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历史罪 >

第23章

历史罪-第23章

小说: 历史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饰唬值芩榔窃谒衙獾摹U馐切涿叛傅挠找蛑弧
  另一个诱因则在李渊身上。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儿子,都是他的最爱。李世民,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七月率军攻打王世充的时候,才22岁。别看年纪轻,却能知人善任,有雄才有胆略,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大破王世充、生擒窦建德,平定河南、河北。为统一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而李建成也相当精明强干,由于他的身份是太子,主要协助李渊处理京城内的政事,才干主要显示在处理政务上,功绩也不小。
  单论战功,李世民是明显大于太子李建成的,在军政各界威望很高。李世民当然不甘心只当一个区区的秦王,他的内心对皇位充满了渴望。李渊心里明镜似的,态度却实在叫人无奈。这位当爹的选择了中立。中立,看着是爱好和平,实际上就是袖手旁观,站一边冷眼看别人掐架。
  这里有一个插曲。唐旧史里记载,说在晋阳起兵时,李渊曾向李世民许诺:“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大白话就是:如果战斗胜利,天下是你打下来的,我就废了太子李建成,封你为太子。客观地说,这个记载基本上不靠谱。当初密谋起兵,连胜负都无法预料,怎么就把废立太子的事儿提到会议上来了?
  因此,李渊没给过李世民任何允诺,但他知道儿子的欲望。明摆着,秦王功勋卓著,才能出众。要不是必须按照嫡长子继位制安排继承人,李世民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的。可偏偏李建成“游泳”游得快,率先来到这世上,被立为太子。你李世民再强,仗打得再牛,也只能当秦王,一等的亲王爵,你要觊觎皇位就叫贪婪,就叫狼子野心。为了满足孩子的野心,也为了抢救两兄弟日益恶化的关系,李渊别出心裁,给李世民搞了个“天策上将”封号,这个头衔,不过就是一个独立的向皇帝负责的军事策略参谋官,是一种拥有武将品阶的文官。仨锦旗改一被面儿,光环巨亮不值什么,与太子的封号相比,压根儿就不在一个档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唐宫廷第一血案—(唐)(3)
李渊这一手并没有从根本上安抚李世民。为了缩短太子和李世民在军功上的差距,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时候,李渊特意派李建成去*引突厥入侵大唐的刘黑闼。
  刘黑闼原是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部将,早在武德五年(公元621年),窦建德失败后,残余部下推刘黑闼为首领,重整旗鼓,起兵反唐。刘黑闼善战,很神勇,击败了李神通军,又大破李世绩军,仅仅半年时间,窦建德失去的故地就被他收复了。而后,他派遣使者勾结北方突厥,得到豪帅徐圆朗的援助。在武德六年(公元622年)在洺州,今天的河北永年县东南,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年号天造。这一次,太子李建成奉旨征讨,刘黑闼败逃到饶阳,今天的河北饶阳,被自个儿部下给俘虏了,送到李建成军中,被处死。
  征讨刘黑闼,李渊打的主意就是让李建成建功。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压制李世民的野心。别以为只有你能立军功,瞧瞧你哥哥,剿灭了刘黑闼,如今也是功勋显耀。人不光能打仗,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属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按理这让李世民无话可说。可惜,天不遂人愿。武德七年(624年)六月的时候,出了一个突发事件——太子一系的庆州都督杨文干叛乱。这时候,李渊正在长安以北宜君县仁智宫避暑,李世民、李元吉随从。李建成则留守京师。突然,有密报传给李渊,说太子李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正筹集军械谋反。这还了得!李渊立即召李建成往仁智宫见驾。李建成可慌了神儿,有的部下劝他据城起兵,有的劝他孤身请罪。李建成到底还是选择了孤身请罪。他见到李渊倒地便拜,磕头差点磕得昏厥过去。其实,李建成没有准备谋反,他是趁李渊出皇宫避暑,集聚军械,以抗衡秦王的势力。李渊知道以后,盛怒难平,就把李建成拘押起来,只供给粗食。
  而后,李渊令人传杨文干觐见,传令的人却把将李渊获悉密谋之事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干脆起兵。李渊便让李世民亲自出兵征剿。这一次,李渊开口了,他许诺说,如果得胜还朝后,就废太子,改立李世民。李世民满怀希望,率兵出征。他的大军还没到,杨文干军就已经溃乱,杨文干死于部下之手。
  可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的是,父皇李渊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李渊把“杨文干事件”的罪过,算到太子和秦王两兄弟头上,认为正是兄弟不睦,才引发这一事件。于是,他再一次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各打五十大板,将太子府的王珪、韦挺,以及秦王府的曹参军杜淹等人,一同流放到远方。
  李世民觉得冤啊,自己带兵平叛,得到的回报却是部下被流放。父皇说话没个准谱,心眼儿也太偏。当老子的不讲诚信,儿子的心哇凉哇凉的。
  当然,关于“杨文干事件”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所谓“杨文干事件”原本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阴谋。这个说法,真假暂且不论,要紧的是唐高祖李渊对“杨文干事件”的处理态度,成为了李氏兄弟残杀的导火索。
  从李渊内心来说,当然不愿意儿子自相残杀,他更怕隋文帝杨坚废立太子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当年隋文帝废了太子杨勇改立杨广,而后被害于仁寿宫中。李渊可不想重蹈这个覆辙。所以,他始终采取中立态度,尽可能地息事宁人,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在儿子们中间周旋。站在父亲的角度,他要制止太子伤害李世民;站在皇帝的角度,他又不愿废黜太子改立李世民。 。 想看书来

大唐宫廷第一血案—(唐)(4)
你可以是一个好皇帝,也可以是一个好父亲,但你不可以既是好皇帝又是好父亲。这就像夹在婆媳矛盾中的男人,整个儿一“双面胶”。
  李渊的处境比“双面胶”更糟糕,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李元吉也不是庸人,秦王李世民手下有二十五员大将,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元吉。算得上元帅级人物。后来,李世民继承皇位,开创贞观盛世,在一些史书的记载中,故意丑化李元吉,说他有勇无谋,而且一肚子坏水。可见,谁手里掌握了枪杆子,谁就有了话语权。历来如此。
  说到李元吉的坏,那是肯定的,可谁不坏呢?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心眼儿少吗?手段不毒辣吗?皇宫水多深路多险慢慢蹚吧,你要没脑子没城府心里藏不住事儿,早晚当个冤大头。
  说实在的,李元吉的智商并不差劲。一开始,李元吉和他的二哥李世民并肩作战。在当初平定窦建德的战役中,李元吉一直跟随李世民。李世民对他这个弟弟也很器重。因此,李元吉一直是李世民这边的。可是到了武德五年,高祖李渊派遣太子李建成*刘黑闼,李元吉跟随前往,在这次征讨中,李元吉投靠了大哥李建成。
  李元吉的这个举措,既不偶然也不突然。他倒向李建成一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两个哥哥对于皇位继承的争斗,已经半公开化。论战功,他不如二哥李世民;论政治资本和名声,他不如大哥李建成。如果要图谋皇位,就必须投靠更有势力的一方,联合起来击溃另一方,回头再与胜方较量。这孩子成语学得好,知道什么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于是,李元吉评估李建成和李世民两方的势力。
  首先,李建成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太子,东宫整体实力很强;而秦王府虽拥有谋士良将,但毕竟没有一块光鲜的牌坊。很显然,东宫的含金量比秦王府高。齐王府与东宫联合,其优势明显大大胜过秦王府。
  其次,李建成的性情相对温和、宽厚,容易相处;而李世民执法严明,眼里不揉沙子,一盆火似的性格。李元吉*散漫惯了,在李世民手下混事儿很难。
  这么一盘算,李元吉决定下注——投靠太子政治集团。
  对于这场赌博,李元吉是有信心赢的。身边又有小人忽悠他,说您这“元吉”二字,合起来就是个“唐”字,什么是天意?这就是天意。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您才是大唐的真龙天子。李元吉不禁就有些得意。这孩子压抑得久啊,父亲李渊对太子和李世民的爱,显然胜过对他的爱。论功绩论威望论名分,太子和秦王都让他望尘莫及。被小觑和蔑视过的人,抑郁而不得志的人,久居人下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暗含一种报复心态。或许,正是这种报复心态形成了李元吉的政治野心。
  就这样,李元吉和李建成联合,共同对付李世民。
  于是,在武德七年七月,发生了一起谋杀事件。这一天,李渊为了缓和儿子们之间的矛盾,带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去南城狩猎。狩猎的时候,开展了一个有奖竞赛,李渊命他的三个儿子骑快马射靶比决胜负。恰好,李建成手里有一匹烈马,这匹马又肥又壮,性格外向,连蹦带跳,马善被人骑这话到它这儿算作废。李建成把烈马牵到李世民跟前,先给弟弟戴高帽:说你骑术最好,这样肥壮的马只配你来骑。李世民也没多想,跨上马就去追鹿,骑了没几步,马像失了前蹄,突然仆倒,把李世民摔出数步之远,他爬起来再骑上马,不料马又仆倒,反复三次。李世民这才咂摸过味儿来,这是太子想谋害我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唐宫廷第一血案—(唐)(5)
李世民怒气冲冲对身边的宇文士及说:太子想用这匹马来杀我,可生死有命,怎么能害死我呢!
  李建成听到这个话,就让嫔妃向李渊进谗言说:秦王自称自己有天命,当为天下之主,岂有滥死之理!
  同样的话,换个说法意思就大不同了。李建成希望李渊以谋反罪置李世民于死地。果然,李渊大怒,召李世民来见,厉声责备说:天子自有天命,不能强求,你何必这么急!李世民赶紧脱冠连连叩头,请求李渊把自己交付法司调查。恰在这时候,有司报告突厥入侵,李渊才免了李世民的罪过,和他一起商量如何攻打突厥。这事儿就算一笔画过去了。
  如果说,“烈马事件”是李建成没有经过周密安排的即兴谋杀之作,那么后来发生的“毒酒事件”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精心策划的一桩谋杀案。
  这起谋杀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玄武门之变”的前三天。夜晚,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之后,请李世民到东宫赴宴。美其名曰联络感情,其实已备好毒酒等着要李世民的命。这个夜晚的气氛阴森压抑,席间,李建成和李元吉频频劝酒,李世民饮酒后,突然觉得心口疼痛难忍,由淮安王李神通扶着返回秦王府,吐血数斗,居然保住了性命。史载:“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斗。”这就是“毒酒事件”。
  然而,以上两个事件并不是没有疑点。咱们看“烈马事件”,李世民三次跌落马下,李世民是骁勇善战的沙场猛将,他能不识别烈马吗?就算一时大意,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打马上摔下来?再说“毒酒事件”中的“吐血数斗。”《唐会要》明确记载,正元二年,京城斗酒150铜钱。据考古查实,唐朝的大斗容量相当于今天6公升,小斗容量仅相当于今天2公升。咱们姑且以小斗容量估算,也就是说李世民吐了七八公升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