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79章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79章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她那憔悴的面容,我心碎了。甚至有一刻,我想扑上去,抱着她的腿大哭一场,告诉她我曾经的痛苦,责问她为什么会弃我而不顾。

难到我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千辛万苦去东吴我她,只换来她如刀似剑的冷对和裂肺撕心的切割么?

她知不知道,她那时的一句话,几乎要了我的性命?

但是,这些话,我不能问,甚至在这山上,我连想都不能多想。我是季汉名义上的太子,是季汉实质上的帝王,我地一举一动。要合乎礼数,要掌好分寸。何况身边还有一个对手孙登在。

一想到身边的人。此刻我甚至可以感觉到周善落在我背心地那一道不善地目光。

是的。他和她,是一起的,那我呢,父亲呢?

恨意再次升腾起来。

未等孙尚香说出话来,我已自己站起身,挥手道:“将我母亲送入永安宫中安歇。”

侍卫们一拥上前,护着孙尚香去了。香车从我身边驶过,自始至终。孙尚香没有来得及说出一句话。

我缓缓转身,面对孙登,展颜道:“多谢了。”

孙登笑道:“表兄何出此言。说起来此事是父亲当年做得不对,让你一家骨肉分别,不过现下好了,表哥一家团聚,可喜可贺。”

我道:“是啊。可喜,可贺。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孙登似发觉了我话中的异味,愣了一下,又笑道:“表兄共提了四个条件,这是第四个。小弟此来,同时带来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条件。以表达我们的诚意,不知表兄能不能把你的诚意展现出来呢?”

这么说,于禁和荆州诸将都已回来了。我想再接见他们,时间一定短不了,让孙登等着不太合适。便道:“如此,我先与旧部们见见,江头风大,请表弟先去休息片刻,我安置完这里,再与表弟商议。明天聚谈,你会看到我的诚意。”

孙登告辞而去。我带着赵云诸将等候于禁和荆州诸人。

军士涌来,那是于禁到了。

此时地于禁,白发苍苍,满脸风尘,半点也找不出当年气壮山河的气概。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张绣叛乱之时,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严厉打击,他们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来攻,于禁先扎营寨再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说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重用于他,封他为益寿亭侯。此后败吕布,破袁绍,于禁战功着著屡克强敌。另一次曹操厌恶朱灵并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直入朱灵军中,轻易的解除了朱灵的兵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威名如是。他的一生,荡气回肠,好多事迹可圈可点,堪比古之名将。

一直以来,人们总觉得他败于二叔之手,觉得他比不上五子良将中的其余众人,却忽视了,在曹营中,除了夏侯与曹氏宗亲,于禁一直是最受重视地一个。在曹营的外姓将领中,能同时统领七路大军的,也独此一人而已。

不过,这些都已成云烟。今日的于文则,已不是当年的于禁。老天不帮他,一场大雨毁去了他的一生英名。更可叹地是,他才投降不久,二叔败亡,他转而落到孙权手中,孙权对他虽善,但孙权的手下人等却对他冷嘲热讽,使他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我是上前,温声说道:“从荆州到益州,将军这一路,走得辛苦了。”可不是辛苦了,近三年的流离生涯,平常人难以相象的压力和侮辱。

于禁显得竟有些木讷了,他第一反应竟是愣了一下,不知所措的抬头望我,这时身边有人告诉他我地身份。他晃了下身子,扑的跪倒:“降将于禁,拜见太子殿下。”

我双手相搀:“将军请起。唉,天命难测,生死无常,是非成败,到头来不过是云烟过眼。将军不必挂在心上。将军之败,是败于天,非战之罪也。将军为手下数万将军而降,免于他们死于洪水,是仁心,是慈心,非仁慈之将不能为此。以一生英名换袍泽之命,将军真英雄也!”

于禁呆呆的看着我,忽然间放声大哭起来,直哭得涕泪滂沱,泣不成声。三军尽皆骇然。

赵云是上前,拍拍于禁的肩头:“文则何苦为此小儿女态,岂不让人笑话,起来,起来。”

于禁却依旧哇哇大哭,半日才道:“让我痛快的哭一次吧,求你。”

我看到,四叔眼圈也不由得一红,知道他起了兔死狐悲之感,当下笑道:“文则将军,何至于此?”

于禁大哭道:“从来没有人,从来没有人知道我为何而降?于禁生平,可是怕死之辈?我苦啊,苦啊!”

看着他的样子,我不由也触动情怀,感慨起来,好不容易扶他起来,安抚了他一番,让四叔亲自陪他上山。

对于于禁,说实话我并没有想过他的价值之类。要回他,纯粹是我不想让他死在东吴或曹魏。曹丕对于禁的方法是,让他去守陵,却于陵墓墙上画了他投降的种种丑态,活话羞了他。他是一员大将,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值得尊重的将领之一,就算是死,我也希望他不要死得这样惨。

至于他今后的生活,打仗是肯定指望不上他了,最多给他个闲差,让他没事儿时写写用兵心得什么的。

想着,却听有人来报,赵累等人到了。我急步下山,迎了上去。

赵累在荆州时,深受二叔的重用,而在也曾预见到二叔的失败,曾给二叔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可惜二叔并没有采纳。最后我们离开时,他留守麦城,为我们阻住追兵,最后被擒。当时我们用计擒住了东吴的虞翻,赵累用他换了满城军民的性命。自己却被关了起来,一直到今天。

看起来,这两年多的时间赵累并没有受什么苦,似乎还胖了一些。远远看到我,他跳下马来,疾步上山,翻身拜倒:“参见太子殿下。”

“赵将军,总算回家了,快快请起,起来说话。”我双手相扶。

“是。”赵累起身,看着我,眼里闪着泪光,“我就知道,季汉不会抛弃我们,陛下不会抛弃我们,可笑那些吴狗整天编造些谎话来骗我们,说陛下不要我们了,说我们的家眷已被杀了,我半点都不信。”

“好好。赵将军先休息一下,一会儿我摆接风宴给大家洗尘。”

赵累响亮的答应一声,去了,紧随其后还有荆州的大小将领们,无论其职位大小,我都一一与之攀谈,或拍拍肩,或拉拉手,道声辛苦,说声回家了。他们在外飘流了两年多,我想给他们一种家的温暖。而这,正是父亲当年凝聚人心的力量所在。果然这些人都感动了,他们热泪盈眶,痛哭失声。

最后前来的是二叔在荆州的妻子徐氏,和二叔的一双儿女——关索与关凤。

关凤十五岁,与孙登同年,自幼便生的美艳无铸。当日孙权就是为孙登求娶她,而至两方反目。其实就我适才看到的孙登那风神俊美的样子,那恰如其份的举止言谈,觉得他足以配得上任何人,当年就算孙权向父亲求婚,只怕父亲都会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可惜,孙权的目标是她,而二叔,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也只是一个出色的将领。

关索十二岁,瘦瘦的,打小就一直多病,不象关平和关兴那样健康。看着他弱不禁风的样子,我很难想象他以后有乘马挥刀的可能。

我亲自扶徐氏下车,又把关索抱了下来,关凤则羞红着面庞向我施礼。近距离看关凤,只觉她一双凤眼有一种勾魂摄魄的魅力,不由一凛。

我并不是一个对美女很敏感的人。事实上身为太子,我身边的美女很多,星彩就是极美的一个。但是我看到星彩的美,却是她在宫门前挥枪杀敌的那一次。

而这个女子在见面第一次就给我这种感觉,实在让我不自觉的想起一个词语,红颜祸水。

这样想二叔的女儿是不合适的,但这个词却是那么突兀的在心头涌现。有着这样眼神的一个女子,注定无法窝在厨房和卧室里,注定无法从容的生活。那眼神里有一种火,一种可以把天地和自己全部烧化的火。

那个刹那,我感到了一种在恐惧面前的畏缩。

 第百零二章 关凤

当我再等潘濬和傅士仁二人时,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影子,我心中生气,既然说第二个条件满意了我,为什么他们没有送归。//  问东吴的人,回答说,他们两个自尽了。

潘濬献了荆州,傅士仁献了公安。这两个人是直接造成二叔大败的罪首。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自尽,那样两个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做的人,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也不会是那条路的。但东吴的人却说他们死了。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死了还是被藏起来了,但我知道从此之后他们是不会出现了。这是一个面子问题,既给了我面子,又保存了东吴的面子。

我想了想,这一页便这样揭过去吧。大家心知肚明,有些事不能深究。下面最重要的,是如何荆州的归属上,来取得最大的好处。

当晚设宴,为归来的众将洗尘,也为孙登接风。

孙登看样子是经常出席这种场面,话说出来一套一套的,听着让每个人都心底里舒服,觉得他说的好,说提对,可细品起来,每一句话却又都滑的四脚不沾地。随他而来的诸葛恪四人,个个都是儒雅风流,口似悬河。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傻子,就算是诸葛乔和王濬,也难以与之相比。至于赵云陈到张苞冯习等人,比起战阵厮杀来或许以一当百,说起这种场面上的谈吐,却是百不当一。

孙登兴致很高,到后来居然抽剑在殿中翩然起舞。孙权本来便生得英武,他这个儿子俊美犹过之。此番挥洒。只似一头白鹤鸣舞于殿中一般,令人不觉间心醉神迷。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他唱的。竟是当年一代英才周公瑾唱过的曲子。周瑜虽死,英名长在,英风可追。

“好。”我们鼓着掌。东吴之人便纷纷叫着:“太子殿下也歌上一曲如何?”诸葛乔在一边鼓动我,“少主,你也上去表演一番,别让孙登压你一头。”

我摇头笑道:“我哪里会?你知道我不善这个,王濬,你去。”

王濬大约是季汉相貌上唯一一个能压过陈登等人的了,他长长地乌黑的头发披下来。黑色的衣衫,衬着雪白的有似女子的脸庞,美中带着一股子妖冶。历史上说他美貌仪伟,如果不亲见是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可以美成这个样子地。我们四个人,都不算丑,但比王濬。却还都是差得多。

但王濬不同意:“人家出的是主将,我算什么,一会儿要是诸葛恪上,乔兄不好意思,我可以上顶上去,可现在是孙登啊,少主。”

我也不好意思再推脱,当下站了起来。说实话。季汉总是把这种聚会视为浮华之风,从来都不重视的,其中犹以父亲为最,他讨厌空谈,也不喜欢诗词。而我自然与他相类。该唱首什么呢,想了想。便记起父亲唱过的那首武帝的《秋风辞》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一曲喝罢,众人环顾,一时没有回音,我这才省悟,此曲稍失颓唐。确乎不适于今夜之会。

孙登也笑起来:“表兄此曲不当,当罚,当罚。”

我大笑着自罚一杯。旁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