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323章

乱清-第323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言路”本身,也有支持新政的声音。其实还不少。只是这些声音听起来,自然没有守旧派哭爹喊娘“嚎丧”那般响亮。所以,上位者难免有敌人无比强大、我方势单力薄的错觉。



  还有,关卓凡对清末士林的“风骨”,并没看得太重。



  中国士人对君主的“犯言直谏”,到了清末,基本沦为做秀。“清流们”倚仗的不过是君主的宽容,如果君主真的瞪起眼睛,身上的骨头还没软的,剩不了几个。



  应该说,两百年下来,满洲贵族对于汉族士人的打压和奴化是成功的。



  前明天启之前文官集团和君主的那种激烈对抗,根本不可能现于清朝。



  作为后人,看汉族士大夫对满州贵族俯首帖耳,自然悲愤;可关卓凡现在是“时人”,士林的软弱,现实中却可能减少中国改革的阻力。



  历史的吊诡,令人感慨。



  台面上,建言增加小皇帝“兵事、洋务”功课的,是宗室的核心成员;举荐的师傅,是政府的首脑,“洋务”的主持者,不久前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而且,正手握重兵。



  最高权力的取态是很清晰的。



  除了以上泰山压顶般的威慑,守旧派还有个倒霉的地方是,这个事情上,他们的领袖倭仁没法子讲话。



  因为都是“弘德殿行走”,怎么好攻讦自己还没上任的同事?反对非自己教授的功课?那不是摆明了说我“嫉妒”吗?



  所以,得避嫌。



  军机下值,一班军机大臣轿马纷纷,络绎往后海的恭亲王府而来。



  关卓凡是今天的主客,恭王把文、宝、曹、许四个全部拉上作陪。



  到了恭王府,换上便服,其他几位大军机在乐道堂的书房里喝茶聊天,恭王亲自陪着关卓凡,往后院来见“六嫂”。



  恭亲王的福晋,端庄秀丽,气度雍容,一看就是“大家子”出身的贵妇人。



  事实也正是如此。恭王福晋的祖父玉德做过闽浙总督,父亲桂良更是巡抚、总督、尚书、大学士一路做将上来。督抚在地方上都是“诸侯”,建牙开府,仪制尊贵,八面威风,同级别的京官万万比不得。恭王福晋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是地道的“大家闺秀”。



  关卓凡乃以满洲人见兄嫂的礼节给恭王福晋行礼。



  恭王福晋对关卓凡的态度,既亲热,又得体,很像个“大嫂”的样子。



  她说道:“逸轩,咱们一家子人,又是亲上加亲的,以后可要多来多往。你回去跟白氏、明氏两个说,要她们常来我府里坐坐,别总是往七爷府里去——怎么,六哥六嫂这儿,是茶不好喝,还是饭菜不香?”



  说罢抿着嘴笑。



  “亲上加亲”四字,并不算是虚亲热,恭王福晋也姓瓜尔佳氏。



  所以,这也是一位“嫂姐”。



  回书房的路上,恭王对关卓凡说道:“今儿你侄女不在府里,见不到。不过,不见也罢,见到了,你反倒要给她行礼,嘿!”



  恭王是抱怨的语气,关卓凡不由略觉奇怪。



  前文交代过,恭王的女儿敦柔格格,为慈禧接进宫去养育。不久前,敦柔格格已封了宗室女最高品级的“固伦公主”。



  当然,那个时候,恭王和两宫还没有翻脸。



  固伦公主爵同亲王,关卓凡这个贝子见了,确实是要行礼的。



  清制,只有中宫所出才能封“固伦公主”;妃嫔所出,或像敦柔格格这样,王女抚育宫中的,封“和硕公主”。



  例外不是没有,那是受到皇帝的特别宠爱,如高宗的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母亲是惇妃汪氏;或者以婚姻为国家做出贡献,如圣祖的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母亲是荣妃马佳氏。



  和敦柔格格情况仿佛的,是世祖的五皇子常宁,他的女儿抚育宫中,后晋封固伦纯禧公主。



  巧的是,常宁的封爵也是恭亲王。



  无论如何,这是殊荣,甚至是“异数”,恭王为何会抱怨呢?



  而且,关卓凡知道,不论慈禧和恭王之间有多少龃龉,慈禧对敦柔格格,是真心实意的喜爱。



  事实上,这个小姑娘,关卓凡是见过的。



  那是从江苏入京陛见述职,自请“宿卫宫中”,两宫皇太后在芳斋堂赐宴,小皇帝和敦柔格格一双小姐弟都曾与席。



  关卓凡的印象中,这个小姑娘生的很端正,行事尤其安静稳重。她比小皇帝也就大个二三岁,但举止神情,比小皇帝成熟许多,已经全然是一个小大人的模样了。



  晚饭是银鱼火锅。



  六位军机大臣围坐一张圆桌子,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热气腾腾,主人劝酒布菜,言笑晏晏;客人大块朵颐,谈笑风生。



  看上去一片其乐融融,“和谐”得紧。



  关卓凡暗生警惕:这个场面,现在还不容易出现在自己的府中。



  恭王毕竟是宗室中最有威望的亲王,数年经营,根基已深,摘掉“议政王”的帽子,他的影响力会减弱,但不会消失,自己凡事要多做绸缪,不能过于乐观。



  席间,又提起了敦柔格格。



  话头是宝洌羝鹄吹模骸傲劓ざ坪跤幸欢稳兆用挥谢馗耍俊



  然后轻轻敲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笑道:“瞧我,以后可不能再叫‘敦妞儿’了。”



  *(未完待续。。)RT
第六十三章 器满易盈
  这是说敦柔格格已经封了“固伦公主”,再叫小名儿,就“不敬”了。



  不过,在座的几个人中,数宝洌Ш凸醯墓叵底钗捉郊业墓叵登酌艿娇梢源┨萌胧遥槐芮拙臁K裕幢愣厝岣窀衩挥蟹夤鳎芙兴岸劓ざ钡模仓挥斜︿'。



  恭王摇摇头,苦笑道:“这个固伦公主,不提也罢!我现在就疑惑,敦妞儿回家,我该拿什么仪注和她相处?”



  大伙儿一想,这确实是一件尴尬事。



  固伦公主爵同亲王,敦柔格格和恭王在体制上就是“相敌”的,难道敦柔格格回家,真的要按固伦公主的礼仪迎接,甚至“平礼”?



  敦柔格格封了固伦公主后,不是没有回过家,但每次都有特旨“只叙家礼”,这才暂时免了恭王一家的尴尬。万一哪次“上头”忘了这茬,恭王岂非得“失礼”?



  恭王对关卓凡说道:“逸轩,你不知道,‘言路’上有一班人,专门爱拿这种事情挑刺。谁人没有父母子女?如果在这种事情上被人攻讦,真是无味得紧!”



  恭王这番话,说的倒是实在。



  确实有一种言官,国家大事上说不出什么子午寅卯,可一碰到“礼仪”问题,就打了鸡血般,生出苍蝇逐臭的劲头。



  当事人地位愈高,身份愈重,“礼仪”问题愈小——不是愈大,苍蝇们便愈兴奋。



  因为此时此事,邀名声,出风头。是最安全,最便捷的。



  明朝的“大礼仪”。放到清朝,言官们一个屁都不敢放。因为事情太大了,卷进去,不小心是要掉脑袋的。只好自我譬解,这是人家满洲人的“家事”。不关俺的事。



  这个时候,“天子无私事”啥的,就装不记得了。



  拿关卓凡来说,长时间和两个如花似玉的嫂子住在一起,市井之间早有无数流言——连两宫皇太后和关贝子的“绯闻”都能传出来,编排编排嫂子和小叔子的“段子”又算得了什么?



  但这种事情永远不会拿到谏台上。因为那样一来,就和关卓凡结了生死冤家,人家的报复。一定是冲着你的脖子来的。



  可在恭王这个老爸该用什么礼仪接待敦柔这个女儿——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面,言官便可“尽展所长”了。



  因为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情,当事人如果做错了,大多数情况下改过来就好,不会受到什么处分;就算有,所获咎遣也甚轻。所以,不会真正得罪当事人。当事人为表示自己虚怀若谷。还得说“某公爱我以德”。



  当事人的地位愈高,身份愈重,弹劾他“逾礼”、“失仪”的言官。所获得的“声望”自然也就愈高。



  祭祀太庙事件中,吴凤阁弹劾关卓凡“失仪”,虽然攻讦的事项相对严重,但其实还是不脱这个路子的。本来以为自己是安全的——再说上面还有人罩嘛。没想到两宫皇太后不肯照着剧本演,闹得丢官回籍,十载寒窗之功。一朝尽送。



  这种恶劣的风气,关卓凡早就想借个什么机会,狠狠收拾一顿。



  因为接下来社会急剧变化,“礼仪”的改变也会随之不断发生;静态社会无伤大雅的纠葛,在大变局中就会成为改革进步的摩擦和阻力,并可能成为别有用心者的借口和工具。所以,要帮着言官们改一改这个臭毛病。



  关卓凡说道:“六爷说的是。这般聒噪,与国无益,虚叨声名,确实叫人不耐。”



  恭王叹了口气,说道:“敦妞儿这个事,我心里烦,也不仅仅因为这个。这些日子,我也读了几本书,觉得‘器满易盈’四个字,说的真正有道理!人贵知足,为臣为人,许多事情,我真要好好和曾涤生学一学。”



  关卓凡心想:啊哈,绕了那么大个圈子,原来等在这儿呢。



  恭王喝了一口酒,说道:“敦妞儿从没有给朝廷国家立过什么功劳,那么小一个人儿,两宫皇太后再宠她,也不好恩施逾格。非分之荣,她小人家当不起的,只怕福薄折寿!所以,这个‘固伦公主’,我是一定要上折子辞掉的。”



  关卓凡沉吟说道:“六爷盈满为惧,这份谦抑,两宫皇太后当能体谅。不过,如果有小人因此以为两宫对六爷还有什么不释,就不好了。”



  恭王眼中波光一闪,没有说话。



  其他几个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宝洌碜酉蚬刈糠参⑽⑶扒悖档溃骸氨醋蛹檬牵∏虢蹋迷趺窗觳藕媚兀俊



  关卓凡不说话,一时间只听得火锅里水花翻滚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关卓凡终于开口说道:“这个事,我看不必急在一时,过个把月,六爷再向两宫皇太后提也不迟。”



  他顿了一顿,微笑着说道:“听说定陵的工程,办得很好,这不全靠六爷坐镇指挥,事无巨细,一点儿也不肯马虎?应该有天语褒奖的。我以为,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更妥当一些。”



  “定陵的工程”,指的是文宗的寝陵,这个天字第一号“大工”,一直是由恭王为主、醇王为辅,两兄弟一块儿负责的。



  恭王居然站起身来,向关卓凡微微一躬,说道:“逸轩,托赖!”



  关卓凡急忙站起身来还礼,说道:“不敢,六爷为国为民,天下有目共睹。”



  恭王以女儿的爵位表明心迹,关卓凡心领神会,报之以向两宫皇太后建言褒奖恭王督办“大工”得力,以此向朝野表明,两宫和他自己对恭王已不存在芥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