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贞观大闲人 >

第84章

贞观大闲人-第84章

小说: 贞观大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道正又笑了起来,看了看李素身后八名披甲骑士,顿时对儿子的这番排场很满意,点头道:“回来就好,走,都进屋。”



  说完李道正起身往屋里走,李家大门外不知何时围了一大群乡亲,人人艳羡地盯着李家父子,悄声议论纷纷,迎着众人羡慕的目光,李道正的腰杆不知不觉挺直了许多,细细观察一下,竟有一股睥睨……太平村的气势?



  李素转过身朝众乡亲笑了笑,然后躬身行了一礼,乡亲们不论年长年幼,吓得慌忙回礼。



  请八名骑士进了大门,李素刚准备把大门关上,李道正却道:“莫关门咧。”



  李素一呆:“为啥?”



  李道正顿了一下,目光闪烁地道:“……打开门,通风咧。”



  看着呼拉拉围在大门口水泄不通的乡亲,李素顿时明白了老爹的小心思。



  很好,老爹想开个展览会,展览的内容主打就是儿子,顺便还有八名骑士。



  李素只好朝乡亲们僵硬地笑了笑,顺从地开着门,自己则招呼骑士们在院子里坐下。



  李道正仍坐在门槛上,斜眼扫了扫乡亲们,然后板着脸大声问道:“听说你立军功咧?还被陛下封了爵?”



  “爹,小点声,孩儿听得见……”



  “都是爵咧,咋没个礼数?回话!”



  李素老老实实道:“是的,孩儿碰运气立了个小功劳,陛下御封泾阳县子,从五品爵。”



  “你说啥?大点声!老子这几日耳朵不好使!”李道正侧过头,一只手掌支楞在耳朵边,很浮夸的演技。



  李素郁闷坏了,以前咋没看出来老爹竟是如此虚荣的人呢?



  “孩儿立功了!陛下封我为泾阳县子!”李素扯着嗓子吼道。



  “哦——”李道正终于听到了,满意地发出悠长且舒服的叹息声。



  “哦——”门外的乡亲们也发出各种嫉妒羡慕的叹息声,与老爹神同步。



  在一众敬若神明的目光里,李道正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陛下封了爵,该有官服吧?”李道正又抛出了新的虚荣话题。



  李素额角有冷汗流下:“有……”



  “去,穿出来,跟我去村里走一圈……”李道正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状,重重地道。



  “啊?游街示众?”



  “衣锦还乡!”



  李素受不了了,我封个爵应该算是荣耀的事情,穿个官服遛狗似的满村游一圈算怎么回事?



  “孩儿累了,先睡一觉,明还得去长安城,陛下要召见我。”



  一听陛下召见,李道正也不敢显摆了,悻悻放弃满村遛儿子的美好想法。



  ***********************************************************



  李素确实累了,安顿好了几名骑士后便关上房门好好睡了一觉。



  一觉睡到天亮,李素打着呵欠起身,八名骑士也向他告别回营交令。李素给每人送了两贯钱表示了一路护送的谢意,然后跨上马,换上正式的浅绯色官服,怀里揣着官身文书和腰牌准备进城了。



  临出门前,李道正看着李素,几次欲言又止,李素只好勒马。



  “爹,有事吗?”



  李道正摆手:“莫事,快去长安吧,陛下召见你,可不敢耽误,快去!”



  李素好奇瞧了老爹一眼,也没想太多,见了皇帝陛下后得赶紧回来,东阳还在河滩边等他呢。



  …………



  打马入长安,李素骑在飞驰的马上,胸腔里充斥着一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慰,他忽然觉得,其实当官并不坏,特别是没有实职的爵位,不管事,不瞎掺合,朝廷还得管他这种懒散人的吃喝,一切似乎挺完美的,除了……这一身浅绯色的官服略显娘炮。



  进了长安城,李素下了马,牵着马前行。



  长安城里一般是不允许策马而行的,“一般”的意思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那几位神见神憎,鬼见鬼愁的开国大将军,尤以程咬金为代表,他们可以在长安城里策马,那是李世民特旨恩许的,李素这种小小县子长安城里一抓一大把,如果不想被御史台的御史们参个灰头土脸的话,进了城最好低调一点。



  离开松州时已向高季辅问过见皇帝陛下的程序,先得去礼部报到,由礼部官员逐级上报,然后老实待在礼部官衙里等通知,看皇帝陛下什么时候有心情,如果皇帝陛下忙着忙着把召见他的事情忘记了,礼部还会再上奏一次,若是下一次皇帝陛下仍没想起召见你,那么可以证明这人刷存在感彻底失败,哪里来的回哪去,等待下一次召见吧。



  李素牵着马来到位于朱雀大街的礼部官衙,门口拴好马,守门的府兵见李素如此年轻,却穿着五品浅绯色娘炮官服,纷纷露出奇怪的目光,李素递上告身和腰牌,府兵拿进去没过多久便出来,很客气地请他入内。



  整个过程很顺利,李素在礼部官衙坐到午时左右,宫里便来了宦官,令李素即刻入太极宫。



  礼部的官员很诧异,一般而言,五品以下的官员等待陛下召见最快也得一两天,这位年轻得不像话的县子怎地只等了一个多时辰便被召见了?



  *********************************************************



  PS:好久没求月票了啊。。。大家手里还有票吗?后面追赶很激烈,老贼忽然感到惶恐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君臣相见
  李素随着宦官出了礼部官衙,径自来到太极宫前。



  宦官很和气,一路走一路为他介绍朱雀大街上的各个官衙,进了太极宫门后,宦官的神情也变得肃然起来。



  太极宫的正门是承天门,这个门李素不能走,那是百官上朝时才开启的,宦官领着李素走的是左侧的永安门,经过鼓楼后再进兴仁门,兴仁门内便是三省之一中书省的官衙,绕过中书省,直进晖政门,宦官告诉李素,陛下在晖政门内的安仁殿召见他。



  李世民召见大臣一般都是两仪殿,或是甘露殿,而召见李素却选在属于后宫范围的安仁殿,这说明李世民把李素当成了自己人,还是……没把李素当男人?



  宦官领着李素到了安仁殿正门前,嘱咐李素整衣冠,脱鞋,然后进殿禀奏,很快,殿内传来宦官尖细悠扬的传唤声。



  “宣,泾阳县子李素进殿——”



  李素脱了鞋,穿着足衣垂头躬身走进殿内,悄然抬眸一扫,发现一个穿着明黄衣袍的人远远站在殿内,李素急忙隔着老远行礼。



  “臣,泾阳县子李素,拜见陛下。”



  直起身子,循着声音望去,李素不由一呆。



  竟是那位工部官员?



  空旷的大殿内,李世民和李素相对而望,久久沉默。



  李世民忽然朝李素和煦一笑:“很熟吧?见过两次面了,今是第三次,是不是很意外?朕竟不是工部官员?”



  李素垂下头,在李世民看不见的视觉死角飞快撇了撇嘴。



  第一次见面就觉得这位工部官员有来头,特别是东阳为了他竟派侍卫送钱来,当时李素就有过许多猜测,这些猜测里自然也包括皇帝的身份。



  现在看到李世民身披黄袍站在他面前,说实话,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外。



  李世民拂袖指了指旁边的方榻:“坐!”



  李素老实坐下,跪坐的姿势很不舒服,身子调整了好几次才勉强坐稳。



  李世民捋了捋长须,很认真地打量着李素,锋利的目光盯得李素浑身发毛,后背不觉沁出一层冷汗。



  良久,李世民展颜一笑:“倒真是少年英杰,果然没让朕失望,松州之战若没有你,胜负且先不论,我关中子弟不知要死伤多少,说说,那个小陶罐你怎生弄出来的?”



  李素也不敢胡说八道了,想了想,道:“火药这东西,其实很早就有了,前隋时有道士炼丹,丹房常有走水,且能听到巨大的声响,这便是最早的火药,臣弄出小陶罐亦是问过许多炼丹的道士后,闲暇无事时自己琢磨出来的……”



  说完李素颇觉汗颜,貌似这番话……还是胡说八道啊。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笑笑,换了个话题道:“此物犀利无比,牛进达派人送来的秘方朕认真看过,亦叫金吾卫府兵亲手试制过,果然厉害霸道,朕问你,若朕欲以此物威服天下,尔意若何?”



  李素眼角抽了抽。



  既然造出了这东西,李素从来没后悔过,至于能否靠它威服天下,还真说不好,要看用在谁手里。



  曾经有一个朝代,那是个标榜气节的时代,君臣一体,共治天下,因为气节二字,甚至喊出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口号,气势不可谓不恢弘大气,而且那个时代的火器也非常发达了,然而国祚却不到三百年,最后亡于关外刀马弓箭之下,末代皇帝满腔愤恨吊死在煤山,好好的帝国从此灭亡。



  为何一个火器发达的朝代没能威服天下,反而亡于最原始的冷兵器之下?



  天灾人祸的诸多因素不说,终究还是握着火器的人冷了心,丧了胆。



  如今是大唐,而且是贞观年间的大唐,正是万众归心,兵锋最盛之时,李世民若欲威服天下,有没有小陶罐,真的很重要吗?



  片刻之间,李素想到了很多,甚至脑海里已组织好了语言,打算将“威”与“德”的道理说给李世民听,抬头正要说话时,却见李世民那双满含笑意的眼睛,李素悚然一惊,顿时清醒了。



  暗暗苦笑不已,自己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子,难道这位雄视天下的帝王真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何德何能啊。



  于是李素立马改口:“吾皇吞吐宇内,扫荡天下,我大唐得遇英主,幸何如之,臣为大唐贺。”



  李世民果然哈哈大笑,对李素的回答甚为满意。



  “倒是个灵巧人,牛进达还派人给朕送过一副马蹄铁,也说是你所造,此物出世,不知救了我大唐多少良马健驹,此功之大,不逊于小陶罐,说来你前前后后立下不少功劳,封尔一个小小县子却是委屈你了,奈何你年纪太小,封爵过甚恐朝中非议……”



  李素急忙接口:“县子好,臣很喜欢,多谢陛下厚赐。”



  李世民眯着眼打量他一阵,抬手指了指他,笑道:“小子油滑得紧,朕今日召见你并无他事,便再给你下道特旨,日后若又弄出什么新奇的物事或国策,尽可直接上奏,你若宫外求见,朕必见。”



  “臣遵旨。”



  李世民笑道:“如此,你可退下。”



  “臣告退。”



  李素躬身行了一礼,刚退了两步,李世民忽然道:“对了,你那个小陶罐,不能总叫它小陶罐,得取个名字,你说取什么名字好呢?”



  李素顿觉这句话挠到了自己的痒处,取名这事他太擅长了,当初的五步倒一直引以为今生恨事,今日必须雪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