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腹贵成双 >

第83章

腹贵成双-第83章

小说: 腹贵成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子不夺人所好,郡王妃的好意我心领了。都怪我多嘴,又耽搁了你这么些时间,怕是郡王那边等急了,你还是先进去陪他吧,不必再送了。”沈侧妃说道。


“嗯,那我就送您和二哥到这了,你们慢走。”林迅乔果然只送他们到外院门前,随后就吩咐多禄送他们母子回西侧院。


回到内室,元惊澜正冷凝着一张俊脸,望着床榻发呆,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林迅乔走过去握住他的手,问:“你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


元惊澜长叹一口气,沉痛地说:“我觉得二哥和侧母妃似乎知道内情。”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今天咱们这一番试探也许已经让他们起疑了,若真是如此,他们暗中必定会去调查一番的,暗卫那边得让他们盯紧了。”林迅乔好看的嘴角微微弯起,眼中闪着嗜血幽光。


回到西侧院的沈侧妃母子这会也关起门来,说起了悄悄话。


元铭宣略感不安地说:“母妃,你说他们会不会查觉出了什么?我总觉得三弟腿伤一事很是蹊跷。以他的身手要制服一匹惊马应是游刃有余的,怎会那般不小心就被马踢倒的梁柱给砸伤了。还有三弟妹突然迷上养花一事,也太过巧合了,那么刚好,咱们今儿过去就遇见她动土清理那些花了。我总觉得整件事就好像是个圈套,在引我们入局。”


沈侧妃静默片刻,斟酌道:“可我瞧着又不太像。他们两夫妻应该是不知道那两样花草的明堂的,这东西便是在摩罗国也只有几位皇室贵族知道,更遑论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们了。适才你也看见了,郡王如常地喝下了那杯茶,而且郡王妃并不是清理了所有的花,大部分不是还留着么。”


沈侧妃略一沉吟,接着说:“至于你说的郡王断腿一事,流民区那边龙蛇混杂,有人借机闹事也属正常,据说每天都有当职官兵受伤。郡王又不是什么三头六臂,偶尔着了道也不足为奇。至于郡王妃养花一事,你就更是多虑了。想当年我进府时日子无聊难过,每日也是靠养花喂鸟打发时间的。直到后来有了你,这生活才有些盼头。郡王白天都不在府中陪她,她是新嫁妇不需打理府中中馈,狂澜居的一应事务又都将交了身边的几位得力助手,这日子自然是闲得发慌了。”


听沈侧妃这么一说,元铭宣觉得也颇有些道理,只是还是谨慎些好。他垂首应道:“娘亲说得有理,不过兹事 大,孩儿觉得还小心些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哪。”


“嗯,你若是实在不放心就告诉那边一声,让他们去查看一下有没有咱们遗漏的地方。既已走到这一步,咱们无论如何也回不了头了,不能临了了才功亏一篑。”沈侧妃赞赏地看着元铭宣,笑道。


论心思头脑自己的儿子哪一点也不比世子和郡王差,可惜就是运气差了点,没有托生在王妃的肚子里。若不是因为这个庶出的身份,他何置于被压制得满身才华无处施展,一辈子注定只能缩在这一方天地里碌碌无为。


他要是个蠢笨的就算了,那她也认命,愿意陪他过完平淡安稳的一生。可他偏偏聪明机灵,这般地有抱负和心计,自己这个做母亲的帮他争一争也没什么不对的。


元铭宣见母亲赞成自己的想法,当即磨墨提笔写了一封书函放至怀里,打算出府巡铺时交给暗中的接头人。


元铭宣虽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但王府的产业他是有份分的。瑞王爷怕三个儿子将来分府闹出兄弟阂墙的事,便在世子成亲以后就早早地将府中产业按照祖例分给了三个儿子。


只要元姓还是皇姓,瑞王府将来肯定是由世子元惊鸿这一脉代代相传的。而元惊澜是圣上亲封的郡王,他在京城是有自己的府第和封地,便是不拿瑞王府分的这些产业,单靠他郡王封地每年的收入也足够他这一脉永世无忧了。


按理说元惊澜成年后便可以搬出瑞王府住到自己的郡王府,只不过他想和父母兄妹在一处,所以一直没搬出去。


是以明面上,瑞王府现在是三房儿孙齐聚一堂,实际上内里已经分好了家,只不过大家还住在一起罢了。


其实扣除玉涵郡主和元婉清的嫁妆,元铭宣分到手的产业不可谓不丰厚,只要他们妥善经营,那些财富足够他将来的子子孙孙过上好几代好日子。


只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权势往往比财富更迷男人的眼。
  
第一百零六章 迷雾 
 
瑞王府三兄弟在斗智斗勇,进行侦查与反侦查之际,大皇子纳征季知妍为侧妃的事也正式经过礼部,下了文定。至此,季府又出现了一位皇家媳,虽然只是侧室,但地位也不低。
  
外界纷纷猜测季府与大皇子联姻的背后文章之时,最近一直不按常理出牌的元乾帝又丢出了一个响雷。
  
今儿早朝时,众臣发现一向康健的皇帝居然是由顺公公扶着坐上龙椅的。他青白着脸,宣了一道旨意,大致意思是他心疾复发,要先退居幕后休养,暂时由太子监国,瑞王爷任摄政王从旁协助打理朝政。
  
旨意刚宣完,一众朝臣你看我,我看你,眼里全是迷茫之色,谁也闹不清皇帝是想搞哪样。不过大数人还是猜测皇帝无意传位于太子,否则他就无需多此一举让瑞王爷摄政。
 
于情于理,皇帝病 不安,既立了太子那一定得由太子来监国,可谁都知道摄政王的实权是大过监国太子的,这实际上是等于让瑞王爷监国。
 
太子元承泽在朝堂上听闻父皇让自己监国本是欣喜若狂,随即听到瑞王爷摄政的旨意时,还没来得及收回去的笑就僵在了脸上。
 
他阴郁地往瑞王爷站立的地方瞥了一眼,心中暗恨:这个皇叔就是个油盐不进的硬石头,自己已经在他那里碰过好几次壁了,每每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是有他挡在前头,坏了自己的好事,当真是不除不快。
 
不论众朝臣怎么想,皇帝金口一开,绝无戏言。从明儿起,太子就要监国了,瑞王爷就是摄政王了。这一消息对大皇子一党和三皇子一派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文策站在太极殿中,悄悄抬眼看了一眼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他的脸色的确不好,面庞比从前削瘦了许多,往日里让人望而生畏的双睛好似蒙上一层灰,不再那般神采煜煜,整个人看上去就像是大病一场。
 
难道皇帝真的病重?文策抿着薄唇,思绪不停地翻转。依着太子阴狠不定、气量又小的 ,在他监国期间必定会公报私仇,大肆剪除大皇子和三皇子两派的党羽,借机提拔安 上他自己的人。虽说有瑞王爷从旁摄政,到底一个是储君,一个是朝臣,终需有别,太子若一意孤行,恐怕瑞王爷也拦不着。
 
下了早朝,每个朝臣都心思重重地往外宫外门走,即便是本该踌躇满志的厉驰等人也是愁眉不展的样子。
 
厉驰也在揣测元乾帝的心思,以他对皇帝的了解,他做任何一件事背后都有其深意,绝不是一时兴起。只不过他暂时也看不透皇帝的真正打算。
 
瑞王爷下了朝便被单独召进御书房议事,谁也不知道他和元乾帝这两兄弟关门说了什么,只知道三个时辰后瑞王爷出了御书房,他的脸色极其难看,如丧考妣。
 
众人不免猜测,难道皇帝真的不行了?这一念头刚浮现,顿时把他们吓得哆嗦。皇帝迟迟不愿立旨传位,若到时候突然撒手去了,这京城势必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大皇子府中,元承望捏着手中的杯子迟迟饮不下那杯茶。将它丢在一旁,他对下首沉默的众位幕僚说:“这事你们有何看法?
 
底下众人陆续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皇上恐怕不行了,让他尽早做好应对准备;有的说皇上只是小病,也许过一阵就康复了,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大皇子听来听去,没一个有实质意义的。他挥挥手,问一直坐着不开口的文策:“阿策,你有什么想法?”
 
文策沉吟许久,才说:“重要的不是我如何想,也不是您如何想,更不是众人如何想,而是皇上的想法。若大皇子问我眼下该如何做,我的建议是,脱去官职,做个孝子,进宫侍疾。”
 
“什么?脱去官职?在这个节骨眼上脱去官职,岂不是让太子一党更有机可趁了?”大皇子大惊失色地问。
 
文策轻微摇头,说:“便是您不脱官职,太子也不会放过这次削敌的机会。等他动手,还不如您主动请辞,届时以一个儿子的身份进宫侍疾,还能为您赢得一个孝子的名声。更重要的是眼下皇上的态度不明,咱们实在不宜轻举妄动。适才爷爷下朝时,让我给您带一个字,那便是‘等’。”
 
听闻自己一向信赖的外公和文策都是这么个意思,大皇子心中稍定,细细品味了一番文策适才话中的意思,终是决定按他所说的做。
 
太子监国的第一天,大皇子当朝做了一个让众人掉落眼珠子的决定,辞去官身,进宫侍疾。太子暗恨他事事抢先一步,心有不甘,执意不肯答应他的请求。
 
大皇子什么也没多说,只一个劲地磕头请求太子同意,当场血洒太极殿。太子迫于朝臣压力,最终只能咬牙应承。心下却将大皇子恨了个透顶,自己当众做了坏人,却让他白得了一个孝子的名声,真是打得好算盘。 

第一百零七章 十月流火 
 
转眼已入深秋,此时太子监国两月有余。元惊澜的腿伤也愈合了七七八八,不过只能下床轻微走动,还无法来去自如,更别提骑马当差了。
  
太子以元惊澜伤重需要静养的借口,收回了他手中的城门令牌,同时提拔了北靖将军府的二房三公子王梁,暂替元惊澜担任京畿卫长一职。
  
这个王梁也就是厉迪的亲妹夫,去岁年底太尉府二房嫡次女,也就是厉迪的亲妹妹,曾经在皇后娘娘寿诞上勇夺才艺比拼第二名的厉璟嫁给了王梁,北靖将军府与太尉府成了姻亲。
  
北靖将军府一门三房男丁,自祖辈起就一直驻守着大鹰朝的边彊。王梁的伯父王д浅邢谋本附倬佣罚缃裼胨某ぷ油醵啊⒁约鞍芡鹾萍赐趿旱母盖住⑹鋈芡踅辗质刈糯笥コ娜姹邚櫋
  
北靖将军府素来手握重兵,只不过一直是屯兵在千里之外的边彊,没有圣令号召不得擅自回京。若违此军律,轻则可判玩忽职守的重罪,重则视同谋反。
  
太子一党经营多年,在朝中笼络了不少文臣武将,就是差一名手握兵权的顶梁者。如今太尉府与北靖将军府成功联姻,无异于让太子等人如虎添翼。
  
自从太子监国以来,大皇子和三皇子两派的日子苦不堪言,虽说无人被杀头削职,但被降职和调职的大有人在,六部三卿的大部分重要职位基本上都被太子一党挤占了。
  
众朝臣原以为瑞王爷这个摄政王会干预太子的疯狂行径,却不想他好似什么也没看见一样,对太子言听计从,那态度分明就是将他当作未来的掌权者来对待的。
  
一时间朝廷民间议论不绝,纷纷认为瑞王爷是得了元乾帝的指令才对太子惟命是从。瑞王爷对太子的态度,背后其实代表了元乾帝的意思,依此看来,皇上似乎有传位于太子的嫌疑。
  
可前两年元乾帝一直对这个无德无才的太子多有苛责,甚为不喜,废太子另令他贤的传言也一直尘嚣甚上,难道元乾帝病了一场便改变了心意?或者是他从来就没有另令储君的打肯,一切不过是大家的一厢情愿?
  
且不说众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