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二战驻德记者见闻:柏林日记 >

第6章

二战驻德记者见闻:柏林日记-第6章

小说: 二战驻德记者见闻:柏林日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记:凌晨3点。今晚7点15分希特勒将他对英国提议的答复告诉了亨德森。只是在8月31日晚,也就是在战争爆发前9小时,我们才得知答复中包括一个要求,即波兰应在8月30日周三派出一名全权代表,那也就是说在24小时内。亨德森问希特勒:“这听上去像是最后通牒。”但这位大人物对此表示否认。在谈判期间,新闻记者们基本上都被蒙在鼓里,而威廉大街则散布欺骗性的消息,要我们“保持乐观”。出乎威廉大街的预料,这位英国大使并没有带着这个答复紧急飞回伦敦,虽然德国人已经在滕珀尔霍夫机场为他准备了一架飞机。他只是通过正常的外交渠道将它发回。看上去似乎英国人终于变得强硬起来。今晚在“酒馆”里的一些记者,包括我在内,都感到英国人终于将这个下士逮了个正着。“酒馆”里的德国编辑们今晚不那么嚣张。现实情况是,希特勒有些犹豫不决。许多狂热的纳粹分子认为他应该在上周五就采取行动。如果说英国人真的将他逮了个正着,是否英国保守派仍然可能与他做交易以拯救他?今晚,我顺便去英国使馆看望一个老朋友。大厅里堆满了行李。“我们都打好了行李。”他笑着说道。
  

柏林,8月30日
今晚,英国冷冰冰地对希特勒最近一次要求作出了答复。结果如何,我们并不知道。亨德森再次会见了里宾特洛甫,但是关于此次谈话也没有任何消息。今晚可能会是决定性的。德意志通讯社已经宣布,今晚它将通宵发布新闻。这听上去像是不祥之兆。威廉大街今晚吞吞吐吐地向我们指出,德俄互不侵犯条约也是一个磋商性协议,在近几天这部分内容已经被落实。这使我感到惊奇,但是今晚我在播音时仍然说道:“那似乎意味着——而且实际上威廉大街内部消息人士已经毫不含糊地指出了这一点,德国人和苏联人过去几天一直在举行会谈。而且正如一位记者今晚所说的,‘是就波兰问题会谈。’就这方面的联系,德国媒体今晚并未忽略一条来自莫斯科的电讯,意思是俄国人不仅没有如报道中所称将30万部队从西部边境撤退,相反还加强了在那里即俄波边境处的兵力。我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在这里看来,这一行动颇为引人注目。”
  补记:波兰人于今天凌晨两点半宣布实行总动员。这并不像听上去那么可怕,因为波兰已经动员了许多部队,只要能提供足够的步枪和皮靴就行了。但是这条新闻给德国媒体提供了一个借口,并攻击波兰人是侵略者。(德国也实行了动员,虽然并未正式宣布。)由于希特勒现在已经公开要求归还但泽和走廊地带,德国人民应该知道谁是侵略者。但是我估计他们还是会顺从地吞下戈培尔博士精心配制的药丸。
  午夜,希特勒宣布成立战时内阁,叫作帝国国防部长委员会。戈林任主席,成员包括弗利克(Frick)、丰克(Funk)、拉莫斯(Lammers)和凯特尔将军(General Keitel)。
  夜晚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柏林,8月31日(早晨)
所有人都反对战争。人们公开这样谈论。一个国家怎么会在民众都坚决反战的情况下挑起一场大战呢?民众对于被蒙在鼓里也十分不满。昨晚一个德国人对我说:“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将情况告诉我们?”我看,今早政府内部的乐观情绪也逐渐消失。哈斯认为,希特勒可能还保留着一张王牌,即与斯大林的协议,由俄国人从后方进攻波兰。我对此非常怀疑,但是在苏德条约签署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有人认为,这位大人物现在要摆脱羁绊了——但是如何摆脱呢?
  补记:晚上7点45分进行了播音。内容包括:“今晚的形势非常严峻。希特勒尚未答复英国昨晚的照会……可能已经不需要答复了……新的国防委员会开了一整天会。威廉大街忙得不可开交……德国和英国政府间没有进行联系。相反……倒是俄国和德国之间进行联系。柏林期望苏联今晚批准苏德条约……英国大使没有拜访威廉大街。他与法国大使科隆德先生倒是谈了一次话。然后他又会见了波兰大使李普斯基。这三个使馆的行李都已准备好……”
  补记:凌晨3点半。今晚,希特勒又使出了他惯用的骗术。晚上9点,德国电台停播正常节目,广播了德国向波兰提出的“要求”条款。这些条款显得通情达理,使我吃了一惊。由于当时正在播音,而我还必须立刻为美国听众翻译,一时搞得我有些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希特勒昨晚要求波兰派遣全权代表到柏林“讨论”的东西,但是这些条件前天晚上才送给亨德森。甚至这也是不真实的。亨德森后来揭露,里宾特洛甫以一种极端傲慢的态度向他宣读16点要求,语速极快以至于根本无法听清。当他要求得到一份书面材料时,德国外交部长竟然表示拒绝!德国政府立刻非常巧妙地抱怨,波兰人甚至不愿到柏林就这些条件进行磋商。显然,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而且希特勒凭什么为一个主权国家设定限期呢?这些“提议”看上去似乎合情入理,但显然德国人并不真当回事。其中包括16点提议,但实质性建议只有4点:(1)将但泽归还德国。(2)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走廊地区归属。(3)交换少数民族人口。(4)即使走廊地区投票交还德国,格丁尼亚仍属于波兰。
  今晚,大批陆军、海军和空军都已动员。各国相互间实行封锁。今天,我们无法与巴黎或伦敦联系,当然华沙也是如此,不过我倒的确与日内瓦的苔斯通了话。尽管如此,并未预料到今晚会发生突发性事件。从表面上看,今晚柏林一切正常。没有撤退妇女儿童,甚至在窗口也没有堆垒沙袋。看上去似乎我们还必须再等一个晚上,才能知道最终结果。于是就这么上床睡觉,几乎已经是拂晓时分。
  

柏林,9月1日
凌晨6点,西格里德·舒尔兹(上帝保佑她的心)打来电话。她说:“它开始了。”我睡得迷迷糊糊,身体和头脑都有些发木,几乎失去了知觉。我含糊地说道:“谢谢,西格里德。”然后就跌跌撞撞地滚下了床。
  战争开始了。
  

柏林,9月1日,补记
这是一场“反攻”!今天早上拂晓时分,希特勒开始进攻波兰。这是一次明目张胆的、毫无理由的、无缘无故的侵略行动。但是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称其为一次“反攻”。这是一个灰蒙蒙的清晨,乌云低垂。当我驱车去德国广播公司去作8点15分的首次播音时,发现大街上的民众表情冷漠。阿德隆饭店对面,上早班的工人们正在法本公司的新大楼上忙活着,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没有人购买报童们叫卖的号外。德国空军沿着由东向西的轴线,正在部署5门重型高射炮,以保护将于10点去帝国国会演说的希特勒。乔丹和我必须留在电台,以便将希特勒的演说向美国转播。在演说过程中,我边听边想,觉得有种奇怪的紧张感,似乎希特勒本人也被自己所陷入的困境所震惊,并为此而感到有些绝望。不知怎么的,他并未使人们感到充满信心,帝国国会里的欢呼声还不如上次不那么重要的场合。乔丹一定也有同感。当我们等着将演说稿为美国听众翻译成英语时,他小声说道:“听起来像是天鹅最后的歌唱。”的确是如此。他听上去有些泄气,因为他告诉帝国国会意大利不会参战,因为“在这场斗争中我们不想寻求外部帮助。我们将自己完成这项任务。”然而轴心国军事盟约第三条要求,战时意大利将立即、自动以“其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全部军事力量参战”。这是怎么回事?当提及莫洛托夫昨天关于苏联批准苏德条约的演说时,听上去他几乎有些绝望。他说道:“我将记住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演说的每一个字。”
  明天英国和法国可能将参战,那时你们将得到你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今晚,英法两国向希特勒发出一份最后通牒,要求将他的军队从波兰撤退,否则他们的大使将要求交还他们的护照。很可能他们将会得到自己的护照。
  补记:凌晨两点半。我们的首次灯火管制已经快结束了。这座城市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费了一会儿工夫才逐渐适应。你在漆黑的街道上摸索前进,不久你的眼睛就会适应。你可以分辨出刷着白灰的路边石。我们晚上7点时首次听到空袭警报。我正在电台为8点15分的播音开始写广播稿。电灯突然熄灭,所有德国雇员都抓起他们的防毒面具,惊慌失措地跑向掩体。没有人给我一个防毒面具,但是防空管理员坚持要我去地下室。在黑暗和混乱中,我跑了出去,来到演播室,在那里我发现一间小屋的桌子上点着一枝蜡烛。我就在那里写完了播音稿。没有飞机到来。但是随着英法参战,明天情况可能就会不同。那时我将处于一个不那么愉快的困境,既希望他们将这座城市炸得鬼哭狼嚎,又希望不要炸着自己。汽笛凄厉的尖叫声,戴着防毒面具(如果你有一个的话)跑向地下室,漆黑一片的夜晚——人类的神经怎么可能长期经受住这种压力?
  在战争首日,柏林显得很奇怪:咖啡馆、饭馆和啤酒馆都坐满了客人。我感到,空袭过后人们只不过略有些担心而已。凌晨1点半作完播音后,在黑暗中沿着恺撒大道跌跌撞撞地走了约半英里,最后才找着了一辆出租车。但是夜色中又窜出一位步行者并且抢先钻进车里。我们最后共享了这辆出租车,他喝得一塌糊涂而司机也是个醉鬼,两人都不停地咒骂黑暗和战争。
  与外部世界的隔绝,使你感觉犹如身处暗夜一般,今晚又颁布了一项新法令禁止收听外国广播。到底是谁害怕事实真相?这是不言自明的。奇怪的是,今晚没有一架波兰轰炸机突入柏林。但是英法参战后恐怕就不会是这样了。
   。 想看书来

柏林,9月2日
德国进攻波兰现在已有两天了,英国和法国还未实现其诺言。难道张伯伦和博内试图从战争中脱身?希特勒发电报给罗斯福,称如果对方不轰炸不设防城市的话,他也不会那样干。今晚没有空袭。波兰人都干什么去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柏林,9月3日
希特勒对波兰的“反攻”在这个安息日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记住这个日子:1939年9月3日。时间:上午11点。今天早上9点,内维尔·亨德森爵士拜见了德国外交部长,交给他一份致德国的照会,要求德国在11点之前同意将其军队从波兰撤退。11点过后不久,他又返回威廉大街,收到了以备忘录形式写成的德方答复。现在大街上已经在出售号外。报童们正在到处散发。我这里有一份《德国大众报》出的号外。它的大字标题是:
  英国的最后通牒被拒绝
  英国宣布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
  英国照会要求东线我军撤退
  元首今天离开赴前线视察
  在官方报道前是一个典型的大字标题:
  德国备忘录证明了英国的罪恶
  将近中午时分,我正站在威廉大街上,高音喇叭突然宣布英国已经向德国宣战。阳光下约有250人站在那里。他们很专心地听着声明。当广播结束时,大街上寂静无声。他们就像方才一样站在那里。人们都惊呆了。人民仍然无法明白,希特勒已经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