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赶坟 >

第114章

赶坟-第114章

小说: 赶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吴咽了口唾沫,笑着说:“啊?不是,我们不是来凑热闹的,是这么回事啊,我们哥几个是河南卢氏县迁坟队的,因为有同伴在这干活,所以我们也想过来干,都不容易,小兄弟行个方便放我们过去吧。”
  可当老吴说到卢氏县迁坟队的时候,那刚才说话的小当兵突然有些诧异,然后扭过头对身后的那个低声说话,两人嘀咕半天才对老吴说:“你有当地县里开的证明吗?”
  一听这个老吴心中想着坏了,他们来的匆忙,别说证明了,连句话都没多问,看起来得确定他们是卢氏县赶坟队的之后才能放进去,但这个真没有。
  老吴身上冒着虚汗,两眼珠子滴溜转,想着怎么说才能让他们过去,但真没注意总不能硬闯吧,人家可是有枪的,就扭头去看那哥俩。胡大膀凑上前说:“哎我说兄弟啊,我们这是去探亲的都不让进吗?”
  那当兵的摇头说:“探亲也得有证明才行,否则一概不让进。”话说的非常坚决,看来是上级下达的死命令,不见证明不让进。
  胡大膀当时就不乐意的嚷嚷:“你奶奶的!老子可他娘顶着大太阳走过来的!我去你。。。”老吴怕胡大膀虎了吧唧在跟人动手了,赶紧把他给推开,没让他继续说下去。
  磨叽了好一会,到最后实在是没办法,老吴就心思让当兵的去把里面负责人给叫出来,他直接跟里面的人说不就行了吗。想到这些后,老吴赶紧从兜里掏出烟打算商量那两当兵跑个腿,把古墓发掘现场的头给叫出来,结果掏烟的时候竟顺道从兜里带出一张纸条,老吴捡起来一看,这是刘干事给他写的那个地址,自己当时也就扫了一眼没注意看,此时才发现那纸上不光写着地址,下面还留了一句话。
  “卢县旧城改造部,派卢县迁坟队到横山考古工作证明,副科长刘已山。”
  


 第一百七十八章 噩耗

  “证明?这玩意不就是刘干事开得证明吗?关键是东西能顶事吗?”老吴看着手里的纸条有些发愣。胡大膀从后面探出脑袋,吸着鼻子说:“哎我说,不让进咱们就不干了!他能怎么的了?不干这倒霉活还能把哥几个饿死是怎么着?老吴,咱们走!”说完话竟自顾自的拿衣服挡住脸,他要走回去。
  “等会!你着什么急回去?”老吴回头喊他一声,然后赶紧把那纸条双手递给面前挡路的两个当兵的。前面那个年岁要比后面的小一些,接过老吴的纸条,转过来转过去的看着上面的字,然后挠着头说:“这上面写的啥啊?俺不认字!”
  老吴这心里大骂着:“他娘的不认字你要哪门子证明啊?他奶奶的耍老子呢!”
  可后面那个拿过纸条,读着上面地址还有刘干事写的赶坟队证明,抬眼瞧了老吴和大牛说:“你们真是卢氏县迁坟队的?”
  老吴快让日头给晒蒙了,板着脸硬撑着说:“是啊!我们是从卢氏县一路走过来的,再晒一会恐怕就得出人命了,没事!没事!你们继续问,趁着我们哥几个还没死,想问什么赶紧的。”
  见老吴都这么说了,也看到证明了,就由那年岁小的当兵另领着他们过去找负责人。老吴休息的时间太短身体根本就没能缓过来,带着虚弱有些疲惫的身子一直从河南卢氏县走到陕西的横山,到了地方也没休息,直接就让大牛带着找到老四他们干活的地方,没想到今天的日头太过于毒辣,老吴到最后渐渐的感觉不热了,身上也不出汗了,就是眼前那些蓝色的公棚越发的模糊,他最后的印象就是感觉自己背上趴着什么东西,隐隐约约好像还看到一只惨白的怪手打在自己肩膀上。
  呼吸越发的沉重,渐渐的肺里面像是装满了沙子,那是一种极为奇怪的恐慌感,令老吴猛的就惊醒过来,坐在床上大口喘着气。
  “大哥,你可太吓人了,俺还以为你不行了。”小七哭丧着蹲在窗边。
  老吴揉着脑袋问小七说:“我是不是被晒晕了啊?这是哪啊?”
  “不是晒晕了,你是中暑了。”这才注意到那大牛兄弟也在附近,就是没看到那胡大膀。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个简易的工棚,从外面看是蓝色的,但里面都是麻布铺的灰色,看那些大通铺知道这应该是干活工人住的地方。老吴抬手用力的搓了搓脸,稍微的能清醒一些,突然想到胡大膀就又问小七说:“胡大膀呢?跑哪去了?”小七听这话,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说:“二哥跟那些干活的人一块去吃饭了,俺在这等你就没去。”
  老吴眯着眼睛咬牙切次的说:“他奶奶的!那、那傻娃也不管老子死活,自己跑去吃饭了,看他回来我怎么收拾他!”然后又想起来什么,哼笑一声说:“估摸我中暑晕了之后是老二给弄过来的,不跟他计较了!”
  小七则摇头说:“不是二哥,他说背不动你,是大牛哥给你背回来的。哎大哥啊,这大牛哥可有劲了,他只用一只手就把你抓到肩膀上扛着了!”
  老吴面色阴沉的看着门口,小七以为他不相信就解释,可老吴突然来了一句:“你说我趴地上了,老二没管我?”小七觉得自己可能说错话了,但的确胡大膀当时装病没背老吴,就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候,突然工棚门口传来有人打喷嚏的声音,然后胡大膀掀开门口的破布,絮絮叨叨就走进来了。
  “妈的,谁他娘的在背后说你胡爷爷坏话呢,哎妈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不对劲啊!”
  胡大膀突然见老吴坐起来了,就说:“哎呀,老吴醒了,走咱们吃饭去!”
  老吴笑着脸伸手招呼胡大膀过去,胡大膀也没多想就走过去说:“干哈?我身上没有吃的,都在那饭堂呢,知道我刚才吃什么东西了吗?。。。哎妈!你怎么打人哎!我招你惹你了!”胡大膀刚走过去就突然被老吴锤了一拳,虽然不疼但被吓了一跳。
  老吴本来正生气,可最后憋不住笑了,有些无奈的说:“得了,不跟你这傻娃一般见识,你去给我们弄点吃的,要厚一点的不要他娘的米汤水!”
  胡大膀挠着肚皮看着老吴眨了眨眼,还没懂怎么回事,老吴见他没动作又要伸手去锤他,胡大膀赶紧躲开说:“哎!干啥啊?锤一下得了没完没了了!等我会,我去弄点吃的回来。”说完话转头就出门了。
  等胡大膀走远之后,老吴对大牛说:“大牛兄弟,我这兄弟今天不靠谱,多亏有你了,大恩不言谢啊!以后没事,肯定找你去喝酒啊!”
  大牛憨憨的笑着说:“啥谢不谢的,我还等着你带我挖宝贝呢!”
  老吴嘬了下牙花子,心想这大牛果然不透亮,还是脑子有点问题,不过听小七刚才说的,他力气非常之大,要是能一块干活的话,还真不错。
  正想着事,突然从外面掀开门帘进来好几个人,为首的那人年岁与老吴相仿,满头满脸都是泥像刚从土坑里爬出来的,看到老吴醒过来了,就背着手走过去说:“醒了?身体没事吧?”
  老吴不知道这人是谁,低头用眼神询问小七,但小七却憋着嘴摇了摇头,似乎他也不知道。但没没容老吴回应,那人就继续说:“我听说你们是河南迁坟队的,这可真够远的,走过来不容易。我是中央派过来专门负责监督此次考古发掘,算不上领导,但现在所有人都听得我调度。”
  一听这话老吴当时就懂了,这人是这次古墓发掘的头头,那就是领导啊!赶紧就要起身。但那领导却按住了老吴说:“你中暑了先休息,咱们现场出事了,暂时停工还不能干活,你先在这等着吧,如果还有别的事可以先走,我给你们开路费。”
  本来只是看一眼老吴就打算离开的,人家领导还是不少事,可老吴突然喊住他,问他出事的是不是先前过来的那卢氏县四个干活的。
  那领导看了一眼身边的人,这才突然想起来什么,然后有些难过的点了点头说:“他们可能已经死了,但我们还在尽力找寻尸首。”
  --------------------------------
  二更完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 神秘古墓

  感谢蓝色塔罗牌、娜娜爱小猫同学这周的打赏!
  ------------------------------
  横山县横山镇辖魏墙地处于陕西北部狭长地带,上有内蒙古,左宁夏右山西,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以前说的那个塞北边陲就是这个地方。
  咱们先前说过,这横山县曾经叫做怀远县,那历史悠久的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其古迹文明众多,后来甚至就在陕西发现那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但殊不知就在那几十年前的五二年,就在陕西横山县发现一座看不出年代的双层墓葬坑,远比秦始皇陵面积还要巨大,只不过因为其中某些缘由,到如今也是一件国家机密,不曾被普通人所得之。
  横山县辖魏墙往南走式毛乌素沙漠,遇到不好的天气黄沙漫天飞,挂的人都睁不开眼睛根本没法出门。就在那沙漠靠近县城的边缘,有一处奇观,当地人俗称沙坝,就是被风吹动的沙堆。这个沙坝将一个仅有几十余人的小村庄围住,却在东边留了一个可以进出平坦的出口,从正东面那个出口看过去,三面包围村庄的沙坝特别的工整,长度高度基本相等特别像是人为构筑的,熟悉此地的人都会下意识理解为,这个沙坝只是以前住在里面那个小村庄的人,为了来抵御狂风沙暴修建的,可这事却远没有这么简单。
  碰巧有一支考古队在辖魏墙附近对一处古迹进行发掘作业,当时和附近村民聊天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关于那沙坝的事。可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考古学者对于那些古迹是特别敏感的,赶紧拿出笔记本进行记录,从在场村民那得到许多有用的线索。
  环形沙坝内大约是个十几平方公里的平坦地势,由于沙坝内确实能抵御来势凶猛的沙暴袭击,从很多年前就有许多牧民在那里面定居,后来渐渐组成了一个小村庄,人口不算太多,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村名,叫做降雷村。
  一般来说这个地名叫法,都是跟某些事件、人物、或者是地理地势有关系,这个降雷村也是一样。说这沙坝内虽然可以抵御狂风,但却时不时会有雷电袭击,虽然没有人受过伤,但也总觉那头上悬着一把刀,说不定哪天倒霉就让雷给劈死了。偶尔还能看到那罕见的闪电球飘忽的穿过房子进入地下,随后就感觉脚下砂石都在抖动,如果仔细去听仿佛有许多的人在凄惨的呐喊嚎叫,还真是有些可怕。
  因为种种不可思议的描述,越发的增加考古队的好奇心。他们就在第二天便到了沙坝内的降雷村,进行一番的走访和实地考察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此处环形的沙坝是由人为构筑出来的,表面上实则是流动的沙土,但内部则是已经硬化的特殊红色粘土,推测年代在隋唐之前。但在进行沙坝古迹鉴定的时候,有一个老专家被陷进流沙之中,但被其他人救出之后才发现并不是流沙,而是一层土壳被踩碎,露出砖瓦一类的碎片,这才有了后来大规模热火朝天的考古发掘。
  最开始把此处定义为边关古城遗址,但通过初步的发掘,却出土了一些殉葬的人骨马骨还有大量的器具,都在殉葬坑里面,一个坑挨着一个坑,不知道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