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640章

乱清-第640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卓凡之所以要将“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的专利买下来,是因为加特林申报的专利极具排他性:



  这个专利中有两点声明,一个是“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一个是“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



  这就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了。



  这是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前,数十年间,再没有其他类似的机枪被“发明”出来的最重要原因。在专利权问题上,洋鬼子——特别是“先发”的英、法——还真是算规矩的,不大随便山寨人家的东西。



  至于马克沁机枪,以自身火药燃气为动力,和加特林机枪的外力机械驱动,设计思路已经完完全全不同了。



  关卓凡打的如意算盘是,只要他不对外宣传、售卖“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人、法国人就没有机枪可用,特别是法国人——最起码,在老子跟你打过冤家之前,你没有机枪可用。



  英国人呢,嗯,也会在祖鲁人、布尔人那里吃更多的苦头,我也许会更早一点观赏到日不落帝国的美丽夕阳。



  当然啦,美国是“血盟”,如果有兴趣,我是可以卖几支给你们的——拿去打印第安人罢!不过,既然加特林先生不再继续推销他的“连用速射武器”了,我很怀疑,美国人是否会如原时空那样,按时按点,对这种非枪非炮的“鬼东东”,发生足够的兴趣?



  如此一来,关卓凡就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西洋列强保持一定的武器代差优势。碾压神马的当然谈不上,但未来彼此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己方胜利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这是一条釜底抽薪的绝妙好计。



  我有多少小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



  *



  加特林是次来到中国,属于“汇报演出”性质。他以及他的研发团队,紧跟着“美利坚访华代表团”来到中国,到埠日期,相差不过三、四天。他并不是“访华代表团”的成员,没有进京,而是待在天津小站军营,和轩军诸将及技术人员一起,用带来的样枪,做一系列的演示、试验。



  好吧,我们来看看“演出效果”如何?



  第一眼看过去,就颇出关卓凡的意料。



  三架不同型号的“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一字排开。



  这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尖端、最新锐的三件兵器了。



  中间那架,是关卓凡印象中的加特林机枪的样子:六根长长的枪管围成一圈,枪身架在双轮车子上面,膛体上方,高高地插着一支细长的弹夹。



  右边那架,也架在双轮车子上,但枪管并不裸露,一眼看去,就是一门火炮的样子。仔细再看,“炮口”上,十个小小的圆洞围成一圈——哟,这架加特林,居然有十支枪管!



  关卓凡略略一想就明白了:这架算是六支枪管的那架的“加强版”,除了多了四支枪管,并无本质不同,只是在枪管外,套上了一个金属圆筒。



  不过,除了多了四支枪管和一个“枪筒”,还是另有一个不同之处的——弹夹不同。



  “十枪管版”的弹夹,是一个巨大的圆柱体,关卓凡估计,大约得两个人合力,才能够正常装卸。靠近了细看,他看明白了,这个弹夹,其实也算是“六枪管版”所用的细长弹夹的“加强版”:圆柱体中,十来个类似的细长弹夹围成一圈——只是长度缩短了一半左右。



  就是说,这种圆柱体弹夹的容弹量,大约是一个普通长弹夹的五、六倍。



  左边那架,不是架在双轮车子上,而是架在一个大大的三脚架上,形状和“十枪管版”仿佛,可是,枪身的长度,却足足短了一半。



  枪管是六只。



  膛体上方插着的弹夹,亦不同于其他两架:扁圆形,中央有一个洞,远看就像一枚大大的铜钱。或者——嗯,有一点像老式电影放映机的胶片盒。



  当然啦,“老式不老式”的,是相对于关卓凡来说的,这个时代,正儿八经的电影,还没被发明出来呢。



  关卓凡的印象中,加特林机枪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笨重”,必须架在车子上,不然难以转动,行军的时候,更加要依靠畜力牵引——和一门小炮无异。



  眼前这架“微缩版”加特林,若将弹夹、枪身、支架拆了开来,则三者的重量,都是一个成年男性可以担负的。一个四到五人的班组——需要多一两个人,以携带更多的弹夹——就可以徒步背负一架加特林行军了!



  这对于更大范围、更高效率地运用加特林机枪,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嗯,当初收购专利的时候,提出过的“减轻‘连用速射武器’的重量”的要求,加特林居然做到了,不错,不错。



  *



  (小提示:明天两更)



  *(未完待续。)
第一零七章 枪声大作
  “六枪管版”被命名为“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Ⅰ型”,“十枪管版”为“Ⅱ型”,“微缩版”为“Ⅲ型”。



  命名的先后顺序,对应于它们被设计制造出来的先后顺序。



  三种弹夹,细长的为“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供弹料斗Ⅰ号”,圆柱体的为“Ⅱ号”,扁圆的为“Ⅲ号”。



  “供弹料斗”?



  关卓凡心想,加特林先生,怪不得你推销你的“连用速射武器”的时候到处碰壁呢,“连用速射武器”的说法已经够含混不清的了,你还加上个莫名其妙的“供弹料斗”——哪个晓得是什么意思啊?



  加特林说,理论上,三种“供弹料斗”,在三种型号的“连用速射武器”上都是可以通用的,不过,一般情况下,“供弹料斗Ⅱ号”不适用于“连用速射武器Ⅲ型”,原因嘛,“供弹料斗Ⅱ号”太大,“连用速射武器Ⅲ型”太小,射击的时候,枪身连续震动,不易保持平衡。



  咦,三种“供弹料斗”,在三种型号的“连用速射武器”上都是可以通用的?



  这是了不起的改进!关卓凡隐约知道,原时空加特林机枪诞生之初,“供弹料斗”和枪膛之间,各种奇葩,各种啼笑皆非,所以,收购专利的时候,他特别要求,供弹要做到“标准化”,要建立“通用模块”。



  这一点,加特林也做到了,不错,不错。



  加特林继续说:必须指出的是,“连用速射武器Ⅲ型”枪管较短,射程以及精度,就比不上“Ⅰ型”和“Ⅱ型”了。



  三种型号,威力最大的,是“十枪管版”的“Ⅲ型”,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四百发。



  每分钟四百发?我……靠!



  让我算一算:



  单发撞针式后膛枪,普通合格射手,一分钟大约可以进行五次射击。



  斯潘塞连珠枪,普通合格射手,十二秒内就可以把弹仓内的七发子弹全部射出——如果不考虑精确瞄准的话。不过,并非一分钟可以射出三十五发子弹,因为要更换弹夹,这个小费点事儿。嗯,一分钟内,一个普通合格射手,大约可以打光三个弹夹——就是说,射出二十一发子弹。



  那不是……一架“十枪管版”加特林机枪,赶得上八十支单发撞针式后膛枪,又或者是二十支斯潘塞连珠枪?



  轩郡王不由喜动颜色。



  “亲王殿下,”加特林说道,“我必须说明,每分钟四百发,只是一个‘理论射速’,实际战斗中,不能长时间维持这个射速——不然,枪管会过热,会发生机械故障,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炸膛事故。”



  关卓凡不以为意。要说“理论射速”,单发撞针式后膛枪一分钟五发,斯潘塞连珠枪一分钟二十发,也是“理论射速”。进弹、闭锁、击发、开锁,都是力气活,不论单发撞针式后膛枪,还是斯潘塞连珠枪,普通士兵也都无法长时间维持“理论射速”——人受不了,枪一样受不了,也会过热、卡壳、炸膛,各种故障。



  “不过,”加特林继续说,“经过不断的改进,‘连用速射武器’发生故障和事故的概率,已经愈来愈低了,我认为,已经处于一个可以容忍和接受的水平了。”



  顿了一顿,说道:“我主要在两方面进行了改进——”



  第一,加特林机枪原先使用的子弹,是纸壳米尼弹,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火药气体泄露的问题,而加特林机枪特殊的送弹方式,使它的弹膛和枪膛被设计成分离的,这进一步加剧了火药气体的泄露。



  火药气体泄露,除了降低子弹的速度和精度,累积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导致炸膛。为解决这个大麻烦,加特林一方面改进闭锁机构,一方面“釜底抽薪”,彻底放弃纸壳弹,采用当时刚刚开发出来的金属定装弹。



  这个思路,和斯潘塞连珠枪的设计思路,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关卓凡听到“金属定装弹”五字,不由小小地倒抽了一口冷气:照加特林机枪一分钟四百发的射速,得打掉我多少黄澄澄的铜啊!



  我的铜矿在哪里呢?



  近现代化战争,打的就是工业能力,这个说法,一丁点儿也不错。



  “第二,”加特林说,“弹膛和枪膛彼此独立,但二者必须同轴,不然子弹不能准确送入枪膛,会造成卡壳。为此,我改进了枪管的设计,枪管后部直径较前部直径略大,这样,子弹进入枪膛将更加顺利,在机械转动过程中,即便弹膛和枪膛不能百分百地同轴,也不影响将弹膛中的子弹送入枪膛。”



  这段话,关卓凡听的就不是很明白了。



  关卓凡见过的枪支,弹膛和枪膛都是一体的,他一时想象不出来“弹膛和枪膛彼此独立”是什么样子?



  正在努力行进形象思维,加特林又说话了:“可是,这么做,有一个缺点,枪管直径偏大,弹头在飞行过程中会加剧翻滚——”



  顿了一顿,说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射击的精度。我正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不过,亲王殿下,我得承认,暂时还没有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案。”



  听他这么说,关卓凡反倒释然了:我不是技术人员,不必把什么细节问题都搞得那么明白。还有,这位加特林先生,不但聪明,而且诚实,这——很好,很好。



  “加特林先生,”关卓凡微笑说道,“‘连用速射武器’和步枪不同——用途不同,精度不是对它的第一要求。再说,我相信,你终究找得到最佳解决方案的。”



  “感谢您的理解和信任,亲王殿下!”加特林的眼睛亮了起来,“‘连用速射武器和步枪用途不同,精度不是对它的第一要求’——您的这个见解,非常有启发性……指导性!”



  关卓凡心想:老加,你挺会拍马屁的嘛。



  “这些天,”他笑了一笑,“我的将军们,大约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不过,这个事儿,暂且往后摆一摆,咱们先来看看‘连用速射武器’的威力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