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雅骚 >

第262章

雅骚-第262章

小说: 雅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原道了声谢,将泥炉留在门前,提着考篮进到号房,这号房前低后高,矮屋风檐,进去要弯腰低头,号房深四尺,宽三尺,高六尺,借着窄巷的灯笼微光,张原看到两块厚达一寸的松木板竖在边上,便将一块大的木板放在砖托处架着,这就是写字的案板了,另一块窄一些的木板垫在下面砖托,这就是座椅,极其简陋,双肘都没法完全撑开,但见识过县试、府试考棚的联座,这单人间当然是很不错的了——

砖地很潮湿,这号房可能有些漏雨,张原便将油布钉在号房矮梁上,遮住写字案板那一块地方就行,考卷是绝不能被水弄湿的,否则就白考了。

做好了这些,听得“龙”字号房的闸门放下,这就表明“龙”字号的十名考生全部到齐了,这时才四更天时间,离天明还有一个多时辰,这时也不会传考题下来,张原便将两块松木板拼起,蜷着身子侧卧在上面,不管睡得着睡不着,先养养精神,迷迷糊糊刚有些睡意,听得不远处明远楼的鼓角声,有个沙哑的嗓门在叫着“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喊一遍又喊一遍——

张原一轱辘坐起身,喃喃的咒骂,这纯粹是折腾人嘛,这得神经多大条才能睡得着啊,难道这是在考验士子的心理素质!

张原又骂又笑,摇摇头,又歪倒睡觉,觉得才刚睡着,那号军就叫了:“相公快起来,题目纸来了。”

张原赶紧坐起来,就见天才蒙蒙亮,那号军手里拿着一张一尺见方的考题纸,纸色微黄,接过来看时,上面印着七行字,正是首场七题,首题是“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科场舞弊案之后,规定考题在开考前的两个时辰由主考、副主考、监临官及同考官临时翻书决定,随手翻,翻到哪一页就在哪一页上找题目,内帘执役的工匠立即刻字印刷,随即分发,这样泄露考题也很难,当然,即便这样也不是没有作弊的可能——

看到题目,张原先前所有的不安、忧虑、忐忑、焦躁都烟消云散了,坚持不懈的的八股训练让他迅速进入作文情境,破题,破题,先破题——

张原先把七道考题看了一遍,四道四书题,《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各一题,本经《春秋》三题——

看清了题目,张原先支好桌椅,然后去小解,看到紧邻厕所的祁彪佳正在支桌案,考生间不能交谈,二人对视一眼,含笑点了一下头。

张原看到有些考生已经急不可耐地开始磨墨作文了,七篇八股文哪,的确要抓紧,张原却不急,他回到自己的号房前,先发炉子,那号军要来帮忙,他客气地婉拒了,借了个火,燃起木炭,开始煮八宝粥,煮八宝粥的时候他抓紧时间磨墨,表面看似在做这一切,脑子却是在构思首艺“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待磨好墨,首艺在脑海已成,提笔便在草卷上写道:

“更徵君子之所畏,由天命而兼及之也——”

这一破题仿佛一剑西来千崖拱列,极有气势,有夺人眼球的效果,张原笔不停书,承题、起讲、股股相对,待八宝粥煮好,他的首艺也作好了,三百多字,有意涂改了几处,草卷就要象草卷,若一字不错,会被人疑心事先获知考题了,虽说君子坦荡荡,但注意一下这些小细节,世故一点,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首场首艺之重要自不待言,张原岂敢轻率,他这篇制艺作得典雅纯正,有归有光、唐顺之的文风,这正是钱谦益崇尚的“以古文为时文”,而且张原此文的思想也很正统,因为考卷先得经由阅卷官过目,阅卷官看中了,在卷末写上评语,推荐给房官,房官看中了,写评语推荐给副主考,再由主考官钱谦益定夺,若象徐光启那样旁杂心学、释道,遇到思想古板的阅卷官先就通不过,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钱谦益来各房搜落卷啊,焦老师和徐师兄那样的佳话不常有,常有的是很多八股名家名落孙山——

张原看得很透,八股文是敲门砖,科场并不是发表独特见解、表达自已思想的舞台,要宣扬标新立异的思想尽可以在场外、在其他场合,在这里,只需要作出能通关的八股文即可,晚明人性发扬,很多才智之士反感传统儒学,拒绝被洗脑,所以往往在场屋作文时才华横溢不可遏止,纵横挥洒,尽情发挥,当然有高中的,而且往往名次居前,就象徐光启那样,但大多是困于场屋,好比徐文长,好比文震孟,好比冯梦龙——

而张原,并非被传统儒学洗脑洗得没有自己的思想了,他是进得去又能出得来的,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乡试。

————————————————————

小道写这乡试首场很用了心思,书友们可有身临其境之感,若有,求一张月票,谢谢书友们。



 第三百二十四章 宜冠本房

第三百二十四章宜冠本房

会稽糯米、闽东银耳、岭南赤豆、阳平胡桃、辽东松子、北京板栗、金陵小枣、湘湖莲子,再放少许金华红糖,煮出来的八宝粥看着五色鲜艳,嗅着清香诱人,吃起来香腻可口,八宝粥就是腊八粥,有益气养神之功效,比什么阁老饼有营养得多,原料事先准备好,放在瓦钵里慢慢煮就是了,也不用费工夫照料,实为场屋考生最佳食物——

张原作好第一篇八股文后,喝了一小碗烫烫的八宝粥,身子暖暖的,搓了搓手,便开始作第二篇,第二篇是孟子题“舜发于畎”,这题目他以前作过,还曾结集交由杨石香刊印过,在松江卖得极好,这时本可以照录,但想想还是另作,破题曰“身困而后兴,古之人可历考也。// ”四平八稳,中规中矩,这第二篇不需要太惊艳,要的是雍容大气,承题曰“夫舜说诸人,其遇于世何如也?而皆由穷困显,即不得志,庸何伤?……”

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不须半个时辰,第二篇八股文写成,放下笔,又去号房檐下的瓦钵里盛一小碗八宝粥慢慢喝着,一边构思第三篇——

就这样,写一篇八股文,喝一小碗八宝粥,八宝粥温在泥炉上,一时也不会冷,待那泥炉里的炭火渐次燃尽、成灰、冷却,八宝粥喝完,张原的七篇八股文也作好了,这时才是未时三刻,阳光从云隙照下,在号舍前的窄巷投下明亮光影,很快就又暗淡隐去,依旧是阴阴的天气——

张原起身如厕,见祁虎子正伏案奋笔疾书,头也不抬,这“屎号”还好,臭味不大。

回到号房,张原开始仔细检查草卷,御名、庙讳这些绝不能出现在文章里,还有,每篇八股文的起、结字眼不能相同,也不能被墨污了卷纸,否则就是违式,会被贴到至公堂墙壁上,那就没有录取的希望了,张原当然不能让这样低级的错误阻了自己的前程,一个字一个字检查一遍无误后,浓浓的磨了一砚墨,开始在正卷上誊真,端端正正的小楷,笔笔精神,用了一个半时辰将七篇制艺近三千字誊真完毕,最后才在卷头写上姓名、年甲、籍贯、三代、本经,这样,张原乙卯浙江乡试首场七艺完成了。

已经是申末酉初时分,江南金秋八月,又逢阴雨天,这时天色就开始暗下来了,低矮逼仄的号房就更昏暗得快,这样的天气对考生很不利,暮色比晴朗日提前早了两刻时降临,科场规定,天黑前没誊真好正卷的,会给三支小蜡烛,大约可支持一个半小时,三支蜡烛燃尽,还没写完的,会由号军强行扭送出号,美其名曰“扶出”——

张原算文才敏捷,时间扣得很紧的了,也才赶在天黑前完成,可知会有多少考生被“扶出”——

张原收拾了考篮,那泥炉就留在号房角落里,后面还要考两场呢。

监视张原的那个号军惊喜道:“相公就考好了,相公是龙字号第一个交卷的。”

张原朝那号军一点头:“辛苦了。”提着考篮出了龙字号舍,送到监试厅东边的受卷处,有受卷官负责收卷,边上就是弥封官,立即给张原的考卷糊名、编号,这些弥封好的考卷,将根据本经序列分送至誊录官处,那里有上千名誊录人员,都是临时招募来的各州县的书吏和科考在三、四等没资格参加乡试的生员,这些人要将这考生的墨卷用朱笔誊录一遍,经校对后依旧编号,这重新誊录的朱卷才是送到各房供考官审阅的,为的是防备考官认笔迹通关节,防范不可谓不严,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场舞弊依然不能杜绝,“一朝平步上青天”就是作弊之一法——

交卷的人不少,也无人注意张原,张原交卷后就往龙门方向走去,日色已暮,张原从一排排号舍边走过,见有些号房有烛光透出,还有一个多小时,未完就要缴卷扶出,可知有多么紧张,而在张原,此时的心里却是一片轻松,首场七艺完成了,不敢说超水平发挥,但体现了自己的学力——

张原这时有闲心打量这杭州贡院了,这贡院三年才有这么一次考试盛会,平时封锁无人走动,蓬蒿满地,乡试前两个月才进行大清扫,也不可能清扫得那么干净,号舍的墙边屋角,常见一丛丛的野草,靠外墙一溜偏僻处就更荒芜了,张原走过至公堂时,突然看到一条似豺似狸的小兽从墙边蹿过,快如电闪,倏忽不见——

张原停了一下脚步,心道:“狐狸精吗,报恩还是报仇?”笑了笑,大步出了虞门,陡觉眼前光线骤然一亮,无数高高低低的长柄灯笼举着,仿佛坠入了灯海,不禁眯起眼睛,耳边便听到穆真真快活的叫声:“少爷,少爷,你考出来了——”,随即是武陵的叫声,还有茗烟,茗烟急问:“介子少爷,我家宗子少爷呢”再就是祁虎子的家仆、周墨农的书僮、王炳麟的家仆,纷纷围上来问讯——

考篮一轻,被人接过,是穆真真,见张原眯着眼,忙问:“少爷怎么了,很累吗?”

张原展颜一笑:“不累,就是光线刺目。”对祁虎子等人的僮仆道:“再等一会,他们也都快出来了。”

话音未落,祁彪佳提着考篮出来了,见到张原,喜道:“我交卷时看介子兄的号房空了,介子兄作文得意否?”

张原笑道:“尚可,虎子首艺如何破题的?”

祁彪佳道:“我破的是‘人与言亦通乎天,君子所必畏也’,介子兄呢?”

张原说了,两个人热烈讨论各自的七艺,说话间,张岱出来了,加入讨论,随后,黄尊素出来了,倪元璐出来了,王炳麟出来了,周墨农最后出来了,抱怨道:“这天黑得早,我都用掉了两根蜡烛了,好险。”

七人一路谈笑风生,回到河湾船上,三条船上的船娘早已合伙为相公们烧了一席好菜,好酒佳肴,张原七人都饿得狠了,大块朵颐后各自洗浴休息不提。

第二场在八月十二日,有两天的休息,张原怕人打扰,与大兄和倪元璐的三条船溯流回到钱塘江畔,在那里待了两天,十一日傍晚驶回原处,次日凌晨再入科场,这次搜检没首场那么严格,不用解发、不用脱袜了,第二场要作论一篇、判词五道、诏、诰或表选作一道,这个很难拟题,抄袭不易,所以搜检也就不用那么严格——

张原第二场考试依旧顺利,只是去如厕时觉得臭味浓郁了,这两天天晴,气温上升,首场的便溺又未清理,“屎号”的威力终于显露了,从一号号房前走过时,张原看到祁虎子用两个纸团塞住鼻孔,不禁失笑,心道:“这倒是好法子。”

这日傍晚交卷时,张原听到有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