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皇宋 >

第62章

皇宋-第62章

小说: 皇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你们的表现,也许就算你们没有这些事情发生,都不一定能够达标。但你们表现了一颗仁爱的心,在战场上,同袍可以安心的将后背交给你们,更不怕撤退的时候被抛弃!所以你们通过了!”赵禳微笑道。
七十名士兵都惊疑不定,不少人都喜极而泣。
那七千多失败的士兵都羡慕的看着这些人,不过这次很少人眼中有妒忌。过关了的一千二百多名士兵,也对此没有意见。正如赵禳所说的,这些人在战场上,都是可以把后背放心交给对方保护的同袍。没有人会不喜欢这样的同袍。
韩平看向赵禳的目光有些不同了,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王爷呢?无知?但这一手立刻拉拢了这七十多名士兵的心。有人情味!这虽然对于铁血的军队而言不大好,但却是容易获得对于下层士兵的好感。
这个时候,赵禳却又拿出一份文书,这次不再是李礼仲来宣读了,而是赵禳自己宣读。这就已经决定了这一份量,而且这次的人数并不少,足足一百二十多人。
无论是赛跑中淘汰的,还是赛跑中成功的,都目光不怀好意的看着这些人。他们为自己感到不甘心,凭什么自己跑死跑活的,这些家伙却过关了呢?

第120章选兵【下】

这次就算是韩平派下去的军官都压不住下面的士兵了,毕竟谁希望有人走后门的?
“王爷,他们凭什么进去啊?”
“就是啊!王爷,我可是记得他们都是走的很后的!”
“俺不服!”
“咱们要公道!”
韩平等人登时心头一紧,两个叫他们心悸的字样出现。兵变!
这个时候,没有领过兵的赵禳反而比他们还要冷静。霍然举起右手,赵禳带来的五百名王府侍卫宛如做过无数次预演一般,立马齐齐拔出腰刀,“锵!锵!”的刀吟之声不绝于耳,在猛烈的摇光下,腰刀发出白晃晃的刀光,声势是如此的震慑人心。
所有的厢兵这才记起自己的身份,他们只是厢兵,现在汴梁城内可是驻扎了十多万大军!而眼前这个人,甭说杀了他,就算是碰了他一根毫毛,怕也要无数士兵人头落地。
登时一个个明智的闭上嘴巴。当然了,这可不代表他们心服口服,只是他们敢怒不敢言。那被挑选出来的一百多名士兵,也一个个脸露局促之色。
赵禳却不理会这些人心中怎么想,只是很满意的点下头,对下方的一百二十多人和颜悦色说道:“你们之所以被选拔出来,因为你们在升起红旗后,依旧没有放弃,还在奔跑赶回来。你们有一颗不屈的心!”
赵禳说到这里,高声说道:“这就是第二和第三个条件,一个可以让同袍放心的忠义之心。一颗不屈的心!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放弃的心!”
这下子反倒是让所有人都没有话说了,他们真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不少厢兵士兵都倍受打击,原来认为是走后门的,想不到居然因此而被选上。
对韩平招了招手,赵禳问道:“本王见进来的时候,外面围住不少人,是什么缘故?”
韩平目光复杂的看了赵禳一眼,徐徐走上前,脸无表情的说道:“回禀王爷的话,现在汴梁城外聚集了大概十二万难民,但募兵只是要一万人而已,所以还有六七万青壮无所依。而他们大部分都想在朝廷下达新的招兵令的时候抢先一步,所以在兵营外徘徊。”
赵禳对跟随自己来的种世衡、王珪、呼延灼吩咐道:“你们三人到兵营外募兵八百,都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先登兵,每人发放五十石粮食、五十贯安家,待遇和禁军看齐!除此之外,还招募五千杂役,杂役每人每月一石粮食、二百钱。”
“诺!”三人都应诺一声,下去按照赵禳的吩咐行事。
先登兵便是敢死军,先登原本是用于在攻城中,第一波攻打的敢死军。在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死亡率非常大,更别说作为第一波进攻的,死伤率定然高居全军最高。慢慢这个词就用到了其他地方,也成了伤亡率大的代名词。
虽然先登兵危险性很大,但对于已经居无定所、一无所有的难民而言,这还是一条不失可行的道路。特别是六七万青壮当中只是挑选八百人,相当于百里挑一。
很快就挑选满了八百人,杂役待遇虽然不算好,但也不算差,特别是对于目前可谓需要一份养活自己和家人工作的难民而言。
赵禳将自己带来的五百王府侍卫中的二百人打散,分入二千厢兵当中。每十名厢兵一名王府侍卫。以王府侍卫为什长,至于原来的什长则是提拔上来,当副五十将,或者补充到赵禳的王府侍卫当中。全军编为五营,分别为先登营、效死营,此二营兵力都不多,各自只有四百来人。余下两人超编的,各自七百人,分别为甲一营和甲二营。
先登营指挥使为呼延灼、效死营为王珪、甲一营指挥使为厢兵指挥使辛卢荫、甲二营为厢兵中的都头张猛。张猛此人虽然是都头提拔上来的,但人如其名,凶猛异常,赛跑第一不说,长的人高马大,使用的武器居然还是唐朝时候盛行的陌刀。
据说祖上还是安西都护府的军官,家中有着当初留下来的陌刀战法。
最后一营,则是赵禳亲自担任指挥使,命名为铁甲都,由三百名王府侍卫组成。一百套步人甲都装备在铁甲都上,除此之外铁甲都还有赵禳花费重金买来的五十匹马,注意是马,不是战马。宋朝的马很是金贵,一匹就要二十五贯!而且还是民间的马,如果是战马,要三十五贯左右。
而一匹马每天吃的草料,相当于一名士兵吃的粮食三倍重量,对于后勤压力可想而知是多么重了。为此赵禳也只是买了五十匹,压力太大了!
第二天赵禳清早就出发了,宋仁宗亲自带着几名宰相来送行。当然了,张士逊托病没有来,只有李迪和王德用来,王德用谨小慎微,不敢和赵禳多说什么,李迪则是一脸我不爽的样子,看了就感觉膈应,赵禳连和他客套都觉得浪费时间。李迪也高兴自己在一边安安静静的,他也就是来当摆设的罢了!
大概是感到一些内疚,宋仁宗当场颁布圣旨,给予了赵禳一个禁军番号——胜捷军。赵禳倒是想不到,他第一个得到的番号,居然是日后史称奸佞的童贯亲军的番号。
赵禳虽然有些惊讶,但并不迷信,认为这会给他带来不好的运气。当下欣然接受,自然了挑骨头的绝对少不了,比如赵禳这次招兵超过二千五百人,兵力近三千人。
宋仁宗也懒得理会了,一份份奏折都留中不发。再加上赵禳已经远离京城了,这风波才持续了三四天,便平息下来。毕竟天下间的大事,可不就只是一个赵禳的问题。
再说赵禳,带着小三千兵马,五千民夫(另外两千是朝廷配发的)朝济州治所巨野而去,漕船会将这次赈灾的粮食送到这里存储,剩下的就要靠赵禳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沿途更是遇到不少盗贼,不过都是十来二十人,少的更是只有三四人,根本起不到练兵的作用。

第121章牛背贼

临近济州的时候,赵禳却意外的得到一股巨贼的消息。
此巨贼名为牛背贼。他们的据点位于濮州、济州和广济军交界处有一座小山,名牛背山,山势颇为险要。早在三四年前,这里便已经有三四股盗贼村长,人数最大的那一股达到三百人左右。
不过这些盗贼所在的位置太好了,二州一军的交界处。如果广济军来讨伐,就到濮州或者济州逃窜,濮州或者济州派兵讨伐,他们也如此躲避。也许有人奇怪了,难道当地官兵不会联合剿杀,或者过境追杀吗?
这就是宋朝的一个特色,对于兵事上的事情有着他人难以想象的敏感神经。为此皇宫失火,因为来不及轻视皇帝,某长官擅自调动不是他下属的附近禁军救火,事后居然是功过相抵。这可是皇宫大火啊?皇宫是什么地方?可以说是大宋的象征之一。
皇宫都如此了,下面的人怎么敢越境追杀啊?万一吃不了羊肉,烦热一身骚,那找谁去哭诉啊?
至于二州一军联合围剿,朝廷方面更加不会答应,因为这牛背山的山贼才多少?最多的不过是三百人,少的三四十人,加起来也就五百出头。需要如此大的规模围剿吗?
这可是山贼,不是什么叛军,战斗力差的和乡兵差不多一个等级,朝廷如此重视才奇怪。
最重要的是牛背贼并没有做下什么太大的案件来,这牛背贼便就这样,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存活下来。
为此这个怪异的情况延续了十多年,而最近因为大灾的缘故,牛背山却意外的统一,并且号称拥兵五千。实际青壮也就二千左右,其他多半都是老弱病残。现在正在附近一带攻城掠地,当然了,这个城其实也就是一些小村庄、小镇之类的,县城他们都没有能力动。
“就这股!立刻派探马去打探他们的行踪!”赵禳兴奋的一拍几案,重重的说道。
通判种世衡仿佛早就知道赵禳会这么说的,露出一抹微笑道:“下官刚才已经让(李)礼仲都将派出探马去打探,按照时间计算,应该快有情报回来的了!”
种世衡话音刚落没有多长时间,便在外面听到一声昂扬悠长的声音:“报!”
赵禳立刻让人掀起帐篷布门,好叫外面的探马进来。
只见一名风尘仆仆的探马快步来到赵禳跟前,单膝下跪禀报道:“禀王爷,刚刚探得牛背贼情报!他们正在三十里外,攻打一座名为东口的小镇,人数怕是不下三四千人!”
种世衡在一边说出自己的意见。“人数如此多,怕是倾尽全力了,不过青壮应该不多!”
探马回答道:“正是,小的虽然只是在二三里外观看,但也看得出青壮并不算多,老幼、青壮大概各自一半。”
赵禳若有所思的点下头,过了半响,问道:“装备如何?小镇的情况如何?”
“小镇情况不容乐观,小的在外面观看了半个时辰,发现小镇已经部分墙壁出现裂痕。另外牛背贼已经发现小的,小的在离开的时候,他们还在西面挖壕沟。”探马一五一十的禀报道。
赵禳闻言心中已经有些叹息,这探马果然是不够专业,在平原上,还是在自己的地盘上,都不知道一点掩饰。如果他从东面离开,自然会绕一个大弯,这不就可以误导了这些牛背贼了吗?
想虽然是如此,但赵禳知道现在不是呵斥他们的时候,应该给他们鼓励,毕竟这些骑兵都是新近组成的。坦白说,与其说他们是骑兵,还不如说他们是骑马步兵,个个都是粗通马术而已!
“你干的很好,接着说下去!”赵禳露出鼓励的表情,微笑说道。
探马神色露出按捺不住的激动表情,但语气还是保持一定的冷静,回答道:“回王爷的话,这些牛背贼装备很差,只是装备有弓箭,而且都是猎弓一类的,最多也就射出三十步的距离!有效射程也就是二十步左右!武器方面,多是枪、棒。盔甲也只是那么几件,而且还是皮甲、纸甲之类的。攻城武器之类的,更是简陋,只是有攻城梯、撞城锤这些,而且看得出都是新近打造的。”
赵禳心中已经有定计了,立刻下令道:“来人!命令王珪部立刻出发东口镇,两个时辰内务必抵达!完成不了,官降一级!”
顿了顿,赵禳接着说道:“铁甲都、先登营准备出战,余者留守营地!”
本来扎营休息的大军在命令下达后,以惊人的速度运转起来,虽然有些凌乱,但经过七八天的训练,还有赵禳下放基层的禁军调度,大军出发了。
三千人当中留下种世衡和辛卢荫所部、张猛所部留守,除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