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贞观大闲人 >

第327章

贞观大闲人-第327章

小说: 贞观大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素点头,这事许敬宗纵然不问。他也要细说的,不仅说,还要第一时间在火器局内推行,毕竟李世民下了旨,火器局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改进生产方式了。

    “跟你解释不清楚,这样吧,你去安排一下,腾出半个工坊,再叫五名熟练工匠过来。”

    许敬宗飞快转身办事去了。

    …………

    工坊内,一张长条的桌案上摆满了制造震天雷的所有材料,五名工匠一字排开。

    李素也不客气,指着其中一名工匠道:“你,往火药里面掺铁片,不用管别的事,你要做的只是掺铁片,一直重复这件事,懂吗?”

    解释得很清楚,工匠连连点头。

    李素指了指第二个工匠,道:“你,往铁罐罐里装填掺了铁片的火药,你只负责这件事,装满一罐后,把罐罐推向第三个人,而你,继续再装填空罐,懂吗?”

    第二个工匠点头。

    李素再指向第三个工匠:“你,在罐罐口上牵引线,牵好后把罐罐推向下一个人,你只需要重复不停的做这件事,懂吗?”

    第三个工匠点头。

    “你,负责封口。”

    第四个工匠点头。

    “你负责装箱。”

    第五个工匠点头。

    造震天雷的工序其实很简单,本是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火器,五名工匠都明白后,李素命这五人演示了一遍。

    听说监正大人正在教授新学问,火器局内所有工匠都放下了活,呼拉一下全围了过来,五名工匠被围在正中,有条不紊地照李素的吩咐开始造震天雷。

    震天雷的制造过程工匠们熟得不能再熟了,每天从睁开眼到合上眼,干的就是这件事。

    然而监正大人今日更改了一下工序后,工匠们却忽然觉得无比陌生。

    明明做的是同一件事,最后的结果也和以前一样,为何更换了工序后,大家却忽然间发现自己看不懂了呢?

    工坊内,百余名工匠神情惊异,许敬宗,杨砚等人也呆呆地看着他。

    李素笑道:“诸位可能没看懂,没关系,咱们比较一下,大家自然便懂了……”

    说完李素又叫了五名工匠出来,站在另一个长条案台边,随着一声令下,十名工匠分成两组,一组按原来的老法子,每名工匠单独完成所有的工序,另一组按新的流水线生产法操作。

    两相一比较,顿时高下立判。

    按老法子单独完成工序的工匠每人造出一个完整的震天雷后,李素忽然喊停,大家凑上前一看,流水线生产的工匠们已做完了十五个,整整齐齐地摆在木箱子里。

    所有人惊呆了,许敬宗和杨砚眼睛瞪得跟铃铛似的,看着箱子里静静摆放的十五个震天雷发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同样的东西,重新排列了生产工序后,效率足足增加了三倍。

    这是一个奇迹,活生生发生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的奇迹。

    “监……监正大人,这……是个什么法门?”杨砚直着眼,吃吃地道。

    不容得他不吃惊,奇迹就在眼前,同样的人数,同样的速度,可结果却绝然不同,怎么会这样?没道理啊!

    李素没说话,许敬宗却冷不丁插嘴了,一开口蹭蹭的阴气直冒,一副监正大人金牌卧底小心腹的嘴脸,特别欠抽。

    “此乃监正大人不传秘法,名曰‘流水线生产’,许某不才,刚刚特意被监正大人单独传授此法,哼哼!”

    李素一脸黑线,还“不传秘法”,还“单独传授”,还“哼哼”……真想一巴掌将他抽个倒栽葱啊。

    许久没关心过火器局的内部人事,这两位少监到底斗到何种地步了?

    杨砚懒得搭理许敬宗,目光只朝他淡淡一瞥,然后露出一个穿了新鞋却路遇臭狗屎的嫌弃表情,目光像绕过一坨臭狗屎一样的绕过许敬宗,最后落在李素脸上。

    “三倍啊,足足三倍啊……这是监正大人所创的法子?”杨砚激动地喃喃道。

    李素含笑,矜持地点头,嗯,此处应该有掌声……

    谁知杨砚握紧了拳,通红的眼睛很不满地瞪着李素。

    他确实没有给李素鼓掌喝彩的意思,事实上他此刻的心情很复杂,从调进火器局当监丞开始,他每天在工坊里转悠,甚至自己也亲自动手,为的就是要琢磨出一个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法子,可惜最后都没成功,呕心沥血小半年,头发都想白了,还是没能为火器局为大唐为陛下立过寸功,谁知这位监正大人随便一划拉,漫不经心胡搞瞎搞一番,一个上午就把这件大事给办了……

    人比人,气死人,杨砚此刻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他觉得自己被人从智商的高度碾压了。

    “有此妙法,监正大人为何不早拿出来?”杨砚神情不善,瞪着李素道。

    “因为我懒啊……”李素无辜地看着他。

    杨砚:“…………”

    “许少监,帮我搬个矮桌去北院,还有,带上我喜欢吃的零嘴点心,我要睡一觉……”李素打着呵欠走远。

    许敬宗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弓着腰屁颠屁颠的忙活去了。

    …………

    …………

    世间万物平衡,万理平衡,道家学说诚不我欺。

    好人和坏人也平衡,好人永远长着一副不被人待见的嘴脸,而坏人却永远一副和善可亲的模样。

    李素发现自己更愿意跟坏人亲近,对杨砚那种好人,敬佩归敬佩,但是……真不爱搭理他啊。

    相比之下,跟许敬宗相处便舒服多了,永远不可能从他嘴里听到半句自己不爱听的话,老许的嘴里仿佛长了个筛子,开口说话之前先将不好听的全筛出去了,说出口的简直比蜜糖还甜。

    两位少监一声令下,流水线生产法正式在火器局内推行。

    李素又当起了甩手掌柜,恢复了当初好吃懒做混吃等死的老样子。

    好日子过了三天,有人找上门了,因为流水线生产法。

    ps:还有一更。。。求月票再多一点。。多一点。。。多一点。。。(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书
    流水生产法面世不过三天,消息便传出去了。

    传出消息的是杨砚。

    杨砚是好人,而且这个好人是位大爱无疆的好人,他站的高度是国家和社稷的高度,可谓一览众山小,只要是对社稷有用的东西,他从来不会敝帚自珍,更不会考虑什么知识产权,了解到流水线生产法的窍门后,二话不说当夜便给李世民打了小报告。

    所以说,杨砚是好人,但李素却不喜欢这种好人。

    先不说他招呼都不打便把李素弄出来的东西泄露出去,单只论他越级上报的行为,便是典型的吃里扒外。

    李素不介意把流水线生产法宣之天下,毕竟这是个好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无法给他带来太多的利益,宣扬出去也无所谓,但是,宣扬出去的那个人不能是杨砚。

    上官没出声,属官便迫不及待地越级上报,此举置上官于何地?旁人知道了还以为这位上官的觉悟还没有下面属官的觉悟高呢。

    ……虽然李素的觉悟确实没有杨砚高。

    当李素听说杨砚上奏李世民后,脸色黑了一整天,许敬宗更是跺脚破口大骂养不熟的白眼狼云云。

    李素很平静,没骂也没抽,只是对杨砚生出了戒心。

    李素相信杨砚越级上报并没有邀功献媚的意思,老杨不是这种人,他只是一个迫切希望看到大唐国富军盛民强的官员,只要大唐能够强盛,任何利益都可以拿来牺牲,包括他自己的,或是别人的利益,而且拿来牺牲时他永远都有理所当然的底气。

    这种好人。李素只能选择跟他适当保持距离,远远地尊敬他便够了,不能靠近。靠近了就想抽他。

    …………

    来找李素的人是工部官员。

    流水线生产法在朝堂中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李世民早已被李素三不五时弄出来的新东西搞得麻木了。相比以前李素作的诗,治的瘟疫,造的震天雷,如今这个流水线生产法几乎没有触碰到李世民的g点,完全没有嗨起来的李世民顺手就把杨砚的奏疏转给了工部。

    李世民眼瞎,并不代表工部官员眼瞎。

    将流水生产法的窍门学会贯通之后,工部官员们嗨翻了。

    别人不识金镶玉,但工部官员们整日与盖房修堤做工的工匠为伍。只消简单一试,便知其中妙处。

    省时省力又省钱,早十年拿出这个法子,大唐说不定已建设成为东方极乐世界了……

    于是工部官员如同闻到骨头味的狗似的,顺着味道便找来了。

    火器局是禁地,外人不得入内,工部官员递了话进去,李素应约在长安城一家酒肆里与他会面。

    走进酒肆,李素便发现里面酒客稀少,只坐了一位长须中年男子。穿着儒衫静静地跪坐在方榻上饮酒,男子面貌端正,不苟言笑。给自己斟酒时连分量都拿捏得十分精细,每次漆耳杯里不多不少恰好三分之二满,面前摆了四个菜碟,左边两个,右边两个,桌几中间空出一小块地方用来放置酒坛,桌几上整幅画面充满了工整对称的美感,赏心悦目之极……

    李素眼圈差点红了。

    就冲这桌上的摆设,李素便认定自己找到了知音。大家都是追求完美与工整的讲究人。

    几步上前,李素朝那位官员施礼。

    “草民李素。拜见长者。”

    不知官职,李素只好以长者相称。

    中年男子也站了起来。急忙回礼:“李县子折煞我也,我乃工部尚书阎立德,冒昧约见李县子,还望恕罪。”

    “阎立德?”李素咂摸嘴,这名字好熟悉……

    “不敢尚书大人当县子之称……”李素苦笑:“草民已被陛下削爵罢官,如今已是白身草芥。”

    阎立德笑了笑:“县子少年英才,名满长安,陛下甚惜之,削爵不过轻责而已,不日便将起复,县子何必自贱?来,阎某略备薄酒,聊助雅兴,请坐。”

    李素在方榻上坐下,阎立德亲手给他斟了一杯酒,二人举杯互敬,一口饮尽。

    还好,不是霸道的五步倒,是民间最普通最常见的绿蚁酒,喝十斤都醉不倒的那种。

    二人饮完后同时将漆耳杯搁在桌上,垂头一看,两个漆耳杯一前一后,四个菜碟一左一右,最碍眼的是中间那个酒坛,大大破坏了对称的美感。

    二人同时皱了皱眉,阎立德拎起坛子,将它搁到一旁,桌上的画面终于完全对称,二人同时呼出一口气,露出满意的微笑。

    李素忽然重重一拍大腿,失声道:“阎立德?画画的那个?”

    阎立德楞了一下,淡淡地道:“李县子说的应该是我的胞弟阎立本,我是盖房子的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