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 >

第4章

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第4章

小说: 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被赋予了天赐的神圣光环。鹄就是大天鹅,一种圣洁的鸟。但是,当猎人的枪口对准它的时候,鹄的道德象征被人的口腹之欲取代了,一个新的词语———“鹄的”诞生了,大天鹅变成了供人攒射的靶子。这一传说先验地预言了岳飞的最终命运———他同样变成了朝野攒射的箭垛。当黄河决堤,内黄县的洪水冲至汤阴的时候,尚未满月的岳飞被母亲抱在怀里,躲进瓮中,洪水将他们送到岸边,成就了岳飞出生神话的同时,也将岳飞定格为一只无法落地栖足的大鸟,在帝国黑云压城的空中,划过宿命的印迹。
  不到20岁的岳飞,拜周桐为射术教师,周桐死后,岳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在老师的坟上设祭。父亲看见这一幕,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这是一句残酷的预言,从未满弱冠之年的岳飞身上,已经看到了39岁“殉国死义”的隐约影子。这只鹄,这只注定成为箭垛的“鹄的”,青年时代就被盖上了国家主义的墨戳:岳母刺字,“尽忠报国”。这枚令国家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欢呼雀跃的刺青,从此就沉甸甸地压在岳飞的背上,在每一处历史的拐角,痛彻肺腑地提示着他的使命。
  岳飞的一生,因此就是不断越界的一生。
  醋墨涂抹,永不褪色的“精忠报国”,哪里是刺青,更准确的说法是“刺墨”。钱彩根据元、明之际流传的岳飞背上有刺字的记载,杜撰了岳母亲手刺字的动人故事,从而创造了一个虚假的家教典范。
  永远、永恒、永不褪色、万世不易是国家主义乌托邦的终极理想,它渴望把这枚刺青刺进每一个臣民的背上和心中。
  从“尽忠报国”到“精忠报国”,一字之差,使岳母的国家主义梦想衔接上了赵构所赐“精忠岳飞”的国家主义褒语,家、国借助于一枚刺青实现了合流。当从“家”中脱颖而出,披着一背刺青的岳飞企图越界干涉国家主义的隐私时,“殉国死义”的崇高命运就降临了。岳飞平反后谥号忠烈,追封鄂王,恰足以暴露国家主义反复无常的是非观: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岳飞之死,因其所蕴含的况味过于复杂———国家主义的逻辑预设,战无不胜的传奇生涯,慷慨赴死的经典身姿,后世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力表彰,纠结交缠,使得这一事件滋味难辨,以至于一千多年之后,还酿成了一次关于岳飞是否“民族英雄”的激烈争论。岳飞,是中国人不敢深究的心结,是中国人遗留在伤口深处的那块纱布,每当历史的转折关头,就隐隐作痛,永恒地叩击着中国人脆弱的神经。
  伟大的刺青,成就了青史的祭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苦节】海瑞道穷
《周易》对“苦节”的定义是:“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过分节制,而不守持正固,其道一定会困窘偃蹇。但是,道穷的时候,孔子的态度却极其潇洒:“道不行,乘槎浮于海。”这是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儒家的创始人,被后世尊崇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原来是这样一个洒脱浪漫的男人。乘槎浮于海,海风荡涤着大道不行的郁闷。小木筏和大道,形成了一种不能相容的尖锐张力,所谓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虽然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主流教诲,但是孔子本人,却也有“乘槎浮于海”的小小幽默。“述而不作”,圣人的人生学说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当他被塑造成七彩的雕像,供奉在皇帝钦赐的宗祠里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尊偶像,被偶像崇拜者和偶像破坏者为己所用地争相歪曲着。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活生生的圣人的言传身教变成了不可更易的教条和仪轨,从而一跃成为统治术的主流意识形态。孔子的隔代弟子们,方巾青衫的儒士们,被导引向“身”和“仁”割裂(“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不归之路。
  《明史·海瑞传》记载的海瑞具体的“苦节”之行有三处:
  任淳安知县时,“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海瑞穿布袍,亲自给谷子脱壳,买不起菜,就让老仆种菜,过的是自给自足的清苦生活。海瑞“苦节”的名誉是如此隆盛,以至于连总督胡宗宪都对人说:“听说昨天海瑞为母亲祝寿,买了二斤肉。”小小一个淳安知县,上街买二斤肉都成为当地官场的重大新闻,连总督大人都津津乐道,可见官场对海瑞一举一动的关注程度。某种程度上,海瑞被当地官场视为一头著名的怪物。
  一生“苦节”的海瑞,在把他的“苦节”对象推己及人之后,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苦节”的边界。命运又循环到了海瑞的初年,辞官和归隐,海瑞严格地重新返回到“苦节”的个人性边界。可是,只要他一当政,哪怕是一天,这个桀骜不屈的清官,就开始“非人情”地拓展这种边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循环,海瑞微不足道的政绩(“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终于化为乌有。当海瑞罢官的时候,百姓“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以及海瑞出丧,百姓为之罢市,“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这些动人的场景,也只凝固为中国史上人性最高标的道德符号。
  1587年底,海瑞在南京都察院任所阖然长逝,时年73岁。这个自号“刚峰”的耿介儒生,这个被黄仁宇称为“古怪的模范官僚”的人,走完了他“苦节”的一生。寡母在他身上留下的可疑印记,就像岳母在岳飞身上留下的刺青一样,同样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周易》那个著名的预言———“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把身体的“苦节”和精神的“苦节”(道穷)联系在了一起。“道穷”和“道不行”,提示着两种同出一源却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本源和派生,就这样在“道”的追寻和探求中,现出了个人命运的巨大分野。
  

【夺婚】羿和嫦娥(1)
月亮从遥远的西陲升上来,此刻夜已深,它渐渐逼近中天,吐着冰冷而狂热的清辉。时序已近十五,它奇异地颤抖着,越来越大,像顶着一只脸盆。这时,灯烛的残焰里,一个袅娜的身影打开首饰盒,取出一包药,就着剩水喝了下去。片刻工夫,一个影子便似乎身不由己地升腾了起来,朝着月亮,冉冉而去。———这当然只能是“嫦娥奔月”的古老故事,数千年以来,它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嫦娥身世如何?无人说得清,只知道她是神射手羿的妻子。
  《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即帝喾,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也就是尧的父亲。黄帝传位于长子玄嚣,玄嚣传位于弟弟昌意的儿子颛顼,颛顼死后,复传位于玄嚣的孙子喾。羿当时是帝喾的射正,因擅长射术,所以总理兵权。
  《山海经·海内经》又载:“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少皡,即少昊,名挚,是山东曲阜的东夷大族,以太阳和凤鸟为图腾(太阳被称为三足乌,三只脚的乌鸦,因此太阳崇拜和鸟崇拜密不可分),精于观测日月。少昊的儿子般开始制造弓箭,那么羿毫无疑问是般的后代,也是东夷族人。
  帝喾后期,东夷的十个部落起了内讧,互相争战不休。因为大家都崇拜太阳,所以史书记载“十日并出”,给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淮南子·本经训》)帝喾就派官拜射正的羿去收服。羿不仅把分裂的十个部落合并为一体,而且继续往南追杀蚩尤部落的残余,诸夷尽皆望风归附。
  就在羿四处征战、鞍马劳顿的时候,在山东巨野的大旷野之中,他遇见了这一生最心爱的女子———嫦娥。
  嫦娥,又名常仪、常羲,娥、仪、羲古同音。嫦娥是东夷部落中娵訾氏的女子,该部落擅长占月。嫦娥和羿一见钟情,英雄美女,惺惺相惜。羿的步伐停顿下来了,羿的弓箭收回了囊中,攻掠杀伐的铁石心肠,在温柔女子的抚慰下变得湿润柔软。两千年后,屈原在《天问》中如此描述嫦娥和羿在一起时的倩影:“白蜺婴茀。”嫦娥披着白色的霓裳,佩戴着华丽的璎珞,在深闺里,在桑林中,在平畴之间,翩翩起舞弄清影,羿如醉如痴,他的弓和箭却寂寞得发出了悲鸣。
  羿为帝喾统一东夷之后,帝喾迁娵訾氏于西部观测月亮,因为月亮是从西部升起来的。当娵訾氏部落行至帝喾的都城亳(今河南偃师)时,久已垂涎娵訾氏美女嫦娥的帝喾,趁黄昏派人掳掠了嫦娥。娵訾氏部落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当时“掠夺婚”(亦称“抢婚”)盛行,况且抢婚的又是势力天下第一的帝喾。《周易》有一段“抢婚三部曲”,活脱脱几乎就是帝喾抢婚的贴身目击:“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抢亲者骑着白马,穿戴着华丽的服饰,携带着弓箭,前呼后拥赶往女家。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快到女家的时候,怕惊动对方,左顾右盼,彷徨不前。骑马的人纷纷而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被抢走的新娘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得血泪涟涟。
  当此时,羿并不在嫦娥身边。
  帝喾抢去了嫦娥,娶她做第四个妃子。《帝王纪》载:“(帝喾)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常仪即嫦娥。《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即帝喾,常羲即嫦娥。帝喾依旧让嫦娥负责观月,“浴月”当是观月前的净身仪式;嫦娥制订了十二个月的历法,是为阴历的起始。
  羿在东夷听说了此事,大怒,不仅也“泣血涟如”,而且气愤填膺,欲尽举东夷之兵,与帝喾决一死战,抢回嫦娥。可是东夷的诸部落首领深知实力比不上帝喾,就劝止了羿,让他忍耐一时。羿因此事和帝喾决裂,留在了他的老家东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夺婚】羿和嫦娥(2)
岂知世事弄人,帝喾万万没有想到,嫦娥已经怀上了羿的儿子。名义上是帝喾的儿子,嫦娥生下了挚,为了纪念和羿的爱情,嫦娥为儿子取名挚,和东夷祖先少昊的名字一样。挚是羿和嫦娥的私生子,这是一个铁证。挚名义上是帝喾的长子,因此帝喾驾崩后,挚理所当然地即位,但只在位九年,因“政微弱”,遂传位于名义上同父异母的弟弟尧。历史的真相也许是:挚私生子的身份暴露了,无法在黄帝以降,奉世袭为正朔的帝王制度里生存下去,因此被尧以武力废黜,继承了帝喾高辛的称号,仍旧封于高辛(今河北唐县)。此后帝挚的事迹、行踪就失去了记载,但是有理由相信:叶落归根,被废黜的帝挚一直东望家乡,终于在暮年如愿回归。
  

【契约】牵牛和织女
最早记载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是《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 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天上的银河啊,像镜子一样闪闪发光。翘首仰望织女星,只见她一天移动了七次位置,匆匆忙忙。虽然如此繁忙,织布还是织不出新鲜的花样。牵牛星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