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开元风流 >

第147章

开元风流-第147章

小说: 开元风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小觑,它同样也被称作是宰相世家。

    陆象先的父亲陆元方便是武则天时的宰相,由此可见,唐朝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兴起,但把持着上层权力的,依旧是各个世家大族。

    陆象先的几个兄弟也都是高官显贵,比如陆景融、陆景倩、陆景裔,陆景融历大理正、荥阳太守、河南尹、工部尚书诸职,皆有声誉。博学工书,擅名一时,行、楷既实且美,陆景倩为殿中侍御史,而陆景裔则是河南令。

    毫无疑问,这唐朝陆氏家族,放到后世基本就是红sè家族跑不了了,无论是zhōng ;yāng还是地方,都有权势。

    当然,五姓七宗在官场上的势力也不会小,所以说世家子弟升官容易呢,这就是后台大的好处了,但官场的各个位置都是固定的,所以每一房都要为权力资源争斗,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这一房一直显赫下去。

    由于陆元方的几个儿子都是一表人才,所以有人称赞说:““陆氏兄弟都有才行,比得上古代的荀氏、陈氏兄弟。”(东汉荀淑八子都有才名,被人称为“八龙”;东汉陈寔儿子陈纪、陈谌与陈寔都有高名,被人称为“三君”;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荀淑八子字中都有“慈”字,《后汉书》誉为“二方承则,八慈继尘”。)

    陆景倩任县令时被小吏誉为:“某某强为清廉,某某诈为清廉,只有陆景倩才是真正的清廉。”

    不过如果作为世家子弟都沦落到去贪污的话,那格局未免太小,其实作为官员的灰sè收入已经非常丰富了,那些贪污的官员,除了本xìng贪婪的,其中大多数是前途无望,或者是致仕前狠捞一比的。

    比起陆景倩来说,陆象先无疑更加出sè,陆象先原名景初,唐睿宗认为他“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赐名象先。有些人为儿孙功名富贵机关算尽,可就是“生儿不象贤”。

    早年陆象先不会察言观sè,无心与他人拉关系,却屡屡受到他人提携,命运的巧妙安排令人啧啧称奇。更令人称奇的是,陆象先如同其父,在功成名就、坐拥富贵之际依然走自己的路。

    陆象先器识沉邃,科举高中,初任扬州参军事。当时jiān臣吉顼与陆元方同为吏部侍郎,吉顼很会拉关系,就提拔陆象先为洛阳尉。陆元方忙说不可不可。吉顼摆出正人君子貌,说:“我当官选拔人才,岂能因为陆象先是您吏部侍郎的儿子,就废弃了至公无私?”强行提拔了陆象先。陆象先不久就升迁为监察御史。

    陆象先屡次升迁到中书侍郎。太平公主谋划让崔湜当宰相,崔湜提出要求:“以陆象先的人望,他应该参与执政,如果不能,我斗胆推辞。”

    太平公主不得已,替陆象先忙碌,陆象先莫名其妙与崔湜一起当上了宰相。虽然陆象先做宰相似乎是关系户,可他xìng情恬静寡yù,议论高尚简洁,反而被时人推重倾慕,崔湜曾说:“陆公加于人一等。”对他心服口服。

    太平公主擅权后,宰相们争相阿附,小人之交甘若蜜;陆象先却未尝登门拜见,君子之交淡如水。

    李隆基继位后,太平公主策划谋反,召宰相们商议废掉李隆基。陆象先问:“皇帝为什么得到皇位?”太平公主脸一板,说:“皇帝一时有功,如今他失德,怎可以不废!”

    陆象先却好象听不懂,说:“因为有功而被立为皇帝的,必须有罪才能被废除。如今天子又没听说有什么过失,怎能被废!”太平公主大怒,不顾忠言逆耳,在窦怀贞等人投其所好的撺掇下执意谋反。

    结果被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一网打尽。陆象先因为是太平公主提携的,将与太平公主党羽萧至忠、岑羲等一同处斩。李隆基赶紧下令赦免陆象先,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陆象先保护李隆基的功劳封他为兗国公。

    太上皇唐睿宗听说政变,登上承天楼抵御。李隆基无奈对群臣说:“助朕者留下,否则就离开!”于是有的大臣向唐睿宗投名效忠。唐睿宗回宫交出一切权力后,李隆基得到大臣们投名,因为认为陆象先是自己党羽,叫陆象先按名单逮捕。

    结果陆象先将投名全部焚毁。李隆基大怒,要将陆象先与其他人一齐杀掉。陆象先顿首致歉道:“大臣奔赴国君之难,是忠。陛下正以德化天下,为何要杀行义之人?我作为旧朝臣子是违抗了陛下命令,但我岂是反复无常的人?我岂敢苟且偷生!”

    李隆基顿时醒悟,赞许陆象先的做法。当时对太平公主党羽穷追猛打,陆象先私下说情营救,保全了很多人身家xìng命,当时人却不知道。

    陆象先却因此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变成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按察使。他为政主张仁恕,司马韦抱真劝谏道:“大人应该狠打几顿板子来立威,不然刁民轻慢大人,无所畏惧。”

    陆象先回答说:“施政只要能达到治理就行了,难道非得要用严刑峻法来立威吗?”最终没有听从韦抱真的主意,而蜀地却大治。

    陆象先屡次调动,此时他担任蒲州刺史、兼河东按察使已经有两年多了,一个小吏有罪,陆象先告诫一番后让他退下,大吏不同意,一定要将小吏打顿板子。陆象先说:“人情大抵不相远,你说他听不明白我的告诫吗?你一定要我打板子管理,那我就从你打起吧。”大吏惭愧退下。

    如果说早年的陆象先是不会看人眼sè行事的话,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政治智慧肯定有所提高。

    说到底陆象先是个在官场上“大智若愚”的人,为人宽厚,十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深谙“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道理,因为他总是秉持中庸之道,所以倒成了真正的官场不倒翁。在官场,不做事永远是最安全的。

    王维之父王处廉也算是与陆象先有些交情,毕竟是太原王氏的嫡系,当初如果不是因为与本家起冲突,也许仕途还能更上一层楼。

    王处廉病重的时候,陆象先甚至以私人的身份探访过王处廉,足见他真的很会做人,在世家圈子里,陆象先的地位很高,就是因为他与各大世家的关系都不错。

    陆象先以前还没有听说过王维,可在因为一件事后,就同样注意到了他,那件事便是王维勇救贺贺知章的事情。

    这贺知章与陆象先的关系,那可这真的是非常亲近,陆象先的母亲,是贺知章的族姑,贺知章现在能够当上太常博士,陆象先在里面出了大力气,陆象先十分欣赏贺知章,常常对别人说:“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rì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贺知章在写信给陆象先时,大力称赞了王维这个后辈,还附上了几首王维的妙诗,因此原本就听说过世家子弟中较为出sè的后辈王维的陆象先,更加注意这位出sè的年轻人了。

    待到王维以一榜第三的身份成为进士时,在知道王维甚至都已经简在帝心之后,他便有意让自己最为看中的嫡子陆玉明与王维结交一番,作为一个世家子弟,当然明白人脉关系要早早的建立起来。

    陆玉明自然听从了父亲的话,事实上他本人也非常愿意结交王维这种有前途的世家子弟,更别说在读了几首王维的诗后,更是觉得此人才情非凡,让人欣赏不已。

    ==========

    求收藏票票~~~~~~~
179、重视
    ()    陆玉明是在一家自己常去的酒楼偶然遇到王维的,当时他的身边还有几位世家圈子里的朋友,也有几位刺史的佐官长史、司马的公子作陪,不得不说,在蒲州这块地上,他们这些权贵子弟,堪比太子爷一般的存在。

    这些人哪怕在身份上不如长安某些权贵子弟,可过得却比那些人舒服多了,原因很简单,长安作为都城,各种牛人实在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遭殃,比如以前在长安风光一时的某位姜家后辈,其最终的结果却是死在流放途中,这就让不少底气不足的长安权贵子弟收敛了不少。

    能够在长安都混得风生水起的,起码也应该是韦陟、崔宗之这种宰相之子级别的,好比后世进了前三排的大佬或者是从前三排退下来的大佬的直系后代一般。

    要说在长安的一些员外郎的品佚其实也不比什么长史、司马低,可他们的子侄哪里敢在长安嚣张,而这些地方官员的后辈,就能在自己父辈的权力辐shè范围内作威作福。

    所以有不少贪图享受的官宦子弟,都期盼自己的父亲能够外放当官,哪怕仅仅是当一任县令,那在这个里面,都可以活得非常滋润。

    当然了,像陆玉明这样的身份,自然能算是韦陟、崔宗之这一级别的,首先是出身高贵,其次是父辈大权在握,只要他出仕,那肯定早就铺好了路,哪怕能力再差,可只要保证不卷入**或是犯了“路线错误”,不说最终能进政事堂,当个zhōng ;yāng高官是毫无问题的。

    如果陆玉明可以再去考个进士的话,那仕途就更加顺畅了,甚至可以说进政事堂的概率大大增加,当年陆象先不就是既是优秀出身的世家子弟,又考中了进士么?

    有了这一层身份,许多官位都好cāo作得多,就好比在后世当官,出身差不多,但学历越高的,自然是有优势的,而这里的进士身份,可比学历什么的更加jīng贵。

    王维如果以出身血统论,自然是不比韦陟、崔宗之、陆玉明这样的名门公子差,可如果以真实的地位做对比的话,肯定比不上这些宰相之子,大概就好比后世副部级高官的公子与人家真正的zhōng ;yāng大佬的后辈对比一般,完全不够看。

    可在王维中了进士之后,那一切又不同了,能够进入官场的他首先就已经有了享受家族资源的权利,哪怕河东王氏已经迁出太原王氏本家,可毕竟是王家人,太原王氏在官场上的高官,当然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有人排挤王维这一房,当然也有其他房想要拉王维这一房一把。

    原因很简单,谁都有暂时落魄的时候,尤其是当某一房的后辈不怎么行时,转而将资源利用到另一房的出sè后辈上,助其仕途顺畅,这就可以保证,等到这位出sè的后辈成长后,再提携自己这一房。

    这就是世家大族能够一直掌控上层权力的原因了,或者说是潜规则,即使有争斗,却也有合作,总之将权力掌握在族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王朝兴衰了那么多,可世家依旧是世家。

    即使后来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而使得寒门子弟有了成为人上人的机会,但相比而言,生活优渥、资源更多的世家子弟优势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寒门子弟要达到世家子弟的高度,则必须花费更多的努力。

    而陆象先作为资历很足政事堂中又走过一遭的官场大佬,自然信息通畅,知道不少别人不知道的消息。

    若王维仅仅作为进士以及那太原王氏出身的身份,还不值得陆象先这么重视,哪怕王维得到了李隆基的欣赏,也不足以他动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