算是比平常隆重和喜庆了一些。

产后的大乔身体还有些虚弱,脸上始终挂着浅淡苍白的笑意,不但有着几分母『性』光辉,还有几分柔弱的病态美。

这第三个儿子,郭嘉给他起名为郭煜,取意闪耀。

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大乔饭量很小,硬是被郭嘉强迫多吃了很多滋补的食物才算罢休。

庆贺的喜悦弥漫在饭桌之间,只有小乔一边替姐姐感到高兴,一边又扁着嘴在桌下面不断『骚』扰郭嘉。

“嗯?”

郭嘉扭头看见小乔幽怨的眼神,也有几分无可奈何。

小乔指了指自己的肚子,『欲』哭无泪。

“姐姐们都有孩子了,就妾身没有,夫君,你,你偏心。”

小乔压低着话音在郭嘉身旁埋怨起来。

郭嘉实在头疼不已,生孩子不是使劲就能行的事情啊。

搔了搔小乔的手心,郭嘉偏头在她耳边喃喃几句后,小乔一脸通红,轻轻地点了点头。

狐疑又隐含期待地望了望郭嘉,小乔不明白,生孩子一定要在『露』天『花』园中吗?

一家人其乐融融时,郭烨忽然站起身来到郭嘉面前,一脸郑重地说道:“孩儿有一事请父亲应允。”

郭嘉见他这么认真的表情,意外地问道:“何事?”

“孩儿想从军入伍,哪怕做一名马前卒也行。”

*

 第十六章 又是荆州

第十六章  又是荆州

郭烨想要从军入伍的事情,郭嘉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也没有拒绝,只是回了一句斟酌几日。

英雄不问出处,草莽之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名将名士比比皆是,只不过郭嘉还是觉得郭烨年纪太小了。

所幸的是眼下除了讨伐高定外,郭嘉治下并无战事,而郭烨即便从军,也不是今天报道,明天就奔赴前线。

郭嘉的考量,只是在于有没有必要让郭烨去当兵而已,如果是在军营里仅仅吃苦,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郭煜的满月酒倒是十分铺张,成都文武悉数到场,宾客尽欢。

满月之后,郭嘉带着大乔母子向峨眉山而去,一来是去天师宫还个愿,二来是给郭煜求一道平安符。

这些年天师宫名声在外,周边百姓求神祈福都会来天师宫,大户人家想要驱邪避凶,也都会请天师宫的道士来做法事。

郭嘉十年前驱赶出境的佛『门』弟子偶尔也会不开眼的跑回来传道,再一再二不能再三,郭嘉对秃驴没好感,先礼后兵也算仁至义尽,再发现的,直接抓走与一些立功赎罪的犯人一同做苦工,修水利修路等等。

这一次前往峨眉山,郭嘉特意叫上了贾诩。

他与贾诩共乘一辆马车,家眷在另外的马车中。

“文和,烨儿想去军中历练,你认为如何?”

晃晃悠悠的郭嘉靠窗而坐,他带上贾诩其实就是想问一问贾诩的意见,虽说知子莫若父,但这些年贾诩对郭烨言传身教,对郭烨的了解肯定不在郭嘉之下,何况贾诩是郭烨的师长,问一问他的意见,至少是个可供参考的资料。

郭烨想去投军的事情,贾诩并不知情,『摸』着胡须,贾诩思考一阵后忽然轻笑道:“烨公子看来眼光长远了不少。”

郭嘉一听,凝眸思索片刻,也『露』出了笑容,道:“这孩子,还真是想的够远。”

太平军在南部的战事正如火如荼,郭烨投军不可能被派去踏上南部的战场,而他现在想要投军,多半的心思是希望在郭嘉征伐西北的时候能出一份力。

平常习武与在军营当兵是截然不同,当兵肯定不是仅仅靠武力,军阵『操』演,令行禁止,方方面面都是有条令限定,郭烨的打算,是想用近几年的时间来熟悉军营,融入军队之中,为几年后郭嘉收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