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侯门嫡女 作者:一枚铜钱 >

第124章

侯门嫡女 作者:一枚铜钱-第124章

小说: 侯门嫡女 作者:一枚铜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婢女驳话:“这可未必,四姑娘可聪明着呢。嬷嬷可见过哪个婴孩像姑娘这样的,人来了便哭,没人时半句哭声也没。半夜尿湿了裤子也不嚎,天亮了我们一露脸,她就哭起来了。长大了必定乖巧。”
  她这倒没反驳,话确实如此,这样的孩子也招人疼,她带了那么多个孩子,只她最让人放心。一个晃神,手里的哨子已经被安然抓了去,拽在手里不放,放嘴里吹了吹,竟吹出了声音,随后便听她咯咯直笑,模样俏皮得很。
  沈氏从外头回来,见她笑的欢喜,也没接过来,由着她玩去。
  宋嬷嬷起身请了安,笑问:“夫人忙了一日,先歇歇吧。四姑娘正长身子,越发的重,抱着会累。”
  沈氏笑了笑,接过婢女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才道:“自从有了安然,家里大小事都是阿蕊打理,安逸的太久,如今接手回来,似乎比以往更累了。”
  宋嬷嬷嗓音微低:“早就该把府里的事接回来了,那周姨娘,越发不像话,真当自己主子,夫人还是看着些。若不是她如今又有了身孕,怕还要虚情假意的说替夫人打理。”
  沈氏顿了顿,眉眼微挑,心下自有想法,面上却淡笑:“阿蕊不是那样的人。”
  宋嬷嬷暗叹一气,只道人她被人欺负了还不知道。末了换了话,问道:“今年中秋,夫人可要带安然姑娘去滨州?”
  沈氏叹道:“老太太信上说的最多的,便是安然,要是不让她见见,我们二房就罪孽了,旁人只会说,祖母要见孙女,我这做儿媳的偏不让。这帽子可戴不起。”
  越是大户人家,行为作风就越容易被人说闲话。她五年无所出,本就惹老太太不高兴,若不是因为她是继室,李二郎又有了子女,怕早就将她撵走了,因此行事非常小心。想着上回拒过老太太一回,这次总不会又要把安然留下吧,想到这,便不由苦恼。却还是得去打理举家去滨州团圆的事。
  却不想东西打点好了,因太后最疼爱的十公主在八月十六日出嫁,宫中设宴,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携夫人赴宴。翰林院素来是官品低而职权重,故并不算官阶,全都需赴宴。沈氏便趁机和他说了心事,李仲扬也略有担忧,便让下人快马加鞭告知老太太,等逢着有空了再过去。
  一时气的李老太又是几夜睡得不香,只道是他们两人怕自己强留安然,更是嫌弃二房。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章  中秋腊月

  作者有话要说:  
  饮一壶桂花酒,吃一块桂花糕,赏中秋明月,已是一件约定俗成的美事。
  十五月圆,月光清冷而皎如白雪,倾泻院落,映照在围墙下整齐的翠竹上,光影斑驳稀疏,本是幽冷之景,却因频繁有人来往,不显得冷清,倒涂添了一种诗意。
  下人早早在后院摆上果珍糕点,冷酒是给不喜热食的李仲扬备的,温好的酒是给家中妇孺所备。
  安然早就喝过百岁酒,吃过百岁鱼。可说是喝酒,却不过是沈氏拿筷子沾了点酒,在她唇上抹了一下。说是吃了百岁鱼,也是沾了下唇。酒香鱼香却不能入口,心中甚痒。
  桂花酒香隐约飘入鼻中,她探头使劲往石桌那边看,沈氏以为她饿了,便让奶娘抱她去喂食,顿时哭笑不得,只好喝了满腹奶香。
  将孩子交给了奶娘,沈氏身边一空,去寻安宁的踪迹。
  李仲扬崇尚以自然为美,因此建这宅子时,挖至深处有大石阻碍,他也不让人挖走,而是改变院落格局,将石头留下。既可以观赏,又让人随处可坐。此时安宁正托腮坐在不远处的石头上,又安静又寂寞。沈氏看得不由愧疚,作为母亲,她到底还是更疼爱自己的幼女。
  安宁小小的背影无助又落寞,沈氏立刻想起容翠。她死前不是求自己好好照顾安宁,而是让她好好照顾自己,手段果敢些,态度强硬些,不要再让人欺负。为仆一世,都如此为她着想。
  沈氏起身走到安宁一旁,俯身笑道:“宁儿怎么坐在这吹冷风,跟娘去吃糕点,桂花糕好吃得很。”
  安宁梳着双丫髻,仰头看去,分外可爱,小脸却挂着可怜之色:“娘要抱着妹妹,宁儿在这坐着就好。”
  因坐的不远,这话让周姨娘听见了,不由瞅了一眼,轻笑:“这小丫头是吃醋了么?”
  安宁佯装没听见,她就是吃醋了又怎样。她前世二十岁便被查出罹患癌症,苦苦熬了五年,身边亲人纷纷离去,丢下她一人孤独离世。阴差阳错又成了个婴儿,她只当自己忘了喝孟婆汤,人生重来,生母却又抛下她。幸而沈氏疼她,可偏又多了个瓜分母爱的,教她怎么能不讨厌安然。
  愤愤想着,小小的身子已经被揽入一个温暖的怀中,沈氏说道:“娘喜欢宁儿,也喜欢然儿,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女儿。若先出世的是妹妹,娘也会疼后出生的你,宁儿可明白?”
  安宁在她怀中不动弹,小小的胳膊环住她的脖子。安然还小,长辈疼爱幼儿自古都是如此。只是她不甘心罢了,明知道不是自己的,但是拥有的久了,被人夺去,却又不愿意。她只是太想得到这久违的温情呀。
  一旁的奶娘笑道:“约摸是平时夫人的宠爱都在三姑娘这,如今把这份疼爱全给了四姑娘,即便是个孩子,也会难过吧。”
  沈氏想着也是,抱着她回了石桌旁,把她放在膝头上喂桂花糕。直到见她笑了,心下愧疚才少了些。
  夜里风凉,周姨娘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便起身先告退了。过了一会孩子也犯了困,这赏月便结束,各自回房。
  只留下满地银霜,满院的寂寥萧索。
  
  腊月天,京城百姓一早起来,满城银白,雪似软絮一夜铺满屋顶瓦砾,大街小巷皆是不见原貌。
  寅时刚到,李府下人便起身清扫门前积雪,院子里的石子路也一一扫净。天一飘雪,便意味着快过年了。
  李府莫管家已经依照吩咐,开始分派婢女清扫屋子院落,尤其是宁馨院的三间大房,两间小房要打扫仔细。那是给来京城过年的李世扬一家准备的。
  李家大郎李世扬在滨州做知州,平时少来李二郎家中走动。中秋未聚,李大郎就想着过年举家回京城,一同祭祖。李老太素来听他,也没异议。
  只是李世扬的妻子韩氏不喜,即便她是李二郎的嫂子,辈分上是要大些,但毕竟是在别人家里,总有些寄人篱下的感觉。况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李仲扬的翰林身份要比李世扬好太多,面子上就比不过沈氏。
  莫管家分配好了任务,便去向沈氏禀报。周姨娘也正好来请安,因怀了六个月的身孕,行动有所不便,沈氏让她不必请安,可李家统共就两个姨娘,何采是不会来的,周姨娘可不敢,传到外头别人指责的不会是沈氏,而是她。
  沈氏无法,便让她晚些起身也无妨,因此推到了卯时。
  十个月大的安然已经可以说话了,虽然还有些吐字不清,但至少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不用闷着。唯一不好的就是她现在的食物还是奶水为主,有时候会喂一些米粉和山药粉。肉呀肉呀,什么时候才可以吃上肉呢。
  周姨娘有了身孕,待孩子都温和了许多。见她直勾勾盯着沈氏的碗,不由笑道:“明年四姑娘抓阄,指不定会往吃的东西扑去,从她睁眼开始,盯的最多的,便是那些吃吃喝喝的东西了。”
  沈氏放下枸杞枣子羹,摸了摸小床上的安然,笑问:“然儿想吃什么呀?”
  安然立刻说道:“肉、肉。”
  满屋的人扑哧笑起,李瑾轩放下勺子,冲安然做鬼脸:“羞,羞,牙都没长齐。”
  安然鼓起腮子,小拳挥了挥:“肉、肉。”
  李瑾良向来是哥哥的小跟班,也朝她挤眉弄眼:“羞羞羞,以后肯定特能吃,吃成个大胖子,没人敢娶。”
  安然回道:“二哥,胖,胖,胖。”
  一屋的人笑的不能拢嘴,宋嬷嬷说道:“若是真长的像三小姐,就是个美人,三小姐也喜欢吃,却偏是吃不胖的身段。”
  一个老嬷嬷也说道:“三小姐长的像年轻时的老太太,漂亮得很,四姑娘也定会是个美人,到时上门提亲的人,怕要踩破门槛了。”
  沈氏听了,一面喜一面忧。周姨娘自然知道她愁什么,便笑道:“别逗妹妹了,快吃饭,吃饱了就快去学堂,祖母来了可是会考你们的。”
  这话果然奏效,两人一听,急忙吃完去学堂了。
  安宁喝完粥,沈氏拿帕子给她抹去嘴角的脏东西,笑道:“宁儿来年也可以上学堂了。”
  自中秋过后,安宁对安然也少了些敌意。沈氏也更加疼她,免得她又多想。
  安宁想的也不多,只要沈氏对她好,只要安然不瓜分完她的宠爱,就足够了。
  大年三十,老太太和李大郎一家回到了京城。
  最前头的马车坐着李老太和李大郎、妻子韩氏及两个嫡子。中间的马车是妾侍庶出儿女,最后一辆装着行囊。
  李世扬许久没回京城,马车一路往李府去,途径大小摊档,连吆喝声也觉亲切。看着夫君兴奋的模样,活似孩童,韩氏便说道:“让别人瞧见,还以为我们是外乡人。”
  李世扬笑道:“久居别地,确实像外乡人了。”
  韩氏见他不明白,又说道:“外头的冷风吹进里头,可别冷了娘,快放下帘子。”
  李世扬忙放好扯帘,又用脚踩住帘脚,免得冷风灌入。
  李老太笑道:“雪还未化,倒也不冷,你爱看便看吧。”
  李世扬说道:“晚上起了灯再看,应当会更好看些。”
  伏膝在韩氏腿上的嫡长子李瑾贺抬了抬头:“京城好冷,还是滨州好。”
  嫡次子李瑾璞可不在意天冷天热,只惦记着他今年的压岁钱能收多少:“爹爹,今年我又大了一岁,压岁钱要给多些哦。”
  韩氏立刻瞪了他一眼:“身为男子,怎能惦记这些东西,不成器。”
  李瑾璞立刻往李世扬怀里缩,他怕严厉的韩氏,反倒不怕爹爹,爹爹可疼着他。果然,李世扬笑道:“好,长一岁多一份压岁钱,和善也要更听话。”
  李瑾璞拍拍手,笑的欢喜:“听爹爹的话,听话。”
  韩氏拿这两人无法,抱着幼小的女儿忧心,担心儿子再这么教下去,又要变成第二个老老实实的李世扬。她倒不是嫌弃自家夫君,这样老实性子的男人可靠得很。只是太过庸庸碌碌,官场上也不惬意,守着个五品官做了那么久,也不见得有升官的可能了。大房比不过二房,面子上就过不去。偏他一点也不在意,还常为有这么个有能力又聪明的弟弟骄傲。
  呸,能在翰林院中混的那么好,敢说没有一点猫腻么?韩氏可不信,回京前趁着快过年,让李世扬给滨州官员四处送礼。反正朝廷在这种时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也不怕夫君落下个贿赂的罪名。要是能调回京城,她的娘家也可以使上一分力了。
  马车缓缓停下,李世扬下了车,抬头看去,只见门口牌匾所刻的“李府”字体刚劲而俊逸,十分醒目。
  


☆、第九章  团年抓周

  李仲扬回到家中已是傍晚,明日便是正月初一,需要在新年来前将旧案文档整理妥当,比平时忙了许多。下人在门外侯了许久,也不能入内。这一出来,听见大哥李世扬来了,立刻赶回来。
  大年三十,一家团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