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陕西坑 >

第103章

陕西坑-第103章

小说: 陕西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兄,基础试验都没有完成,贸然搞什么新方向。我觉着吧,不是什么着急的事。”张德力还是维持传统的观点。
“咱们理科倒是无所谓。工科搞理论的,现在穷的叮当响。”刘勇脸上的微笑当中,有着一种不怀好意的迹象。“工科的实权现在都把持在工艺方面,你要知道,搞工艺的一般都是工人出身。那些理科的师兄师弟面子上光鲜,实际上收入还不入人家搞工艺的一半。你说他们能服气么。”
“师兄,工艺就那么强么?每次一说,搞工艺的都牛的能在天上飞。那谁在地上吹呢?”张德力对此颇为不解。
“就拿咱们理工学院来说吧。第一任校长高皋崆据说是个天才。嗯,他也算是咱们师爷了。我听说,他当校长的头五年,编了套工艺大全。还有一套工业手册。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工艺,置于没有涵盖的,他也有充分的论述。结果呢,到现在,几十年了,搞工艺的吃这套玩意,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搞理论的,始终没办法突破。他们也没办法啊。”刘勇对师弟作了简单的陈述。
“咱们那师爷写这套东西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试验做支持么?”张德力好奇地问。
“那可是1933年,全中国懂试验的也不超过五十万人。这五十万人里面,最少有四十万是共产党教育出来的。他们谁敢质疑高皋崆校长?”刘勇无限向往的说道,“等到有人敢质疑的时候,咱们那高师爷的东西早就被编定标准普遍发行了。经过无数人的反复试验,也找不到丝毫纰漏。你敢质疑?多少人排着队准备抽你。”
“哈哈!”张德力大笑起来。等笑完了,张德力一本正经的问道:“师兄你这玩笑开得太大了吧。”
“我没开玩笑。这是事实啊。你做的好多试验,都是在验证高师爷当年凭空写的一堆书。而且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数据被证明是错的。倒是有些不知死的,非得说自己发现了数据当中的问题。结果呢,编成学刊一发表。立刻被一群同行看出了问题,使这些人试验做错了,而不是高师爷写错了。这么搞几次,谁还敢自讨无趣。”刘勇说道。
“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情?”刘勇奇怪的问道。
“这事怎么宣传?内部是知道的。但是咱们那高师爷谦虚的很。他编的东西从来不说是自己编的,而是先把东西分发给各个学校和单位,让这些部门作试验。很多时候都是走走过场,然后以各个学校和单位的名义把这些数据给发出来。最后看上去就是咱们众人的功劳。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刘勇的语气里面有着无限的服气与不服气。张德力不太明白,这种服气与不服气,到底是针对谁的呢?
“你的意思是说,在完全不具备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高师爷一个人已经在纸面上完成了所有试验,而且给出了试验的完美数据。而我们几十万人,不过是在给他一个人的试验和数据做注脚。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试验数据是错误的?”张德力一字一句的确认着。
“没错,就是这样。”刘勇答道,“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觉得很稀奇。不过后来呢,也就没人说这事了。咱们老师都是高师爷的弟子,他们对此从来都是不认同,不反对。只是让我们不要信流言。所以这些年,也就没人说这事了。”
“你信么,师兄?”张德力问。
“嗯,我认为不该相信,不过我本人倒是相信的。我参加过不少学术会议,我们这个年级的现在也算是稍微出了点头。各省、各地区的同行们私下讨论过此事,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高师爷一个人创立了现在工业部门的基础。”刘勇答道。
“……,高师爷是人么?”张德力问。
“现在还健在,已经是化工部党委书记了。你要是看报纸的话,经常能看到他的名字。”刘勇给出了一个让张德力惊讶的答案。“不仅仅是咱们高师爷,他那个时代的很多人,都算是独立创建了一个部门。仅靠一人之力,就构架起了整整一个门类知识得所有基础。你知道我们当年最终讨论出这个结果的时候,有一位四川的师兄怎么说?”
张德力听了这句卖关子的话,毫不迟疑的跟进,“怎么说。”
刘勇靠着记忆陈述着,“他说,那个时代,就是星宿降临的时代。咱们中国进入最惨不忍睹,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时候。诸神降临了。”
“这说法也太夸张了吧。”张德力对这样激烈的用词很不习惯。
“那位师兄是学历史的,也就是职业病。不过呢,他说,因为诸神数量太大,而且我们距离诸神太近,所以看不出诸神的真相。随着历史的延续,诸神的真面目终将被认清。他们注定会被供上神坛,居高临下的俯视后来者。而所有人,无论是支持或者反对,都会无一例外的被笼罩在诸神的阴影之下几百年。”刘勇继续陈述着那位历史学徒的感慨。
“封建迷信啊!”张德力笑道。
“我们当时也是这么说。结果呢,那位师兄说道,之所以我们敢于质疑诸神,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强大,而是我们现在正处在诸神创造的最辉煌的黄金时代。人人都有可能得到封神的机会。而那些诸神,正在无可避免的走向诸神的黄昏。”刘勇继续陈述着那位历史学徒的说法,“但是呢,当诸神不再存在的时候,当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真的认识到诸神时代的荣光。才会心甘情愿的对诸神顶礼膜拜。”
死亡从来都是中国人所敬畏的对象,“诸神黄昏”的说法,明确地暗示着死亡。这样的庄严肃穆,让张德力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嘴。从他懂事以来,他有过很多不满,不过这些不满在他的父母,以及他父母的同辈,以及更年长的人眼里,是“毫无道理”的。这些年长者毋庸置疑的掌握着这个国家的主流。而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的对党,对党中央的那批遥远的只存在电视报纸上的人言听计从。对这些年长者来说,服从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就是他们的信仰。而且是不容置疑的信仰。
张德力本人对那些政治领袖即不认识,也没有特别的感受。他所知道的中国,就是一个日子过得去,每年都会变好一些。那些政治宣传,你愿意相信也好,不愿意相信也好。对日常生活并无太大影响。这是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也是一个有着各种机会和选择的国家。张德力感觉,就算没有那群高高在上的人,这个国家还是会这样运行。那么那群人是不是存在,有意以可言么?
但是师兄刘勇的一番话,突然激发起了张德力的兴趣,那群身居高位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张德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上网查一番。


离开了专业技术论坛之后,张德力才发现,网络实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政府网站上,到处都是通俗易懂,但是牵扯着各种规定的文。那些中央领导的简介,满篇都是非常简短,但是仔细思忖起来骇人听闻的历史陈述。20多岁当上师长,军长,军团长、县长、市长、省长、部长的比比皆是。
那些现在50多岁,60多岁,70多岁的老先生老太太们,早在他们和张德力一样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叱咤风云。而这些人的履历当中,高中生、大学生、留学生,几乎成了定律。张德力也不是什么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家伙。他知道,在40年前,这些人的学历在当时的中国是如何的一种高学历。张德力考上大学这件事,在他的家族,在他的周围,已经是一种绝对的荣耀,而在40年前,那批革命前辈的学历,肯定是更加荣耀的存在。
至于这些人的出身,富农,地主,大家族的子弟,资本家,旧官僚,也是一种常态。同样是这批人,彻底粉碎了他们出身的阶级所构成的中国的旧体系,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制度出来。
中国的革命史,就是这出身于高层的人,粉碎他们出身所代表的一切制度,再次重建中国高层,乃至于重建中国制度与秩序的艰苦卓绝的过程。在新的制度当中,国家终于为人民服务,无论是政府、政党、商业,向着普遍接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全面开放。所有特权都被粉碎,至少在这些人统治的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有了平等和自由。有了安定与日渐富裕的生活。
旧时代的悲哀与新时代的幸福,对于张德力是一个很难进行的比较。因为他并不知道什么是长期饥饿。偶尔一两顿没吃饱,仅仅意味着下一顿饭多吃点,也就是如此而已。
张德力曾经一直认为,如果一个政府不能保证人民的幸福生活,那么这个政府无疑是失职的,人民应该对政府提出抗议。甚至起来推翻这个失职的政府。在网络上混了一个月之后,张德力稍微明白了一件事,失职的政府才是这个世界上的常态。人民的抗议甚至起来推翻暴政,才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网络是一个好东西,它将无数信息完全不设限制的提供给人民。在网络上,张德力读到了一篇正在流行的文章,内容是关于批评政府的。里面有句话给了张德力很深的印象。“有些人,把及格线定在95分,甚至满分。这样,中国政府肯定属于不及格的范畴。于是这些人站在虚妄的制高点上,对政府横加指责。而自己完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在网络上,抨击政府的文章可谓浩如烟海。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政府的罪孽,无论政府是不是在努力改进。反正政府既然做不到完美,或者说,政府是永远不会让这些人满意的。
在网络的论战上,情绪激动的党的支持者,被称为“五毛”,而党的反对者被称为“五美分”,骂战在网络上不分白天黑夜的进行着。张德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自然是更加倾向于反对政府的一方,就算如此,张德力也认为“五美分”很多观点有些过了。最后,张德力感觉工人论坛倒是蛮合他胃口的。
大学生论坛上,很多人对选举制度和轮流执政无限支持。不少人喊出了“轮流执政”,“共产党主动下台”的口号。张德力教过不少学生,就那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学生,一些实验尚且做不好,让他们统治国家,想想就可以预期到,“那会是绝对的灾难。”
而工人论坛,毕竟是社会化大生产训练出来产业工人,他们认为国家有不足,但是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正常的制度渠道,逐步解决问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过程注定是艰苦漫长的。
“就跟我们做实验一样,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总结,最终达成我们的目的。”张德力跟贴道。
在论坛上,张德力开始喜欢上太祖的帖子,这些帖子语言精炼,直指人心。对问题的分析是深邃精辟的。太祖,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共和国的前国家主席,以及现任党主席,的确是非常有见地的人。作为教师,张德力深知,要把问题阐述到这样的境界,需要多高的水准,需要何等高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抨击太祖的帖子,思想之幼稚可笑,语言之矫揉造作,令张德力对那些人的评价一路下跌。他们真的比不了那些共和国的缔造者。而这无疑有让张德力感觉到一种不解。“言论自由”,真的有必要么?
作为教师,张德力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大放厥词的。特别是这样肆无忌惮的胡说八道。“言论自由”在课堂上是不允存在的。课堂就是一个制度化的场所,优先保证的是秩序,要达到的是“教书授课”的目的。假如有一个学生在张德力的课堂上来这么一出,张德力肯定要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