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砂满园 >

第75章

砂满园-第75章

小说: 砂满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铮脑海里却浮现沈时运一副文艺青年的忧郁样,还有那一言不发,却露出悲哀冷漠神色的样子。

    她潜意识里一直以为紫砂这种东西是纯粹的,单纯美妙的,真正的紫砂艺人对其应当怀有一种忠诚和执着,如果用它来耍阴谋诡计。那实在是……

    她心底渐渐涌起一股无以名状的失望。

    杜仲回到了泥场,尹琪也不时过去坐镇,一些最不安分最不务实的人被辞退回去。五十个人一下子缩减到三十来个,球山泥场霎时冷清下来,但做事的效率却提高了很多。

    在看到孙航正跟着尹琪做事,并且尹琪隐晦地提起自己之所以提携孙航有苏铮的一份功劳之后,姜师傅对苏铮的态度一下子好了起来。如果说之前是多云。此时就是万里无云的晴朗,但凡苏铮问的,他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平时也会告诉她一些要点,苏铮渐渐学到了很多东西,甚至连紫砂泥也能上手碰碰捏捏了。

    姜师傅见苏铮是真心学习。意外之余倒也觉得欣慰,常趁人不注意,偷偷拿些泥头边料给她:“自己拿着捏。熟悉熟悉泥性,但别让人看到了,也别让人看到你动制器工具,你知道,我们这一行规矩多。”

    没正经拜过师。没堂堂正正地进入行内,有些东西不能碰就是不能碰的。

    不过像日月陶坊那样的选拔却不在此列。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规矩。难道那些世代做这个的家庭,孩子还没长大还没正式学习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能碰?又有谁能肯定地说,今日那些大师里头就没有野路子出身的?

    姜师傅算是在打擦边球,没人发现和嚷嚷就没有问题。

    苏铮很感激他,没事的时候就独自躲到没人的地方把玩泥团。泥场五位师父洗手、洗工具的地方水用个破陶缸接着,她隔几天会去缸底抠一次,总能抠出一团湿巴巴的泥团,慢慢蓄着,变成了大泥团,成为她苏铮的私有物。

    就这样,泥场和家里她都不时地练练,从最初常常捏散捏碎,到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形状,再到可以像模像样地捏出事物来。

    之前就说过,她的动手能力很不错,第一次就捏出了一座小房子,虽然那大部分只是一个偶然。

    她把自己捏成型的东西给姜师傅看,姜师傅看了默然无语,半晌才是一句:“你兴许是个有天赋的。”

    驾驭紫砂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那泥到了苏铮手里,却会变得很听话。

    苏铮想用上工具来试一试,看自己能拍打出个什么东西来,因此常常虎视眈眈地盯着姜师傅吃饭的家伙。

    察觉到了苏铮的蠢蠢欲动,姜师傅犹豫再三,最后道:“那你试试吧。”

    这个下午,姜师傅把苏铮叫进制作室,关上门,让她坐在工作台的前面,指着排成一溜的各式制器成型工具说:“我先给你介绍一下这些东西的名称和用途。”

    他拿起一个圆柄,前头是一扇柱体的褐色木质工具:“这叫木搭子,是成型中的主要工具,用来……”

    “轰隆隆——”

    一声响雷让姜师傅和苏铮全都僵住了。

    本来就有种做坏事的心虚感,现在是老天来指责了?

    姜师傅的表情一时变得无比精彩,张了张嘴,此时又有一道雷电在天边闪现,刺亮的白光从窗户外射进来,一瞬间把两人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外面有人喊道:“春雷!春雷啊,要下雨了!”

    莫名其妙地兴奋着。

    随即有人惊喊:“哎呀,摊场上的泥矿!要赶紧收起来!”

    姜师傅这才反应过来,忙道:“我们也快去帮忙!”

    两人急忙跑出了制作室,外面正好站着人,看到他们从紧闭的屋子出来,蓦地张大嘴巴。

    姜师傅窘迫。

    师傅带着学徒悄悄躲起来教一些重要的手艺,那是常有的,但问题是苏铮是个姑娘家,还是个年龄不小的姑娘家,这件事本来是大大的不妥的。

    不过现在也不是尴尬的时候,他朝那人喊:“还不快去摊场帮忙!”

    “哦,对,对!”

    跑到摊场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收拾泥料了,尹琪和杜仲也都在指挥众人,杜仲喊道:“先把那些快要能研磨的收起来,刚开采出来的不要管!”

    尹琪也道:“春雷都打下来了,这春雨一下不知道要下多久,捡要紧的先收!”

    一边喊着一边拿了把大铲子和众人一起干。

    大家大感意外。

    尹琪毕竟是东家的少爷,虽说有人隐约知道他是私生子,但东家的人纵然是私生子,那也是要比一般人尊贵的,因而大家都很敬畏他,没想到他居然能和大家一起干这样粗贱的活。

    气氛一下子被带动起来。人们用扫帚扫着,用铲子铲着,用手捧着,急急忙忙地装了一筐又一筐石料,每装满几筐就有那强壮的挑着撒开腿往仓库里跑。

    另外还有人拿了勉强可以防水的油布,将一些暂时收不到,又比较重要的泥料先盖着。

    虽说球山泥场现下不景气了,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曾是大规模泥场,如今既没关门大吉,就要担任着供给外面永年的各个作坊泥料的重任,所以摊场上的泥料那是相当多的。

    风化到各个程度的都有,摊成一片又一片。

    苏铮一到就要去帮忙,杜仲忽然一拍手掌“啊呀”叫起来。

    大家都惊讶地看着他,他说:“前天龙窑修葺了一遍,顶上大敞着等着风干,要是雨落下来……”

    有人问:“顶上不是还有棚子吗?”

    一人为杜仲回答:“棚子好多年没修,眼看着就要塌下来,杜掌柜命人拆了重建,现在还没完全搭好。”

    “那木匠们应该还在那儿吧?”

    “天罡窑记的龙窑顶棚也无故塌了,木匠被叫过去了。”

    就是说龙窑现在没人看守?

    “啊!”问话的人便嗫嗫地道:“都两天了,龙窑该干的地方都干了,应该没事吧?”

    “就怕哪里没干透,要是被淋坏了……”杜仲皱紧眉头。

    出了二月这龙窑就要开烧的,到时候外面作坊的东西会拿过来烧,要是龙窑不能用……

    他简直不敢想下去,和尹琪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的凝重。

    永年有很多条龙窑,这条不能用,去别处安排一下,也不会有妨碍,但这对他们两个却有很大的影响。

    都是刚到任不久的,都是挤掉了姚全才坐稳位置的,结果一来就出了纰漏……

    尹琪扔掉手上的铲子:“我去看看!”又道,“来五个身高体壮的!”

    杜仲赶紧道:“五个不够,去十个!遮盖用的茅草都在龙窑边上靠着,就为了防雨的,过去盖上就行了。”

    “哎!”尹琪头也不回地带着人离去。

    苏铮看着他们飞奔似的团团背影,忽然不知哪来的冲动:“我跟去看看。”话音未落人已经跑出去了。

    “苏……”姜师傅徒劳伸着手,叹了一声,对杜仲说,“龙窑要紧,我也跟着看看吧,那些人不知道哪些位置是顶重要的。”

    杜仲深有同感,点点头:“劳烦了。”

 第一百一十章 春百雨



    龙窑距球山有一定路途。

    众人一路狂奔,远远看到临河一座坡度小山坡上,卧着一片低矮建筑,其中一条灰白色的长筒状弯形建筑尤其显眼。

    坡度小大上小,约有五十米长,恰如一只卧着的大烟囱。

    飓风卷集着乌云自天边遥遥地摧压下来,闪电如蛇在越发灰沉的天空里猝然劈落,轰隆隆的雷声响得越来越急,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这条龙窑显得那般渺小而脆弱。

    有人啐了一声,咒骂道:“这才二月里,什么个雷打得这么急!”

    “快上去!”尹琪体力不大好,跑在后头和姜师傅齐肩,连苏铮也超过他许多,他的嘶喊在风雷中没有几个人听得到。

    但所有人都不需要指挥,抢着爬上山坡,一个年纪大些的不忘提醒:“绕开那些大树走,小心给雷劈了!”

    这真是个笑话,如果不是都跑得气喘吁吁,气氛又不对,大家一定会被逗笑。

    苏铮踩着一块大岩石蹬上去,不经意往山脚下的河流望了一眼,一直非常温顺的河流此时打着旋,湍流所过之处激越着令人惊骇的力量。

    河流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沉浮。

    苏铮望了一眼就收回目光,努力向上攀爬。

    大概因为龙窑正在整修,山路边堆放着许多砖石和木料,完整的破旧的都有,有些是从上面被风吹落下来的,若是不足够小心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击中。

    龙窑下方的院门大开,大家一拥而入,只见里面有一大块较为平坦的地皮,竖着好些间屋子、杂物,龙窑从此处一直往上攀爬,顶上遮风挡雨的棚子才搭建了一小段。瓦片则是一律未盖上,整条龙窑几乎都是光溜溜的,看上去可怜无比。

    豆大的雨点开始从天上砸下来,大家嗡嗡议论着,有的抱了靠在一旁编织好的茅草,有的架了梯子,合作着往龙窑顶上盖,姜师傅气喘吁吁地赶上来,指点大家从哪里开始盖起。

    苏铮和尹琪就站在底下递茅草,看到盖上去的茅草很容易就被吹开。她想了一下,拽拽尹琪:“找找有没有绳子,从龙窑两边绑下来。把那些茅草固定住。”

    尹琪一想有道理,两人到处乱窜,找来不少麻绳,接成一根根长的,让盖茅草的人从顶上抛下来。两头不是在木桩上绑紧,就是系上大石块固定。

    忙活了一通,等整条龙窑盖了个七七八八,雨势越发凶急,所有人莫不是被淋了个满头满脸,姜师傅大喊一声:“大家进窑里躲躲雨。去两个人到那边柴房里抱几捆松枝过来,我们先烤烤暖和。”

    大家跟着姜师傅从窑门里进去,只见里面堆满了杂物。雨天浑浊的视野里,依稀可见整个窑身形如一个拱形隧道。高度约有两米,宽度稍微小一点,通身以土砖砌成,一下子进来许多人。本来就不大的空间更显得狭隘昏暗,不能得见全貌。

    置身窑中。外界的雨声便只剩下一片轰鸣的嘈杂,入口倾泻而下的雨帘仿佛把外界和这里分隔成两个世界,望出去至于灰茫茫一片。

    姜师傅看她好似出了神,略带担忧地拍拍她:“傻站着做什么,雨水都打到你身上了,还不快躲躲?”末了又问,“别是淋出病来了吧?”

    有人就笑:“姜师傅,就是要淋出病也没这么快呀。”

    姜师傅就唬那人一眼:“怎么说话的呢!”

    苏铮回过神来,转头一看,身后窑壁上隔着一米多的距离就开了一口洞口,两边都是这样,她问:“这些洞是做什么的?”

    姜师傅解释道:“那些洞叫鳞眼洞,投放柴料用的。”

    苏铮视线在窑里转了一圈,指着深处码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矮圆柱状的坛子:“那又是什么?”

    姜师傅看了一眼,下意识地回答:“哦,那个呀,那些缸坛子叫匣钵,也叫掇罐,能封口的,烧炼紫砂器的时候,紫砂器就装在这些匣钵里烧,以免飞釉。”

    苏铮还想问“飞釉”是什么意思,姜师傅突然反应过来:“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闲情问这个,你真是学痴了。”

    苏铮呵呵笑:“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