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贞观大闲人 >

第147章

贞观大闲人-第147章

小说: 贞观大闲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杨砚握紧了拳,通红的眼睛很不满地瞪着李素。



  他确实没有给李素鼓掌喝彩的意思,事实上他此刻的心情很复杂,从调进火器局当监丞开始,他每天在工坊里转悠,甚至自己也亲自动手,为的就是要琢磨出一个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法子,可惜最后都没成功,呕心沥血小半年,头发都想白了,还是没能为火器局为大唐为陛下立过寸功,谁知这位监正大人随便一划拉,漫不经心胡搞瞎搞一番,一个上午就把这件大事给办了……



  人比人,气死人,杨砚此刻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他觉得自己被人从智商的高度碾压了。



  “有此妙法,监正大人为何不早拿出来?”杨砚神情不善,瞪着李素道。



  “因为我懒啊……”李素无辜地看着他。



  杨砚:“…………”



  “许少监,帮我搬个矮桌去北院,还有,带上我喜欢吃的零嘴点心,我要睡一觉……”李素打着呵欠走远。



  许敬宗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弓着腰屁颠屁颠的忙活去了。



  …………



  …………



  世间万物平衡,万理平衡,道家学说诚不我欺。



  好人和坏人也平衡,好人永远长着一副不被人待见的嘴脸,而坏人却永远一副和善可亲的模样。



  李素发现自己更愿意跟坏人亲近,对杨砚那种好人,敬佩归敬佩,但是……真不爱搭理他啊。



  相比之下,跟许敬宗相处便舒服多了,永远不可能从他嘴里听到半句自己不爱听的话,老许的嘴里仿佛长了个筛子,开口说话之前先将不好听的全筛出去了,说出口的简直比蜜糖还甜。



  两位少监一声令下,流水线生产法正式在火器局内推行。



  李素又当起了甩手掌柜,恢复了当初好吃懒做混吃等死的老样子。



  好日子过了三天,有人找上门了,因为流水线生产法。



  **********************************************************



  PS:还有一更。。。求月票再多一点。。多一点。。。多一点。。。(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工部尚书
  流水生产法面世不过三天,消息便传出去了。



  传出消息的是杨砚。



  杨砚是好人,而且这个好人是位大爱无疆的好人,他站的高度是国家和社稷的高度,可谓一览众山小,只要是对社稷有用的东西,他从来不会敝帚自珍,更不会考虑什么知识产权,了解到流水线生产法的窍门后,二话不说当夜便给李世民打了小报告。



  所以说,杨砚是好人,但李素却不喜欢这种好人。



  先不说他招呼都不打便把李素弄出来的东西泄露出去,单只论他越级上报的行为,便是典型的吃里扒外。



  李素不介意把流水线生产法宣之天下,毕竟这是个好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无法给他带来太多的利益,宣扬出去也无所谓,但是,宣扬出去的那个人不能是杨砚。



  上官没出声,属官便迫不及待地越级上报,此举置上官于何地?旁人知道了还以为这位上官的觉悟还没有下面属官的觉悟高呢。



  ……虽然李素的觉悟确实没有杨砚高。



  当李素听说杨砚上奏李世民后,脸色黑了一整天,许敬宗更是跺脚破口大骂养不熟的白眼狼云云。



  李素很平静,没骂也没抽,只是对杨砚生出了戒心。



  李素相信杨砚越级上报并没有邀功献媚的意思,老杨不是这种人,他只是一个迫切希望看到大唐国富军盛民强的官员,只要大唐能够强盛,任何利益都可以拿来牺牲,包括他自己的,或是别人的利益,而且拿来牺牲时他永远都有理所当然的底气。



  这种好人,李素只能选择跟他适当保持距离,远远地尊敬他便够了,不能靠近,靠近了就想抽他。



  …………



  来找李素的人是工部官员。



  流水线生产法在朝堂中并未引起太大的轰动,李世民早已被李素三不五时弄出来的新东西搞得麻木了,相比以前李素作的诗,治的瘟疫,造的震天雷,如今这个流水线生产法几乎没有触碰到李世民的G点,完全没有嗨起来的李世民顺手就把杨砚的奏疏转给了工部。



  李世民眼瞎,并不代表工部官员眼瞎。



  将流水生产法的窍门学会贯通之后,工部官员们嗨翻了。



  别人不识金镶玉,但工部官员们整日与盖房修堤做工的工匠为伍,只消简单一试,便知其中妙处。



  省时省力又省钱,早十年拿出这个法子,大唐说不定已建设成为东方极乐世界了……



  于是工部官员如同闻到骨头味的狗似的,顺着味道便找来了。



  火器局是禁地,外人不得入内,工部官员递了话进去,李素应约在长安城一家酒肆里与他会面。



  走进酒肆,李素便发现里面酒客稀少,只坐了一位长须中年男子,穿着儒衫静静地跪坐在方榻上饮酒,男子面貌端正,不苟言笑,给自己斟酒时连分量都拿捏得十分精细,每次漆耳杯里不多不少恰好三分之二满,面前摆了四个菜碟,左边两个,右边两个,桌几中间空出一小块地方用来放置酒坛,桌几上整幅画面充满了工整对称的美感,赏心悦目之极……



  李素眼圈差点红了。



  就冲这桌上的摆设,李素便认定自己找到了知音,大家都是追求完美与工整的讲究人。



  几步上前,李素朝那位官员施礼。



  “草民李素,拜见长者。”



  不知官职,李素只好以长者相称。



  中年男子也站了起来,急忙回礼:“李县子折煞我也,我乃工部尚书阎立德,冒昧约见李县子,还望恕罪。”



  “阎立德?”李素咂摸嘴,这名字好熟悉……



  “不敢尚书大人当县子之称……”李素苦笑:“草民已被陛下削爵罢官,如今已是白身草芥。”



  阎立德笑了笑:“县子少年英才,名满长安,陛下甚惜之,削爵不过轻责而已,不日便将起复,县子何必自贱?来,阎某略备薄酒,聊助雅兴,请坐。”



  李素在方榻上坐下,阎立德亲手给他斟了一杯酒,二人举杯互敬,一口饮尽。



  还好,不是霸道的五步倒,是民间最普通最常见的绿蚁酒,喝十斤都醉不倒的那种。



  二人饮完后同时将漆耳杯搁在桌上,垂头一看,两个漆耳杯一前一后,四个菜碟一左一右,最碍眼的是中间那个酒坛,大大破坏了对称的美感。



  二人同时皱了皱眉,阎立德拎起坛子,将它搁到一旁,桌上的画面终于完全对称,二人同时呼出一口气,露出满意的微笑。



  李素忽然重重一拍大腿,失声道:“阎立德?画画的那个?”



  阎立德楞了一下,淡淡地道:“李县子说的应该是我的胞弟阎立本,我是盖房子的那个……”



  李素尴尬地笑了笑:“李某失礼了,阎尚书恕罪……”



  心中暗暗比较了一下,李素有点失落,还是阎立本比较值钱。



  阎立德淡淡一笑,道:“无妨,世人多将我兄弟二人认错,我那胞弟确实比我聪慧,今已是宫廷画师,主爵郎中,我不如也。”



  李素笑容愈发尴尬:“兄弟同朝为官,俱得陛下恩宠,千古佳话也,阎尚书正值壮年,已任工部尚书,拜相入省指日可待,何必自谦?”



  阎立德这才露出淡淡的笑容,看来李素这句马屁恰好拍中了他的痒处。



  阎立德端起酒盏,又敬了李素一盏酒,这才说到正题。



  “前日火器局杨少监上奏陛下,提及一妙法,名曰‘流水线生产法’, 阎某想问问,可是李县子所创?”



  李素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刚才的马屁其实毫无半点诚意,李素现在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认识这位阎尚书的弟弟阎立本,无可否认,阎立本的名气大多了,而且还是名垂千古的宫廷画师,若能认识阎立本,从他那里诓骗几幅画,留到后世可是一笔不菲的家产,哪怕将来给自己画个遗像也是价值千金啊……



  不,先给杨砚画……



  ******************************************************



  PS:分割完后发现自己没啥事。。。对了,月票。。。(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边演武
  对面坐着工部尚书,李素也没有任何紧张情绪,反倒是满心打着市侩的算盘。



  阎立德这人有点严肃,看面相不太好说话的样子,任何时候表情都是绷得紧紧的。



  李素不介意,就冲大家都是追求完美和对称的同道中人,严肃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寒暄客套话不多,阎立德的口才似乎不太好,也不习惯跟一个足够做他儿子的少年郎说太多客套话,随便聊了几句后便直奔主题。



  “流水线生产法是李县子所创,此法粗看平平无奇,只不过将工序改了一下,可是细细思量过后,却觉玄妙无比,不瞒李县子说,陛下将杨少监的奏疏转到工部时,阎某其实并未在意,后来将作监的一位监丞照此法用诸于监下工坊,造一块殿顶七彩釉瓦用时节省大半,如此方知此法之妙,当日这流水生产法已震惊了整个工部,于是今日阎某才特意冒昧相邀李县子。”



  李素谦虚笑道:“不敢当,我也是胡乱琢磨出来的……”



  阎立德叹道:“不得不说,李县子所创流水生产法,委实精妙无双,此法将世间所有做工盖房修堤等等工序全部改换新貌,实是妙用无穷,不过此法甚是深奥,有些地方阎某仍不甚了了,今日特来求教……”



  李素眨眨眼:“不敢当‘求教’,草民创此法只是下苦人的粗鄙营生,论其本质,只是取巧之法而已,草民才疏学浅,创此法亦是乱七八糟随意乱想,有些地方连草民自己也是半懂不懂,阎尚书学问高深,何苦让草民献丑?”



  阎立德脸上露出笑容,笑容很生硬,仿佛被某只无形的手使劲挤出来似的,有种很狰狞的味道,显然他不习惯常笑。



  “李县子才名满长安,长安城内上至陛下朝臣,下至妇孺走卒,皆知李县子才名,你若才疏学浅,天下谁能当得起‘英才’二字?阎某今日虚心求教,还望县子不吝赐教。”



  李素不答话,只呵呵干笑,拎起小酒坛给阎立德斟酒。



  “阎尚书,请酒。”



  二人饮尽,李素继续斟满,阎立德耐着性子继续喝。



  “李县子,方才阎某所言……”



  李素想了想,道:“其实所谓流水线生产法,能用到的地方很多,诸如修路,架桥,盖房,织布,制瓷等等,可以说,大唐之内但凡与做工有关的行当,都少不了它,方法其实很简单,一法通而万法通,但是,方法摆在这里,如何运用却存乎一心……比如制瓷,大唐窑工向来的做法是洗泥,拉坯,打模,刻花,施釉等等,这些过程的每一步皆由窑工亲自完成,若是官窑所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