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

第229章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229章

小说: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笑道:“云已完全康复了,丞相不必费心。”

孔明端祥了赵云一会儿。点头道:“看上去气色不错,此去长安,山水迢迢,还要注意保养。”说到这里,孔明心中微酸,参透天地的他又怎看不出赵云的情况。

赵云一笑:“赵云已经好了,丞相放心,倒是赵云走后,丞相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过于劳累,此外丞相不通武技,切不可任意微服行走,虽有宝车和八阵相护,但灭火总不如防之于未燃之时。云之性命,轻如鸿毛,丞相一身,却系季汉兴衰,我走之后,丞相要好生珍得。赵云拜别了。”说到此时,赵云虽然自来平和淡定,却也不由激动。

孔明听出赵云已知命数,一把抓住赵云地双手,不由哽咽:“子龙……子龙……你我自新野相识,此后午里征战,未曾轻离,你数度救亮于危难之际,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如今……你看,我简直的糊涂了,说的都是什么。你回到长安,好生休养,日后征魏伐吴,还有用你之时。”

赵云向孔明施礼后起身,听孔明此言沉默片刻,道:“赵云一生征战,这次只怕是要休息休息了。”

孔明沉声道:“子龙,你一生征战,从来服从命令,不讲条件,我命令你养好伤,回洛阳来与我共同作战!你不可违令!”

说罢更不回头,转身离去……

赵云回到长安时,我亲自到城外迎接。

关于他的身体,御医已经告诉我了。少时拼命,无战不与,导致年者……油尽灯枯,他地身体……竟似一种病症,马超小他二十岁,已然谢世,他年……简直已经是奇迹了,只是如今,怕熬不过这个冬天,此乃命数,非药石能医,御医并没有告诉赵云他的身体,但是赵云自己竟然是知道的。他对御医说:“医者治命,治不了命。”

然后他要求回长安来。

在最后的时间里,他要见我!

其实,我是可以去洛阳见他的。他不同意,眼下我一身负责统筹季汉整个国家后方的管理工作,虽然有黄权的帮助,但是我的工作量之大也是这些年来少有地。毕竟我们眼下占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国士,并且在长达万里的战线上进行作战,军政民政,内务外交,人员的调配,物资的供给,让我根本脱不开身,这些年来,我与孔明分工合做,各负其责,他难,我也难,想当一个出色的君主,就必定要放弃很多东西,包括安逸,享受,亲情……

自从小神医给我送来的消息告诉我孔明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之的,我断然的对他采取了管控,减少了他的工作是,不准许他直接插手一线的指挥。可是这样一来。全国的指挥中心在很大和度上也就从洛阳转回了长安。

赵云不肯让我随意行动,宁可千里迢迢来见我,他在给我写的奏表中说,我若因他一人而轻易行动,那就是破坏他一生的忠义名节。

我只好在长安等他。

我与四叔的情感是最深厚的。当年,如果没有他在长坂坡中万马写前将我救出,此时早就没有了刘禅这个人。如果没有他在长江之上夺斗劫江,如果没有他汉中之行力挡曹操大军。我也早就不知命运如何,更不用说建立季汉如此大的基业。

我们两个,不是父子,情同骨肉,可是如今,眼见他病入膏育,我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真没有用!

让我吃惊的是,四叔根本看不出有病的样子,他还是那样举止优雅,笑容淡定,风度翩翩,他向我施完礼,就一直盯着我看,温和的目光,似乎在看自己的孩子。

“陛下,你长在顾,成熟了,越来越象先帝了,臣……臣欣慰啊!”

我抓着他的手,却说不出话来,只叫着:“四叔……”

接下来几在我不上朝,整天陪在四叔身边,最后一天,我们一起去昭烈皇帝陵,参拜了父亲,二叔,黄忠,马超,法正,许靖……

冬天的风吹动四叔那萧萧的银发,长长的衣摆,只如要飘然而去。

我觉的他似乎在云上,再也拉他不住,必要伸手捉住他那瘦瘦的手掌心中才略有安心。

这是我心目中最神圣的一个英雄,有着天神一样的光辉。在我无助的少年时代,只有他能给我一刻的安心与宁定。

他永远是那么自信,那么安宁,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是,只要他走上战场,立即就能站成都市个顶天立地的在神,他骑着奔腾的白马,挥着梨花般飞舞的长枪,迸射着无以伦比的激情,透过沙场上的漫在的硝烟和漫卷的旌旗,可以看见他银枪上迎风而动的素缨,看见他头盔上银色流波的光芒和战袍上凝结的贫红血迹,他是独一无二的英他,是那个龙骧虎步,气宇轩昂的季汉飞虎赵子龙,修罗场的常胜将军。在国历史上英雄中的英雄。

我永远无法忘怀我其实并没有记忆的那场撕杀,在长坂坡上,他孤身抱着我,挥舞着青工长剑冲入曹营千军万马,隔着二十余年沧桑岁月,我可以看到那一刻他清晰而又明朗的脸庞,溅着温热的鲜血和忠诚的眼泪。

在尔虞我诈缺少亲情的三国世界里,他给我最多的感动,逝者如斯,花工花落,当英雄少年的古边终于见到了白发,势血沸腾的故事悄悄走向终点的时候,记忆中却依旧是那个勇者无敌的大英雄,义无反顾地奔向他的战场,刀光剑影,*马一生,无数次的临危受命,无数次的面对重围,在面临众军包围之时,那区区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也”便将敌军的气焰削去七分!

如今,英雄老也,巨星将坠,从此后,再无人将我轻轻抱起,唤一声“少主莫怕,待云共你杀出重围!”

看着我个平静的面对生死的人,泪,终于在眼中淌了下来……

是夜,赵云含笑逝于长安家中。比历史上晚期去两年。

他死之时,对我说,他生于不世之世,逢不世之主,建不世之功,值了。

然后他向着东南方向叹了口气,低声着:“丞相,这次,赵云违令了。”

 第六十五章 白马铁骑

赵云一死,举国皆哀。 

南到南中,北到漠北,东到辽东,西到西域,到处是哀声一片,痛哭这位将星的陨落。

季汉在京的诸臣皆在我的带领之下亲往悼唁,在外在群臣如孔明,张飞,魏延,关平,寇封,马岱,马良,陈到,姜维,庞德,诸葛乔,王睿……无不遣使来悼。

赵云是一代战神,永远的常胜将军。对他来说,大将军当死地沙场之上的话没有意义,他的锋芒无可抵敌,没有人可以在战场上杀败他,所以他只不过能死于床塌之上。

他生如朝阳般耀眼,死如秋叶般静美,他是当之无愧的在国第一将领,他用自己的功绩和品德,筑起了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

可是,还活着的人,谁能轻易承受?

对于领导者来说,赵云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好臣子,他深明大义,忠直无么,见识高明,谦虚谨慎,任何事交到他的手中,都可以放心,任何坚难有他在身边,都可以走过去,他是世间最英勇的武将,却从不如旁人那样桀骜不驯,他是世间战功最卓著的武将,却从不会如旁人那样争功夺利,他就象他手中那口青工神剑,虽然锋利,虽然危险,却总是安安稳稳的装在鞘中,直到危急时刻,才脱鞘而出,把光芒照亮天际。

对共同战斗的袍泽来说,赵云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伙伴,冲锋时赵云会冲在前面,你只要掠阵就行了;撤退的时候赵云会替你断后,你只要先走就行了,你被包围地时候赵云还来救你,你只要还没死就行了,领功劳的时候赵云会分你一半,你只要站在他身边就行了,和他在一起,就可以不用担心任何事,该想到的,他自然为你想到了。

对普通的士兵来说,赵云是个可敬的将领,他关心每一个普通的士卒,不会轻易让任何一个人涉险,他武艺高强,智谋出众,成熟稳重,从不弄险,更不会为了功劳而用手下的性命来铺路,赵云杀人斩将是最多的,打地胜仗是最多的,但他的士卒,却从来都是消耗最少的。

对于他的的辈们来说,他是最好的良师益友,无论是在荆州教导我们四人,还是在军校指导后一辈的将领门,他总是亲自垂范,不急不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最宝贵的一切知识都倾心相授,没有人如他那样平易近人,没有人如他那样真诚无私,没有人如他那样如同一个大朋友般亲切。

得知赵云之死,参透天机的先生孔明痛哭失声,粗鲁豪迈的三叔张飞几欲昏倒,共同征战的陈到,庞德诸人目瞪口呆,久不能平,诸葛乔,王睿则泣血而啼。

赵云临去之时,将枪剑衣甲全部传给姜维,他让我转告姜维,让姜维用他地枪去荡平天上,兴复汉室,解万民于倒悬。

姜维是赵云的嫡传弟子,他是赵云枪法真正传人,论及枪法,他还远在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之上,当他得知赵云去世,当他得知赵云将亲配的梨花枪和青工剑都传予他,他跪在地上沥血立誓,誓扶汉室,平定期天下,以慰师尊在天之灵!

数不清的百姓围在建威大将军府外痛哭着,念叨着赵云生平,说他磬河解围,说他骧山救主,说他长坂大战,说他东吴护驾,说他劫江夺头号,说他独守阳平静,说他血战渭南,说他破郭淮诛满宠……赵云的一生,随意每件功勋都值得旁人说上半生……

另我吃惊地是,已与季汉交恶的江东孙权都派人前来悼念,并送来他的亲笔提辞:“国士无双!”

能得到敌国如此认可地,天下又有几人?

四叔赵云的去逝,对我的打击也是极大的。我每天亲自到灵前哭灵,一连七日,声断气嘶。众大臣拉着我,连声急唤:“陛焉节哀,建威大将军一生为国。陛下若因大将军之去而伤身误国,岂不是负了大将军?国事为重,陛下节哀!”

七日后,赵云下葬,当那遍体扎着孝绫巨大棺木离城之时,长安的哭声如潮水般涌动全城。

四叔去后七日,星彩诞下鳞儿,取名刘谌,我给他提前起字,唤做念云……

四叔下葬半月后,一直负责季汉军校的扶汉大将军于禁病故。

于禁以汉军闻名天下,这些天在季汉军校,为季汉培养无数人才,并留下了好多用兵心得,他的故去,也是季汉一大损失。

这一年,季汉连损四名顶级大臣,马超,刘巴,赵云,于禁。这四个人的去世,对季汉是极大地打击,不啻于在战场上惨败,被杀……兵马。

季汉军校趋于停顿,而季汉的朝堂也将重新工始洗牌。我不得不考虑当大部分老臣去后,朝堂的新格局将是什么样的。

自父亲去后,季汉朝政一直是我和孔明其中一人配合刘巴负责朝政,另外一人统领几位大将军进行征杀,由于有四位功高盖世又一心为国的大将军坐镇朝堂,特别是四叔子龙这样不计名利的大将军在,朝中上下没有人会为了名利而争夺,就算是心高气傲的魏延和孤芳自赏的李严,也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的位置上,就算是偶尔弄点小花招也不出什么问题,可是,一旦日后孔明和三叔不在,他们成为季汉真正的地元老,他们头上没有旁人可以压制,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左右朝堂政局的时候,就难免不会影响季汉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季汉的统一大局。

眼睛,我必须提前着手,巩固朝堂,建立一个稳妥的机制,分化这些元老们个人的力是,从而使季汉朝堂不因而产生大的变动。

我打算逐步把田豫,卫凯,马良等人调回朝中,与现有的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