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

第43章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第43章

小说: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远陪着我!”

    赵太太不想见西窦的人,二太夫人留她在东窦的客房歇息,她立刻就应允了。

    听了窦昭的话。她只留了彭嬷嬷在身边,然后拉着窦昭的手认真地问她:“那你喜不喜欢六伯母?”

    “喜欢!”窦昭笑道,“她给我买好看的木偶,给我做新衣裳、新袜子,晚上给我打扇。还给我染指甲。”说着,她把小手伸给赵太太看,“舅母,好不好看?”

    赵太太听着心里无比酸楚。

    这些本都应该是谷秋做的事,现在却由个堂伯母做了出来。

    彭嬷嬷就在一旁小声地道:“若是表小姐能跟着那位六太太也不错,总比在王映雪面前做小伏低的好。”

    “呸!”舅母愤愤地道。“任她也敢给寿姑脸色看!”心里却知道彭嬷嬷说的有道理,“谁养大的像谁,东府里就是随便找一个也比那王映雪要好。不过。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太夫人是什么意思,我还要仔细看看。有了西窦一半的财产作陪嫁,寿姑可不是从前的寿姑了。”

    彭嬷嬷听着就叹了口气:“老爷这招也走得太险了些,我真怕表小姐被养歪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赵太太也叹气。“我们也没有想到窦家竟然真的会同意。”她语气微顿,又道。“当时老爷接到寿姑她五伯父的信时就说糟了,还说,寿姑她五伯父这个人从不打诳语,既然让我们拿了同意书赶回来,就是有十足的把握让寿姑的祖父答应我们的条件……果不其然。还好我们也是做了两手打算的,老爷把县里的钱谷师爷带了过来,否则就凭我们这几个妇孺,哪里弄得清楚窦家到底有多少钱?哪些田庄的收成好?哪些铺子赚钱?他们要是拿那颗粒无收的田庄糊弄我们,只怕我们也难以发现。这几天我们就好生生地和窦家的人磨磨牙,让那汤师爷也好暗中把窦家的财产摸一摸,免得我们两眼摸黑,任窦家说什么就是什么,寿姑白白担了个‘分了西窦一半财产’的名声。”

    正说着,有小丫鬟隔着帘子道:“亲家太太,西府那边高升媳妇领着几个丫鬟、婆子过来给您问安。”

    高升是窦世英贴身的小厮。

    赵太太由奇怪:“就是来问安,也应该是俞嬷嬷来给我们问安,她来凑什么热闹?”

    自从赵谷秋去世后,赵家对西窦的人都非常的反感。

    鼓嬷嬷劝道:“还是见见吧!喜欢就听听,不喜欢就不听嘛。”

    赵太太点了点头。

    鼓嬷嬷去领了高升的媳妇过来。

    高升的媳妇是个白白净净的小妇人,模样儿周正,看模样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

    她有些腼腆地给赵太太和窦昭行了礼,然后从怀里掏出封厚厚的信来:“这是七爷走的时候特意叮嘱我家那口子让我带给您的。”

    窦昭听了不由一愣。

    父亲早就知道五伯父的安排吗?

    她伏在舅母的肩膀上,想看看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

    快过年了,家务事很多,今天这章写得有点急,估计虫虫有点多,大家先将就着看,我马上就回捉虫虫的。

    O(∩_∩)O~

    ※

全文 第四十九章 分割(粉红票180加更)

    窦世英在信里先交待了玉簪出嫁的事,然后把自己准备将哪些田庄、房舍划分给窦昭长长地例了一大串,最后问赵太太:“……如何还有什么异议,您可以和六爷商量。”

    把这件事托付给了窦世横。

    赵太太拿着信不由皱眉,问彭嬷嬷:“你看,窦世英的话能相信吗?”

    窦昭也满心的狐疑。

    “能不能相信不好说。”彭嬷嬷沉吟道,“可若是让汤师爷照着去查查这些田庄、房舍的底细,肯定比我们这样瞎子摸象要节省时间。”

    赵太太颔首,把窦世英的信誊了一份交给了彭嬷嬷:“你把这个给汤师爷送去。”

    汤师爷接到单子,连夜和人去查实,赵太太则每天领着窦昭或和二太夫人聊天,或去探望大太太,或和纪氏喝茶……不像是来和窦家协商窦昭陪嫁之事的,反而像是来走亲戚的。若是有人问起,也只说“老爷请了人来帮着订契约,这些我不懂,请的人还在路上”。

    分的又不是东窦的财产,扶的又不是东窦的亲戚,东窦的人自然是谁也不急,趁着赵太太在家里做客,二太夫人待赵太太又十分的热情,二堂嫂和三堂嫂趁机怂恿着二太夫人请说书的女先生到家里来说书。二太夫人得了次子的暗示,寻思着若是赵太太也同意将窦昭养在东府,这件事就好办了,因而不仅请了说书的女先生在家里说书,隔了几天还请了个戏班子在家里唱戏,并把真定县富绅之家的主母都请了来作陪,家里人来人往,语笑喧填,比过年还要热闹几分,倒把王映雪、庞氏等得惶惶不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样过了大半个月,汤师爷那边有消息过来,说窦世英列的这几处地方都是极好的,特别是位于清苑县南街、北街的房舍,临街是铺面,全连成了片,占了两条街的一半还多,每年仅租金就有一万多两银子。

    清苑县是保定府的府城,南街又是清苑县最繁华的正街。

    赵太太不由感慨:“我知道窦家有钱,没想到这么有钱。”

    彭嬷嬷笑道:“这次多亏了王家。”

    赵太太再不待见王家也忍不住笑起来。

    第二天将汤师爷引见给窦世榜。

    窦世榜领了汤师爷去窦铎那里商定窦昭的陪嫁。

    窦铎已有准备。拿了厚厚一撂纸出来:“这些给寿姑。”

    汤师爷看了看,笑道:“我们家大人的意思,表小姐乃女流之辈。不会经营,这些榨油坊、竹器铺子什么的,就不要了,还是多要些田舍。”说完,把和赵太太商量好的单子递了过去。

    窦铎看过后脸色阴沉得像要下雨似的。冷冷地瞥了窦世榜一眼。

    窦世榜受了这无妄之灾,忍不住拿起汤师爷写的单子,顿时就在心里骂起来,这是谁给赵家报的信?几处坐着数钱的营生都在这里面。

    难怪三叔会瞪他了。

    可这真不是他干的!

    他有些欲哭无泪。

    却也只能陪在一旁继续熬着。

    两家磨叽了十来天,赵家放弃了一些田产,接手了几个作坊。西窦也让出了几处房产,事情大致就这样定了下来。

    赵太太封了几个金元宝,十匹新式的妆花尺头。还有些珠花头饰去拜访三伯母:“……这些日子麻烦了三爷了。以后寿姑的事,还要请她三伯多多帮衬帮衬。”

    看着眼前快一千两银子的东西,三伯母的笑容情不自禁地又多了些。

    从三房出来,赵太太去了二太夫人那里。

    “您看,孩子这么小。什么也不懂。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照我们老爷的意思。还是想请了孩子的叔伯兄弟帮着管理这份产业。”

    二太夫人眼睛一亮。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窦家有像窦世枢那样早早就金榜提名的,也有像窦世榜这样考到了年过四旬还只是个秀才的。若是让窦家的人帮着窦昭打点产业,好歹是份营生,说出去也好听。

    可让窦家的人管,赵家能放心吗?

    她想起那个让她气得吐血的“年过三十”的条款。

    “只怕窦家的人管不好。”二太夫人含蓄地道,“辜负了赵太太的一番美意!”

    “怎么可能管不好!”赵太太笑道,“现在帮着打点的,本就是窦家的人。好在寿姑得的都是些田庄房舍什么的,生意上的是我不懂,可这田里的事却很清楚。遇到个丰年,多收几斤,遇到个灾年,少收几斤,不过这多多少少的,以十年为期,均下来每年也有个数字。照我看,不如就取近十年的收益为准,算算每年的收益是多少,以后就以每年的收益为准,多的呢,由管事的先收着,年成不好的时候拿出来贴上。要是连着十年都是好年成,那肯定是菩萨要酬谢他的辛苦,自然是要全归他的。”

    “啊!”这下子连二太夫人也坐不住了。

    那一半的产业太大了,就算是多出一点点,也不是个小数目。

    她喊了几房的媳妇商量这事。

    大太太笑着在一旁听——兰哥儿不可能放弃举业去帮人打理庶务。

    三房的孩子还小,没有经验,除非窦世榜暗中管起来,不然没这能力。

    四房在信阳,五房在京都,六房只有个窦世横。

    算来算去,这事只可能落在二房的头上。

    纪氏不由暗叹一声。

    不知道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真是厉害!

    窦昭毕竟是窦家的姑娘,她还要在窦家生活,出嫁以后还要靠窦家的这些叔伯兄弟帮衬。而赵家因为赵谷秋之死和窦家闹得很不愉快,现在还分了西窦一半的产业,窦家已经有人在私底下抱怨赵家多事,赵家人口简单,不说别的,只要二太夫人一句话,窦家把从前管着窦昭陪嫁的那些管事、伙计全抽回来,那边就要乱套,赵家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人手能在很短的时间接手那些产业。如今赵太太提出让窦家的人帮窦昭打点产业,又开出了如此丰厚的条件,谁接手管理窦昭的产业,谁就和窦昭拴到了一条绳上,成了窦昭在窦家最牢固的帮衬。若是这个人出自二房,二太太又是窦家的宗妇……窦昭在窦家的日子就更容易了。

    她瞥了一眼二太太。

    二太太眼底闪过砰然心动的明亮。

    赵家这次,果然是有备而来啊/!

    纪氏笑道:“我们家六爷今年刚中了举人,一心一意惦记着参加春闱。蕙哥儿和芷哥儿还要人照料呢,这件事我们这房就不参与了。”

    大太太听了也忙表态:“明天开春兰哥儿就要下场了,每天勤读到半夜,我们恐怕是有心无力。”

    三太太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道:“我们三爷管着窦府的产业,不要说他每日忙得团团转,就是避嫌,也不方便帮着寿姑管理产业。”

    二太夫人问二太太:“你的意思呢?”

    二太太当仁不让,道:“老大跟着五叔在京都,老二、老三、老五都在家,能不能从他们之中选一个。”

    “也好。”二太夫人笑道,“你决定了,就来跟我说一声,我也好给赵太太一个交待。”

    这也算是对二太太在窦昭事件中支持儿子的报酬。

    二太太心知肚明,回屋后就招了儿子、媳妇商量此事。

    窦昭知道后,选了三堂兄窦秀昌。

    前一世,大堂兄一直跟在五伯父身边,后来五伯父为大堂兄走了荫封这条路;二堂兄一直考中了同进士才罢休;三堂兄和五堂兄和她都没有什么来往,但她记得三伯父去世后,三堂兄一直帮着二堂兄管理窦家的庶务,可见三堂兄在这方面还是当堪重任的,而且,三堂兄的长子窦启俊,是“启”字辈中最有出息的一个。

    她在和舅母聊天的时候说:“……三伯母骂七堂哥,说他读书还不如芝哥儿。”

    赵太太立刻就记在了心里,让人去打听窦启俊。

    等到二太夫人请舅母过去商议的时候,舅母在三堂兄和五堂兄之间选了三堂兄:“……秀三爷年长些,又是几个孩子的父亲,想必更沉稳些。”

    二太太无所谓,都是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