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贞观大闲人 >

第176章

贞观大闲人-第176章

小说: 贞观大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便是感情了,感情向来都是人类的弱点,亲情,友情,都能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说亲情,李素只有一个老爹,李承乾再丧心病狂也不可能派人来太平村杀他的爹,说友情,王桩王直也在太平村里,没招谁没惹谁活得太平安逸,李承乾拿这两人作文章恐怕又会陷入像冯家命案那样的泥沼里,他不会那么蠢的……



  剩下的,只有爱情了。



  李素想到这里,心头猛地一震,接着额头冒出一层冷汗,两眼迅速充血通红。



  “不好!他要拿东阳下手!”李素脸色刷地变得惨白无比,回过身便朝家里跑去。



  “来人,备马!快快!”



  *******************************************************



  PS:还有一更。。。继续求保底月票。。。(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骤然生变
  灰蒙蒙的天空被一团阴云笼罩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天地仿佛忽然间风云变色。



  李素在大道上打马狂奔,眼中布满了通红的血丝。



  不祥的预感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这些日子萦绕心头的不踏实的感觉终于落在实处,原来它不是自己的幻觉,而是确实存在的危机。



  来不及通知东阳了,李素只想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长安城太极宫,在李世民没有做出决定前拦下他。



  长长的马鞭毫不留情地鞭打着马臀,只听得耳边的风声呼啸而过,寒风像刀片般割得脸颊生疼,李素的脑子却越来越清醒。



  程咬金示警过后,李素赫然惊觉。



  他大抵明白太子接下来会怎么做了,而他猜到的做法,却尤令自己心尖滴血,此生的幸福,眼看要被人生生毁去。



  前些日还在慨叹冯家的因果报应,殊不知因果报应无处不在,如同人生的轮回一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曾经李素种下的因,今日到了收获果的时候。



  身下马儿的嘴角已流出了白沫,从太平村到长安城,李素这次只花了大半个时辰,马儿已尽了它最大的努力。



  长安那巍峨高耸的城墙远远在望,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那么的森然可怕。



  颠簸的马背上,李素远远看着城墙,眼睑里的景色不断晃动倒退,长安的城墙越来越近,李素苍白的脸上露出惨然的笑。



  *************************************************************



  何赋言走在太极宫前广场的青石板上,他的脚步很沉稳,步履很从容,每一步的距离大小相同,恰好踩在每一块石板的中间。



  从广场边缘的第一块石板算起,一直到承天宫门前的最后一块石板,一条直线总共九百九十块石板,何赋言走了九百九十步,一步都不差。



  何赋言是殿中侍御史。大唐的御史分三类,台院,殿院,监院。三者并列,互为牵制,殿中侍御史的职责是“掌纠兴,举百官,知推弹举”。通俗点说,侍御史就是言官,可风闻奏事,什么都可以弹劾。



  今日何赋言单独进太极宫,为的便是行弹举之权。



  …………



  甘露殿。



  李世民的心情不太好,因为昨日他与高士廉闹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



  李承乾在父皇面前保媒不到三天,高士廉亲自求见,为他的儿子,也是高家的嫡长子高履行求亲,求亲的对象自然是李世民的第九女东阳公主。



  高履行钟意东阳。并不完全因为她的相貌身段和温婉性情,高门大户的婚姻从来不会这么单纯。



  因为高家需要与天家结这门亲事,这才是高家不顾辈分求亲的主要动机。



  从武德五年高士廉归降高祖皇帝,他的外甥长孙俩兄妹一个成了李世民的肱股重臣,一个成了李世民一生挚爱的文德皇后,平心而论,天家这些年对高家算得上非常敬重了,这里面除了当初玄武门之变时高士廉站队正确,果断助李世民夺取芳林门,更大的原因是因为高家是长孙家的娘舅。而且长孙俩兄妹自小被高士廉亲手带大,有了这层关系,李世民怎能不对高家礼遇有加?



  然而,高家还是需要与天家结这门亲事。



  当年的站队也好。与长孙家的血缘关系也好,终究是曾经的功绩和别人的面子,远不如实实在在的天家姻亲这种关系牢靠,只有娶了一位公主进门,高家才算是真正的安全稳妥,能够在风急雨骤的朝堂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成为真正的世家门阀。



  因为辈分的关系,高家曾经有心求娶却无法开口,高履行与李世民算是平辈,平辈相交却要求娶人家的女儿,这话委实张不开嘴。



  然而直到前几天,太子李承乾主动保媒,一番话终于释出了高家上下心里的愿望。既然太子开了头,高家若不把握住这次机会,那就实在太蠢了。



  所以昨日高士廉求见李世民,正式以高家家主的名义,向李世民求尚东阳公主。



  最后的结果不大理想,李世民令高士廉失望了。



  辈分问题终究是扎在李世民胸口的一根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更何况东阳生得绝色倾城,身段窈窕,世上什么样的少年俊才不能嫁,非要嫁给一个比东阳大一个辈分的男子?



  李世民心里一百个不乐意,面对高士廉的求亲,李世民满脸强笑,哼哼哈哈几句后,终于委婉拒绝了,当然,为了安抚开国老臣之心,李世民把宫中的奇珍稀贵当成不要钱的破烂似的给他塞了一大堆,名曰赏赐。



  高士廉求亲不成,悻悻离开太极宫,尽管李世民面子给得十足,尽量照顾到开国功臣的情绪和尊严,可是毕竟拒绝了高家的求亲,令高士廉心里很不舒服,离开时脸色有点难看。



  平日对东阳有些绝情冷淡,这一次自然也不是李世民的良心发现,高家需要这门亲事,但李世民不需要,他太在意天下人对天家的议论了,当年玄武门之变被天下人骂了十几年,李世民扮了十几年的圣明君主才把骂声压了下去,天家绝不能再出现任何的行差踏错了。



  结亲失败,高士廉觉得没面子,李世民觉得高家太过分,提出这种非分的要求,所以李世民和高士廉都有点小小的不愉快。



  脸色阴沉了一整天,甘露殿内外的宦官和宫女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幸好李世民当了十几年的圣明君主,没有迁怒于人的恶习,否则今日殿内殿外的宦官宫女们难免有几个成为李世民发泄的出气筒。



  批阅完奏疏,小小的不愉快终于平复了一些,李世民揉了揉额头,正打算去后宫看看前些日子刚被选进宫的采选美女,从中挑一个容貌身段满意的女子今晚侍寝,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进殿,奏称殿中侍御史何赋言宫外求见。



  李世民叹了口气,只好宣见。



  别的朝臣能拦,但御史这类人不能拦,言官的嘴最讨厌,圣明如李世民者,也不能轻易得罪,否则难免又是一阵口诛笔伐。



  何赋言进殿,君臣见礼之后,李世民堆起笑脸,打算按惯例先说几句寒暄客套,以终极大领导的姿态关怀一下朝臣的日常生活起居,谁知何赋言完全不领情,没等李世民开口,何赋言却直奔主题了。



  “陛下,臣查明,泾阳县子李素与东阳公主有染!”



  **********************************************************



  PS:再求保底月票。。。月初头两天,不得不趁这口热乎劲儿。。。有保底月票还没投的兄台快点给我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实俱在
  一句话石破天惊!



  李世民的笑容凝固在脸上,看上去像一尊没有思想的雕像,眼神分明陷入呆滞状态。



  良久,李世民回了神,语气无比阴森:“何赋言,你刚才说什么?”



  何赋言也不怕,垂着头重复了一遍:“陛下,泾阳县子李素与东阳公主有染!”



  “有染”二字很刺耳,至少李世民听起来很刺耳,这句话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李世民的脸上,李世民只觉得脸颊火辣辣的痛,多少年没尝过这种滋味了。



  “你,给朕再说一遍!”



  殿内电闪雷鸣,龙颜狂怒。



  何赋言梗起脖子,不怕死地第三次重复:“泾阳县子与东阳公主有染!”



  李世民暴怒,拍案而起:“大胆!尔敢污我天家声名!来人……”



  “陛下,臣有铁证,何言污之!”何赋言大声抗辩道。



  “铁证?”李世民呆了一下,然后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很危险的信号。



  “臣有铁证!可证泾阳县子与东阳公主有染!”



  “拿来!若有半字不实,朕必夷尔三族!”



  何赋言进宫弹举显然早有准备,闻言不慌不忙地道:“臣昨日得东阳公主府侍卫黄申密报,自贞观十年冬月,东阳被陛下赐公主封号和封地,入住太平村公主府后,东阳公主便认识了同在太平村的泾阳县子李素,二人从那时起便渐渐熟悉,常在泾河河滩边私会,此事公主府的侍卫们大多知晓,只因公主殿下以银钱买通,故而一直未曾走漏风声……”



  李世民面孔迅速涨得通红,怒火已至顶点,只不知这怒火是冲着何赋言还是东阳和李素二人。



  何赋言继续道:“陛下可曾记得当初结社率叔侄二人挟持公主殿下一事?那日公主殿下与李素二人同时被掳,后来说是结社率叔侄掳公主后路上巧遇李素,其实哪有如此恰巧之事?那日二人被掳,实则是二人当时同在河滩边私会,故而被结社率撞见,李素为保公主性命,所以豁命以赴,将结社率叔侄二人杀死。”



  “因此一事,李素与东阳公主二人共过患难,两情愈发如胶似漆,河滩私会愈发频繁,公主府侍卫皆有所闻,今年夏天,我大唐征伐吐蕃,大唐兵发松州,李素随军而行,在他去松州的同时,李素之父李道正为他定下泾阳县许家的亲事,李素独钟东阳公主,故而不愿成亲,暗中破坏亲事,许家两次结亲,李家两次毁亲,此皆因东阳公主之故也,这件事太平村上下皆有所闻,陛下遣人一查便知……”



  李世民脸色涨红,鼻孔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两手的拳头越攥越紧,阴森地道:“还有吗?”



  “还有,李素痛殴度支司郎中,东市废东宫属官,两次入大理寺牢狱,东阳公主皆托人奔走转圜,暗中周全,李素献策也好,酿酒也好,皆与东阳公主有关,或许陛下还记得李素曾作过‘花开堪折直须折’的绝妙诗句,此诗虽名为惜时咏志之作,但是以李素和东阳公主之间的私情来看,恐怕此诗不单单是惜时咏志,内中更有幽径雅意……”



  何赋言列举的事例很多,而且每一条似乎都有理有据,李世民听了半晌,终于察觉到一个很不妙的事实。



  这些事例堆加起来,恐怕东阳和李素之间真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私情。



  李世民是皇帝,又是父亲,女儿瞒着他做下这等事,简直大逆不道,而那个李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