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雅骚 >

第138章

雅骚-第138章

小说: 雅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翼善也为好友暗捏一把汗,他虽然知道张原的才华,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的,但要从捧茶童子联系到圣贤之道,这极难啊。

焦珐当然沉得住气,徐徐道:“请试论之。

张原向焦、黄二人一躬身,却转头问那小童:“从茶房到这大厅有多少路?”

小童答道:“有小半里路。”

张原向焦珐道:“学生从外来,一路山石阶梯,左旋右绕,而这童子托盘捧茶,走了这许多门坎石阶,竟未失足打破瓯盏,岂不是暗合于道。”焦珐、黄汝亨二人眼睛都是一亮,张原回答得甚妙,张原没有从正面回答什么道,而是借捧茶童子现身说法,有戒嗔戒惧君子夕惕之意,又有庄周庖丁解牛之意,极其耐人寻味,这种以日常小事说理也正是泰州学派的风格。

第一更送到,求保底双倍月票,莫让雅sāo太落后啊。!。

 第一百九十章 小人的中庸(求月票)

年过古稀的焦*白眉轩动,年按醉翁椅扶手,上身前倾,问道:“还有说否?”

一句“捧茶童子即是道”好比八股文精彩的破题,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但要让学富五车的焦状元大起爱才之念,还必须有更精彩的阑述,张原道:“修身亦如捧茶,即使是志力坚贞之辈,值此境界,也须心寒胆战,恭敬奉持,毫忽不能昧,这便是研几:所须不敢瞒,这便是慎独:坦坦平平,好恶不作,唤作君子,依乎中庸也。  //”

焦珐目视张原,问:“你年方几何?”

张原道:“学生十六岁。”

焦珐转头看着黄汝亨,问:“贞父,你以为张原这捧茶童子论如何?”

黄汝亨欣喜道:“妙绝,这才算是读通了《中庸》的,世间学子,读过《中庸》的何止千万,能领悟到这一地步的罕有。”

“是也,是也。”焦珐频频点头,能见到这样好学深思的后辈,这位大器晚成的焦状元甚是喜悦,赞道:“此子奇才,有王辅嗣的早慧”

张原听焦状元把他比作王辅嗣,心里颇不乐意,王辅嗣就是魏晋玄学的祖师王弼,是空谈玄辨之辈,而且死得很早黄汝亨补充道:“也极好学,这两日在草堂听讲很是专心,功课也好。”

焦珐道:“张原、宗翼善,你二人既然愿意在老夫门下受教那老夫就收下你们,寓庸先生是你们的老师,我焦弱侯也是你们的老师。”

张原、宗翼善大喜,一起拜倒,宗翼善的喜悦可想而知,焦太史名满天下,声望更胜董其昌,能拜焦太史为师,这就是有贵人相助,当然宗翼善心里清楚好友张原才是他命中最大的贵人,没有张原引领,他永远踏不出这第一步焦珐觉得宗翼善无须敲打提醒,宗翼善出身卑微,而且有二十多岁了,行事想必会更稳重,而张原少年成名,或有轻狂傲慢,必须警醒之,说道:“张原你方才论道颇为精妙,但你可知中庸也有君子之中庸和小人之中庸否?”

张原知道焦老师要教训他了,恭恭敬敬道:“学生尚不能分辨其中差别,请老师指教。”

焦珐说道:“根器浅薄,智力怠缓,游气杂扰,无所忌惮,这便是小人之中庸。”

张原道:“学生谨记老师教诲。”心道:“乱世将临,已惮太多如何匡扶济世,我的信念必须坚持。”

须发如雪的焦珐对张原谦恭的姿态颇为满意这时天sè已晚,焦珐便留张原、宗翼善在南园用晚饭,而后提笔给董其昌写了一封信,说他怜惜宗翼善之才,今已收其为弟子,望董公以人才难得为念,允其脱奴籍云云。

张原、宗翼善辞出南园已是天sè全黑半轮明月高挂中天,四下里朗朗可见了,穆真真等候在园门边,张原道:“真真饿坏了吧?”

穆真真摇头道:“婢子不饿。”

张原板着脸道:“到底饿不饿?我可不喜欢听假话。”

穆真真知道少爷不是要呵责她,是有些调笑呢低着头轻声道:“回少爷的话,婢子是有些饿了。”

“饿了就对了嘛。”张原变戏法一般从袖底mo出三个桔子出来递给穆真真,说道:“这是杭州塘栖mi橘,你尝尝看,比我们山yin谢橘如何?”

穆真真稍一犹豫,便赶紧接了橘子还没入口,心先甜透了。

三个人刚绕过雷峰塔,却见秦民屏带着马阔齐等几个土兵还有武陵寻来了,武陵在织造署等少爷回来等到天快黑了还不见少爷和真真姐的踪影,武陵有些慌了便去央求秦民屏来居然草堂这边来寻,草堂shi者说张公子几人去了雷峰塔下的南园,秦民屏、武陵等人便寻到南园这边来从南园至涌金门外的织造署有五里多路,月下行路也不再灯笼,张原与秦民屏连走边谈,秦民屏是昨日赶到的,一直无暇与张原长谈,

这时告知张原,其姐夫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在云阳狱中染病未得及时医治,现在虽已出狱,但病情严重,一直未见好转,不然的话马千乘是要亲自来为钟太监生祠上第一炉香。

据张原对史实的了解,马千乘就是死在了云阳狱中,秦良玉才继任石柱宣抚使,大明朝对土司部落实行一定程度的自治,并不派遣朝廷官员管辖,土司世袭,子幼则妻代,现在马千乘活着出了云阳狱,不知以后还会怎么样,但秦良玉早已随夫多次出征,这位巾帼英雄绝不会默默无闻的一回到织造署,钟太监的干儿子小高也在等张原回来,忙道:“张公子,我干爹请张公子去有事商议。”

张原就随小高到署衙内院书房,钟太监对明日的生祠进香典礼很是期待,见张原来,先问张原晚边去了哪里,倒要秦民屏去寻?

张原道:“焦太史同意收我和宗翼善为弟子,晚饭也是在包哥使南园用的,焦太史借住在南园。”

“焦弱侯焦状元收你为弟子了!”钟太监瞪大眼睛看着张原,突然有些愤愤不平,说道:“为何你就如此讨喜,咱家就这么不受人待见?”

钟太监这也是把张原当自己人的缘故,这才会在张原面前发这样的牢sāo,牢sāo发出来就表示心无芥蒂,不然掩藏着就是怀恨在心一张原忙问:“公公此言何意,谁敢冒犯公公?”

钟太监坐回圈椅,颇显沮丧道:“谁有胆子冒犯咱家,还不就是你的老师焦状元,咱家慕他状元的名声,托包雷使向他求一篇“钟氏生祠记”那老焦一口回绝,说不写这应酬文字,其实他哪里是不写应酬文字,分明是看不起咱家。”

钟太监确实很恼怒,却也只能发发牢sāo,焦珐名声极大,又不做官,只是讲学,他钟太监能奈其何?

张原暗暗摇头,钟太监为这生祠大张旗鼓有些过头了,人家堂堂状元给你一个太监写生祠记,这让人家颜面何存!

张原安慰了钟太监几句,却听钟太监道:“张公子,咱家这时找你来商议的就是这件事,焦弱侯不给咱家写咱家就另求人,你族叔祖肃翁学问既佳、名声也大,请肃翁为咱家写一篇生祠记如何?咱家有重谢。”

张原暗叫:“糟糕,结交一个太监也真不容易,太监有时是不大讲理的,你得顺着他的xing子,不能惹毛了他~”

钟太监目光炯炯盯着张原,等张原答复。

张原说道:“钟公公也知道我在居然堂求学,要到下月底才回山yin,公公要作生祠记,肯定是要在祠前勒石立碑的吧,若由我叔祖作记,岂不是要到年底才立得成碑一”

说到这里,张原有意停顿,钟太监果然问:“那依你之见该请谁作记?这作记其实咱家也不急,年底作生祠记再刻碑也不迟,要的是名流贤士作记。”

张原道:“生祠是公公的终生大事,我能尽多少力就绝不敢藏si,只要公公舍得出重资,我愿恳求焦老师为公公作记”

钟太监大喜,连声道:“若能请得焦状元为咱家作记,要多少银子尽管说,三千两银子够不够?要么就五千两?”

太监好虚名往往更甚于读书人,因为太监有骨子里的深刻自卑。

张原道:“我只是说尽力去恳求,成不成难说,焦老师年高德勋、海内文宗,要请他写这样的碑记,我是完全没有把握,只是感公公与我的交情,这才奋力去求。”

钟太监被张原吊起了胃口,感ji道:“咱家知道你为人最是厚道,也不象其他人那般表面奉承咱家,背地却骂咱家阉狗你尽力去办就是了,不管成不成,咱家都领你的情,当然,能办成最好,要多少银子咱家都豁得出去。”

张原道:“公公,在下直言,求焦状元为生祠写记,就是当今司礼监掌印太监都没有这个面子,就是出银万两焦状元也不屑一顾一公公别急,我既说要求焦状元为你作记,就绝不会搪塞公公,虽没有十分把握,五、六分还是有的,但必须迂回着去求”

钟太监急不可耐问:“怎么迂回去求?”

张原道:“公公也知今年浙江先旱后涝,多处受灾,各地都有饿死的饥民,公公若肯出银在那宝石山下建一座养济院,收容孤儿、救济贫民,那就可以借这个名义请焦状元写一篇“养济院记”焦老师是仁厚长者,这样的碑记他是会写的,而且此事对钟公公来说是一举三得,钟公公建养济院得了乐善好施的名声,此其一:养济院记的碑刻可以存放在生祠中,焦状元的名声照样借到了,此其二:这三点最是重要,钟公公在宝石山下建了养济院,那些得了公公恩惠的民众就会时时上山给生祠进香,即便公公百年之后,这香火也不会断,也没有人敢毁弃公公的神庙,养济院的子子孙孙会拼死维护公公的祠庙公公意下如何?”

张原这不是挖钟太监的钱,的确是为钟太监着想,钟太监无后,积那么多银子做什么,引导他做些善事才是真正的朋友情义,嗯,山yin的阳和义仓也得让钟太监出点银子!。

 第一百九十一章 掌嘴二十的婢女

战国四公子之首的孟尝君有个门客名叫冯瑗,为孟尝君去封地薛城收债,冯缓非但没收回债反而把全部的债券都当着那些债户的面给烧毁了,孟尝君很是恼怒,听冯缓一番解释后依然不悦,后来孟尝君与齐王不睦,罢相退归薛城,薛城百姓扶老携幼相迎,孟尝君这才感受到当年冯谈毁券收买人心的好处,这就是著名的“狡兔三窟”的典故钟太监不是那种大字不识毫无自知之明的糊涂太监,心里也隐隐担心自己离开杭州之后这生祠会被人给拆了或者挪作他用,他原打算是托张其廉、包涵所等官员帮忙照看,但他也知道自己与这些官员并无深交,若他回京能居内廷高位掌大权,那么杭州的官吏自会奉承,根本不用担心生祠被拆,可一旦居冷门监局,谁还会搭理他,这时听了张原的一番话,豁然开朗,尖声大笑起来,说道:“张公子堪称咱家的良师诤友,咱家听你的,既然杭州百姓称咱家为西湖功德主,那咱家就再做一次大善事,建一个养济院一”太监笑声有点瘪人,尤其是在静夜里,简直夜枭一般,张原听得寒毛直竖,幸好钟太监很快就不笑了,说道:“张公子,建养济院要好多银子吧,咱家虽有些积蓄,可也不能全贴进去啊,明年回京还得四处打点呢。”张原微笑问:“公公肯出多少银子买名声?”

钟太监思付片刻,咬咬牙道:“不超过一万两的话,咱家还能筹措。”张原道:“那公公就出九千两银子吧,公公,在下还有点si心,想请公公相助。…,

“si心?…,钟太监笑呵呵道:“你说,咱家能帮得上的会尽量帮你。”人有si心才好结交嘛。

张原说道:“宝石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