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467章

乱清-第467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卓凡赶忙低头说道:“谢太后奖谕!”



  慈禧说道:“好啦,就咱们俩,就算是奏对格局,规矩也不用那么多。嗯,刘松山是老湘军吧?这个人,曾国藩、左宗棠都看好,你觉得如何呢?”



  曾国藩、左宗棠“都看好”,我怎么好意思说不好?



  关卓凡说道:“刘松山真正是忠勇为国之士!嗯,他长年从军在外,几乎耽误了自己的婚事,这件事,不晓得太后听过没有?”



  这个事儿,慈禧可没听过,不由得来了兴趣,说道:“我没有听过,是怎么一回事,你倒说说看?”



  “十五年前,刘松山刚刚十八岁,家里头给他定了一门亲事,女家是洛阳人。可是刘松山从军十数年,一直征战在外,期间仅仅为了募勇回过一次老家湖南湘乡。因此,始终无法完婚。”



  “他的那位未过门的夫人,十五年下来,实实在在等成了老姑娘。这一次,刘松山奉旨随左宗棠西征,想着这一仗不知道要打多久,甚至也不晓得,还能不能够生归乡梓?万一枪弹不长眼睛,他的夫人,已经三十多岁了,却还没有过门,岂非误了人家一辈子?”



  “可是,出征在即,把夫人从洛阳接到湘乡成礼,万万赶不及了。于是刘松山北上的时候,取道河南,就在洛阳女家,和夫人拜了天地,圆了房。”



  听到这儿,慈禧失声笑道:“哎呦,刘松山这不成了‘上门女婿’了吗?”



  关卓凡也笑道:“是。成礼之后,不过十日,刘松山就告别新妇,赶赴陕西了。”



  慈禧连连赞叹:“难为他,难为他!真正是‘先国后家’了!这次西征,如果打了胜仗,倒要扎扎实实给他个恩典。”



  关卓凡说道:“臣有一个想头,也不知道妥不妥当?臣想着,给刘松山本人加恩,当然要等他打了胜仗;不过,他的夫人……”



  没等关卓凡把话说完,慈禧便欢然说道:“你这个主意好!我就给他的夫人一个诰封!”



  关卓凡暗赞御姐反应好快,说道:“太后圣明!如此,刘某感戴慈恩,必激发天良,为王前驱,奋身报国!”



  这种超常规的封诰,是慈禧一向最爱干的事情,她兴致勃勃,说道:“刘松山是什么品级?”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刘松山新授肃州镇总兵,加提督衔。”



  慈禧说道:“好,他的夫人要压过他!嗯,就是一品镇国将军夫人!”



  关卓凡心想:这可是和我们家双双一个级别啦。嘴上说道:“太后圣明!”



  顿了一顿,说道:“臣请旨,这个事情,是回銮之后再办,还是现在就办?”



  慈禧想了一想,说道:“西北都已经开打了,这个事情,既然是为了激励士气,还是办得愈快愈好。嗯,现在就办吧。”



  关卓凡说道:“臣遵旨。回营之后,臣即命随扈的军机章京拟旨,明儿一早,请太后御览,如无不妥,用印后,就可快马送回北京,交军机处上呈母后皇太后。母后皇太后也用了印,便可明发上谕了。”



  前边的“印”,指的是慈禧的“同道堂”;后边的“印”,指的是慈安的“御赏”。 这套程序,都是事先拟定好的。因为两宫一个“东巡狩”,一个“守社稷”,暂时分了开来,而若要颁发上谕,“同道堂”和“御赏”两印,一个都是少不得的。



  慈禧感叹地说道:“西征进甘,北路,刘松山是老湘军;中路,展东禄是轩军;南路,刘典是楚军——你看,这场仗,曾国藩一个,你一个,左宗棠一个,竟是携起手来了!大臣同心共德,这是国家兴盛的征兆!关卓凡,你努力放手去做,朝廷不会负你,我……不会负你。”



  这话说的……我不能不表示感动啊!



  关卓凡单膝跪下,屈肘平胸,朗声说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好啦,时辰不早啦,你回营后还有事要忙,这……就跪安吧,咱们……明儿见。”



  关卓凡掀帘退出,来到外屋。玉儿站了起来,向他福了一福。小姑娘红晕满面,丰满的胸脯微微起伏,两鬓的头发似乎也有一点散乱。大大的眼睛里边,如水如雾;目光和关卓凡略一接触,眼波立即荡漾了开去。



  关卓凡心中大动,就要向伊人伸出手去。右手抬起,心中惊觉,自己在心里面大喝一声:剁手!



  *
第六十三章 东观沧海
  这一觉,圣母皇太后深入黑甜乡中,竟是一夜无梦。第二天起身后,却觉得浑身酸痛,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由暗骂“那个杀千刀的,把人家往死里折腾”。但梳洗之后,圣母皇太后容光焕发,神完气足;倒是玉儿,眼神虽亮,大眼睛周围却是暗了一圈,像是没有睡好的样子。



  队伍果然后延了半个时辰出发。理由是有一道上谕要发回北京,圣母皇太后那儿,忙着御览、用印呢。除了极个别的人,会偷偷揣测,关贝勒昨晚何以迟至子初二刻,才离开圣母皇太后的跸宿之所?但绝大多数的人是不虞有他的。



  中午在武清县的东马圈打尖。这个地方还是顺天府的地界,龙河在境南流过。之所以叫“东马圈”这么个怪名字,是因为辽宋相争的时候,辽国在此地沿河低洼处,开辟牧马的草场,设置马圈、马房,故此得名。明洪武以后,流民至此定居,依河建村,凭马圈、马房立户,渐成聚落。



  到达“尖站”的时候,已经是午初二刻,果然比原定计划晚了二刻钟。



  “尖站”是一座极大的明黄帐幕,搭在了龙河边上。这个帐幕,不比普通行军宿营,工序是极讲究的:先平整地面,再铺上黄土夯实,然后搭起一个高一尺、长宽各三丈的木台——帐幕就搭在这个木台上面。帐幔厚重,里面铺着厚厚的地毯;四个角上,各生起了一个大大的云白铜火盆。河风清冽,帐幕之中,却是温暖宜人。



  路途之中,小小颠簸之时,牵动肌肉酸痛,圣母皇太后难免在心里边再暗暗嗔一嗔“那个杀千刀的”;但进入明黄大帐之后,身心舒爽,不禁暗赞“那个杀千刀的”,给自己办差,还真是尽心竭力。



  用过午膳,消乏解困,即行上路。这座明黄大帐,圣母皇太后前后不过用了大半个时辰而已。



  申末三刻,到达了今晚的“宿站”杨村。这儿尚未出武清地面,北运河穿境而过,夹河成镇,世面繁华,远过东马圈。



  和昨天的沈万庄一样,圣母皇太后跸宿的“行宫”,是当地一位杨姓大乡绅的宅子;而关贝勒也和昨天一样,戌初三刻左右,过来“扰驾”。



  有人看到,关贝勒进宅子的时候,抱着一张大大的“军事地图”。想如今海内,只有西北兵戈未息,则关贝勒自是要向圣母皇太后回禀陕甘军务的。君臣二人,道路倥偬,孔席不暖,挑灯夜战,这个为国为民力疾从公的劲头,好生令人感动啊。



  关贝勒亥正二刻的时候,离开了宅子,倒是比昨个儿早了一点,可也差不多呆足了整一个时辰。至于关贝勒和圣母皇太后为毛总有那么多话好说,又究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一次,狮子未曾觑得亲切,为免传言之间,失真走样,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就不再赘述了。



  次日,没再出什么“发上谕回北京”一类的花样,队伍按时启程。



  杨村在武清东南,出了杨村,就算出了武清;出了武清,即进入天津府天津县的地界了。



  天津县是天津府的首县,知县叫做赵元芳,早在路边恭候了。不过,迎驾只是一个形式,他的差使,不是扈从,而是协助打点前面的“尖站”。队伍并不停留,赵元芳只能在路边磕头,是见不到圣母皇太后的。



  只是人家是地主,不打个招呼不好。图林将赵元芳带到关卓凡马前,在地上铺了红毡条,赵元芳跪下,行了国礼之后,关卓凡问了“尖站”的情形,说了几句“贵县辛苦”之类的废话,赵知县便眉花眼笑地去了。



  “尖站”设在北仓,队伍沿北运河迤逦南下,巳正三刻,到达了北仓。



  北仓算是天津城的北大门。元朝定都北京之后,这里成为向京师运送漕粮的集散地,建有多个储粮的“广通仓”,其中最要者名为“北仓”,其地因仓而成村聚,又以仓为名,谓之“北仓”。本朝雍正年间,在此建库式北仓厫,北仓的地位更加重要了。



  圣母皇太后的銮驾在北仓逗留了一个多时辰。



  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除了打尖、用膳之外,天津当地的主要官员,包括直隶总督刘长佑、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领天津府和河间府的天津道容景和、天津府知府韩熙,还有天津县知县赵元芳等,都已提前到了北仓候驾。这几位,慈禧都要一一接见。



  有的官员,如赵元芳,行礼如仪,略加温言抚慰,三言两语即可起去;但刘长佑、崇厚两位,就不能草草打发。而有些事情,慈禧自己也颇为关心。比如三口通商,也算洋务,慈禧的问话就比较详细了。所以,这一轮接见,很费了些时间。



  直到未初一刻,一切事体毕了,圣母皇太后方才起驾。



  到了天津城,太后东巡的队伍,北门入,东门出。



  天津城共有东、南、西、北四门,城楼上各有一块匾额。东曰“镇东”,匾额曰“东连沧海”;南曰“定南”,匾额曰“南达江淮”;西曰“安西”,匾额曰“西引太行”;北曰“拱北”,匾额曰“北拱神京”。



  本来,按照最经济的路线,太后的銮驾,应该自北门即“拱北门”入,南门即“定南门”出,然后折而向东。结果接见崇厚的时候,他说天津城的东门名“镇东”,又叫“东连沧海”,非常契合太后“东巡狩”和“阅兵”之意——“阅兵”,还包括到海边检阅海军嘛。所以,崇厚建议,若由东门即“镇东门”出,暗合“东观沧海”之意,此行必大旺也。



  “旺气”神马的,是圣母皇太后最喜爱的东东了。但她知道,关卓凡对这些讲究,一向都甚不以为然;而且,临时更改行军路线,更是领军者非常讨厌的事情,因此沉吟不语。不过,有意无意的,眼风却朝着“带班觐见”的关卓方这边,轻轻地扫了过来。



  如果关卓凡扮看不见,慈禧也就罢了。没想到关卓凡躬身说道:“启禀太后,崇厚所奏甚有道理,请太后俯允。”



  慈禧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崇厚这个建议,就算通过了。



  崇厚自然颇为得意。不过,跪在地上的他,可没有看见黄幔之后的圣母皇太后,把脸微微扭向关贝勒,眼波流转,笑靥如花。



  *
第六十四章 浮梁驰渡
  于是,太后东巡的队伍,“拱北门”入,“拱卫神京”;“镇东门”出,“东连沧海”。



  天津地方,对待这支队伍的姿态,远比北京来得要高。在北京,一出午门,除了关防,路上就没有其他的花样了,热闹是老百姓自发的。但天津城,“拱北门”到“定南门”,以及“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