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听心(完结版本) >

第3章

听心(完结版本)-第3章

小说: 听心(完结版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原本想说的话都被唇语两个字吸引,以前只在金庸大侠的书中看过,没想到原来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还想问什么,周围人已经齐刷刷站起,我和刘湘琴惊慌跟着站起,定睛一看,原来是凌翱集团首席代表过来敬酒。为首的,不是凌棠远,而是另外一个容貌酷似他的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各位随意,谢谢各位捧场!”这位酷似凌棠远的男子姿态优雅自如,喝酒时又豪爽干脆,看在座宾客对他的恭敬态度,他一定身处要职,至少……
  “孟总,您客气了!”桌上看上去最年长的男子与他寒暄,我却讶异他的姓氏。
  怎么,他,不姓凌?
  他与那个人相貌如此酷似,应该是直系亲属吧,难道他是世家小说里常见的私生子?
  我第一次见识到这种大场面,众人端酒杯的时候,总要打量别人端起哪个才敢去碰,除了听别人寒暄,我和刘湘琴完全是默默的陪衬布景,不会有人注意我们笨拙的举动。
  众人一饮而尽,我也跟随抿了一口,却发现杯子里是白色的酒,味道与家乡黄酒不同,酸涩的很。
  蹩眉含了一口,觉得自己脸色一定不好看,保持低头的姿势勉强咽下去,热辣辣的气息一股脑的冲上来,嗓子发痒,不住的咳嗽。
  真倒霉,越不想引人注意,越逃不开他人视线。
  孟先生举杯,微笑,碰杯,一饮而尽,所有动作都做完,低声跟身边尾随的服务生说些什么,很快,我的面前被送上了一块干净的餐巾。
  受宠若惊的状态我表现不出来,觉得满脸涨得热辣辣的,只能低头用餐巾捂住嘴,压低咳嗽的声音。刘湘琴急忙翻包,翻遍了才找到半瓶矿泉水,拧开盖子二话不说送到我嘴边,我也顾不得客气,赶紧喝了两口,压住不舒服的感觉。只是瓶子放下,才发现桌上几位宾客都在看我们。
  刘湘琴小声嘀咕:“看什么看,这里不让喝水的吗?”
  孟先生若有所思,再跟服务生说了一句,服务生走到我们面前,端过两杯装着热气腾腾白开水的高脚杯换下我们面前原本摆着的两杯透明液体。
  想当然,不用服务生多说,我也知道他换走的是什么。
  水。
  孟先生举杯朝我和刘湘琴示意:“如果身体不适,女士可以用白开水代替。”
  我和刘湘琴尴尬站在那儿,对视一眼,各自呐呐喝了,得体的话说不出半句,只剩下静默。
  孟先生静静看我们俩喝完,也没说其他,笑笑,起步离开。他的脚步声离去,我才能长长吐口气,明明孟先生细心体贴,可,不知为何,他迫人的气势远比那个凌棠远更让我心惊。
  母亲来电话时,我已经在肯德基工作一周了。
  每天机械而单调的劳动根本不用动脑子,不用花心思,简单,平稳,很适合我打工的需求。
  “宁墨墨,电话!”店长喊道。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跑过去,有些紧张。
  我虽然留了店里的电话给母亲,但也同时叮嘱她如果有事托同事转告,我再去话吧给她回话,母亲也是答应过的……
  前台大厅嘈杂的声音充斥着耳膜,我只能捂住左耳尽力靠在听筒上,压低嗓子问:“妈,怎么了?”
  话筒那边传来母亲的低声哭泣,我心骤然沉下,全身迅速冰凉。
  “爸又带那个女人来闹了?”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事能让坚强的母亲哭得如此伤心,只能小声问。
  店长见我接上电话放下工作,很不满,但她还是臭脸顶替我的工位上了前台。我只能听着母亲的哭泣,给她让路,直到哭声转弱才听见母亲说的话:“晔晔昨天突发心脏病,要动手术用钱!”
  除了我的心还在扑通扑通的跳着,已经感觉不到其他证明自己还活着的体征。阖上眼睛,满脑子都是那天晔晔迎着阳光仰着笑脸问我:“姐,你什么时候回去?”的模样
  先天性心脏病,这个病我从未想过会在健康的晔晔身上发现。
  我只知道他不喜欢踢球,我以为,那是因为家周围没有空余的场地,他还不喜欢长跑,我以为,那是因为跑久了会觉得胸闷难受,他还喜欢晒太阳,我以为,那是因为人安静的时候心都会跟着舒服,所有所有加在一起,我与母亲从未想过太多,更不知道那是他身体不适的表现。
  电话那头母亲依然絮絮哭诉着:“医生说了,尽快做手术还能赶上高考,不然就要错一年,明年……可谁知道明年晔晔还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我昨天晚上去求那个王八蛋了,他连门都不开,隔着门板跟我说什么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真是丧尽天良阿……”
  我能理解母亲心急如焚,我更知道如果我们筹集不出手术费的结果,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是解决事情的万能药。我每小时8块钱,一天站8个小时才64块,这是最慢的筹钱方式。
  只觉得嗓子里腥腥的,牙齿忍不住颤动。店长的目光我顾不得了,因为我知道,这个工作对我来说已经不再重要。我需要更多,更多的钱……
  “妈,别着急,我,我马上回去!”慌乱的放下电话,摘掉帽子,脱掉围裙,玩命的往店门外跑。所有的东西都比不上时间重要,唯独钱比时间更重要。
  回到公寓,我推开门,扑在床上整理衣物,刘湘琴见我神情异样,站在一边关切的问,我只是死命的咬住下嘴唇,无法开口,默声把衣服往行李箱里面塞。
  我不能读书了,晔晔不能高考了,母亲孤立无助的时候,父亲仍不愿意伸出援手。无数个事情交织一起压过来,觉得自己肩膀都要被压垮掉,箱子扣不上,越是着急,越是按不住,终于抵不住前所未有的重担,整个人趴在箱子上嚎啕大哭。
  原来,我们的生活如此脆弱,偶然细微变动,改变的将是一辈子。
  我不知道晔晔入院最终会给我们风雨嘌呤的家带来什么,唯一知道的是回家之前,我必须找到财源。这是最后的生机。
  灵光乍现,满脸是泪的我抓住刘湘琴的胳膊,像似抓住了救命稻草,“刘湘琴,你说过,如果给凌家介绍女孩子,愿意给五万块钱当报酬是吗?”
  “是,是,你要干什么?”她惊问。
  我憋了好几次,才舍出脸皮说:“我家还有几个亲戚,家里女儿模样都很好,我回去问问,如果哪个女孩子愿意,就给你打个电话,麻烦你让他们家过来相看行吗?”
  刘湘琴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用力的点头。
  “我弟弟要手术,需要钱,所以,到时候你能,能给我分点好处费吗?”我不善于讨价还价,更没操过巧嘴媒人的行当,说话时指甲抠在行李箱上,深深陷入,异常费力。
  “全给你!”刘湘琴抱住我的胳膊说:“我知道你肯定有难事了,不然你不会做这个!”
  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身体忍不住微微颤抖,鼻子酸的厉害,然后又哭了。
  一个对我来说还算是陌生的人,远远比我的父亲更有人情味,这是怎样难堪的境地。
  这夜,我和刘湘琴睡在一起,她紧紧抱着我,想要给我温暖。可我总觉得全身冰冷,心慌的难受。
  繁乱的事情强迫我镇定,除了做好最坏的打算,我满心想的都是如何寻找适合凌家的女孩子。
  我深知,凌棠远不是良配,介绍女孩子给他,自然是昧了良心,正因为知道此事有错,所以才抑制不住的泪流满面。越想,越羞愧。
  和金钱相比,良知算不了什么,和晔晔性命相比,我也算不了什么。
  如果用一辈子愧疚换回晔晔的性命,我愿意做任何超出道德底线的事。
  夜色静默,月影清冷,我的眼泪顺耳边流下,跌落枕头上,晕出大片的阴凉。

  多事之春(下)

  凌晨三点多,我就往火车站赶,想坐最早一列火车回家。
  刘湘琴执意要送,实在推不开,只好由她帮我拎了一袋子书。她对我只是回家去处理弟弟生病事情何必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没有感到怎么诧异,想来,她也知道,我已经无法承担接下来的房租,哪怕是一天,也不行。
  现在,我兜里的钱,每一分,每一角都万分珍贵。
  拉开门,赫然看见索离站在那儿,他默然望了我一眼,抢先从我手中拉过行李箱,走在我们前面。我不知道究竟是店长跟他说我跑掉的事,再或者,还是刘湘琴多嘴透露了事情的原委。总之,我脸上还看不出什么反应,他已经像似天塌了般严肃。
  北京站旅客不多,过了春运繁忙期,铁路也能喘口气歇歇。在检票口,我随着人群准备涌入,刘湘琴立即快步上前,用力抱了抱我,趴在我耳边大声说:“有事需要用我的,你吱声!”说完还拍拍我的后背。
  我点点头,表示知道。虽然我也知道,我不会用她做任何事。
  索离把箱子递给我,有些迟疑的说:“不管怎样,希望下学期开学还能见到你。”
  他只能说这些,清清楚楚点明我们俩人之间的交往程度。
  我点点头,也表示知道。虽然我知道,回来上学的可能性很小,小到,我觉得那是做梦。
  还记得来北京时,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家乡,晔晔和我默默的离别,带着对家的不舍,踏上火车。耳边轰隆隆的车轨颤动声给我镇定和安抚,因为我发现,要去的地方和家之间,有两条长长的铁轨相连,我能顺着漫长的铁轨触碰到那边的世界。
  今天,我要回家。站在出口,却感触不到铁轨那边,究竟会有什么等待我。
  我把火车票递给检票员,只觉得拉着箱子的左手被人悄悄握住,我没回头,右手收回票,把箱子往前提了一提。那只握住我的手,便轻轻分开了。
  索离没胆子,也没能力留下我。
  同样,我没理由,也不可能留下。
  我的嘴角含着一丝恍惚微笑,心里泛滥漫无边际的苦涩。转过检票口,悄悄回头,和索离,刘湘琴遥遥对望一眼,不知为何,我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再见到他们。
  再没有见面的一天。
  收拾好心情,拼命挤上火车,安顿好行李箱,抱着装着书的口袋,怎么都睡不着。心中所能希望的就是,火车再快些,或者是晔晔病情发展再慢些,再等等我,等等我……
  回到家,咣当当推开门,湿闷的气息迎面扑来,空无一人。
  母亲并未在家等我。
  找个邻居问一声,又直奔县城医院。北京此时还是春意盎然,家里已经像似过了初夏,坐车颠簸到县城,热得汗湿透了衣裳,上下打听一圈,才找到病房看见苍白脸色晔晔和母亲。
  晔晔鼻孔插着氧气管,浑身上下也插了许多不知作什么用的管子,气息微弱。
  我拽着母亲的手悄悄走到走廊,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要问:“妈,医生说没说,晔晔,还能支持多久?咱们家里还有多少钱?”
  母亲一个月不见,苍老许多,哑哑的声音听上去疲惫不堪:“医生说让晔晔转院,去大医院治疗做手术,越快越好,说是全算上差不多要十万块。”
  我们家只有一亩半田,年收入少到可怜。母亲在镇上的加工厂领手工在家里做,我和晔晔在学习闲暇时也做过缠花剪纸的活儿,每个一元到几角不等。
  十万块,几乎等于母亲一生收入,也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随着母亲的话,心发沉,几近沉入深渊谷底,只觉得无底无头,看不到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