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皇宋 >

第76章

皇宋-第76章

小说: 皇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禳闻言张开嘴巴,过了良久,半个字音都没有从嘴巴中吐出来。因为赵禳自己都不知道,此时此刻他该说什么好了。
蒙山贼是什么样盗贼不用说了,烧杀抢掠是正常的,他们的家人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钱粮,更大可能妻子女儿都会被那啥,遇上变态的,说不定连三四十岁的母亲或者七八岁大的女儿都难逃魔掌。
赵禳很是头痛,他看其他士兵的目光,就已经知道他们不愿意抛弃家人逃跑。赵禳难道要抛弃这些士兵吗?
不抛弃,留下来,怎么守得住北门啊?
而且自己手下的士兵会怎么看待自己啊?毕竟他们信任自己的留下来,而自己因为同情心却让他们可能失去性命。
自己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第148章跳跃的火焰【4】

赵禳长长的叹了口浊气,肃然道:“本王很敬佩你们为了家人,愿意舍去生命的决心。但本王需要为麾下三百名信任本王的士兵负责,更需要正视眼前的情况。本王不能够把因为信任我的士兵,送上黄泉路上。你们当中如果有愿意离开的,可以跟上本王,至于选择留下来,用你们的觉心和武器对抗蒙山贼,本王只能够说抱歉!本王不会做送死的事情!”
城楼上很寂静,只有伤兵的呻吟声,还有火焰燃烧的时候,木柴发出的爆响声。
跳跃的火焰,将每一个人的影子都扭曲了,在地面上晃动,不时变换为恐怖的形状。
这个一个艰难的三岔口,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选择到底是对或者错,就连赵禳都感觉迷惘,自己这样选择,是对了,还是错了呢?
在赵禳的话影响下,最终有十二人的决心动摇了,他们一脸惭愧和痛苦的选择了离开,脚步沉重的走到赵禳身边,大部分都是伤兵。不过没有人责怪他们,他们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人有资格要求他们做更多。留下来的士兵眼眸中有的只是深深的悲哀,面上露出一丝勉强的笑意,仿佛在和同袍打招呼,你们一路保重了!
“请王爷立刻撤离吧!”牛栋岸并没有感觉到意外,脸上肌肉抽搐了一下,走上前,语气毫无波动的说道。
赵禳犹豫了一下,还是默默点头。心情沉重的他,甚至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完从城楼到城门的这一段路,直到听到了李礼仲的询问声音,这才让赵禳回过神来。
“王爷,真……真的要撤退吗?”李礼仲在问赵禳之前,已经悄悄的问了一同和赵禳下来的士兵。自然知道赵禳的决定,不过李礼仲很犹豫,理智告诉他,这个时候应该撤退。但感情上,李礼仲认为自己应该剿匪,保家卫国。这是赵禳一直以来,为铁甲都灌输的信念。
在迷茫中,李礼仲选择了再问赵禳一次,他想这样自己的心大概会好一些。
赵禳抬头看了李礼仲一眼,目光中充满了茫然。“应该……是吧!”
“保家卫国……保留有用之身……”李礼仲也迷惘了,仰起头,看着星空。跳跃的火焰,把李礼仲刚硬的脸,照得忽明忽暗。他的心情大概也和火焰一样,忽明忽暗。
赵禳听了李礼仲的嘟囔声,迷茫的脸色忽然间僵硬起来。赵禳蓦然记起一件重要的事情。
军魂!
如果一支军队没有灵魂,就算装备再多的精良武器,他也不会真正的强大起来。为什么一百年后的女真如此悍勇呢?都是因为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一句口号,给予了女真人无尽的自信。掠夺财富也极大的鼓舞了女真人。
自己的胜捷军装备精良吗?不算精良,但作为赵禳的近卫军铁甲都却是无比精良。三百人全部披甲不说,其中一百人还装备了步人甲。这装备可是宋军当中一等一的精锐盔甲,到了那一支部队都是抢着要的。
只是他们有军魂吗?
有!虽然只是一个雏形,也许可以说是信仰。那就是保家卫国!
如果现在自己为了保存性命,而坐视穆陵关沦陷。铁甲都虽然不会说什么,甚至不少人心里面松了一口气,但铁甲都也将永久性的失去了军魂。
作为胜捷军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铁甲都都永久性的失去了军魂,胜捷军还可能存在军魂吗?当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还能够勇敢的面对吗?也许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撤退,心中自我安慰着说,我这不是撤退,而是留着有用之躯保卫国家。
红军为什么在国家落后的时候,一次又一次的能够保卫国家,让强敌不敢轻易出手呢?就是因为红军不屈的精神!
为什么古希腊时候的斯巴达虽然很贫穷,战士也不算多,却闻名西方,到现代更是闻名世界呢?
正因为他们那股不屈的精神,那一句叫人一听就感觉热血沸腾的谚语。斯巴达人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那里!
汉军为什么叫人感觉自豪!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因为汉军骁勇、不屈,霍去病敢率领八百人,穿越数百里,擒杀匈奴单于的相国和叔父。
宋军的装备差吗?不差!宋军的待遇差吗?不差!非常优厚!
但为什么宋军总是仿佛扶不起的阿斗一样,每每败仗呢?因为面上的刺字,让宋军失去了自尊,因为没有信仰,宋军没有敢战的心!
“不!不撤退!”赵禳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王爷……这……”说来还真奇怪,赵禳说撤退的时候李礼仲有些不满,但当赵禳说不撤退了,李礼仲反而有更多的不满。
“本王给铁甲都的士兵说的是保家卫国!现在国家就是我们背后,保护百姓的机会就在面前!此时不杀敌,更待何时?”赵禳看这李礼仲的眼睛,认真的说道。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礼仲仿佛在赵禳的眼睛内,看到了一团跳跃的火焰,是王爷看到了火焰吧?
赵禳来到四十二名骑兵面前,见到赵禳来,正在捉紧时间为战马补充热量,或者抹擦战马身上血迹和汗水的骑兵都立刻站直身体。忽明忽暗的火焰,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照在赵禳眼内。
“本王决定改变主意,留在穆陵关内!准确的来说,是给予蒙山贼反击!要收复穆陵关!”赵禳的话不算高昂,但绝对是属于斩钉截铁。
骑兵们都不由自主的感到一些慌乱,刚才赵禳走上城楼不是一个人的,还有两名士兵随同。再加上带下来的十二名穆陵关守兵,他们都把现在穆陵关的情况和赵禳的决定说了出来。也让骑兵知道,现在他们的情况是多么的危险。
穆陵关的兵力居然只有三个都,二百多人而已!现在更是只剩下五十多人!其中已经有十二人选择了离开,守兵实际上也就是四十人出头!
这怎么打啊?

第149章跳跃的火焰【5】

终于有骑兵忍不住问道:“王爷,为什么改变主意呢?我们兵力太过单薄了!现在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一百人!守不守得住铁甲都的步兵抵达穆陵关都是问题!王爷,我们是收复不了穆陵关的!搞不好还会把自己都填进去!撤吧!”
赵禳并没有恼羞成怒的寻找打断自己话的骑兵,只是微微昂起头,看着远处已经响起妇女、儿童哭喊声的城区。
“是的!你说的这些本王都知道,但本王忽然想到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有人忍不住问道,话出了口这才发现很失礼,连忙闭上嘴巴。
不过此刻没有人管这事情了,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看着赵禳。
挺拔的身躯在跳跃的火焰照耀下,流动在黑暗和光明之间。“本王在想,我的俸禄是那里来的?你们的饷银又是那里来的?朝廷给的!朝廷的这些钱是从那里来的?是从老百姓手里面要来的!老百姓为什么要缴税?他们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吗?”
没有人说话,不过大部分人的面色已经告诉了赵禳答案。骑兵们仿佛在说,难道不是老百姓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吗?
“不!”赵禳很果断的说道。“也许时间太长,已经让人忘记了士兵的意义!老百姓之所以把铜钱交给朝廷,那是为了得到保护!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王从出生那一块开始,就食用着大宋一千二百万户子民的供养,本王穿的,用的,食的,都流淌着大宋子民的血汗。他们是本王的父母,你们可以抛弃自己的父母吗?如果抛弃了父母的人,活在这个世间上还有意义吗?”
没有人说话,所有骑兵都陷入沉思。有的人陷入羞愧中。
自从汉朝开始,孝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用人标准。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雄赳赳口号的陈汤,就因为父亲病逝没有奔丧而被下狱。
在赵禳有意引导下,所有士兵都没有能够喊出反对的声音,当然也许他们心服口不服。
赵禳一脸认真的扫视了所有骑兵一眼,很认真的看着每一名骑兵的脸孔。“这个时候是该我们作出贡献的时候了!来人,拿酒来!本王亲自为今晚每一名勇士斟酒,与诸君共生死!同热血!”
碗这些好找,就在附近的民居里面,敲开木门就可以从主人家手中得到酒碗,当然了,赵禳是给钱买的。只是这些陶碗都比较陈旧,有不少都缺了口的,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酒水赵禳自备有,因为夜晚行军和守值都需要御寒,军中早就自备有酒水,这次行军每人都有二两酒。放在二斤装的牛囊中,到用的时候各自平分。
只是当李礼仲拿着陶碗分给骑兵的时候,骑兵们却是面面相顾,显然不想接过来,更不想要什么壮行饮酒。
赵禳勃然大怒,一摔手中陶碗,酒水伴着碎陶瓷片飞溅,清脆的声音中,在寂静的夜晚中是那么才刺耳。
赵禳怒斥道:“诸君认为比之于本王身份更加高贵吗?本王稍微大宋王爷,当今圣上唯一亲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诸君性命比之本王如何?本王尚且不怕死,诸君何以独惜死?”
骑兵们见赵禳脸色严厉,更觉得赵禳的话让他们感到羞耻。正所谓知耻而后勇,没有骑兵再拒绝了,一个个涨红了脸,仿佛要决一死战一般,咬牙切齿的拿起陶碗来。
赵禳转怒为喜,哈哈大笑,道:“如此才对!来!”
赵禳对待每一名士兵都是一视同仁,亲自为他们斟酒,没有一丝矫情,更没有一丝施舍的味道,动作神态都很自然,仿佛为老朋友斟酒一般。每一个人都说上一两句鼓励的话,准确的说出每一名士兵的名字。
使得士兵们都感觉到了赵禳赤诚的心,每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的握住陶碗,以缓解他们感激的心情。
为所有士兵都斟好酒,赵禳这才重新拿一个陶碗来为自己斟满一碗清酒,双手高高举起酒碗,昂首高声道:“本王不敢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甚至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不能够收复穆陵关!但本王在这里作出一个承诺,本王永远冲锋在最前面!愿大宋万岁!胜捷军万胜!”
话毕,赵禳一口气把所有的清酒都灌入喉咙中。
“大宋万岁!胜捷军万胜!”士兵们只感觉热血沸腾,发泄般的咆哮后,一口气把所有清酒都喝完。
“砰!啪!”陶瓷碎声不绝于耳。不知道是老天安排,还是碰巧了。就在赵禳鼓舞完毕后,蒙山贼再次发起进攻,这次分作三路,两路从东西两面城墙的走道攻来,虽然说是两路,但因为走道不宽阔,正面敌人反而不多。最后一路,可以说是中路,从穆陵关的主大街杀奔而来。
作为沟通南北的主大街很宽阔,足足十丈宽,地面上都铺垫了青石板。
这很好的让敌人从容排兵布阵,蒙山贼将一排披甲长枪兵布置在最前方,穿戴的都是宋军制式的轻装步兵甲,所谓的轻装步兵甲就是只穿戴甲身,去了肩甲,头盔用厚布制成的范阳毡帽,也就是水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