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

第449章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第449章

小说: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两榜进士出身,学问了得,后又入阁为相,不知道多少年没有被人这样当面讥讽了,他不禁恼羞成怒,明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自己应该忍一时之气,可一想到宋墨一个未及弱冠的小儿竟然当着太子的面如此指责他,他就忍不住反驳道:“宋大人说的是什么话?这怎么是皇上的家事呢?辽王谋逆,动摇国家根本,当诛之以儆才是……”

    姚中时低下头来,嘴角微翘。

    这个宋砚堂,只知道是功勋世家的子弟,不曾想挑起事一点也不含糊。

    太子刚掌权柄,正是立威的时候,梁继芬脖子这么硬,太子未必会喜欢。

    他睃了太子一眼。

    太子的脸色果然有些不好看。

    他眼底不由闪过一丝笑意,抚了抚衣袖,正要开口帮腔,谁知道坐在他身边一直没有吭声的窦世枢却突然道:“梁大人,辽王谋逆。这天下没有谁比殿下更痛心疾首了。可殿下宅心仁厚,事孝至纯,为了皇上安危,不计得失,这才顺利地将皇上迎回了宫。事前不说,事后再追究对错,又何意义?”他说着,朝太子拱了拱手。“众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京中异常,百姓们议论议论本是常理,我们越不理会,百姓越是不放在心上,我们越郑重,百姓越是好奇。臣倒觉得殿下这主意极好!”

    太子神色舒缓。

    姚中时后悔自己没有抓住机会,忙道:“臣也觉得殿下这主意好。”又道,“皇上这几天劳累奔波。臣等不便打扰,可这件事宜早不宜尽,臣觉得,殿下不防一面派人散布消息,一面等皇上醒来后张榜公布天下,也可两不耽搁。”

    戴健后悔的要死,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根针落在地上谁也看不见,缩着肩不说话。

    沐川几个则纷纷赞同。

    太子非常的高兴,把散布消息的事交给了宋墨。

    宋墨一连几天不是歇在衙门里就是歇在宫里。

    辽王既然是进京侍疾,他不仅没有封赏。而且一些见不得人的事都交给他——安置死伤的金吾卫。有怎么的名言从户部要抚恤金,宫中被毁坏的宫门等要修缮,宋墨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三头六臂来就好。

    窦昭只好不时地送些换洗衣服和吃食过去。

    长兴侯夫人等人纷纷来拜访她,想从她口中探听到一点宫中的消息。

    窦昭借口怀着身孕,不宜操劳,把这些人都挡了回去。

    等到秋风起,宋墨的事忙得差不多了。宫中传出旨意,皇上身体不适,由太子监国,皇上将于九月二日般到西苑别宫去住。

    窦昭愕然,问宋墨:“这件事你事先知道吗?”

    “我也是刚刚听说。”宋墨沉吟道,“恐怕是皇上临时做和决定。”

    窦昭道:“那辽王是不是会回府?”

    辽王这些日子一直在宫里,皇后则在慈宁宫,三公主曾进宫求见皇后。却被太后娘娘训斥了一番,还让她不要没事就到处乱窜。派了宫里的嬷嬷看着她罚抄一百遍《女戒》。

    三公主羞愤不已,却也宗室的女眷们闭门谢客,哪里也不敢去。

    “这就要看皇上的心情了。”宋墨道,“辽王虽然住在乾清宫,可皇上对其不闻不问,宫里的内侍既不敢服侍他茶水饭食也不敢服侍他梳洗更衣,据说他身上都长了骚子。”

    “不会吧?”窦昭瞪大了眼睛。

    “是真的。”宋墨道,“落的凤凰不如鸡。有时候他们还不如平民百姓呢!”

    “那也是他活该!”窦昭不管是前世今生都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宋墨去见蒋柏荪:“我前两天跟太子殿下提了您的事,说如果不是您报信,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辽王进京的事。太子让我问您,您有什么打算?如果想重振家声,恐怕得等几年。如果只是想回到濠州,他去跟皇上求这个情。”

    蒋柏荪的外伤已好得七七八八的了,但内伤却没有个一年半载的好不了。

    “我还是回辽东吧!”他笑道,“辽东没有了辽王,肯定乱成了一盘散沙。辽王世子今年才五岁,什么也不懂,高丽人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与其待着太子为我求情,还不如让我领着蒋家的子弟征战沙场。我们蒋家的人,从来没有贪生怕死的,只有在沙场,才能真正的重振蒋家家声!那是皇上也好,太子也好,都不能抹灭的荣耀!”

    宋墨神色微变,道:“这件事您得商量大舅母!”

    蒋家成的男丁都在辽东。

    上沙场就不免死伤。

    如果有个万一,蒋家怎么办?

    何况蒋柏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511

 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放  

 蒋柏荪不用猜也知道宋墨在想什么。

“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他淡淡地笑道“如果不是你媳妇儿给姐姐出了个好主意,如果不是你安排得当,我们这些人早就没命了,还谈什么重振家声?既然都是死过一回的人了,还有什么好顾忌?你就不用拦着我了。大嫂那里,我会亲自跟他说的。”随后道“我如果要回辽东,什么时候可以启程?”

他如今还是待罪之身,想回去也得跟太子打声招呼。

“五舅舅”宋墨直皱眉“您不要意气用事!这次的事太子心里有数,您最多等上几年”

“然后呢?”蒋柏荪摆了摆手,眉宇间平添了些许的端肃“靠着大哥的余荫继承定国公府做一个太平的国公爷?你们可能觉得这样最好。但我只要一想到大哥的惨死,三哥、四哥所受的屈辱,我就日认难眠。我不能给他们报仇,可我也不愿意让人大哥有个混吃等喝的幼弟!”

他凝望着宋墨,目光坚定。

宋墨苦笑,道:“是我小瞧了五舅舅!”

蒋柏荪哈哈地,拍了拍宋墨的肩膀,道:“你不小瞧了我,你是这几年渐渐担起支门应门的重任,习惯了照顾人想当初,姐姐还担心你被惯坏了,却不曾一晃眼你已经长这么大了。姐姐若是地下有知,也不知道是欣慰多一些,还是心痛多一些。”

宋墨微微地笑。

蒋柏荪道:“不过,你媳妇儿真不错。要是你外祖母还活着,还不知道怎么地高兴呢!常言说得好,妻好一半福。你要懂得珍惜才是。”

宋墨脸色微红,赧然道:“我对她挺好的。”

“看你们三年抱两,的确还不错。”蒋柏荪说着,名震京都的风流公子模样又出来了。

宋墨面如锅底,忙转移了话题:“舅舅既然决定回辽东,还是早点商量大舅母的好。还有骊珠表姐那里,怎么也让她过来给您问个安才是。”

当初蒋梅荪等人都在福建,蒋柏荪守在京都,他性格开朗,对几个侄儿侄女又多有照顾,晚辈们都喜欢他。

“走之前肯定是要见一见的。”五舅舅道“吴家也不错。你要是能帮他们就帮帮吧!”

宋墨点头,道:“这次锦衣卫衙门的人一锅端了,多的是差事,我前两天就让元哥儿她娘给骊珠递了个话,不管吴家看中了那个位置,问题都不大。”说到这里,他想起自己和窦昭的“媒人。”不由笑道“五舅舅,那孩子还留在谭家呢!您看什么时候接回来好。”

蒋柏荪沉思半晌,道:“就让他留在谭家吧!托生在我们家,也未必是件好事。他母亲已经不在了,他若能平平安安长大,娶妻生子就好,他母亲知道了,想必也会同意我的决定的。”

权贵之家在享受显赫的同时也要承担凶险,蒋家现在还算不得太平无事,那孩子留在谭家也好。最多以后自己多多看照他一些就是了。

他不再提起孩子的事。

蒋柏荪问起宋翰来:“你准备怎么处置他?”

辽王的事秘而不宣,宋翰的罪名自然也就不成立。

“我准备把他送到西北大营去。”宋墨含蓄地道“姜仪有可能会调到西北大营任同知。”

“那赶情好啊!”蒋柏荪道“西北大营虽然辛苦,可同知是从三品,姜仪这小子可赚到了。”

宋墨呵呵地笑。

蒋柏荪叹了口气,道:“说起来他也算得上是我从小抱着长大的,没想到事情最终竟然会变成这样?”

宋墨听着迟疑了片刻,道:“五舅舅,您知道国公为什么会那么憎恨我娘吗?”

蒋柏荪颇为无奈地道:“还不是你母亲太能干了,让他觉得没有面子!我们家没有出事之前,你父亲和你母亲虽然也会起争执,却是劝一劝也就好了,和所有的夫妻一样。不管是我还是你外祖母,压根就没有看出你父亲会对你母亲恨意那么深,要不然你母亲也不会被你父亲算计了。”

宋墨心里有些难过。

蒋柏荪神色微黯,说起辽东的形势来。

※※

吴家得了信,商量了半天,觉得锦衣卫凶名在外,不如进金吾卫更好。

蒋骊珠来给窦昭回话,带来了吴太太亲自泡制的几小坛泡菜,道:“很下饭,嫂嫂少吃点,可以开胃。”

窦昭喜欢这样的亲戚往来,让人送了一坛给蒋琰,把蒋柏荪在家里养病的事告诉了蒋骊珠,并歉意地道:“先前不知道皇上和太子的意思,也就一直没跟你说。”

蒋骊珠又惊又喜,道:“嫂嫂可千万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家一直带兵打仗,前头男人们还在用饭,转身就丢下碗去接旨,谁回来了京都,谁留在了沙场,那都是不能问不能说的,我们家的女人都习惯了。”

话说有些夸大,却也并没有信口开河。

窦昭松了口气,笑着带蒋骊珠去拜见蒋柏荪。

蒋柏荪见了蒋骊珠非常的高兴,还打趣了她几句,两人这才说起别后的情景。

窦昭让贴身的若朱服侍他们茶水。

两个人一直说到了午膳时候,蒋骊珠留下来和蒋柏荪用了午饭才回去。

隔天又送来了衣裳,鞋袜之类的日常用品。

吴良还特意带了吴子介过来拜访蒋柏荪。

一时间家里倒热闹起来。

窦昭有点担心,问宋墨:“这样不要紧吧?”

皇上要去西苑别宫长住,太子就想把那边的别宫重新修缮一番,偏偏皇后这几年从皇上的库房里搬了不少东西贴补辽王,根本就拿不出银子来了,只好从户部走账。户部这几年先有河工上的开支,后有江南的水灾,本就捉襟见肘,哪里还有银子给皇上修缮别宫,太子一闭眼,把这件事交给了宋墨。

宋墨就请了致仕在家的前户部侍郎进京查帐。

户部这下子慌了神,半个月就凑出了修缮别宫的钱,但他们见到了宋墨也开始绕着走。

这些窦昭全都不知道。

宋墨笑道:“五舅舅准备趁着这机会回趟濠州给外祖母上坟,濠州过了中秋节再启程去年辽东。就算是闹腾也就闹腾这两天,不打紧的。”

说起中秋节,窦昭想到了苗氏,道:“宋翰什么时候走?他走后要不要把苗氏接回来?”

宋墨打定了主意把宋翰送到西北大营去,以她对宋墨的了解,肯定还有后手,宋翰就算是保住了性命,也休想有再踏上京都的一天。四条胡同是宋宜春赠给宋翰的,苗安素是宋翰的发妻,宋翰不在家,苗安素住在那里名正言顺,难道还让宋宜春将那产业收回来不成?

那岂不是太便宜了宋宜春!

宋墨笑道:“你拿主意就行了。”

窦昭给苗安素送了个信。

苗安素不免有些奇怪,问送信的人:“二爷怎么会答应去西北大营?”

那婆子一来也是不知道,二来窦昭御下极严,她不敢乱说,只说不知,推了个干净。

苗安素也不敢逼问,说要好好想想,想清楚了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