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

第18章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18章

小说: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镏燎S志模俣锒墒牛羴伊洹S至镏猎颇铣恰S职耸镏涟籽鲁恰S职耸镏亮渤恰S炙氖镏裂蜍诔恰U暝贲舨坷芍性逃肽诟铝跽炅率鼓馅纱恕! 

  刘贞谅即俱文珍,从义父姓后改为刘。这就是《蛮书》所说唐代入云南的北路,一称为石门路。《地理志》所云开皇五年益、汉二州兵开路一事,也见于《蛮书》。《蛮书》卷一《云南界内途程》纪北路云:   

  从石门外出鲁望昆川至云南,谓之北路。从黎州清溪关出邛部,过会通至云南,谓之南路。从戎州南十日程至石门,上有隋初刊记处云:〃开皇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兼法曹黄荣领始益二州石匠,凿石四孔,各深一丈,造遍梁桥阁,通越析州津州。〃盖史万岁南征,出于此也。天宝中鲜于仲通南溪下兵,亦是此路。后遂闭绝。仅五十年来,贞元十年南诏立功归化,朝廷发使册命,而邛部旧路方有吐蕃侵钞隔关。其年七月,西川节度韦皋乃遣巡官监察御史马益开石门路,置行馆。(所引《蛮书》文字,依拙著《蛮书校注》,对《四库》本时有是正。)   

  这里的石门,在今云南盐津县境内。今盐津县豆沙关路左摩崖上还存有袁滋入云南时经过此地的摩崖题名一篇。题名一共八行,俱左行,全文楷书,唯〃袁滋题〃三字篆文。文曰:   

  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   

  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   

  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   

  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   

  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   

  尹兼御史大夫韦皋差巡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   

  马开路置驿故刊石纪之   

  袁滋题   

  袁滋是唐代的一位书家,以篆隶著称当时,其篆书《痦铭》,知者甚多,楷书极少见。此一题名,可以补正两《唐书》及《蛮书》之处不少。而所谓石门路,我又疑心就是秦汉以来自四川通云南的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秦时常略通五尺道〃一语张守节正义云:   

  《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厄,故道才广五尺。如淳云,道广五尺也。   

  唐时的郎州属戎州都督府管,辖味、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七县,当今云南昭通以南至于曲靖陆凉诸县地。故《括地志》所指郎州境内的五尺道,大概就是石门路;隋唐两代不过加以修理而已。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卷四有《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一首,即赠袁滋使云南者,诗云:   

  西南使星去,远徼通朝聘。烟雨僰道深,麾幢汉仪盛。途轻五尺崄,水爱双流净。上国洽恩波,外臣遵礼命。离堂驻驺驭,且尽樽中圣。   

  因为袁滋诸人走的石门路,就是秦汉以来的五尺道,所以权载之诗有〃途轻五尺崄〃之语。这也可以作石门路即五尺道一说的佐证。   

  《旧唐书·袁滋传》说滋〃因使行著《云南记》五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书,卷数同。《宋史·艺文志》未著录,又不见于《郡斋读书志》诸书。《太平御览》引有《云南记》,我疑心是韦齐休的《云南行记》,说见下。袁滋的书到宋代大概已经不存了,所以司马温公作《通鉴考异》也没有征引。《大典》本《蛮书》卷十的末了有一段袁滋册立异牟寻为云南王的纪事,自袁滋到柘东起,至册封完毕回到戎州为止,凡一千多字。文章尔雅,排日叙事,极为翔实,《新唐书·南诏传》也有这样的一段;这很可能就是取之于袁滋的《云南记》。袁氏书可考者仅止于此。根据两《唐书》、《通鉴》、《册府元龟》,以及《蛮书》的纪载,我们可以推知袁滋诸人大概是贞元十年五月受命,六月离长安,七月马益修石门路,九月二十日袁滋诸人过石门,十月十五日至安寗城,十九月到曲驿,二十一日过欠舍川,二十三日到云南城,二十四日到白崖城,二十六日过大和城抵阳苴,二十七日行册封礼。十一月七日事毕东归,发阳苴城,二十四日至石门,更十日,即十二月初四日到戎州。自戎州出发,往返大约三月。   

  南诏自天宝时背唐起至贞元十年,中间经过四十多年,始又奉唐正朔。袁滋奉使,在当时一定轰动了长安,也一定有不少的人为文为诗以壮其行的。但是现在我们只从《权载之集》中见到赠诗一首。载之又有《送袁中丞持节册回鹘序》一首,序文开篇说今春回鹘君长纳忠内附,以下说的全是滇池昆明的故事,以唐蒙诸葛武侯为喻。这篇序显然也是送袁滋使云南之作,何以题目以及文内都错上回鹘二字?以前在昆明,曾以此请教于陈寅恪先生,俱疑莫能明也!         

。←虹←桥书←吧←  

第44节:三 韦齐休云南行记(1)         

  三 韦齐休云南行记   

  自德宗贞元十年(公元七九四年)袁滋使云南,归著《云南记》以后,经过三十年,到穆宗长庆三年(公元八二三年),又有韦审规之使云南。随行者有韦齐休,著《云南行记》二卷,盖纪此行见闻之作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七伪史类纪韦齐休《云南行记》云:   

  韦齐休《云南行记》二卷,长庆三年从韦审规使云南,记往来道里及见闻。《序》谓云南所以能为唐患者,以开道越嶲耳。若自黎州之南清溪关外,尽斥弃之,疆场可以无虞,不然忧未艾也。及唐之亡,祸果由此。本朝弃嶲州不守,而蜀无边患。以此论之,则齐休之言,可不谓善哉!   

  韦审规名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韦氏平齐公房韦淡之子,寿州刺史,元和姓纂则谓系韦渐子。穆宗长庆元年,以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白氏长庆集》卷卅二有《韦审规可西川节度副使制》,制文有〃命文昌为帅长,俾镇抚焉。次命审规为上介,俾左右焉〃之辞,是韦审规也于长庆元年受命为西川节度副使。段文昌的西川节度使,只做到长庆三年。长庆三年十月,就以杜元颍除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所以段文昌的去职,当在十月以前,而审规当也连同调任。审规出使云南,见《新唐书·南蛮传》,《南蛮传》说:   

  元和三年异牟寻死……子寻阁劝立。……明年死,子劝龙晟立。……十一年为弄栋节度王嵯巅所杀,立其弟劝利。……长庆三年始赐印。是岁死,弟丰祐立。丰祐敢,善用其下,慕中国,不肯连父名。穆宗使京兆少尹韦审规持节临册。丰祐遣洪成酋、赵龙些、杨定奇入谢天子。   

  劝利死,丰祐立,据《通鉴·唐纪》穆宗长庆三年秋七月条:   

  南诏劝利卒,国人请立其弟丰祐。   

  这一条的《考异》说:   

  《实录》九月辛酉南诏王立佺进其国信。岁末又云南诏请立蒙劝利之弟丰祐,云立佺者盖误也。今从《新传》。  

  《旧唐书·穆宗纪》载有长庆三年秋九月〃南诏王丘佺进金碧文丝十有六品〃一事。《旧唐书》丘佺即《实录》之立佺,都是《新书》弄栋节度王嵯巅的同名异译。册府元龟九六五《外臣部》封册又有一段纪载说:  

  (长庆)三年九月,南诏遣使朝贡。以京兆少尹韦审规为册立南诏使。   

  现在把新旧《唐书》、《册府元龟》、《通鉴》等书的纪载综合起来看,大约是这样:审规当是于西川节度副使去任之后,就调授京兆少尹,时间或在长庆三年七月,丰祐继位,于九月遣使入告,要求册封,并献金碧文丝十六品。唐朝以审规曾为西川节度副使,故派他为册立南诏使,到云南去册立丰祐;其南行时间,应在长庆三年九、十月以后。洪成酋诸人,则是韦审规到云南册封蒇事,随同入唐谢恩的南诏使节,与七月九月两次,盖属另外一事也。   

  韦齐休,不见世系表姓纂诸书。《太平广记》三四八韦齐休条引《河东记志》云:   

  韦齐休擢进士第,累官至员外郎,为王?#91;浙西团练副使,太和八年卒于润州之官舍云云。   

  此韦齐休与随韦审规使云南者姓名相同,时次亦不相先后,疑即一人,唯事迹别无可考。其所著《云南行记》二卷,宋以后即不传。《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齐休作齐沐,齐又作济。《御览》引《云南记》共二十三条,其九一九卷鹅,九二四卷鹇,九七四卷甘蔗,所引云南记都提到韦齐休,今抄示这三条如次:         

。▲虹▲QIAO书吧▲  

第45节:三 韦齐休云南行记(2)         

  韦齐休使云南,屯城驿西墙外有大池斗门,垂柳夹阴,池中鹅鸭甚众。(九一九)   

  韦齐休使至云南,其国馈白鹇,皆生致之。(九二四)   

  唐韦齐休聘云南,会川都督刘宽使使致甘蔗。蔗节希似竹许,削去后亦有甜味。(九七四)   

  这应该都是韦齐休的《云南行记》,所以纪载他自己的见闻。《御览》九三七嘉鱼条引《云南记》,纪雅州丙穴嘉鱼;八六七茶条引《云南记》,纪名山县蒙山茶;八三九稻条引《云南记》,纪雅州荣经县稻;九四二蛤条引《云南记》,纪新安蛮妇人;九八○芦菔条引《云南记》,纪嶲州界产诸葛菜;九五八柘条引《云南记》,九七四甘蔗条引《云南记》,皆及会川;九七三余甘条引《云南记》,又及泸水南岸有余甘子。以上所纪地名,有雅州、名山、荣经、新安、嶲州、会川,用樊绰《蛮书》卷一《云南界内途程》篇中所纪自成都至云南蛮王府路程来对校,《御览》引《云南记》中的地名,都在这一条路上。《蛮书》卷二过泸水渡绳桥一句下有注云,〃云南行记云渠桑驿〃。由此可以推知《云南记》的作者入云南,一定是取的清溪关路,所以能纪载沿途见闻,经过地方,和《蛮书》清溪关路一样。袁滋入云南,走的是从石门外出鲁望、昆川,即石门道,亦即秦汉间的五尺道,与《御览》引《云南记》不同。《御览》引《云南记》,有三条已著明韦齐休姓名,故其书之为韦齐休的《云南行记》,而非袁滋书,大概可以无疑。韦齐休书,除《御览》引《云南记》二十三条即齐休《云南行记》外,《蛮书》卷二过泸水渡绳桥句下本注引一条,卷五六第五标题下本注亦记韦齐休《云南行记》有十。又《御览》九二四鹦鹉条引《云南行记》两条,一及瞿笨馆,一及新安城路,瞿笨馆无可考,新安城路则仍然在清溪关路上,所以这两条也应该就是韦齐休的书。何以《御览》引一书而析为二名,则不得而知。   

  综合以上所述,加上《郡斋读书志》引的序文大略,韦齐休的《云南行记》所可考者如此而已。   

  当长庆三年韦审规韦齐休使云南的时候,同年十月唐朝发表了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元颍充西川节度使。元颍是杜如晦的五世孙,以进士入为翰林学士。穆宗即位,〃不阅岁至宰相,甫再期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到西川以后,为欲逢迎穆宗,以固宠幸,于是悉索珍异以献,于边防弃而不顾,因有文宗太和三年(公元八二九年)南诏大举入侵之役,进逼成都,西川宝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