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乱清 >

第241章

乱清-第241章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卓凡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你越起劲越好,一年后就没仗打了,看你到时候会不会觉得比较失落?以您这个年纪,不退役就只好回西点教书,问题是,您都准将了,回西点,置校长于何地啊?



  所以,跟我去中国吧?那么广阔的天地,打出个第三春、第四春都是可能的。听说您太太已经过世了,孩子也长大了,那就没有什么牵挂了吧?



  关卓凡打安德森上校的主意,是因为炮兵不比步兵,是当时绝对的高科技兵种,两百门大炮——而且肯定还会增加,这么大一个摊子,短时间轩军自己是无论如何撑不起来的。何况安德森桃李满美利坚,他如果肯去中国,自然有办法通过他再挖一批他的学生过去。



  另一个是骑兵师。



  松江军团的骑兵师是在原马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副军团长张勇亲自负责。



  原马队二千四百人,这个人数,作袭扰之用绰绰有余,但担当方面作战任务就显得不足了。而接下来转战数千英里,骑兵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将马队扩编为骑兵师是必要的,时机也成熟了。



  此时的近代化战术体系中,骑兵已不再作为正面冲锋陷阵之用,当然,骑兵墙、甚至矛骑兵,这些欧洲人喜爱的古董,还会在某些国家的军队中赖上一段时间,但关卓凡和美国人一样,不认为自己需要学。



  *RU
第四十一章 骑兵和工兵
  关卓凡对这个时代的骑兵的定位,就是快速移动的步兵。



  通过大范围、长距离的运动,迂回到敌军的侧后翼进行突袭和骚扰。



  深入敌境,在敌人兵力薄弱的后方,对重点目标如敌军的后勤基地进行破坏。



  切断敌人的运输补给线,特别是铁路交通。



  通过对敌人防守单薄、又具战略价值的目标做出威胁姿态,以自身为饵,吸引和调动敌军兵力,达到打乱敌军部署的目的。



  需要的时候,对敌境的不设防的平民目标进行恐慌性烧掠破坏,增加敌方决策层的民意压力,动摇敌方支持战争的民心士气。



  要坚决抵御住正面冲锋的诱惑——哪怕是短促突击,骑兵墙那种活谁爱干谁去干,反正我的骑兵不干。



  当然,这种战术是用于对付同等武器装备的敌人的,如果回国对上捻子那种水准的对手,就不需要这么折腾了,直接奔到斯潘塞连珠枪射程内碾压就是了。



  以上思路,关卓凡和张勇反复讨论过。其实在打长毛的时候,轩军马队的这种战法便初具雏形,现在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下面的官兵对这种战术的理解和实施都很到位,城南马队袭杀勒保和粘杆处侍卫那种冷兵器作战模式,已经恍若隔世了。



  骑兵师下辖两个骑兵团,每个团二千五百人,总兵力五千人,不算多,暂时够用,还留出了一个团的编制,打算最快在亚特兰大战役结束后、最迟在萨凡纳战役开始前填满它。



  骑兵师的马匹已经大部分是美国马,轩军带了三千匹口马即蒙古马过来,但马匹是非常娇贵的动物,船上便死了不少,来到美国,水土不服,前前后后又死了一批,许多马队士兵心疼得直掉眼泪。



  还好美国马高大雄壮,外形比蒙古马神骏得多;性能上,长途奔走略逊蒙古马一筹,但短途冲刺比蒙古马还强,而蒙古马已经是中国所产短途冲刺能力最强的战马了。



  关卓凡想,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把美国马引进中国?但他对马匹繁殖基本一窍不通,也知道这不是一日之功,只是嘱咐张勇等留意这个问题。



  南下的过程中,这支新组建的骑兵师,很有可能和南军的传奇骑兵将领拜福德?福莱斯特交手,那肯定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



  除了克字团团官暂由副团官署任外,轩军其他各团名称和主官都暂时不变,但相互之间进行了混编。



  这是因为,查塔努加战役,不少部队伤亡甚重,比如打传教士主岭的先登部队德字团,打瞭望峰的主力克字团,打阻击朗斯特里特的洋二团和建字团,战后减员都很严重,既然新的兵员自成一师,暂不直接往轩军原来的两个师里补人,那么第一师、第二师各团之间就得相互调剂,以达到各团员额大致平衡。



  这件工作关卓凡亲自主抓,他的目的,除了维持各部之间相对平衡外,更深的心思不能宣之于外:他要借这次调整的机会,进一步缩减轩军各团残留的对团官个人效忠的可能性——轩军唯一的效忠对象只能是关逸轩,从而为日后彻底改革军制做准备。



  关卓凡要来了整六个月的后勤补给,但进军亚特兰大的时候,真能带在身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得放在查塔努加。查塔努加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后勤基地,物资堆积如山,新建的仓库绵延数里,一眼望不到边。



  其实还不止,孟菲斯还有一部分,实在是查塔努加摆不下了,才发了一部分到孟菲斯去,结果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查塔努加是西线大军南下的总后勤基地,而孟菲斯是查塔努加的后勤基地,查塔努加的储备不够了,再从孟菲斯往查塔努加运。



  而查塔努加对前线的补给是这样操作的:进军初期,从查塔努加用铁路向前线运送,战线向前推进后,在前线的后方沿铁路建立二级后勤补给基地,查塔努加的物资发到这个二级基地,再由二级基地向前线发送。



  战线持续前推,二级补给基地和前线之间便出现三极补给基地,物资由查塔努加而二级补给基地,由二级补给基地而三极补给基地,由三极补给基地而前线。



  如此节节推进,铁路和物资一直跟着前线部队,直至亚特兰大。



  在这个庞大的后勤补给体系中,铁路是串起每个环节的生命线,可以想象的到,不论是在北军的前方还是后方,南军必采取一切手段破坏自身以北的铁路线,于是,随时随地修复甚至新铺出一条铁路,便成为保证北军顺利进军的必要条件。



  而查塔努加和亚特兰大之间,虽然没有类似传教士高地瞭望峰那种险要,依然是有山有河,远远谈不上一马平川。



  这在中国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的中国,连一条铁路都没有,自然完全没有想象空间;可即便中国有了铁路,甚至之后的好几十年时间里,还是无法想象啊。



  而美国人这个时候就办得到了。



  关卓凡在心里一声长长的叹息:任重道远啊。



  负责搭桥修路的主力,是谢尔曼独步全联邦的工兵部队。



  在今后的行军作战中,关卓凡会不断见识到这支部队变戏法一般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工程能力。



  相比起来,之前谢部强渡田纳西河不过是小菜一碟。



  仗还没开打,这份后勤补给计划便给了关卓凡很大的感慨,他本来认为自己已经充分认识到“国力是战争之本”这个道理,现在才发觉,认识得还是不够深刻啊。



  怪不得西点军校最重要的课程是数学;毕业了,成绩最好的去工兵,其次是炮兵和骑兵,最后才是步兵。



  东线南军那位天才统帅罗伯特?李,从西点毕业之后,就当了工兵。他的成绩是那一届毕业生的第二名。



  谢尔曼西点毕业后当了炮兵,他的成绩是第六名。



  格兰特只能去当步兵,因为他的成绩是第二十一名。



  感慨完了,来看一看我敌兵力对比。



  北军两路南下大军,关卓凡走左路,谢尔曼走右路。



  左路,关总司令下辖两个军团,松江军团,二万九千人,军团长华尔;昆布兰军团,留一部守卫后勤基地,南下三万八千人,军团长兼田纳西战区司令亨利?托马斯。左路军共六万七千人。



  右路,谢总司令下辖也是两个军团,俄亥俄军团,三万人,军团长约翰?斯科菲尔德;孟菲斯军团,二万八千人,军团长詹姆斯?麦克弗森。右路军共五万八千人。



  西部战区南下兵力共十二万五千人。



  再看对面的南军。



  南军总兵力六万人,勉强达到北军的一半。这是一支七拼八凑的部队,包括所谓的重建起来的“田纳西军团”——和查塔努加战役后烟消云散的那个原田纳西军团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这是邦联在西线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家当。人数固然远不及北军,装备给养什么的更没法和北军比。



  但关卓凡并不因此而小觑这个对手,因为它的主将是约瑟夫?约翰斯顿。



  约翰斯顿是南军名将,他指挥作战稳扎稳打,不喜冒进,这也罢了,关键是约翰斯顿极善治军,深受士兵爱戴。



  南军一个叫山姆?瓦金斯的士兵在家信中说:“我坚信他的部下中没有谁不愿为他从容献身的。对他来说,他的士兵至上……即便全国都饿着,他的士兵也得吃饱。”



  *RS
第四十二章 约翰斯顿的对策
  这是实情,当时的邦联基本上是“全国都饿着”,约翰斯顿有本事喂饱这只六万人的部队,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只是如此一来,关卓凡想,约翰斯顿和他的辖区内的民众的关系,恐怕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无论如何,一支能吃饱饭的、爱戴自己主将的军队,是不可以被任何对手轻视的。



  事实上,邦联总统戴维斯并不喜欢约翰斯顿,问题是他老人家喜欢的都打不了胜仗,而西线再找不出比约翰斯顿更有资历和威望的将领了,没办法,只好捏着鼻子用他。



  情报源源不绝地传来,终于,南军自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大的部署,基本清楚地显示在一张大大的军用地图上。



  看着这张地图。关卓凡皱起了眉头。



  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大的这段路,已经被约翰斯顿挖得“千疮百孔”了。



  约翰斯顿自从接手亚特兰大防御以来,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土工作业。



  他征集了大批黑奴和穷苦白人,修工事,挖战壕。约翰斯顿的军队现驻扎在一个叫多尔顿的地方,大致是查塔努加至亚特兰四分之一的位置。从多尔顿开始,一直到亚特兰大,一路上所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段,都被挑了出来,筑起了工事,挖出了战壕。



  这样一来,南军如果被迫从一个阵地上撤离,后方又有另一处防御工事,钻进去就可以继续打北军的阻击。



  话说南军的工事战壕什么的修得是真好,也不止约翰斯顿一家,邦联各部队都是此道好手,北军自愧不如。原因也很简单,战争格局是北军主攻,南军主守,不把战壕挖深一点,怎么守得住?



  美国内战之前,基本是没有战壕这个东西的,战壕算是南军对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始作俑者,就是查塔努加战役很让轩军吃了苦头的朗斯特里特。



  其实约翰斯顿挖的战壕只是单纯的数量上的“多”,从体系和复杂程度上还不够瞧,关卓凡是没见过东线战场上罗伯特?李挖的战壕,那是真正的蜘蛛网,关总司令见了,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