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皇宋 >

第95章

皇宋-第95章

小说: 皇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5章走私

至于说走私,不是没有大户想过,问题沂州周边多山,基本上是由几个盆地组成。这也就意味着道路不发达,赵禳想封锁官道和水道就容易了。而粮食走私必然要翻山越岭,这得多花费多少资源啊?
还要知道在山间行走,粮车很容易翻侧,同时运输过程也会变长,损耗非常大!怕是走私到外面,卖了这些粮食也赚不了几文钱。运气不好,在山间倒多几辆粮车,非但赚不了钱,还得倒贴!
偏偏赵禳每一个借口都如此光明正大,再加上有青州邸报这两个利器在,下层平民百姓怕都不会对此有所反对,退一步说,就算有怨气也绝对不会太大。
这就是宣传到位的好处!
至于商人自然会有怨气的了,只是赵禳禁止一州而已,又不是禁止京东东路。而沂州历来都不是京东东路的产粮大州,少了他,不至于买不到粮食。而且到时候少不得粮价会提高,赚到手的钱不会少太多,说不定还赚更多。
想明白其中要害利益,这一下子胡夫臣等七人被赵禳推到悬崖边上了。
威胁从来都不是最好让人屈服的手段,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才是王道。大棒抛出去了,自然得有萝卜了!
赵禳这次没有麻烦书吏了,而是自己拿出一份文书,道:“这是本王想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应该是否颁布的政令,请诸位长老指导一二!”
胡夫臣作为领头的,自然是第一个接过来观看。开头的《植茶令》三个字,就叫胡夫臣心神一动,仔细看下去,心中暗暗吃惊。
有大户忍不住问道:“胡公,此政令何故也?”
胡夫臣抬头看了赵禳一眼,道:“王爷发现沂山一带适合种植茶树,准备于当地招募茶农广为种植。”
说到这里,胡夫臣问道:“只是王爷怕是有所不知了,这茶树不比稻粟一年可成。老朽虽然没有种过茶树,但托这年纪,还是知道一些小见识。茶树需要种植三年方可采!而且王爷怕是不知道,那沂山虽然可以种茶,但怕是质量不会太好,拼不过淮茶、建茶、川茶,恐有亏本之坏!”
赵禳胸有成竹,自信的笑道:“本王那里说是卖予大宋子民呢?本王是要卖予女真人、高丽人、倭国人!”
胡夫臣闻言登时眼睛一亮,现在宋朝的人都知道这些藩国人的三大特点,人傻,钱多,速来。在西北那里,一驮马带去的茶叶,就可以换取十匹质量颇为不错的吐蕃马!一驮蜀茶茶民间才二十七贯!
而一匹吐蕃马最便宜也要二十贯钱!贵的三十多贯也有之!十倍之利,这还不是人傻钱多速来?
不过这些大户也不傻,有个大户直言道:“王爷的想法是不错,问题现在我们那里来茶呢?另外契丹对于我大宋市马都很是警惕,要不然我大宋何必只是在西北市马呢?”
赵禳那里会没有准备呢?“茶就好说了,沂山上虽然没有种茶,但老山茶还是有一些的。至于种植,本王有一个可以加快茶树成长的方法,估计最晚两年就可以成熟。而这两年时间则是可以为过渡时间,毕竟你们不会认为第一次做生意,就可以发大财吧?”
胡夫臣说道:“王爷这是什么话呢?老朽等怎么会有如此幻想呢!只是这里面的危险不少!辽国人不会坐视我们的生意,他们会向朝廷抗议,好的就是我们之前做的都功亏一篑,损失数万贯钱。如果不好的,朝廷说不定拿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出去顶罪呢!”
胡夫臣的意思很简单,你有官家这个当哥哥的,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了,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可不比你长沙王呢!
赵禳笑道:“你说的这些本王都知道,所以本王不会向朝廷申请建设新的榷场。这一切都是以走私!你们懂吗?”
其他大户禁不住有些面面相顾,听到长沙王光明正大的说出走私这两个字,他们心中怎么样也有些违和感,这真的是在青州府官衙吗?不是某个土匪窝里面?
过了半响,胡夫臣才开口,不满的说道:“王爷,如果被辽国人捉到了,那可是死刑!”
赵禳冷笑道:“辽国的手还没有你们想得到的那么长!你们别忘记,女真人只是臣服于辽国人的藩属而已,可不是辽国人的百姓,至于高丽人就不用说了。他们现在的贵族还以使用汉字为荣,他们对于那辽国人的认同感有多少可想而知了!”
说到这里,赵禳用手指敲了敲木桌,冷冰冰的说道:“最重要的是,你们别忘记!如果做成了,这可以得到多少钱帛!如果你们不愿意就算了,亡命之徒有的是!”
胡夫臣犹豫了半响,道:“海船的事情……”
“登州水师不是说有几艘战舰已经不堪使用了吗?我想如果有人花一点小钱买下来,登州水师那里很乐意见到这情况出现的!”不等胡夫臣的话说完,赵禳已经露出一抹恶魔的微笑,淡淡然的说道。
“我们还需要商量一下!”胡夫臣虽然已经心动了,但他还是没有贸贸然的答应下来。
赵禳很爽快的点头说道:“很好!不过你们要捉紧时间了,明天!如果明天给不了本王答复,我想你们会知道本王会颁布什么政令的了!”
胡夫臣很讨厌这种被人威胁的感觉,但他还是不得不忍下这一口恶气,一张老脸流露着难看的脸色,徐徐点下头。
赵禳见胡夫臣点头后,便很利索的带着书吏出了这房间,很爽快!一点客套话也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赵禳的爽快态度刺激了胡夫臣他们,不用到第二天,当天晚上胡夫臣就在书吏的带路下,求见了赵禳,放低姿态,态度诚恳的答应下赵禳的要求。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需要组建一支商队,还有谁的股份有多少,首次贩卖的商品应该有哪些,应该有多少。至于航线什么的,更加好说了,这个时代北宋可是一直都没有和高丽断交过。只不过双方的交流隐蔽了很多,通过佛教作为交流罢了!
想找熟悉航线的商人绝对不是问题!特别是有赵禳这块官方牌匾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通过礼部,找到了一名去过高丽和日本的船长。

第186章劝农【上】

海船方面比较简单,登州水师那里在赵禳的暗示下,三艘海鹘船光荣退役,登州水师都指挥使新近纳了一房小妾。
不过这海鹘船的确很破旧,需要大修和改造两个月才可以再次使用,而且海鹘船运载量不大。毕竟是战舰,加上北宋海防政策是近海防御,所以海鹘船装载量不大。除此之外还返修两艘三百料的海船。
只是情况却和赵禳预料的有不少出入,甭看两个月后有五艘海船,实际五艘海船不过是能够容纳一百一十三人以及七天食物和淡水。至于货物方面,也就是能够容纳一千斤茶叶和二十箱陶瓷、二百匹绢、布、丝绸而已!
“这是怎么回事情啊?怎么就装载这么点东西啊?甭说去日本了,就算去高丽也是很勉强的!可是下面的工匠偷工减料了?”赵禳说到这里,目露凶光的。
回答赵禳的不是钱彦远,而是胡夫臣的儿子胡克己,他也是沂州大户和赵禳合作的代表。“王爷,这事情草民已经调查过了,不是登州水师的工匠偷工减料,实在是登州水师太过破败不堪了!常年没有和日本、高丽通使,最近的一次大战还得追溯到大唐的白江口海战时候。承平数百年,又无商贸,只能够如此了!”
“本王在汴梁的听闻不少藩商都购买大宋海船的,莫非都是这一种吗?”赵禳问出自己的疑惑。
胡克己说道:“王爷此言正是,草民当初游历福建的时候也见此情况,只是造船技术好的,只是明州、泉州、福州等地,南北差距太大了!王爷倒是可以在明州购买海船,只是等建造好,再送来,最快也怕要明年六月了!”
近一年半?赵禳那里有这个时间啊!他要是弄不出一番成绩出来,他在青州怕是连一个年头都待不了。
“船小一点就小一点吧!毕竟是第一次,至于明州那里……算了,还是靠登州的造船厂吧,给钱他们继续打造海船,质量不行就靠数量撑上去!”赵禳咬牙说道。
胡克己自知自己的位置,虽然心中有一些不大认同,但还是明智的没有选择反驳,沉默的点下头,便退下去。
处理了这事情后,赵禳就得去“劝农”,所谓的劝农在古代就是皇帝到田地那里耕作,以身作则,劝说百姓好好耕作。不过到了现在,已经不用这种形式的劝农了。你想想刚刚大荒,经历过饥饿的人,他们还不知耻而后勇,发奋耕作吗?
赵禳要做的就是到田野间检阅田地的情况,随同的官员不多,也就勾当狱讼差事周钦和益都县知县外加猛将王珪,护卫兵马除了五个衙役外,也就二十名铁甲都士兵。
到了田野间,周钦和益都县知县都傻了眼,这真的是大宋长沙王吗?
赵禳往车里面出来,身上的官服已经换了,身上穿着一套和田间老农一样的短打麻布衣,脚上是一双草鞋。走到田边,把草鞋脱了,径自走向一老农。
刚刚开始老农还颇为拘谨,别看赵禳一身老农装备,但那随从,还有县太爷的恭敬,这一切都说明了赵禳的身份不简单。
只是不过片刻,老农就和赵禳谈笑风生起来。周钦和益都县知县忍不住走上去倾听,发现赵禳的话很朴素,但都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或者一针见血的感觉。
就好比是在耕作上,赵禳认为不应该一味的耕种水稻。水稻固然好吃,但产量不够,而且要求精耕。也就是同样一个人,如果种水稻,他只能够照顾十来亩水稻,如果种旱稻则不然,可以照顾三十亩。
为此哪怕赵禳有些问题很白痴,但依旧没有降低赵禳在老农心中的地位。
走了一圈后,赵禳回到益都县衙门的时候已经浑身是汗水和泥浆,赵禳也不想梳洗了,就这样坐到原本益都县知县的座位上,知县和周钦分左右坐下。
“今天本王巡视了一圈,种子虽然有些短缺,但因为不少都是佃户,那些大户在这事情上倒是尽心尽力,就是利息太过黑心了!黑心的居然有一斗种子到去年,居然要用三石粮还!足足三倍利!你这个当知县的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啊?”赵禳越说到后面就越气恼,手指敲的那梨木办公桌“砰砰”响的。
一亩寻常田地亩产不过是两石,而一斗种子大概可以用于耕作三亩地,也就是说这转手一借就获利一半。也怪不得后来王安石要搞那个什么青苗法了,更是惹得天下天怒人怨,实在是抢钱太多了!
知县在这事情上倒是颇为硬气。“王爷这历来都是如此的,大户们这价钱很公道了!总比让农户连种子也没有强啊!而且农户都没有意见,王爷你何必如此多心呢?”
赵禳气的恨不得给这知县一巴掌,不过知县的话也叫赵禳清醒过来。现在大户的势力还是很大,自己就算是想搞青苗法也不可能,君不见当初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导致天怒人怨的吗?
难道他赵禳比王安石还牛逼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培养出一批有能力的下层官吏,要不然最后都会在大户的障碍下,变成乱民的恶政。
深呼吸一口气,赵禳说道:“话虽如此,但百姓到底刚刚经历了大旱,手中无余粮,如此高利率,怕是会竭泽而渔!”
听了这话,知县反而点下头,恢复之前的恭敬神色,道:“王爷所言甚是!”
距离了这事情,赵禳也没有心思留在益都县衙门了,他算是看出来,这知县是大户拥护者。怕其本身就是益都县的大户,或者和益都县的大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PS:昨天断更皆因木木发烧了,烧的人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