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空间]农门锦商 >

第150章

[空间]农门锦商-第150章

小说: [空间]农门锦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旺去找村长、里正及几位村老,还有常四叔等几家交好的大人,将要买地筹建学堂的事,以及陆明老2出资支持一事也说了。村长等人一听温家要筹建学堂,惊异过后极为高兴。

    村老们连声向温家道谢,直说这是造福村民后代的好事,让村长和里正一定要全力支持温氏。

    村长激动得脸都有些发红,说道:“慧娘,筹办学堂的事,不能都让你一人承担。你家远道而来的客人都出钱资助,没理由咱们村光看不动。等中午饭吃过,我立即召集全村人开会,让大伙儿都凑份子钱。”

    常四叔、万永林等人纷纷点头,说自家都要出份子钱,一切听村长的安排。

    好儿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筹建学堂的费用,自家并非出不起,但让全村人都参与进来,会让他们更有一份义务和责任感在里面,会促使他们重视娃儿们读书这件事。好儿希望通过建立学堂,把落日村变成一个文化氛围良好的村子。

    阿旺道:“村长伯,咱这学堂筹建起来,除了招收咱村的孩子,还向外招收生源。我和我娘的意思是,咱们既然有心筹建学堂,就要把它给建好、办好。”

    万友田听出他话中还有别的意思,问道:“书良,你给说说,还有什么想法?只要咱能办到,就一定齐力办好。”

    阿旺道:“有村长伯您这话,我就把想法给说说,有什么不妥善的地方,村长伯和几位曾伯公,叔爷都指出来。”

    村长笑道:“书良,你可是咱村头一个举人老爷,你念书比咱这在座的都多,又有一位好夫子教导,懂的肯定比咱们这些大老粗都多。你只管说出来就是。”

    温氏在旁含笑望着大儿子,心中极为自豪。好儿和小树是一脸崇拜地,两眼发光地看着自家哥哥。阿旺收到自家人的眼神和表情,本来自若的他,反而生出一丝腼腆来了。

    阿旺借端茶杯吃茶恢复沉稳自若,说道:“首先是场地问题。要建一所大学堂,可以容纳这十里八乡的学生,场地选择上,要便于行走,周围环境要好,空气够清新。”

    “其次,是学堂要怎么建。关于这个,我初步画了个草图,给辛老先生看过,辛老先生帮修改了些地方,我按照修改后的重新画了一个,现带过来给大家看看。”

    阿旺说完,把稿图拿出展开,平铺在桌面上。

    这平面图纸中,画的是一个坐北朝南的三进大院,一院和二院皆为课室,供不同级别的学生上课,三院为学生的运动场地。此外,东跨院内分隔三个独立小院,为夫子居住。西跨院也分隔为三个独立小院,供部分离家较远的学生住宿,届时学堂会有专门的管事照顾这些学生的食宿起居。

    学堂内外都标注清楚哪些为绿化带,哪些为人行道和车道。阿旺指着人行道和车道给大家解释,孩子们多好动,这是为避免过往车辆不慎撞上学生,故而在道路两边设计人行道,专供步行的人行走。

    村子等人细细看过图纸,都用一种惊叹的赞赏目光看着阿旺。

    村长道:“这场地是得好好选择,如果在咱们村的土地上没有合适的,咱就跟外村借换。”

    一个村老道:“场地不算得大难事,咱这学堂建起来也不算难事。难在学堂建好了,咱要怎么请夫子来任教。书良,这个问题,你想过如何解决吗?”。

    另一个村老道:“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咱请的夫子,不说学富五车,也不求他能让个个娃儿都成才,至少他得教出几个成才的学子。可这方面,咱认识的就那几个老秀才,他们自个都考不上举人,请他们来教导,能胜任吗?”。

    村老们的担心,也是村长等人的担心。秀才不少,可人家都想着考举人考进士,哪有那个空闲来教书?那些频频落第的秀才,可见他自个都没学到家,请他们来教,能教出阿旺这样的举人才子吗?

    阿旺微笑道:“这个问题,要解决也不难。咱们到时候在镇上,在县城,都张贴招聘启事。我已经恳请辛老先生,为咱学堂招聘夫子把关。”

    “那敢情好,有辛老先生把关,太好不过。”村长高兴地笑说道。

    “咱把学堂周边环境都整治好,让夫子们住得舒心些。待遇上咱们也给优厚和方便,来教学的夫子,可以携家带口,这里面的单独小院,都免费供其一家居住生活,夫子的口粮,由我家按月提供,每月供应一百斤。”

    “要不了一百斤,谁能一个月吃掉一百斤口粮。”吴二伯就笑说道。

    村长道:“你没听明白书良的意思,他这么做是帮衬夫子的家属。”

    吴二伯恍然。和其他人不由得对阿旺更是另眼相看。

    阿旺继续道:“咱还无偿给他们开垦一些菜地,供其家人种菜吃。在上完课后,他们依然有不少时间来看书。既可以养家,又可以继续念书,学堂周边环境也好。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夫子前来应聘教学。”

    中午饭一过,村长就马上召集全村人到村中央开会。说温家带头集资建学堂。温家出五百两银子,并免费提供夫子们的每月口粮各一百斤。

    “除了镇上的私塾,就一所瑶田私塾。咱村筹建学堂,就建一所上规模的好学堂,请好的夫子来教学。这是一件功德万代的大事,福泽咱们的子孙后代。这几年,咱村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起来了,我希望大家都向温家看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钱有力就一齐使。”

    一听是温家带头筹建学堂,还捐出巨款,送粮食给夫子们吃。村民们既震惊又敬佩,转而又极为高兴,纷纷放声说支持,愿意凑份子钱建学堂。

    这几年在温家的带头和帮助下,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小货郎和邱三彪家除外),不但消除温饱危机,穿着不再打补丁,手头松裕,还家家都有耕牛和牛车,有些人家还有了骡子和车套,房子要么翻新,要么也搬到落日河对岸买地新建。

    不再在温饱线上挣扎,这些村民其实也想娃儿们都念学去,说不定将来自家也出个秀才或举人,这可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为各家情况不同,村长的提议是,大家尽心意,但最低不能低于一户出两百文钱。这个数目,也是村长了解村里情况,现今每户都能出得起而定出的。

    “他爹,咱家出五百文吧。”二崽子娘跟丈夫说了句,转头随口问坐在身旁的女人,“邱三嫂,你家打算出多少份子钱?”

    王月兰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打扮光鲜抢眼,听到二崽子娘说的话,心里极是不屑,五百文?打发乞丐啊?又不由得在心中嘲笑温家,充大头?亏死你去!

    拨弄下并没有垂落的头发,尽量压低心中的优越感,应道:“我家就出十两银子吧。”

    二崽子娘一点也不以为意,笑道:“你家做大生意,挣钱多,出多点儿。我家要是也做大生意,我一定出得更多。”

    王月兰斜眼扫过二崽子娘身上的棉布衣裳,眼中充满嘲讽,心道就你和你男人那熊样,想做大生意挣大钱,下辈子想去吧。

    “这是功德万代的大好事,学堂大门一侧,到时候会立一块大石碑,在上面刻上大伙儿的名字,所有凑份子钱的人家,都会刻上名字。”

    村长这几句话,让村民们又沸腾起来了,出了钱,还能刻上名字让大家看到,让外村人都看到。这是多么脸上有光的事!

    二崽子娘立即就改口了,跟丈夫商量五百文太少了点,再添加一些,出一两银子。二崽子爹却说,他对比着吴二伯家出,他和吴二伯家都是娃儿多,吴家出多少,他就出多少。

    “邱老爷子,邱三彪,你们两家日子比较好,就多出些。”村长忽然看向小货郎家和邱三彪家,笑眯眯道,“我是村长,我起个头,我代表我一家,出一百两银子。你们俩家可比我这村长好过啊,就多出一些吧。”

    言下之意,你们出的份子钱,可不能比我这个村长少了。

    里正也跟着出声道:“大伙都听村长的没错,我就第二个表率,我代表我家出一百两银子。”

    这两个村官都表率了,且出的银子可不少,不过,村中大部分人家还没达到他们两家水平,除了温家,也就小货郎家、邱三彪家,这两家的生活水平远在村长里正之上。

    村民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两邱家,想知道他们会出多少份子钱。

    小货郎也就是邱老爷子,他劳累一辈子创下家业,早已交给两儿子打理,自己赋闲在家颐养天年。听了村长的话,笑呵呵道:“友田啊,你不用这话激我,这功德万代我邱家可当仁不让。我老头子做主,又要越过你们俩家去了。我代表我一家,出四百两份子钱。”

    ☆、187细说

    “哈哈,我替咱全村谢谢邱老爷子您了。”村长笑得甚为开怀。

    邱三彪见小货郎家表了态,村长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盯着自己,压下心中的肉疼,说道:“我家日子好过也没多久,想越也越不过去村长和里正家。我就代表我一家,出八十两份子钱。”

    那边,林大梅一听,就忍不住跟陈小凤道:“真是抠门要死!”

    常四婶道:“大梅,别说这话,人家出多少是心意,就算一份都不出,也是人家道理。”

    “四婶,我就是看不过眼……”林大梅没有说完后面的话。

    邱三彪家都跑宜城开铺子去了,据说今年又开了两家,宜城离落日村远,大家也不知是做什么行当,就知道邱三彪家的确是赚了大钱。私底下还曾有人拿邱三彪、小货郎家和温家比较,议论谁家赚的钱更多。议论的结果是,小货郎家多年积聚,赚钱应该是比温家还要多,邱三彪家可能不如温家多,估计也差不远,要不他家能使奴唤婢,王月兰能穿金戴银,天天绫罗绸缎身上披?瞧他家两儿子,都肥成啥样了。现下竟然只捐八十两,不少人就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村长家的大儿子负责登记造册,村长等人开了头捐钱,其他人家也就不甘落后,纷纷排队上前捐款。捐多少都随自个心意,也不能打肿脸充胖子,要看自家情况量力而行。

    这其中,捐的比较多的有,常四叔家捐一百两,万永林家捐三十两,黑五家捐二十两,刘宝亮家捐十两。而二崽子家跟着吴二伯家,同捐了三两银子。

    等到全部人都捐了钱,村长和里正等人清点两次数额,确定无误,向大家公布集资总数,统共是一千三百一十五两银子。

    王月兰大声问道:“村长,建一所学堂用得了这么多钱吗?这要是钱多出来用不完,是不是该退回给咱们?”

    村长放停手中大烟筒,呵呵笑道:“你就是不提,我也是要给大家伙说说这个用钱问题的。”

    “上瑶村的瑶田私塾,大家都知道,都看见过吧?就几间屋子,一个小院子,建那样的私塾,是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我刚才也说了,咱要建,就建一所上规模的学堂,让咱村的学堂,日后名声远播,十里八乡的孩子,都想来咱村的学堂念学为荣。”

    村长说完,取出那张学堂设计图展开举起,继续说道,“大家看,这就是咱村要建的学堂平面图,初步设定学堂占地十亩。是一座三进大院,带东西跨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