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林家谨玉(完结+番外1-9) >

第138章

红楼之林家谨玉(完结+番外1-9)-第138章

小说: 红楼之林家谨玉(完结+番外1-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夫人先与贾母请安,贾母笑道,“前儿你家二小子的喜事,论理应该去吃杯喜酒,只是我家里也是乱糟糟的一堆的事儿抽不开身,夫人也是知道的。还得亲自跟夫人道喜才是。”牛夫人是伯爵诰命,便是贾母也极尊重的。
 
 牛夫人是瓜子脸,五官端庄,年纪比王夫人大上几岁,眼睛细而亮,眼角微微下垂,露出一抹厉害,此时握着茶盅笑得极是和气,“谢老太太记挂。我家里四个小子,真真叫我愁白了头,哪里有老太太的福气,天天这花朵儿一般的姑娘们伺候着。上次去我那姐姐家,听姐姐说老太太身边儿的姑娘们不论容貌品性言行举止都是极出挑儿的。老太太不知,我这人有一桩毛病,这世上大都爱儿子,我却大相反,最喜欢娇滴滴的女孩儿。可惜我那姑娘早早嫁了出去,东安王府事务又忙,虽是给她姨妈做媳妇,等闲也没空回娘家。想得我啊,每到人家串门子都要多看几眼人家的女孩儿,虽不是自己的,也爱得很,过过眼瘾也是好的。”
 
 这位牛夫人,贾母也知道,荣国府与镇国公同为八公之列,老交情了。牛伯爷年轻时也是位花心的主儿,不过奇特的是,多少侍妾姨娘也没生下过子嗣,如今牛府现有的一女四男都是这位牛夫人所出,虽有人怀疑牛夫人不贤,不过牛夫人出身尊贵,儿女众多,脚跟委实站得沉稳扎实,也没人敢说三道四。
 
 贾母自然知道牛夫人的来历,笑着命人将探春请了过来。探春只是日常家中装扮,一身湖水色衣裙,乌鸦鸦的云鬓上簪了一只点翠金雀钗。她正当年华,并未浓妆艳抹,只略上了些胭脂打了腮红,半低头,极是大方的行了一礼。
 
 牛夫人见探春俊眼眉飞,不娇不怯,心中已有几分喜欢,拉着探春的手问了些日常事务,探春答得都不错,看得出是理过家的。牛夫人儿子四个,老三性子稍嫌软弱,她心里便想着给儿子说个能干些的媳妇以补不足。看探春容貌言谈都极好,虽是庶出,不过荣国府门第也算不错了,给了探春丰厚的见面礼,又赞了几句,贾母便笑着命探春下去了。
 
 牛夫人交不停口的赞着,“老太太这样的好福份,我羡慕得不知该说什么了。我见过多少家子的姑娘,不是容貌不足,就是性子不美,都比不得三姑娘可人疼呢,我只恨没三姑娘这样的好女儿呢。”
 
 “夫人喜欢三丫头,也是她的福气。”贾母笑道,探春为庶出,这些天也有不少人来给探春说亲,纵是高门大户,多是庶出子弟。贾母在心里对探春有几分偏爱,何况以探春的才干,嫁得好以后定能帮衬着家里。所以前头的媒人,贾母都不曾点头应允,牛府却不一样,这位牛家老三虽不居长,却是嫡子。牛家伯爵府第,比荣国府尚高一个档次,这样的人家,若是孩子想出仕作官也容易些。牛家大姑娘嫁的就是东安郡王府世子,上头两位公子娶得也是名门闺秀,探春嫁到这样的人家儿定不能委屈了她。若牛家有意,贾母还真乐意做这门亲。
 
 牛夫人来时是再三思量过,跟丈夫也商议了大半宿。贾家宫里有娘娘,虽听说娘娘小产,不过宁国府只懂得炼丹修道的白衣大老爷过逝,皇上尚追赐五品官职;如今荣国府二老爷又点了外差,可见贾家圣宠犹在。再者,荣国府很是有几门子好亲戚,各世家旧交不算,内阁里一个相辅一个学士都与荣国府极亲近的,只这一样,贾家要倒霉还真不容易。关键还有一处,牛继宗如今为兵部侍郎,王子腾恰好是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王子腾与贾家为姻亲,若与贾家结亲,这拐着弯儿的也就跟顶头上司攀上了关系,更近一层。
 
 在牛家看来,这府上唯一不足便是衔玉的哥儿订的甄家姑娘,甄家如今倒了大霉,可毕竟还没迎娶,依牛家所见,甄贾二府的这门亲事可不容易做了。
 
 “不瞒老太太,我家老三跟他那两个哥哥都不一样,他两个哥哥都是舞刀弄棒的没个消停,他却是最喜诗书,依着我家老爷的名儿,入了国子监。现今就要国子监念书,准备后年的乡试。老大老二老四自小都淘得很,唯我那三儿,文质彬彬的,不是那等鲁莽男子,他们兄弟四个,我自更偏疼他一些。”牛夫人笑道,“虽比不得府上玉哥儿的才名,我想着都是读书人,或许他们能合得来呢。”
 
 贾母牛夫人合了拍,越说越是高兴投机。只是贾母仍端着架子,没一时应下,毕竟贾政王夫人才是探春的父母,这事还得支应他们一声。
 
 到了晚上,贾母将事一说,贾政王夫人都无二话。探春真正算起来并不算侯爷千金,毕竟贾政无爵可袭,只是荣国府尚未分家,这说亲时都是打得荣国府的名义罢。
 
 贾政王夫人都与贾母想到了一处,牛家老三虽不是长子,却是实打实的嫡子,听牛夫人讲又是个喜欢念书的。贾政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人,再加上牛府的门第,探春这门亲事真是比迎春强出三条街去。
 
 因贾政马上要赴外任,一去三年,牛家也就想着先订下来,到时再依礼迎娶就是。因宁国府在丧期内,不过这与探春无干,两家换了庚帖,在贾政起身赴任前小规模的行了小定礼。
 
 不过探春这门亲事虽美,却彻底惹火了贾赦夫妇,贾赦邢夫人虽与迎春感情不亲,到底是亲女儿。一并在贾母跟前儿养大,同样的孙女,一个将将嫁入比贾家还高一头的伯爵府,一个就只嫁个八品典籍小官儿,天上地下,也偏颇得太厉害了。
 
 邢夫人背后没少说些酸话,倒是王夫人觉得圆满了,探春虽不是她亲生,可是在她跟前儿养大,也是二房的子女,何况探春是个有眼力的,向来对王夫人恭敬有加。如今王夫人手握荣国府大权,庶女结了门贵亲,只要宝玉的婚事定下来,她就再无所求,虽然荣国府的爵位不是贾政承袭,可如今二房更为显赫,也是她在荣禧堂理事,她才是真正的当家主母。想到此处,王夫人愈发露出几分得意,差金钏拿了套金头面给探春送了去。
 
 探春的婚事定下来,就连赵姨娘也只有高兴的。虽然探春向来瞧不上她,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没资格养在跟前儿,她也未曾有一日忘过。何况王夫人失势时,探春存了私心,明里暗里点拨了赵姨娘几次,叫赵姨娘到老太太跟前孝敬,赵姨娘如今的处境比以往好上太多。
 
 金钏去时,赵姨娘正在园子里探春房里说话儿。赵姨娘一见金钏,瞪着探春冷笑道,“罢!罢!我好心好意来姑娘这里道喜,姑娘就没个好脸色给你娘看哪!我真是白生养了你一场!如今姑娘翅膀硬了,占了高枝儿,不再将我看在眼里!”又拉扯金钏儿,“金钏儿姑娘也给我评评理,有没有不认亲娘的理儿!”
 
 探春脸梢泛白,张张嘴,什么都没说,两行清泪顺着脸颊默默的流了下来。侍书翠墨慌忙来劝,金钏儿弹压了赵姨娘几句,“姑娘大喜的日子,姨奶奶何苦来惹得姑娘流泪,夜深了,姨奶奶赶紧去歇着吧。我奉了太太命过来给姑娘送东西,什么亲不亲娘的,这话儿叫太太听到了,怕要着恼的。小鹊儿,赶紧搀了姨奶奶去吧。夜渐深了,提着灯笼小心脚下,别跌了。”
 
 赵姨娘回头啐了一口,方蹬着绣花鞋摆着水蛇腰去了。
 
 “叫你看笑话了。”探春拿帕子拭泪,“成日间没黑夜白天的闹,到底……”
 
 “姑娘向来是个明白的,万事有太太为姑娘做主呢,定不能叫姑娘受了委屈去。”金钏儿伺候着探春去了腕上金镯,小丫头们打来温水,侍书翠墨服侍着洗去脸上泪痕,又拿来妆奁,探春摆摆手,“大晚上的,哪里还用出去,罢了。”
 
 金钏儿笑道,“太太命奴婢给三姑娘送来些头面,太太说了,如今订了亲,姑娘不可像以往那样素淡了,该穿戴的都不要省了,方是大家子的排场。”
 
 “辛苦你了,这么晚了还要跑这一趟,吃盏茶吧。太太可好,这几天为着我的事,别劳累着太太。”探春笑留金钏吃了茶才去,转而靠在榻上,映着案上烛火,渐渐出神。
 
 女儿的婚事已有着落,贾政又说起甄家的官司,不免叹道,“唉,儿子听说甄家的案子这几日就要判了。儿子就要起身去任上,怕是等不到结案了。让琏儿在外头听着信儿,看看有什么能帮着的地方,让琏儿宝玉过去,到底是宝玉的岳家呢。”
 
 王夫人捻着腕上念珠,没说话。贾母脸上也淡淡地,“你只管好生为圣上效力,这些事儿有我们呢。咱们跟甄家是老亲,又是姻亲,错待不了的。倒是三丫头的亲事,你是她父亲,这不日就要去江西,山高路远的,牛家小子赶年就十八了,他家的意思是想着明年迎娶呢。我先跟你通个气儿,你觉得如何呢?”
 
 “儿子都听母亲的。”贾政向来不会忤逆贾母,这也是贾母喜欢小儿子的原因,谁喜欢总跟自己对着干的人呢。
 
 贾政退下后,贾母轻轻的吁了口气,“甄家这事……”抬眼看向王夫人,“你是怎样想的?”
 
 王夫人低声道,“琏儿一直打听呢,好几家子因给甄家说情被皇上训斥贬退了。听说是甄家罪责不轻,跟以前义忠老千岁的案子有关联,家都抄了……三姑娘,一直在狱神庙里……早先还觉得三姑娘是个有造化的,没想到……”
 
 “你去安排吧。”贾母觉得倦怠,与甄家几辈子的交情,没想到甄家竟是这个了局。荣国府子嗣愈发单薄,孙子辈的只有贾琏贾宝玉二人,贾琏娶了相辅嫡女,到了贾宝玉这儿,怎能娶一个犯官之女。贾母百般思量打算,至于庶出的贾环,贾母根本没算做数儿。
 
 林谨玉听到探春订亲的消息有些吃惊,许玉琳十分理性的分析着这桩婚姻,“牛家门第不低,兄弟四个,都是嫡出,三姑娘订得是牛家三公子。牛家大姑娘嫁与东安郡王世子为妻,跟姐姐还是妯娌呢。”
 
 “就是上回硬给姐夫塞丫头的那位世子妃?”
 
 许玉琳笑着没说话,林谨玉道,“挺相配的,三妹妹这门亲事做得门当户对。”说着探春的婚事,林谨玉心中想的却是甄家的官司,
 
 甄家之败已成定局,不过他家出嫁的两个女儿都是嫁入京都世族,案件无涉出嫁女。虽说家败至此,不过两个出嫁的女儿都已做了当家奶奶,邢部没法子进去,可是时常派人去关押女眷的狱神庙打点,被羁押的太太奶奶们并未吃多大苦头,起码衣食都还凑合,比关押在邢部的甄家老爷们已经是天堂享受了。
 
 甄家的官司拖得够久了,不日就要宣判。因事涉当年义忠老千岁的谋逆之事,揭了上皇心中旧伤,也没为甄家留情面,甄几位做官的爷们儿都是流刑,女眷丫环下人多是发卖了。倒是甄家老太太因年岁过大,不在羁押之列,被甄家大姑娘接到了修国公府上。
 
 林谨玉一直留意甄家的官司,从发卖甄家女眷头一日,就派林忠盯现场了,从丫头开始,果然那位与贾宝玉定亲的甄三姑娘竟被混在了奴婢里头一同卖了。林谨玉冷笑,贾家真是好狠的心,就算要退亲,直言即可。甄家也不一定非要赖着嫁女儿不可,偏他怕坏了名声,不敢开这个口。买通狱神庙的衙役来个鱼目混珠,三姑娘若被发卖到别人手里,即便再找回来,甄家也没脸嫁女儿了。
 
 古人非常注重名声,像孙绍祖这样无耻的说退亲就退亲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