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54章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54章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漆、丝、金、银、铜,荆州的羽、革、砺砥,雍州的琳琅,益州的蜀锦,以及醋酱、蜜浆、粮食、熟食、竹木、文采榻布、皮草药材、书籍字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热闹非凡。

虽然处于大战边缘,但只要有利,各地的商人还是带着商队,拼着命的赶来。他们带着刀箭,骑着快马,大碗喝酒,高声叫价,情谊相投之时,百金千金随手而去,眉头都不皱一下。这些人与其说是商人,不如说更是冒险者,丰厚的利润让他们可以轻易抛洒自己的鲜血而不皱眉头。

我开始觉得这样做很不好,虽然我对商人不如士大夫那样有偏见,毕竟我地舅父就是商人起家,但是这样一来,龙蛇混杂,难免会影响渭南的安全。后来才发现赵云和庞德这两个人的高明之处。首先市场位置选择,虽处于交通要道,但却一马平川,且距谓南城较远,就算整个市场的人都是敌人,只消出动一支千人的部队,便可将他们全都赶到渭河之中。其次是商人一多,消息便灵通,四面八方的信息可以轻易汇总,每天总有数十只信鸽从渭南出发,飞向长安,那是先生已训练成网络的信鸽大军,而这个市邑,几乎成了各国地信息交流中心。再次便是这个市邑,可以产生极大的税收,问起数目,简直让我眼红,那居然要比三五个郡国的岁入都要多。

来渭南与我会面的正是刘渊之父刘豹,他是先代单于於扶罗之子,此时不过三十来岁,有传说於扶黯然**得了蔡文姬,其后於扶罗死,刘豹便又娶了这位继母,甚至还有种说法,认为建立后汉地刘渊就是蔡文姬所生。不过文姬归汉也是数年前的事了,若是刘渊果然是文姬所生,那他建立后汉岂不是年已九十多岁?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想到这里我向南方看,离渭南不远就是蔡文姬所居的蓝田,不知刘豹来到此处,会不会有什么感想。

想到蔡文姬,我便想到了董卓入洛阳时所造的无数血案,以及在此案中匈奴、羌人的所作所为。乱世中的人,都变成了兽,而他们,更是兽中的豺狼。但是,有时与豺狼打交道,也是必须的。

不过他们进城时,我就在城楼上看到他们,那样子与我想象中的飞扬跋扈相去甚远,除了服饰衣着,简直与普通汉人没什么区别。我不知道这是他们地进步还是倒退。不过,我并不认为一次的见面就可以查清他们的真实底细,所以我对李氏兄弟说:〃想办法,试试他们还是不是草原上的匈奴。〃第二天,他们来向我汇报。这两天由于我没有安排接见他们,所以匈奴部的几名随从就上街四处游荡,似乎看风景的样子,却有意无意间察看城门、军营等地。他们两个找几个羌人,休息时无意间当着匈奴人的面谈起从衣食不饱的游牧生涯,变为现在有了土地之后,可以安定下来的快乐。他们发现,那些匈奴人眼中却含着不屑地神情。

看来,被迫来居住并州的匈奴,虽然为了表示诚意,从为人到处事都开始变化,却并没有冷却大漠上苍狼的血,那是向往自由与渴望杀戮的血,他们不是生活在凉州已半畜牧半农牧的羌人,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放下马鞭拿起锄头是一种屈辱。

看来在短时间内,很难让他们完全认同季汉,毕竟他们曾经拥有一个与汉王朝同样强大的王朝,拥有冒顿这样逼得汉高祖都胆战心惊的英雄的王朝。辉煌的历史会产生强大地凝聚力,让后人难以忘怀和充满依恋。就算他们低下了头,却难以改变他们心中的血,与这样的人打交到,就应该以他们相贩方式。所以会面我没选在朝堂,而是选在了演武场。

风吹草动,刘豹骑着马飞快的奔驰,将一支又一支的箭射在靶心之上,随后是他的随从们,每一个都矫健的如同雄鹰一般。尤其是一个长发飘飘,眉目清秀的年青人,弓如霹雳,箭似流星,穿梭往来,无一虚发。

赵云站在我身边,道:〃这,或许就是匈奴地射雕者了。〃

我点点头,道:〃在草原上,当真面对这样一队敌人,那实在是件很危险的事。只怕十倍兵力,都难以击溃他们。〃

赵云道:〃匈奴人,就生长在马背上,儿时的玩具就是弓箭刀枪,唯一的工作是牧马,唯一的游戏是打猎,他们每个男人都可以骑马做战,是个全民皆兵的民族。眼下的这几个人的弓马之术,就算我军中,也没几个人做得到。当然他们不可能人人如此,千军之阵,有一二人便不容易了。〃

我点了点头,转向赵云笑笑:〃但我知道,四叔是一定可以做到地。〃

赵子龙一声长笑,纵身上了自己的白龙,当年他的马是公孙赞的白马义从中千里挑一选出来地,而这匹是那匹的后代,也算名驹。白龙四蹄有如不着地般,转眼就到了场中,赵子龙马到箭到,左右驰射,背射,俯射,仰射,那箭便似被靶心吸过去似的,箭箭中的。突然间赵子龙一声大喝,连珠箭发,流星七箭,却散了开来,俱都偏离红心。赵子龙驻马拂须而笑,定眼看时,那靶上七箭,竟散作北斗之状。一时间诸人俱各吃惊。刘豹下马走到靶前,不敢相信的看看靶,又看看赵云,低声说了句什么,然后向赵云深施一礼。

赵云跳下马来,拉了刘豹的手来见我。我拉起刘豹的手,叫道:〃左帅,你对四叔说什么?〃

刘豹叹道:〃我在说,将军一定是天神下凡。〃

我哈哈大笑了:〃我也一直觉得四叔不是凡间人物。不过,你所部之勇,也非寻常。那个长发的年轻人,不知是谁啊?〃

刘豹笑道:〃太子千岁,这是本人的一个伴当。〃

伴当在大汉指作伴的仆人或朋友,而在匈奴则是特指与自幼随在诸世子王子们身边,一同生长起来地伙伴,他们一般是大将或功臣的后代,长成后也是独领一军的将领,被视为一生的亲信,就如同我的伴读一样。

〃那你这位伴当叫什么名字呢?〃我再问刘豹。

〃小人呼衍昴。〃长发的青年抢步上前施礼。

〃不错,他叫呼衍昴。〃刘豹笑道。

我看看刘豹,再看那年青人,觉得他们的表现有些诡异,也不说破,点头笑道:〃你的汉话说得很好,箭法也很好。左帅,我想用十口宝刀来换呼衍昴,你看如何呢?〃

刘豹一愣,面有迟疑之色,道:〃太子千岁,此人虽为我之伴当,却是我叔王的人,小人不敢做主。〃

我笑道:〃你欺我不懂贵部的规矩不成?偏拿这等无聊的话来骗我。也罢了,看你如此厚爱此人,我便也不夺爱,将他留给你。十口宝刀,还是可以送给你们的,谁让咱们同姓了一个刘字。〃

〃谢太子殿下!〃

〃嗯,〃我沉吟了一下然后自腰间摘下宝剑,〃左帅,我这口宝剑,乃是父皇令天下第一剑师蒲元所造,销铁如泥,今日见到公之风采,着实开心,此剑赠与汝。收下吧。〃

刘豹叩谢,双手接过我的宝剑:〃但不知此剑何名?〃

我笑道:〃宝剑何须名,此剑无名!〃

刘豹轻轻抚摸道:〃好一口无名之剑。〃他退后几步,抽剑而出,寒锋在阳光下闪动着。李氏兄弟把一件鱼鳞甲送到刘豹眼前:〃请试剑。〃

刘豹挥剑划过,衣甲平分。刘豹叹道:〃果然是好剑!〃收剑再谢。

我道:〃左帅既得此剑,也当给我点东西,左帅走后,我也想睹物思人,重念今时之风采啊。〃

刘豹脸一红,道:〃小人身边一无长物,如何能比得太子之宝剑。〃他想了想,一咬牙,把自己的头盔摘了下来,双手送到我的手中:〃千岁,此盔是我祖传之物,我父於扶罗传之于我,见盔如见人,今日献给千岁。〃

我点点头,也是双手接过:〃我会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此盔的。其实自祖上算起,匈奴与大汉的血早就流到了一起,我的多少代祖姑姑都是匈奴的阏氏,而且献帝天子也赐单于刘姓,视为天家子弟。我与父皇也会视你们为一家,愿汝等一心向善,为我大汉世世牧守一方。甚至有朝一日,可以帮你们击破鲜卑,重返旧庭。〃

不知道匈奴历史的人,不会明白重返单于旧庭对匈奴有多大的吸引力。我这话才结束,眼前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匈奴汉子便跪了满地,连连叩首。

单于旧庭,那是一定是片永远野性难驯的土地,那里生存着永远野性难驯的男儿。这些人的血管里流着狼的血,但是,我们需要畏惧么?狮头、鹿角、鳄嘴、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鱼尾于一身的龙图腾,本就是无数年里,无数种族融合汇聚而成的,就算不用武力,我一样可以将那里的人和那里的土地全部同化了的。

我忽然非常想在单于旧庭看到一支属于我的,拥有着狼的血和狼的灵魂的队伍。

 第七十三章 李陵后裔

回到四叔为我准备的下处,才一进门,李氏兄弟单独来见我,他们跪下身来,泪痕满面。

〃殿下!小人请旨,诛杀呼衍昴!〃

〃什么?〃我愣了,〃你二人这是何意?呼衍昴乃是我军贵宾,你怎能随意说出一个杀字?〃

〃什么呼衍昴,〃李晟道:〃他是李家先代叛将李陵之后。虽然我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但同为李氏族人,他胸前挂得佩,怎隐得住我们的眼睛!〃

〃李陵之后?〃我站起身来。

李陵是武帝时的大将,公元前九九年,汉军分两路负匈奴汗国进攻,一路是大将李广利,出兵酒泉,深入西域,到达天山,被匈奴击败。另一路大将李陵的遭遇则更为恶劣。当时,李陵率领五千名步兵,从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向北深入沙漠,行军三十日后,在浚稽山(蒙古戈壁阿尔泰山),跟匈奴侯单于的三万人相遇,李陵迎战,杀死了上千人。单于召集援军,共八万骑兵,李陵只有撤退。但最强悍的步兵也摆不脱骑兵的追击,匈奴兵团分为两翼左右展开,把李陵兵团夹在当中。李陵逃走,几天后,到达一个无名山谷,他规定士兵受伤三次以上的才准坐车,受伤两次以上的改为驾车,受伤一次的继续战斗。又杀了三千人,再走四五日,到达一片苇草茂盛的畜牧地带,匈奴兵团顺风纵火。但李陵却先行纵火自救,再向南行,到达山地区域,且侯单于下令他的儿子攻击。李陵兵团在树林中设下埋伏,匈奴又损失三千人。且侯单于以元首之尊,亲自指挥十六倍于敌人的精兵,追击十余日,仍不能取胜,简直愤怒得发狂,攻击更加猛烈。李陵在沙漠中再南行四五日,再次杀死匈奴两千人。这时且侯单于已经发现李陵是一支孤军,呼喊投降,紧追不舍。两翼越过李陵,在李陵前方合围,遮断退路,箭如雨下,呼喊投降。李陵继续战斗,一日之内,射出了五十万只箭。箭用尽,就抛弃车辆辎重,全体徒步前进。还剩余三千人,进入囗汗山(蒙古谱颜博格多山)。匈奴兵团堵住谷口,到了晚上,李陵徘徊叹息说:〃再给我们每人十枝箭,就能支援到边界。〃然而,他已经没有一只箭。半夜的时候,李陵下令击鼓突围,鼓破不能发声。李陵命向四面八方冲出,一以分散敌军注意,一以希望有人能逃回大汉报信。他与另一位将军韩延年上马,率亲信军人十余人,越岭南逃。匈奴兵团潮水般追击,李陵身上只有短兵器,不能阻挡敌人,最后韩延年中箭而死,李陵被俘。这一战,如果不是史学家记载失误,那就应该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步兵对骑士最牛最经典最不可思议的一场战斗了。

可惜,就是这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