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空间]农门锦商 >

第83章

[空间]农门锦商-第83章

小说: [空间]农门锦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出去,村里不少人涌过来报名,点种菜籽,那有啥难的?钱好赚还管饭,温家的饭菜足量丰富又可口早就传开了,再者他们也好奇这大棚里种菜是啥模样,抱这样复杂的心理,这些村民将温家小院挤得满满登登。

    好儿很意外地看到,小货郎家的大儿媳张华,邱三彪家的王月兰,也出现在报名人群当中。只不过,这两人的眼睛却骨碌四转,转的最多的方向就是自家通往菜园的木门,在看见木门上挂的锁,两人眼里流露出失望来。

    好儿撇撇小嘴,这两人是抱啥心思过来报名干活?早前听说,这两家合伙在易安县开店做生意,很是赚了些钱,不然常家要转卖那土地时,邱三彪家也不会拿得出那钱来想买。

    小货郎家本来就是村里最富有的,邱三彪如今也崛起迅速,村长、里正家都被比了下去。按说完全不缺这几十文工钱,那她们过来报名,必定是怀有异心了。

    这次报名,温氏同样做了登记,她的识文断字,人群中就有人窃窃私语,满脸的惊异之色,而那些早前来挑砖盖大棚的人,早已见识过,倒不显得有多吃惊了。

    报了名的高高兴兴地走了。轮到张华和王月兰报名,温氏婉拒给两人登记,张华满脸不高兴,质问道:“温慧娘,你不是要招人帮种菜籽吗?为啥到我和王月兰,你就不给登记了?你是瞧不起我们还是对我们有成见?我张华是哪里得罪你了?”

    温氏不为所动,淡然有礼道:“张华,我不给你们登记,有我的原因和理由。”

    “我的原因和理由也很简单,你们两家,在村子里如今是过得比较好的人家,不缺这几文工钱。不录用你们,是希望你们能把这个帮工的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

    “哟!这话说的多好听,比唱戏的还撩拨人。我家过得好那也是我自家挣来的,我缺不缺那几文工钱,你有什么资格来管我?金山银山那也是从几文钱堆起来的,我就是一俗人,学不来你那套虚伪做作拉拢人心。温慧娘,我就问你一句话,你今天录不录用我和王月兰?”

    温氏蹙了蹙眉,淡声而语气坚定,“不好意思,请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

    后面还站着三四个等报名的人,张华自觉面子失大,她恼怒地冲着温氏拔高声音道:“好,好,温慧娘,我算是记住你了!我好心好意来给你家帮工,你不领情就算了,我是哪辈子犯了你,用得着这么给我抹脸?我这是热脸贴冷板凳我,别以为你会种几个菜就啥了不起,就你这样待人还能开店,我呸!那些人是瞎了眼,我可没瞎,我就等着看,看你的铺子火锅城是怎么倒闭的!月兰,咱们走,多站一会我都觉得恶心!”

    这两女人,一个怒气冲冲,一个仍然似笑非笑的脸,一前一后走出了温家大门。温氏摇了摇头,继续给后面的人登记名字。

    好儿十分无语,天下之事无奇不有,天下之人也是无奇不有啊,报名找活儿干还能这么着的,她算是长了见识。

    “慧娘,你别理张华那婆娘,她现在是眼高望过顶,有几个臭钱就不知自己姓什么了。”二崽子娘对温氏说道。

    刚才温氏和张华的争执,她亲耳目睹,凭良心讲,温氏那么说没什么不对,他们两家在易安县开店做生意,据说都赚了不少钱,小货郎家本来就是村里最富有的,如今更是买地加盖大宅院,显然成了村里的大地主,邱三彪家紧跟后头,如今也买了地,盖了新房,成为村中的小富户。而他们这些人家,还只能勉强吃个饱,想添置点啥东西,想多吃上几顿肉,那是想都别想。

    另外三个妇人也纷纷附和,有一个还说起了张华虽然有钱,为人很是小气计较,这时候,从大门外匆匆走进黑五娘和另一个面生的妇人。

    “慧娘,你还招人吗?你帮个大忙,也给崔六娘一份活计吧,六娘是上岭村的。”黑五娘说着拉过那妇人,一脸期待地看着温氏。

    这妇人蓝布包头,面黄肌瘦,全身上下没一处不补丁,她个儿高挑,因为太瘦,就跟竹竿似地。好儿在一边看着,心里低叹一声,又一个苦命女人!

    温氏看到这妇人,也很是同情,问道:“你种菜怎样?”

    黑五娘嘴快,说道:“哎呀,慧娘你放心,六娘会种菜,咱乡下女人哪个不会种菜的,六娘种的菜可比我们的都好。”

    温氏心里一动,给崔六娘做了报名登记。崔六娘欢喜地谢过,跟着黑五娘高高兴兴地走了。

    待报名的人全都走*后,温氏锁上大门。母女俩在堂屋里,一人腿上盖了张小毛毯,温氏一边做着小树的冬衣,一边跟小闺女闲聊。

    “好儿,那崔六娘的名字,娘咋听着有点耳熟?”

    “以前听过,当然耳熟了,说她是个寡妇,拖着三个孩子,还要侍候瘫痪婆婆,日子过得特别苦。”好儿一边起草新的合同,一边回答。

    前两天跟陈九陈旺来签订了种菜合同,因目前处于冬季,能种的菜极少,温氏就指定他们每户都种春萝卜、韭菜、辣椒,三种菜,每户种一亩的春萝卜、韭菜,种两分地的辣椒。等过了冬天,来年开春后,再签订第二份新合同,到那时,他们将扩大种植温家指定的瓜菜。

    签订合同的时候,温氏也把话挑明,除了跟他们两家合作种菜,等来年开春,还将与更多的农户合作种菜,而这些农户,温家首选原来在菜市摆摊卖菜的那些人。

    “娘,等明天看看崔六娘干活怎样,如果真是种菜好手,明年开春咱也找她帮种菜好不好?”

    ☆、107买人

    第二天要带人点种菜籽,蔬菜超市仍请万永林夫妇代看。等人都来齐了,温氏便领众人从三园正大门进去,到其中一间屋子去取菜种和碗。

    各种菜籽都装在袋子里,一会要撒种时,就分装在碗里,让各人端去点种。

    三园的菜垄,长宽度都比一园、二园的菜垄要小很多,在一园、二园里,一亩地开垦出两百二十六畦菜垄,四亩多的地,共有一千四百一十三畦菜垄。

    而三园共二十一亩地,其中十亩地划为菜地,一亩开垦四百二十四畦菜垄,共开垦出四千二百四十畦。

    众人站在三园里,望着这几千畦菜垄,尤其是还搭建着奇怪的大棚,除了当初搭建时的帮工,其余人皆是一副目瞪口呆,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他们的祖辈,种了一辈子的土地,种了一辈子的菜,却从来没见过这么壮观的菜地。那些大棚就像一座座相连的房子,只不过这些房顶是半圆形的,旁边还挂着个小木牌,看上去很是奇特。

    温氏把大伙分成两人一组,每组负责一百畦菜垄点种,这次招的人手共二十一人,算上温氏本人,刚好组成十组人。陈小凤跟温氏一组。

    分好组员,把各组要点种的菜籽分发下去,并指定哪些菜垄种什么菜。温氏不急着让他们干活,而是逐个去做示范,再看他们亲自点种,符合要求后,再去给下一组做示范。

    “我知道有的人点种速度很快,但前提是保证不用再返工。所以,我希望大家认真按照我说的去点种,慢点儿不要紧。”

    从开垦菜地到施肥及搭建大棚,很是费了好些日子,因而错过一些蔬菜的最佳种植时间,在过了小雪之后,天气愈加寒冷,但幸好雨水不多,中间下了一场小雪外,没下雨夹雪或大雪,总的来说,天气还是不错,再加上有神水暗助,种晚的大棚蔬菜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这次大棚种植的品种很丰富,主要有芹菜、香菜、青菜、莴笋、荠菜、春花菜、菠菜、卷心菜、小葱、土豆、黄瓜、青椒及小油菜。除了先前推出的香菜是新菜,这其中的青椒和小油菜也是将推出的新菜。再加上露地种植的白萝卜、大白菜、生菜、韭菜等,温家的菜园,能提供别的菜农在冬天所无法提供的蔬菜种类。

    只要不是天灾人祸,这些点种下的菜籽,在过年前后就能为自家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好儿从侧门穿过,看到的就是大伙儿忙碌点种的身影。

    温氏点种了五垄,便过去逐一察看大伙点种下的菜垄,若是发现有不合格,必须立即翻工重做,若是有超过两垄点种不合格,那么对不起了,不能再雇你干这活儿,自然工钱也就没得拿。这些都是在报名时说清楚了的。

    所幸,这些都是实在的庄稼人,无论男女,干活的态度很认真专注。温氏巡得很仔细,满意地点点头。这一巡视,她也发现了,常四婶、崔六娘点种菜籽最是熟练,又快又符合要求。

    接近中午,温氏便让大家先回去吃饭,下午未时中再过来继续干活。

    连续干了十四天,总算把十亩地都种上了菜。

    接下来,是要招长工来看管三园和作坊。三园还空有差不多十一亩地,等来年开春要全部种果树,再加上十亩菜地,这么大一个园子,至少得雇四五个长工。而且,为了保险起见,雇的长工,最好是卖断身契的那种。

    好儿突然间就觉得,原来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要不然怎么一想到雇长工就立即往卖身那边去想呢?

    不管怎么想,事情还得这么去解决。温氏给阿旺、小树送冬衣物,又找了梁金顺,把买人的要求给说了。

    梁金顺想了想,问道:“那种一家几口人的,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温氏道:“那得看对方一家人是怎样情况。”

    梁金顺就道:“你放心,不好的我不会给你介绍来。这几天内,我一定给你找好适合用的人。”

    好儿在火锅城看账本,越看越笑得合不拢嘴,那可观的数字就是一笔笔银子进账啊,火锅城的利润,可比蔬菜超市高多了。

    常乐给她端来一碟韭菜辣椒香菇炒田螺,食指一点她小鼻子,笑道:“好儿,我以前怎么没看出来,你是个十足的小财迷?”

    “嘻嘻,银子嘛,谁都喜欢啊。”好儿合上账本,手也不洗,直接就拿了田螺吸。香香辣辣的味道鲜美无比,好儿又拿起筷子夹了个香菇放进嘴里。

    常乐等她吃了六七个田螺,才说道:“好儿,火锅烧烤城在冬天很红火,但不适合天热时吃,到那时候,你要改卖什么?”

    “乐叔叔,你不要担心啦,火锅烧烤能持续到春寒料峭时,等到天气变得暖和,我们就改做刨冰果汁店。”

    “刨冰果汁店?”又是一个新词儿,常乐有些迷惑,带不确定问道:“刨冰,是不是冰块?”

    “跟冰块有很大关系。”好儿点点头,吸了吸手上的田螺汁,嗯,真鲜辣。

    常乐想了想,恍然道:“好儿,你请人从江北运大量冰过来储在地窑,就是为了明年夏天做刨冰卖?”

    “对呀,乐叔叔你反应好快。我们这边一个冬天才下那么几场不大不小的雪,想就地存储都难。现在正是江北那边大雪天,结成的冰最多的时候。冰是免费的,我只花人工费和运输费,把那些冰块运过来,何乐而不为呢。”

    火锅城和蔬菜超市的后院,都有地窖,够深够大,从入冬起不久,好儿就花钱请人到江北找当地人去凿冰石,千里迢迢运过来,两个地窖都差不多放满了,可好儿还说不够,托梁金顺又帮找了一处地窖租用,如今运回来的冰也快把那地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